APP下载

三峡库区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的实践与思考

2023-08-08朱振亚潘婷婷李志军闫峰陵王俊洲

人民长江 2023年7期
关键词:三峡库区库区环境保护

朱振亚 潘婷婷 李志军 闫峰陵 王俊洲

摘要:

三峡库区是长江流域重要的生态屏障,也是国家重要战略淡水资源库。分析了三峡库区主体功能和生态功能定位和面临的新要求,回顾了库区污染防治与水质保护、消落区生态环境保护、生态屏障区建设和水生态修复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实践。探讨了制约库区生态环境保护的因素。针对长江经济带建设对三峡库区的新要求,提出了增强三峡库区节水供水能力、强化消落区生态环境保护、系统推进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加快复苏库区河湖生态环境、创新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建设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示范区的对策建议。

关 键 词:

三峡库区; 环境保护; 消落区; 生态屏障区; 水生态修复

中图法分类号: X52

文献标志码: A

DOI:10.16232/j.cnki.1001-4179.2023.07.005

0 引 言

三峡库区是指三峡水库175 m正常蓄水位淹没影响涉及的重庆市和湖北省部分区县,总面积近5.77万km2。三峡库区是长江流域生态安全的关键屏障,具有重要战略地位,是中国主要的生态修复区,是党和政府关注的重点区域,是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的主控节点[1]。《长江流域综合规划(2012~2030年)》(以下简称《规划》)明确提出三峡水库是国家重要战略淡水资源库,被列为国家水环境保护的重点区域,在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中具有关键地位,库区范围内分布有多个饮用水水源地,其中包括南水北调后续工程引江补汉工程的水源地[2-3]。三峡库区是中国生态环境的敏感区、脆弱区和易污染易破坏区,库区人多地少,人地关系紧张,水土流失严重,森林覆盖率低,地质灾害频发,生态环境压力大[4-5]。水库消落区亟待治理,污染物排放持续增加,农村面源及养殖污染突出,水库库湾及支流回水区“水华”时有发生,库区生态环境服务功能退化,生态系统结构有所改变[6]。三峡库区生态环境保护的重点主要在支流富营养化防治、饮用水源地保护、城集镇污水垃圾处理、消落区生态环境治理、生态屏障区库岸绿化、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等方面[7]。

三峡库区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工作一直是党和国家、各级政府关注的重点。2011年,国务院以国函〔2011〕69号文批复了《三峡后续工作规划》,针对三峡水库运行后库区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面临的问题,提出污染防治与水质保护、水库岸线保护与利用控制、消落区生态环境保护、生态屏障区建设、库区生态与生物多样性保护、重要支流水土保持等系列举措[8]。《三峡后续工作规划“十四五”实施方案》提出库岸环境综合整治、自然生态保留保护的库区干流综合治理措施和库区支流系统治理措施。三峡后续工作实施十多年来,中央有关部门、地方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库区污染治理能力和水平得到全面提高,库周生态保护带修复效果显著,生态屏障功能逐步显现,水库水生生境逐步恢复,水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趋于稳定。然而,威胁库区重要生态屏障和国家战略性淡水资源库的风险因素仍然存在,库区水资源管理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不高;受治理技术的制约,消落区生态修复措施无法大规模推广;面源污染范围广、随机性强、成因复杂,监控、治理难度较大;水源地保护、重要支流水土流失治理、水体修复与水华控制等与群众的期盼存在差距。

杨荣华等[9]通过系统总结三峡库区后续工作实施10 年的成效,结合国家新形势和新要求,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对策与建议。蒋杰[10]提出要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实施库区生态屏障带山水林田湖草的系统治理,减少流域入库污染,防控支流水华与突发性水污染风险,把三峡水库打造成防洪保安全、优质水资源、健康水生态、宜居水环境的幸福水库。2020年11月,三峡工程全面完成整体竣工验收,标志着其进入正常运行期的新阶段。为持续推进库区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确保三峡工程持续发挥巨大综合效益,促进三峡后续高质量发展,本文通过分析库区生态环境保护定位和新的要求,回顾三峡库区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实践,探讨制约库区生态环境保护的原因,提出进一步做好库区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的对策建议。

1 区域功能定位和新的要求

1.1 三峡库区主体和生态功能定位

根据《全国主体功能区划》(国发〔2010〕46号),三峡库区范围主要属于重点开发区域——成渝地区-重庆经济区和限制开发区域——秦巴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11]。根据《全国生态功能区划(修编版)》(环境保护部公告2015年第61号),三峡库区主要涉及三峡库区土壤保持重要区,还涉及秦岭-大巴山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水源涵养重要区、武陵山区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水源涵养重要区、大娄山区水源涵养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区等重要生态功能区[12]。

