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岷州民间契约文书遗存保护策略

2023-08-07田苗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3年11期

田苗

摘 要:岷州地区相关部门收集了大量民间留存至今的诏令、碑刻、族谱、契约文书和“莎木”唱词等地方文献,并对其进行了整理和编纂,为当前考察研究岷州地区历史发展提供了极具研究价值的文献资料。在此背景下,文章以岷州民间契约文书遗存保护的意义为切入点,对岷州民间契约文书遗存保护现状进行分析,提出加强岷州民间契约文书遗存保护的策略,以期为契约文书遗存保护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岷州民间;契约文书;遗存保护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3.11.010

0 引言

民间契约文书具有很高的学术研究价值,但是对其收集保护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是实施文化兴区、文化强区、文化稳区战略的一项重大工程。为了更好地实现其价值,甘肃民族师范学院图书馆对馆藏首批岷州民间契约文书进行了修复和整理,为从事区域研究的专业人员和地方政府提供了较真实的第一手资料,使研究人员全方面地了解了当时区域人文情况。从微观角度来看,一方面,民间契约文书可以帮助人们了解当时岷州地区民间契约文书涉及的内容、编写形式及文书内涵;另一方面,人们可以通过文书内容了解当时政府的土地交易制度。从宏观角度而言,民间契约文书还可以使大众感受到岷州地区不同发展时期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经济状况和社会风尚等。挖掘、整理、宣传民间历史,对于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价值。

1 岷州民间契约文书遗存保护的意义

1.1 弘扬地方优秀传统文化和共享学术价值

在我国古代社会,契约是民间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许多事物需要以契约的形式确定相应的内容,才能确保后续工作的开展。随着时间的推移,现已有大量契约文书流传于民间。岷州地区大量契约文书得到了有效的汇总整理,其中的信息向人们真实地反映了岷州地区的民间生活风貌,对于推进相关学术研究、地方史志编制修改以及打造地方特色文化教育有重要作用。其意义主要体现为以下几点:

第一,深入研究岷州民间文化。岷州社会管理约文、生产管理约文反映出的社会价值观念的历史内容极具史料价值,充分发挥出民间契约文书的作用,对于研究当地民俗风情、人文历史、宗教信仰、道德观念和礼仪风尚等方面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第二,深入研究岷州地区文化。我国各地区民间语言、服饰、生活习俗各有差异,民间契约文书多以当地文书用语习惯编写,具有极强的方言特征,通过这些文书的内容可以了解各地区不同时期的文化发展情况及历史风貌。

第三,深入研究岷州地区宗法制度。分家契约、继承契约等文书中记载了岷州地区的祭祖立嗣、乡约民规等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地人民对于先辈的尊敬、婚丧嫁娶、安土重迁、礼仪风尚以及文化心态,也能从侧面展示地区宗法制度在民间的影响力。

第四,反映不可低估的文化价值。岷州民间契约文书产生于今天的甘肃省岷县及其周边地区,这些地区目前正被甘肃省规划和打造为文化生态旅游示范区,契约文书的留存正好为当地文旅事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史料。民间契约文书中的内容将岷州当地的人文历史、风土习俗展现得淋漓尽致,是岷州文化宝库中耀眼的明珠。

1.2 建设中华民族特色文化保护地

岷州民间契约文书文化作为我国地区民间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中华文化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该联系是在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发展史中逐步建立的,体现了岷州地区发展的全过程。岷州民间契约文书文化作为中华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岷州地区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全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尤其是在强调“文化自信”的今天发挥着重要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历史演进中,我国各民族在分布上交错杂居、文化上兼收并蓄、经济上相互依存、情感上相互亲近,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多元一体格局。”“多民族的大一统,各民族多元一体,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一笔重要财富,也是我们国家的重要优势。”岷州地区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受其他地区民间文化的影响,不断更新并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契约文书也延伸出更多的类型,内容也更加丰富,对于提升民众对中华民间文化的认同感和向心力具有重要意义。

建设中华民族特色文化保护地,是搞好各地区人民关系、凝聚人心的重要措施之一。各地区民间文化在交流交往的过程中不断融合,最终形成多姿多彩的中华民间文化,实现整体由内而外的大发展。

“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长远和根本的是增强文化认同,建设共有精神家園,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让岷州民间契约文书文化在未来焕发出新的生机,成为全国不同地区人民交流沟通的桥梁。

2 岷州民间契约文书遗存保护现状

2.1 民间契约文书遗存样多量大

岷州民间留存有大量明清时期的契约文书。其中一件明代契约文书是用汉文书写的藏传佛教寺院与藏族民众订立的契约,体现了汉文作为通用文字在边疆民族地区的巨大影响力。洮州卫都指挥使李达家族中留存多件用藏文草体书写的账簿和财产清单,说明在岷州藏族使用汉文、汉族使用藏文都有久远的历史。岷州契约文书体现出汉、藏、回等民族以土地买卖、典当、借贷等经济行为为纽带,结成经济共同体的历史事实。在岷县大崇教寺文书的整理方面,张润平教授在《大崇教寺所存明清时期文书》中对32件明清时期大崇教寺契约文书进行了整理归类,将其分为营业执照、合同书、典当书、文书凭证四个类型,并在各文书类型下附上相对应的图片和说明,为研究明清时期岷州及其周边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可参考的文献资料。

