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工程中园林施工新工艺的应用研究
2023-08-08俞良
俞良
(浙江荣林环境股份有限公司,浙江 嘉兴 314000)
0 引言
现如今,城市园林工程建设标准与规范已变得更为严格,其不仅要为城市居民提供更为优越的生存环境,更要具备良好的生态效益,可促进区域生态环境良性发展。因此,传统园林施工技术工艺已无法满足时代发展需求,新工艺应用迫在眉睫。园林工程建设施工单位应在工程建设环节加强技术应用分析,在实践中验证新工艺可行性,注重施工经验积累,落实更为可靠的建设方案与保障措施,改进传统工艺技巧,提高园林工程的施工效率,改善建设质量,充分发挥园林工程的景观效益与生态效益,推动城市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保护体系的协调同步发展。
1 园林施工新工艺的应用难点
园林工程建设期间,施工新工艺的应用难点主要体现在植物种植与后续管理维护层面。植物是现代园林工程的核心要素,植物的空间布局以及种类选择也是决定园林工程最终审美效果与生态效益的重要内容。园林工程建设单位应对园林工程审美特点进行细致分析,结合园林工程主题以及所在地区的地质与气候环境,采用合适的工艺技术。但植物生长存在一定不可控制特点,土壤质量、气候水文环境等要素都会影响植物生长,在此条件下,园林工程的整体性与实效性很容易受到影响[1]。
1.1 缺少合理的资源配置理念
我国园林工程历史悠久,但是,传统园林与现代园林在建设思维与应用方式层面存在很大差异,加之现代园林工程在建设资源使用层面要求严格,很多园林设计人员对于园林资源配置设计问题缺少必要了解与研究,最终造成园林工程的实际生态效益无法满足初期设计标准,无法对区域生态环境保护起到积极效用。此外,不合理的资源配置也会为园林工程后期维护作业带来巨大压力,维护成本不断攀升,园林工程发展潜力受到极大限制[2]。
1.2 土工合成材料与三维垫网应用环节存在实际问题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土工合成材料与三维垫网在园林工程中的应用愈发广泛,但土工合成材料与三维垫网应用要求相对严格,因材料使用不当而造成的园林工程建设事故频频出现,这种现象已对我国园林工程发展秩序形成一定破坏,并阻碍土工合成材料等园林新材料的普及与使用,园林工程建设生态效益的全面提升也始终未能彻底落实[3]。
1.3 受园林施工建设地形限制
对于园林工程而言,其建设作业开始前,施工单位应积极开展地形勘察工作,详细掌握地质地形变化要素,最大限度保障园林工程设计施工的顺利落实。但我国园林工程设计人员在地形勘察环节存在一定的认知偏差,勘察工作不够细致全面,加之园林工程设计周期很短,设计人员只能不断压缩各个环节的作业时间,而设计层面的失误将直接影响园林工程施工工期,工程建设成本上升,经济效益受损。总而言之,园林工程新工艺、新技术应用期间,设计人员与建设施工单位应积极处理传统工作模式下存在的缺陷与不足,针对具体建设问题的产生原因与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判断,并找到更合适的解决对策[4]。
2 园林工程新技术的应用情况
2.1 高边坡防护技术的应用
园林施工建设期间,自然高边坡与堆积体高边坡施工场景十分常见,此时,为改善作业建设质量,建设施工单位应积极采取高边坡防护技术。高边坡防护技术应用期间,建设施工单位应提前制定好防护作业施工方案,针对建设区域地质条件、水文条件、边坡坡度与高度等要素进行整合分析,具体考量不同要素对高边坡防护技术应用效果的不良影响。自然高边坡处理环节,工作人员应根据边坡高度、岩体形状与构造、地下水分布以及潜在的滑移面进行具体分析,妥善处理高边坡防护技术应用期间的常见问题,积极落实各项加固措施,进一步优化高边坡的稳定性与安全性。堆积体高边坡处理环节,施工单位应对边坡体的结构强度进行优化,注重整个坡面的抗滑能力,注重边坡力学性能的提升,积极开展技术创新,注重实际建设场景特征评估,在确保堆积体高边坡建设效果的前提下,为后续维护作业提供便利条件[5]。