三峡库区的大部区域属于Ⅰ生态调节功能区/Ⅰ-03土壤保持功能区/Ⅰ-03-07三峡库区土壤保持功能区,主要涉及湖北省宜昌市,恩施州,重庆市的巫山、巫溪、奉节等区县,该区域地处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山高坡陡、降雨强度大,是三峡水库水环境保护的重要区域。该区域的主要生态问题是水源涵养能力较低,库区周边点源和面源污染严重;同时,水土流失量和入库泥沙量大,地质灾害频发,给库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威胁。生态保护措施主要是加大退耕还林和天然林保护力度,优化乔灌草植被结构和库岸防护林带建设以及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力度等。

重庆市巫溪县属于秦岭-大巴山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水源涵养功能区,石柱县属于武陵山区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水源涵养功能区,江津区属于大娄山区水源涵养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区。此外,三峡库区范围内的部分区域属于Ⅲ-人居保障功能区/Ⅲ-02重点城镇群人居保障功能区/Ⅲ-02-16重庆城镇群,该区的主要生态问题是城镇无序扩张,城镇环境污染严重,环保設施严重滞后,城镇生态功能低下,人居环境恶化等。

1.2 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的新要求

长江的生态环境保护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做出重要指示。2016年1月5日,总书记在重庆召开的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强调:“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让中华民族母亲河永葆生机活力”,绘就了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宏伟蓝图。2018年4月26日,总书记在武汉召开的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围绕新形势下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作出重大战略部署,明确提出以长江经济带发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会议提出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2020年11月15日,总书记在南京召开的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进一步强调:“坚定不移地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谱写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篇章,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主力军”。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在长江上游、中游、下游3次召开座谈会聚焦长江经济带发展,主题也从“推动”“深入推动”演进到“全面推动”。总书记在长江经济带的系列讲话为三峡库区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提供了根本遵循,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深远的实践意义。

2020年12月26日,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以下简称《长江保护法》),并于2021年3月1日起施行。该法是为了加强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促进资源合理高效利用,保障生态安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而制定;同时贯彻新发展理念,明确保护与发展的关系,依法为自然生态恢复留出必要的空间,促进了长江生态系统步入良性循环轨道。《长江保护法》指出“长江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应当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长江保护应当坚持统筹协调、科学规划、创新驱动、系统治理”。该法坚持把保护和修复长江流域生态环境放在压倒性位置,准确把握了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辩证统一关系。通过规定更高的保护标准、更严格的保护措施,加强山水林田湖草整体保护、系统修复。其中,第五十六条指出“国务院有关部门会同长江流域有关省级人民政府加强对三峡库区、丹江口库区等重点库区消落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因地制宜实施退耕还林还草还湿,禁止施用化肥、农药,科学调控水库水位,加强库区水土保持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保障消落区良好生态功能”。相关条款为促进三峡库区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围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水利工作的重要论述和三峡工程的重要讲话精神,水利部党组提出“十四五”时期三峡工程管理工作要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致力保障三峡工程长期安全运行和巨大综合效益持续发挥[13]。

2 库区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实践

三峡库区是长江流域重要的生态屏障,库区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项目主要包括污染防治与水质保护、消落区生态环境保护、生态屏障区建设和水生态修复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等。

2.1 污染防治与水质保护

该类项目旨在保障三峡水库水质和库周生态安全,按照岸上控源、水下减载的防治思路,重点加强生态屏障区污水处理厂和配套管网建设、畜禽养殖污染及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业园区环保设施建设、支流水环境综合整治、库周生态保护带建设、农村居民点环境改善,以及乡镇污水处理厂运行保障、生态屏障区生态林管护等内容。

根据《2021年重庆市环境质量简报》[14]和《湖北省生态环境状况公报(2021年)》[15],长江干流三峡库区水域总体水质保持Ⅱ类水标准,库区干流及支流水质总体为优,达到功能区水质标准要求,汛期部分监测断面地表水环境质量为Ⅲ类。库区污染防治与水质保护的目标总体完成情况较好,生态屏障区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已全面覆盖,已建成项目在保障库区水环境安全,初步遏制富营养化趋势,构建库区水污染防治体系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该类各子项推进程度不均衡,水源地保护、面源污染防治、流动源污染防治难度较大,部分目标实现存在一定差距。