2.2 民间契约文书编纂体例逐步完善

随着编纂工作的不断推进,文书编写的思想更加体系化,编纂体例也更加合理化、完善化,以图文对比的方式更加详细地呈现出了民间契约文书的内容。这种编纂体例既展示出契约文书的原版图片,又以附注文字对图片内容进行解释,生动还原了契约文书的最初样子,同时读者可以通过附注文字更好地理解契约文书的内容,更有助于研究工作的开展。

2.3 编纂主题更加深入

由于岷州民间契约文书在收录和编纂的标准方面有了新的突破,现在已出现了与商业和宗教寺庙主题相关的汇编图书,这些汇编的图书不再单一收录海量的契约文书,转而只收录与主题内容相关联的文书,从而大大提升了汇编图书的专业性与针对性。

3 岷州民间契约文书遗存保护策略

3.1 开展普查,摸清底数

要尽快对岷州民间文献进行一次地毯式搜索,摸清“家底”,将搜集到的文献分门别类地登记造册,进行数字化处理,实现永久保存。在此基础上,编纂如《岷州民间契约文书图录》等,以供保护传承、后續研究及教育宣传使用。

文化单位还需与当地政府加强合作,根据当前文物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尽可能抢救分散于民间的契约文书。同时,让各级各类图书馆、档案馆等文书收藏单位参与到民间契约文书的保护工作中,加强与地区文化馆、档案管理部门、地方史志编写部门的合作,对甘肃省内明清时期民间契约文书的收录管理情况进行地毯式调查,对私人收录的情况进行调查,从而建立地方专属的数据资源库,更好地开展契约文书的学术研究,凸显岷州地方特色。此外还需组织好出版工作,提供相关学术资料,供民间契约文书学界研究利用。采用专门的技术手段,对相关资料进行规范管理,系统化录入,全面掌握当前岷州民间契约文书的存量及保护情况,并进行科学的鉴定、分类、评估、管理,保护散落于民间的契约文书;强化文化担当、文物保护意识,多管齐下,为保护民间契约文书档案保驾护航。

3.2 广泛征集,保护文物

岷州民间历史文献中有一部分资料,比如《西天佛子源流录》、大智法王班丹扎释的藏文法旨以及诸多诏令文书等,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这些文物大多散藏在民间,保存状况堪忧。对于一些具有重要文物价值的民间历史文献,应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将其征集到博物馆或档案馆等公共机构永久保存。

此外,积极发掘现有资源,在加强自我规范的同时尽可能与其他文物保护机构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多渠道、多路径开展普查、征集工作,获得更多岷州地区民间契约文书的信息资料,做好文物保护工作。

3.3 整理出版,化一成万

岷州民间历史文献既有藏文,也有汉文,其中充斥着大量的方言俗语、俗字、异体字,解读难度较大,保存十分零散。可以在普查和征集的基础上,选取若干善本进行校勘,加快整理出版工作步伐,让更多人能够阅读并感受岷州文化的魅力。同时,还需要转变工作思路,在大力支持民间契约文书的整理出版工作的基础上,各级各类文化事业单位需要与民间契约文书的研究者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共享资源和研究成果,在出版书籍中标明底本的出处,并对为书籍出版创作提供帮助的工作人员进行署名,以便于后续合作出版书籍。

3.4 完善普查工作,加强制度建设

第一,建立专门的民间契约文书保护室。由于民间契约文书数量多且不易保存,为实现长久的保存,必须建立专门的保护室。文书保存需要考虑到恒温、恒湿、防火、防盗、采光通风、病虫害以及日常维护等问题,建立大型文书保护室保存民间契约文书,能够有效减少文书出现损毁的情况。

第二,编制专门的契约文书管理制度章程,在制度层面上支持民间契约文书的保护工作。各级文化单位必须高度重视契约文书的收集、修复、展示工作,及时将修复完毕的契约文书内容对外公布,做好资源共享的工作,以便于更多人了解契约文书的内容。对于私人收藏的民间契约文书要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并引导大众捐献至当地文化单位,也可通过购买的形式回收,并对其进行整理和修复,用制度做好民间契约文书的保护管理工作。

第三,开展地毯式的文书普查工作。开展文书普查工作,对于现有民间文书的品类、数量、史学价值、损毁状况、保存修复状况进行调查,为后期的研究工作做好铺垫。但由于地区范围大、面积广,民间契约文书数量极大,在开展调查的过程中会消耗大量人力和物力,收效却无法保证。后期还需要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围绕国家对民间契约文书的保存修复的要求,更加规范地开展文书保护工作。

