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托吡酯联合丙戊酸钠治疗躁狂症的临床疗效分析

2023-08-07刘淼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3年13期
关键词:托吡酯躁狂症酸钠

刘淼

躁狂症是常见的精神疾病, 患者时常有情绪高昂、思维奔放等症状, 且可能有攻击行为[1]。目前临床对躁狂症的发病机制、病因的阐述还不明确, 分析可能与代谢紊乱、遗传因素等有关。临床治疗以药物为主,但常规采用的情感稳定剂疗效不佳, 对许多躁狂症患者疗效一般, 且不良反应多, 患者服药依从性低, 进一步影响治疗效果[2]。因此寻求安全、有效、患者易接受的药物治疗方案显得尤为重要。丙戊酸钠最早被用于癫痫患者的治疗中, 疗效肯定, 近年开始在躁狂症治疗中应用, 具有疗效确切、安全性高的特点, 但部分需要快速镇静的躁狂症患者, 单一应用丙戊酸钠的疗效不佳, 常需合并其他抗精神病药物应用[3,4]。托吡酯是一种情感稳定剂, 是治疗躁狂症的主要药物, 快速稳定患者心境, 控制病情进展。本院对130 例躁狂症患者应用托吡酯联合丙戊酸钠治疗可以缓解躁狂症状,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精神内科病区2019 年10 月~2020 年12 月收诊的130 例躁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 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65 例。对照组男38 例, 女27 例;年龄22~55 岁, 平均年龄(37.5±5.8)岁;病程1~9 年, 平均病程(5.69±1.56)年。观察组男40 例, 女25 例;年龄24~58 岁, 平均年龄(37.3±6.9)岁;病程1~11 年, 平均病程(5.75±1.75)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及诊断标准》(第3 版)中关于躁狂型分裂情感性精神病的诊断标准;②年龄18~59 岁, 性别不限;③BRMS 评分≥10 分;④近2 周未应用过相关抗精神病药物治疗;⑤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精神病者;②合并严重心、肝、肾等重要脏器组织功能障碍者;③对本研究药物过敏者;④有药物、酒精依赖史者;⑤妊娠期、哺乳期女性。

1.3 方法 对照组单一应用丙戊酸钠治疗。初始口服丙戊酸钠10~15 mg/(kg·d), 1 次/d;1 周后增加剂量到20~30 mg/(kg·d), 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和耐受力调整用药剂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托吡酯治疗,初始口服托吡酯50 mg/次, 2 次/d;1 周后增加剂量到100 mg/次, 2 次/d。两组均连续服药6 周。

1.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4.1 治疗效果判定标准 痊愈:治疗后患者躁狂等症状基本消失, 且BRMS 评分较治疗前下降>75%;显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大部分消失, 且BRMS 评分降低50%~75%;有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明显缓解,且BRMS 评分降低25%~49%;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2 BRMS 评分 治疗前后分别采用BRMS 评估患者躁狂程度, 该量表包括11 项, 采用0~4 分计分方法,得分越高表明躁狂症状越严重。

1.4.3 CGI 评分 治疗前后采用CGI 评估患者临床疗效, 该量表分成SI、GI、EI 3 个维度, 其中SI 和GI 均分成8 个等级, 计分0~7 分;EI 分成4 个等级, 疗效指数=综合治疗效果评分/副反应评分, 得分0~4 分。

1.4.4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记录治疗期间嗜睡、恶心呕吐、乏力、头晕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n(%)]

2.2 两组治疗前后BRMS 评分比较 治疗前, 两组BRM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两组BRMS 评分均明显低于本组治疗前, 且观察组BRMS 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BRMS 评分比较( ±s, 分)

表2 两组治疗前后BRMS 评分比较( ±s, 分)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 a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 bP<0.05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 t P观察组 65 27.9±2.5 8.3±1.0ab 58.687 0.000对照组 65 27.5±2.4 11.5±1.6a 44.721 0.000 t 0.931 13.674 P 0.354 0.000

2.3 两组治疗前后CGI 评分比较 治疗前, 两组SI 评分、GI 评分、EI 评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观察组SI 评分、GI 评分、EI 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CGI 评分比较( ±s, 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组别 例数 SI 评分 GI 评分 EI 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65 5.47±0.55 1.38±0.25a 5.87±0.49 1.29±0.31a 2.49±0.33 0.43±0.10a对照组 65 5.42±0.57 2.11±0.32 5.85±0.53 2.17±0.38 2.52±0.34 0.87±0.15 t 0.509 14.493 0.223 14.467 0.510 19.677 P 0.612 0.000 0.824 0.000 0.611 0.000

2.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20, P=0.571>0.05)。见表4。

表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n, %)

3 讨论

躁狂症是临床常见的精神疾病之一, 属于抑郁症范畴, 是抑郁症的一种发作形式, 患者多存在情感高涨、思维奔放、动作语言增多等症状, 甚至出现谵妄状态[5]。临床对躁狂症患者主要采用药物治疗, 多数患者经药物治疗后疗效肯定, 但一旦停药, 症状极可能反复发作, 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情感稳定剂是治疗躁狂症的常规药物之一, 碳酸锂是既往常用情感稳定剂, 但近年许多文献报道碳酸锂的不良反应多,影响治疗效果[6], 探寻更为安全稳定的治疗方案是躁狂症患者治疗的重点课题。丙戊酸钠最早用于癫痫治疗, 近年开始应用于躁狂症等疾病治疗, 其在躁狂症患者中应用的作用机制目前还不十分明确, 可能的作用机制是丙戊酸钠能抑制躁狂症患者中枢神经系统中γ-氨基丁酸(GABA)降解酶系, 促进突触间隙中的GABA 含量增多, 使GABA 突触后抑制作用得以增强,降低神经元兴奋性, 促进躁狂症状缓解[7]。

托吡酯于1980 年被人工合成, 其是在传统抗癫痫药物基础上研发成功的一种情感稳定剂, 稳定心境的作用更佳[8]。托吡酯在躁狂症患者中应用的作用机制尚不十分明确, 但多数学者认为托吡酯可能是通过阻断钠离子通道、阻断谷氨酸介导的神经作用、作用于氨基丁酸受体等机制抑制神经兴奋性, 缓解躁狂症状[9,10]。将托吡酯与丙戊酸钠联合应用治疗躁狂症,两药均有稳定心境的作用, 联合应用可发挥协同作用,促进患者躁狂症状的缓解, 稳定病情[11,12]。本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且治疗后BRMS 评分和CGI 的三个方面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提示托吡酯联合丙戊酸钠治疗躁狂症患者疗效肯定, 促进患者躁狂症状缓解, 促进病情的控制。两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明联合用药的安全性较高, 患者能耐受, 利于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 提高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 托吡酯联合丙戊酸钠治疗躁狂症疗效肯定, 有助于促进躁狂症状缓解, 稳定患者的病情, 且不良反应少。

猜你喜欢

托吡酯躁狂症酸钠
碳酸锂联合卡马西平治疗躁狂症与碳酸锂联合丙戊酸钠治疗躁狂症的疗效
躁狂症独立诊断的研究进展
阿仑膦酸钠联用唑来膦酸治疗骨质疏松
整天太兴奋或患躁狂症
托吡酯治疗癫痫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研究分析
丙戊酸钠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治疗增效作用研究
托吡酯预防性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体育专业大学生躁狂症特征的研究
气浮法脱除模拟锌浸出液中的油酸钠
HPLC-MS-MS法测定丙戊酸钠的血药浓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