2.2 消落区生态环境保护

三峡工程建成后,三峡水库水位在145~175 m变化,人工调控下库区水位的涨落速度、幅度和频率都与天然河道不同,涨落节律变化形成了落差30 m的消落带,产生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如工农业污染、漂浮垃圾污染、船舶污染和水土流失等[16]。消落区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任务为保留保护、植被修复和湿地多样性保护、消落区重点卫生防疫和岸线环境综合整治。目标为库区植被恢复和湿地多样性保护等生态修复措施的有效实施,使消落区生态功能与整体景观得到改善;城集镇消落区卫生防疫能力显著加强;消落区重点岸段的岸线环境综合整治全面完成,并与景观相协调。

截至2021年底,消落区生态环境保护整体完成情况良好。植被修复、湿地多样性保护规划任务基本完成,由于受消落区治理技术不成熟的制约,生态修复无法大规模推广。卫生防疫任务已完成,城集镇消落区卫生防疫能力显著增强。保留保护和重点岸段的岸线环境综合整治项目任务完成进度与资金下达情况基本吻合,实施效果较好。随着三峡工程的运行,库区仍存在大量涉及城镇安全的库岸需要整治,即对岸线环境综合整治的目标和任务进行优化。消落区生态环境保护应根据消落带的实际情况采取自然修复、工程修复或综合治理措施,加快实施力度,保障水生态安全。

2.3 生态屏障区建设

该类项目主要任务包括土地生态功能建设、植被恢复与生态廊道建设(植被恢复、水土保持工程、生态廊道建设、配套种苗工程)、相关人口转移、农村居民点环境改善,以及重要支流水土保持,主要任务包括水土流失治理和配套植被恢复2类。经优化后,该类项目主要任务为植被恢复、水土保持、陆生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农村居民点环境改善4类。

截至2021年底,三峡库区水土流失面积较2000年减少11 049 km2,水土流失面积逐步减小(见表1)。但该类项目中,水土保持项目重要支流水土流失治理进度滞后,需加快统筹推进,与清洁小流域综合治理、精准帮扶等共同推进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建设地点、项目选址困难,实施进展总体较慢,尤其是新建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等项目尚未开展相关工作。2011~2021年,库区草地、耕地面积减少,林地、建设用地、水域面积有增加的趋势。三峡库区生态屏障区森林覆盖率超过50%,庫区生态系统得到改善,生态修复功能逐步显现。建议该类项目除小流域综合治理外不再作为重点,由主管部门结合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护等项目实施,并做好植被后期管护,巩固建设成效。

2.4 水生态修复与生物多样性保护

该类项目的主要任务为水体修复与水华控制、水库清漂、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渔业。主要通过保护重要生境、关键物种和食物网结构,发挥水生生态系统功能;在土著、特有物种种质资源和生物多样性得到保护的同时,形成水生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并为改善水质和防治水华暴发提供生态基础等。

2021年,三峡库区36条一级支流72个断面水质呈中营养状态的断面比例为65.3%,呈富营养状态的断面比例为34.7%。总体来看,三峡库区支流回水区水体现维持在中营养水平,水体富营养化趋势得到一定遏制。生态渔业、水库清漂的规划任务已基本完成;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中除增殖放流基本实现外,其它内容实施进度相对滞后;水体修复与水华控制项目执行情况不佳,与规划要求差距较大。

3 制约库区生态环境保护的原因分析

(1) 消落区治理保护存在技术瓶颈。三峡库区消落带是典型的脆弱生态系统。消落带植被稀少和岩石裸露,导致生物多样性降低、污染物含量高于其他地区,污染物堆积易诱发传染性疾病和瘟疫[17-18]。三峡水库消落区生态环境脆弱,植物群落虽有所增加但仍较为单一,生态自我修复进程缓慢,尚无有效的消落区生态修复措施。库区高变幅消落区植被周期性水淹生态机理研究已取得一定成果,但不同质地的岸坡干湿交替变形和岸坡再造、水陆交错界面元素循环、植被周期性水淹分子机理等仍需深入研究。此外,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消落区生态保护目标的权衡和协同有待研究。

(2) 生态屏障建设缺乏系统观念。三峡库区是长江中下游生态环境屏障,承担着向沿江城市、农村提供工农业生产、生活供水的重任,承担着防止水土流失和水污染的重任[19]。三峡库区面源污染范围广、随机性强、成因复杂,监测、控制、处理和管理难度较大。库区小流域多为典型的农业生态系统,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严重的水土流失,需要控制流域内的水土流失以改善生态环境[20]。以小流域为重点的生态屏障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目前小流域治理缺乏“源头-过程-末端”的系统观念,全过程小流域面源污染的防控体系尚未形成。