若园林工程所在区域地质环境稳定,建设施工单位可借助植物根系结构,优化落实高边坡防护技术措施,而这种防护机制,不仅可确保边坡体系的稳定性,避免水土流失,亦可提升土壤肥力,提高植被的生存能力。若园林工程所在区域地质环境较差,建设施工团队可采用砌体封闭防护作业机制,避免边坡体滑移,提高其结构稳定性。若高边坡强度要求较高,建设者可在砌体封闭防护的基础上,在坡体位置镶嵌草砖,此项技术措施不仅可以优化边坡结构特性,亦可起到水土保持效用。
2.2 植物群落混交技术的合理应用
自然植物群落的结构与组成具有多样性与层次性,这种复杂多变的层次结构是自然植物在生长过程逐步形成,并具备较高的稳定性与抗逆性。因此,园林工程建设期间,为进一步提高观赏性,降低后期维护难度,建设施工单位应充分运用植物群落混交技术,优化其生态功能与植物群落多样性的表达,让园林工程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融为一体。此外,多层次混交技术与植物生长的自然规律相契合,园林景观将变得十分丰富,景观观赏价值更高,艺术设计美与生态美亦可得到强化。植物群落混交技术应用环节,设计人员应充分利用植物群落吸收水分、辐射与固定土壤的特点,实现吸收并转化有害物质、调节气候与防止水土流失功效,逐步改善园林工程的环境与功能[6]。
2.3 充分展现园林工程的深刻内涵
园林工程是现代城市功能服务体系与环境保护工作的结合产物,其之所以长久保存,并伴随着城市的发展而不断前行,是因为园林工程拥有极为丰富的内涵,具有深刻的人文历史与地理风貌,可与城市发展融为一体,是现代城市建设的重要象征。因此,园林工程设计与建设阶段,各类新工艺与新技术的应用不仅要体现出现代园林所必备的生态功效,更要为园林整体赋予充足的历史文化氛围。园林工程规划阶段,相关部门与设计单位应积极开展市场调研工作,针对园林工程新工艺与新技术的可行性及效果进行验证评估,根据城市所处地区以及园林建设主题,明确园林的建设的主体风格与主基调,确保新工艺应用的合理性与科学性。此外,园林建设应与城市整体风貌紧密相连,应依照城市发展特点进行风格规划,注重园林功能多元化发展,将园林与城市居民日常生活融为一体,凸显园林工程与城市服务体系之间的协调发展。新技术与新工艺的有序应用可进一步改善园林工程的建设水平,可提高园林的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可优化建设体系,并进一步丰富园林工程内涵。
2.4 土工合成材料技术工艺的合理运用
(1)三维垫网技术工艺。三维垫网是一种全新的土工合成材料,其整体结构呈现丝瓜状特征,可有效固定植被,柔韧性很强,质地疏松,内部空间较大。三维垫网应用期间,建设者可在其内部填充土壤、细石或沙子。此时,植被根系可从三维垫网中穿过,其自然生长过程不会受到影响,植被稳定性进一步改善,水土保持效果全面提高。此外,植被长成后,三维垫网将会与植物根系及底部土壤紧密结合在一起,根系可深入地下30cm 以上,此时,植物根系、三维垫网与基层土壤将形成更为稳固的保护层,边坡保护效果得到进一步改善。
(2)格式水管技术工艺。格式水管技术工艺可分为3 个组成部分,分别为支撑弹簧钢线主体、PVC 管道、水管过滤管壁。格式水管技术工艺借助毛细原理,可有效吸收土壤中的多余水分,待纤维部分水分饱和后,将会被汇集到管道内部,集中完成排水。格式水管技术工艺主要应用与软土层改良作业环节,其与传统滴水排水方法存在一定差异,整体改良效果更加显著,技术工艺发展前景更好。
2.5 雨水集中回收技术的应用
现如今,我国园林建设工作重点突出环保主题,因此,园林工程设计阶段,建设者应该妥善落实雨水回收技术,充分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凸显园林生态效益。园林内部应配备必要的雨水收集设施,并集中进行回收、净化与使用,让自然降水可得到重复利用,针对各类植被实施科学浇灌,减少水资源浪费现象,调节区域气候环境。
