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生物降解地膜试验总结
2023-08-07王梅
王 梅
(镇雄县农业科技推广中心,云南 镇雄 657200)
1 材料与方法
1.1试验地点
试验地位于镇雄县五德镇鹿角坡村,地处镇雄县西北部,地块设在祥宏农业化种养殖专业合作社承包地中,海拔1 647.2 m,土类为黄壤土,土壤肥力中等,前茬蔬菜,地块相对平整、肥力一致。
1.2试验材料
供试品种统一为青薯9号。供试地膜为厚度0.8µm、0.6 µm的全生物降解地膜及0.5 µm的普通PE膜。
1.3试验设计
试验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以覆盖0.8 µm、0.66 µm的全生物降解地膜为处理,以0.5 µm的普通PE膜和露地栽培作对照(见表1),每个小区面积50 m2,种植4行(垄),并在同一天完成播种、施肥、覆膜。小区排列(见图1)。全生物降解膜与普通地膜的使用量(见表2)。
图1 全生物降解地膜试验田间小区排列图
表1 全生物降解地膜试验处理方案表
表2 每亩不同地膜用量记录表
2 结果与分析
2.1地膜降解情况(表3)
表3 不同地膜降解情况记录表
试验时间为2019年3月22日至8月17日。主要观测马铃薯生育进程中全生物降解膜的降解程度,评价其降解的可控性和安全性。观测从覆膜之日3月22日开始,分别在覆膜后30 d、40 d、50 d、60 d、70 d、90 d和120 d观测记载共7次。
2.1.1 全生物降解地膜(0.6 µm)
观测结果显示,0.6 µm的全生物降解地膜在覆膜后30 d出现蜂窝状,马铃薯出苗率为100%;40 d地膜出现小孔洞及较大裂缝,50~70 d逐渐出现众多相连的大小不一的孔洞,马铃薯长势极好;90 d地膜已降解70%~80%,120 d地膜已基本完成降解。
2.1.2 全生物降解地膜(0.8 µm)
观测结果显示,0.8 µm的全生物降解地膜在覆膜后30 d无变化,马铃薯出苗率为98%;40 d出现部分小孔洞,50~70 d出现众多大小不一的孔洞;90~120 d地膜出现大孔洞,已降解30%~40%,还有大片地膜未降解。
2.1.3 的普通PE膜(0.5 µm)
观测结果显示,0.5 µm的普通PE膜在覆膜后30~40 d无孔无缝,马铃薯出苗率为80%;60~90 d开始出现小孔洞,马铃薯苗势不佳;120 d地膜只出现小孔洞,无降解迹象。
2.1.4 露地栽培
露地栽培出苗率90%,马铃薯长势不如覆膜的处理好。
2.2地膜降解进程分析(表4)
分析比较2种全生物降解地膜的降解进程,0.6µm(处理2)和0.8 µm(处理1)全生物降解地膜的降解临界期分别为30 d和40 d,初裂期分别为50 d和60 d,大裂期分别为60 d和90 d,0.6 µm全生物降解地膜的碎膜期为90 d,少膜期120 d,0.8 µm全生物降解地膜的碎膜期和少膜期更长些。马铃薯全生育期0.5 µm普通PE膜无降解迹象。
2.3不同处理马铃薯产量比较(表5)
表5 不同处理小区产量及亩产量比较表
对比不同覆膜处理小区产量,处理1最高平均为128.53 kg,折合亩产量1 713.79 kg;处理3次之为127.13 kg,折合亩产量1 695.12 kg;处理2第三为126.45 kg,折合亩产量1 686.01 kg;处理4产量最低为113 kg,折合亩产量1 506.67 kg。3种覆膜栽培马铃薯亩产量分别比处理4增产207.12 kg、179.34 kg和188.45 kg,增产率分别为13.7%、11.9%和12.5%。
3 结 论
3.1不同地膜降解差异
0.6 µm全生物降解地膜30 d后开始降解,120 d基本完成;0.8 µm全生物降解地膜降解时间及速度稍慢些,40 d后开始降解,完成时间超过120 d;0.5µm普通PE膜除泥沙或石块造成的孔洞外,无任何降解迹象。
3.2不同处理产量差异
3种覆膜栽培马铃薯亩产量分别比处理4增产207.12 kg、 179.34 kg和188.45 kg,增产率分别为13.7%、11.9%和12.5%。覆盖0.8 µm全生物降解地膜的处理1亩产量最高为1 713.79 kg,处理4(CK2)亩产量最低为1 506.67 kg。各处理亩产量依次为处理1>处理3>处理2>处理4,且覆盖地膜的各处理产量差异很小,可见覆盖全生物降解地膜与覆盖普通PE膜对马铃薯产量影响不大,但能明显减少土壤污染,可在农业生产中大量推广应用。?
降解中
最后降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