(3) 支流河湖生态环境尚存差距。三峡库区后续规划实施以后,库区河湖生态环境大幅改善,总体趋势稳中向好。三峡库区水土流失和石漠化严重,水土流失率32.2%,高于长江流域15.8%的平均水平,是长江经济带和长江上游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区域之一,也是全国八大石漠化严重发生地区之一。库区部分河流存在生态流量不足、部分断面水质不能稳定达标等问题。农村大部分河流尚未治理,存在水域岸线遭侵占、淤塞萎缩等问题。河湖管理范围内乱占、乱采、乱堆、乱建等“四乱”问题未彻底根治。支流河湖生态环境与人民群众对健康水生态、宜居水环境的新期盼存在差距。

(4) 多元化资金投入机制未形成。三峡库区投融资主体虽实现了多元化,但市场主体(企业、居民、外商)投资所占份额偏小,政府和银行投资仍居主导地位,库区资金融资渠道已出现多样化格局,但外源融资比重偏低[21]。三峡库区生态补偿缺乏固定资金来源,补偿不到位,需要多渠道筹集流域生态服务补偿资金,确保资金来源稳定[22]。由于缺乏必要的制度保障,库区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资金渠道单一,所需资金主要来源于政府财政支出,企业和社会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同时,市场化手段的使用和创新不足,“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路径有限,企业和社会积极性不高。

4 对策与建议

三峡库区高质量发展面临着新形势新要求[13],为进一步做好库区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1) 增强三峡库区节水供水能力。推进数字孪生三峡先行先试建设,将库区水资源管理工作与三峡运行调度结合起来。深入推进国家节水行动,健全节水工作机制,大力推进农业、工业、城镇等领域节水。在保障防洪安全的前提下,使部分还没有得到有效利用的洪水合理地分配和资源化利用。加快建成渝西水资源配置工程,全面建成投用巴南观景口,加快推进城乡应急备用水源建设和提质增效。加强库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管理,做好饮用水水源地优化调整和多目标建设,持续开展库区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评估。

(2) 强化消落区生态环境保护。流域管理机构和库区所在地方政府应进一步加强消落区管理,尽快编制和实施消落区保护与利用规划,坚持以自然恢复为主,人工修复相结合的方式,加快消落区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深入开展消落区综合治理保护与生态修复等研究与试点示范,严格按照保留保护、生态修复和综合治理实行分区治理。鉴于目前仍存在大量涉及城镇安全的库岸需要整治等情况,在加强库容和岸线管理、保障库岸安全的前提下,优化岸线环境综合整治目标和任务。

(3) 系统推进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以“山青、水净、村美、民富”为目标,将乡村振兴和水利高質量发展相结合,因地制宜打造一批生态清洁小流域,构建“源头消减、过程阻断、末端治理”的全过程小流域面源污染防控体系。在库区重要水源地、城镇周边和重要河流的一级支流,将水土流失治理与水资源保护、水环境整治、面源污染防治、人居环境整治等融为一体,实施“小流域+”,按照构筑“生态修复、生态治理、生态保护”三道防线理念,大力推进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

(4) 加快复苏库区河湖生态环境。以保护三峡水库为核心,坚持保护优先、自然修复与治理修复相结合,推进美丽河湖、健康河湖建设。深化实化河长制工作,优化三峡后续工作,复苏河湖生态环境应结合三峡库区水土流失、重要干支流治理、重庆中心城区“两江四岸”治理提升等标志性重大项目建设统筹实施。加强湿地建设、生境恢复、河岸边滩的生态修复,持续开展水系连通和水美乡村建设。促进以县域为单元的水网建设,打通农村地区水资源调配、农田灌溉和河湖生态治理保护“最后一公里”。

(5) 创新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尽快建立重庆市和湖北省级政府和流域管理机构联席会议制度,统一指导、统筹协调监督库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尽快开展库区水生态产品价值核算和实现机制研究。建立健全库区分类分要素的补偿制度,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加快推进多元化补偿。依托三峡集团和长江绿色发展投资基金等机制,协调设立库区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的专项基金。采用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模式进行实施与管理,探索库区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的新模式。

(6) 建设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示范区。要站位全国、立足全局,在政策保障和流域治理和“两山”转化上加强研究,统筹推进库区生态保护、产业转型和乡村振兴,加快推动以流域综合治理为基础的四化同步发展。依托库区良好自然生态、丰富自然资源和长江黄金水道,加快生态资源产业化和产业发展生态化。以长江、嘉陵江、乌江及其重要支流水土流失区为重点,把水土流失治理与流域水环境整治、生态旅游、农村产业发展、美丽乡村建设有机衔接,切实推进三峡库区后续高质量发展。

參考文献:

[1] 安敏,李文佳,吴海林,等.三峡库区生态环境质量的时空格局演变及影响因素[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22,31(12):2743-2755.