2.6 雨水膨胀止水胶技术的应用
雨水膨胀止水胶技术主要用于各类设施密封处理环节,如各类管道、线路、接缝等。园林工程建设者借助雨水膨胀止水胶技术,可对容易发生渗漏问题的区域进行封堵,其拥有双重密封止水功能,若接缝处出现水体渗透现象,则弹性橡胶体将会为止水环节提供保障。
3 园林工程新工艺的应用管理注意事项
3.1 注重资源的科学调配与使用
园林工程新工艺应用期间,建设施工单位应对区域自然资源进行充分调研,重点凸显区域原始生态面貌,充分合理运用现有湿地、林地与土地资源,控制园林工程建设投入,并充分发挥园林工程的生态功效。此外,园林工程设计阶段,设计者应对水资源的使用进行全面细致规划与分析,注重水资源循环利用,注重区域水土保持,优化配置水生态系统,打造风景的同时,让有限资源发挥出更高的社会生态效益。园林工程维护阶段,相关人员也要借助新工艺与新技术,对传统灌溉与保养手段进行革新,落实高效节水机制,既要实现水资源的合理调配,也要满足各种植被的生长需求。
3.2 园林工程建设实施阶段的注意事项
园林工程规划工作完成,建设施工单位应注重对作业实施措施的改进与升级。园林工程施工前,相关作业人员应对施工现场的岩石、土壤、地下水情况进行细致分析,注重自然因素对园林工程发展带来的影响,注重绿化方案与区域地质环境及气候环境的切换。园林工程建设施工过程中,建设单位应积极推动管理制度的改进与完善,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进行施工作业,合理开展测量、放线、边坡防护等各项工作,最大限度提升水体边坡以及其他高边坡结构的稳定性,注重土体结构强度与稳定性分析,并加强土壤改良,确保植被种植后可健康成长。园林工程施工作业完成后,建设单位也要对整个施工过程进行复盘,整合施工记录,组织相关人员进行问题探讨,为下一次施工建设积累经验。
3.3 注重新工艺内部规律的有序探索
园林工程新工艺脱胎于传统技术体系,其最终目的在于提升园林工程的生态效益,提高建设质量的同时,加快建设进程。因此,园林新工艺的应用与发展应关注其内部规律,传统施工技术不能完全舍弃,而是要在实际应用中不断积累经验,找到新工艺应用的最佳形态,将优秀的传统技术措施与新工艺进行融合,在实践中不断改良,尽可能提升园林工程的建设施工质量。此外,园林工程新工艺应用期间,新工艺的使用应结合具体场景,在应用方向上做好把控,注重技术本身的适用性与场景限制,正确把握控技术应用要点,进一步改善园林工程新工艺的经济性与可行性。例如,园林工程建设期间,无论建设单位采用何种技术措施,其内部行人道路应具有安全、舒适、清洁、环保等特性。
3.4 针对园林工程的预见性进行必要强化
园林工程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期间,施工单位应重点关注技术体系在施工环节的合理性与科学性,以优化作业施工为目的,以创新为核心思想。此外,新工艺应与园林工程所在地区的气候环境、地质地理环境、水文环境等要素保持一致。因此,园林工程建设施工单位应从全局角度入手,精准评估新工艺在园林工程中的发展潜力与应用空间,对新工艺进行实践验证,分析其可行性,进一步提高园林工程新工艺的预见性。
4 结语
综上所述,园林工程建设与发展过程中,新工艺的应用与改进是进一步挖掘园林工程生态经济效益的首选途径,新工艺直接影响园林景观效果与植被的生长能力,因此,有序开展新工艺应用,提高新工艺在园林工程中的普及范围,可进一步优化园林工程建设资源,实现园林工程与现代城市发展的融合。但园林工程新工艺应用期间也同样存在很多问题,对此,建设施工单位与园林工程设计者应对各类新工艺进行深入分析与研究,时刻保持技术自身的预见性与应用合理性,注重园林资源的优化配置,注重技术与应用场景的匹配效果,充分展现新工艺对园林工程景观效果与生态效益的提升与改善能力,推动我国园林工程的可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