3.5 加大研究,开发利用

岷州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历来深受学界关注。历史学家顾颉刚在岷州的考察经历,为他在1939年正式提出“中华民族是一个”理论提供了坚实的田野基础。民族学家谷苞1946年在甘南卓尼、迭部等地考察所得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资料,为费孝通提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提供了重要的材料支撑。对此,要加强对新发现的岷州民间历史文献的利用,从历史学、文献学、文学、文字学、民俗学等多方面开展研究。

一是要对契约文书的格式、形式等基本构成要素进行分析研究,由于古代契约文书使用的文字、行文格式、标点符号与现代文书有所区别,因此在编纂时既要保持契约文书的原貌不受影响,又要兼顾编纂工作的便利性。当前契约文书图书主要以图文并用、契约文书分类的方式和顺序进行编纂。二是从社会经济发展史、法律发展史、社会风俗、宗族历史等方面进行研究,深度挖掘甘肃省民间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著名史学教授栾成显说:“研究者需要从传统国学文献圈子里跳出来,针对明清时期的民间契约文书进行合理的开发利用,才能突破传统国学文献的局限性,开辟新时代下中国明清史研究工作的新局面。”

3.6 建立基金,分级保护

首先,对于民间契约文书的保护不仅需要各级文化档案机构付出努力,更要借助市场的力量,为研究岷州民间契约文书文化的个人或机构提供文书资源,弥补内部资金缺口。

其次,引入民间力量,拓宽资金来源渠道,通过契约文书保护基金会等社团组织机构,向全社会筹集资金保护岷州民间契约文书。

最后,高校还应与当地政府建立合作,维护与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等社会公益组织机构的关系,建立专门的文书保护协会,获取专项资金,加大投入,进一步推进保护工作的开展。具体来说,文书保护工作可包括以下内容:

第一,进一步强化对契约文书保护的宣传,提升大众对于契约文书的关注度。文物保护单位可以通过开展契约文书保护培训研讨会、媒体宣传见面会、刊登契约文书研究简报材料等多种方式,对外宣传契约文书保护的重要性,引起群众的重视,尤其是在当前以市场经济为主导的社会经济环境下,要进一步激发群众的民族自豪感,引导群众树立保护历史文物的意识,从而营造保护契约文书的良好社会氛围。

第二,进一步推进契约文书修复工作,提升契约文书修复工作的整体水平。各级文化单位内部应集中资金,设计专门的方案,有计划地对契约文书进行修复,并根据契约文书修复的要求,建立专门的修复档案,确保修复质量。同时,在修复的过程中,应将传统技术与现代技术相结合,并合理借鉴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经验,在实践中不断提升修复管理的水平,有条件者甚至可以成立专门的契约文书修复实验室,以便于后期深入开展契约文书保护研究工作。

第三,建立专门的契约文书文献数据资源库。由于契约文书自身的特性,可采取缩微技术对部分具有较高研究价值的契约文书进行复制,制成缩微交卷,供读者进行阅览和复制。同时,还可以借助数字扫描技术对契约文书进行数字化的转换并上传至数据库中,为读者提供线上契约文书检索查阅的服务。利用现代化的印刷技术来影印契约文书,使契约文书能够以多种形式留存于世,将中华文化传递于世。

第四,培养众多契约文书保护人才。契约文书修复管理工作不同于一般文物修复工作,契约文书修复人员若想要较好地完成本职工作,不仅需要具备广博的知识,还需要了解文学、目录学知识,具备深厚的契约文书归类管理能力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熟悉馆藏工作,才能做好修复工作。各级文化单位应与有关部门强强联手,开展契约文书修复人才培养计划,多渠道、多层次开展契约文书人才培养工作,并采取契约文书修复认证制度,连接国际,开展交流合作,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拓宽契约文书修复思路与视野,逐步培养起一批具备契约文书修复、鉴定、整理能力的专业人才,为后期契约文书修复工作的开展提供助力。

4 结论

综上所述,岷州民间契约文书作为我国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应当更加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与关注。相关部门应协同合作,找到更加先进、有效的文书保护办法,摸清家底,广泛征集,加强研究,建立资金,分级管理,并积极打造专业的人才队伍,抢救更多散落于民间的契约文书,使岷州民间契约文书保护工作取得质的飞跃,迈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1]张润平.大崇教寺所存明清时期文书[J].中国藏学,2012(S1):297-304,1-8,305-308.

[2]彭晓静.甘肃岷县大崇教寺明清契约文书研究[J].青海民族研究,2013,24(3):74-81.

[3]王岩,徐兆洋.明清时期家族教育中的女性角色:以江南地区秦氏家族为例[J].汉字文化,2021(S1):187-188.

[4]邵鵬宇,王智慧.明清时期常州庄氏家族的家风研究[J].江苏理工学院学报,2020,26(5):1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