[2] 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流域综合规划(2012~2030年)[Z].武汉: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2012.

[3] 郑守仁.三峡工程在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中的关键地位与作用[J].人民长江,2018,49(21):1-8,19.

[4] 梁福庆.三峡库区生态环境保护回顾与思考[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9,25(2):17-20.

[5] 王丽婧,席春燕,付青,等.基于景观格局的三峡库区生态脆弱性评价[J].环境科学研究,2010,23(10):1268-1273.

[6] 安树伟.三峡库区后续发展问题研究[J].改革与战略,2010,26(11):112-117.

[7] 梁福庆.三峡库区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J].水利发展研究,2009,9(6):5-9,19.

[8] 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三峡后续工作规划[Z].武汉: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2011.

[9] 杨荣华,潘菲菲.三峡库区后续工作总结及高质量发展研究[J].水利水电快报,2022,43(12):147-150.

[10] 蒋杰.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 打造幸福三峡水库[C]∥中国水利经济研究会.适应新时代水利改革发展要求 推进幸福河湖建设论文集.武汉:长江出版社,2021.

[11] 国务院.全国主体功能区划[Z].北京:国务院,2010.

[12] 环境保护部,中国科学院.全国生态功能区划(修编版)[Z].北京:环境保护部,中国科学院,2015.

[13] 罗元华.聚焦高质量发展 科学谋划“十四五”三峡工程管理工作[J].水利发展研究,2021,21(7):43-46.

[14] 重庆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2021年重庆市环境质量简报[R].重庆:重庆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2021.

[15] 湖北省生态环境厅.湖北省生态环境状况公报(2021年)[R].武汉:湖北省生态环境厅,2021.

[16] 翟俨伟.三峡库区生态环境面临的主要问题及治理对策[J].焦作大学学报,2012,26(1):90-93.

[17] 周永娟,仇江啸,王姣,等.三峡库区消落带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J].生态学报,2010,30(24):6726-6733.

[18] 仙光,方振东,龙向宇.三峡库区消落带生态环境问题探讨[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3,38(2):67-69,82.

[19] 余世勇.三峡库区生态与经济同步建设的难点及对策[J].生态经济,2012(6):64-66.

[20] 倪九派,傅涛,何丙辉,等.三峡库区小流域土地资源优化利用模式的研究[J].农业工程学报,2002(6):182-185.

[21] 王定祥,李伶俐.三峡库区投融资体制与政策环境研究[J].重庆社会科学,2006(2):23-27.

[22] 于洋,何立环,许人骥,等.三峡库区生态补偿有关问题探讨[J].中国工程科学,2012,14(11):13-16.

(编辑:黄文晋)

Exploration and thinking on practice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construction and protection of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region

ZHU Zhenya1,2,PAN Tingting1,2,LI Zhijun1,2,YAN Fengling1,2,WANG Junzhou1,2

(1.Changjiang Water Resources Protection Institute,Wuhan 430051,China; 2.Key Laboratory of Ecological Regulation of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in Lake and Reservoir Water Sources,Changjiang Water Resources Commission,Wuhan 430051,China)

Abstract:

Three Gorges Reservoir region is not only an important ecological protective screen in the Changjiang River Basin but also an essential strategic freshwater resource reservoir in China.This paper analyzed the main function,ecological functional positioning and new requirements of the main and ecological functions of the reservoir area,reviewed the practices of pollution prevention and water quality protection,ecological environment protection in reservoir fluctuation areas,ecological protective screen construction,water ecological restoration and biodiversity protection,and the reasons for restricting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rotection were discussed.Given the new requirement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for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region,th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were put forward,which included enhancing water saving and supply capacity,strengthening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rotection in the reservoir fluctuation areas,systematically promo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lean small watershed,accelerating the recovery of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rivers and lakes,innovating the system and mechanism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rotection,and building ecological priority green development demonstration areas.

Key words:

Three Gorges Reservoir region;environment protection;reservoir fluctuation areas;ecological protective screen;water ecological restoration

猜你喜欢

三峡库区库区环境保护
丹江口库区加强文物保护(之一)
环境保护
三峡库区万家坝滑坡变形区稳定性复核研究
基于环境保护的城市污水处理
突变理论在库区移民后期扶持成效评估中的应用
库区防护工程社会稳定风险识别
广东河源万绿湖库区的“双音话”
三峡库区产业培育及结构调整的思考
新《环境保护法》解读
不要恢复,要重建——未来自然环境保护之路何去何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