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含山博物馆馆藏陶瓷器的修复保护

2023-08-07孙良凤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3年11期
关键词:陶器瓷器病害

孙良凤

摘 要:含山博物馆收藏有商周至清代的陶瓷器,是研究巢湖流域政治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实物资料。由于年代久远以及出土后保存环境不佳,这批陶瓷器大多存在残断、裂缝、裂纹、硬结物等不同程度的病害,部分器物已经破损,亟待进行保护修复。文章根据文物的保存现状,结合病害程度的评估情况,选择了合适的保护修复材料,进行针对性的文物修复工作,以期为巢湖流域政治、经济、文化的研究提供珍贵的实物资料。

关键词:含山博物馆;陶器;瓷器;病害;科学分析;修复保护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3.11.008

陶瓷器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①,此次修复的15件陶器、11件瓷器,均为三级文物,器物造型多样,风格各异,以中小器型为主。其中宋瓷整体优雅、形态端正,其余瓷器线条流畅、色泽柔和淡雅、釉色匀净,胎质细腻。陶器器型古朴自然,表面印有绳纹、叶脉纹等纹饰。此批陶瓷器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是研究巢湖流域政治、经济、文化以及陶瓷器制作工艺、美学发展史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近年来,陶瓷器文物的保护与修复工作研究成果颇多②,为此次含山博物馆馆藏陶瓷器修復提供了许多宝贵的经验。

1 文物概况

1.1 文物信息

此次修复的26件典型陶瓷器分别陶纺轮、陶拍、陶鬲(图1、图2)、青花伏虎罗汉像、青釉加彩鸳鸯摆件、青白釉印花花卉纹碗(图3)、陶罐、青釉双系盘口壶(图4)、青釉执壶、双系盘口青瓷罐、双系青瓷罐、青釉双辅首双系连珠纹罐、青釉盏、瓷盏、青釉碗等文物。

1.2 保存现状

这26件陶瓷器中,部分器物的裂缝已有一定的宽度,裂缝中藏有各种污渍、杂质等,这些污渍、杂质日积月累侵蚀污染着断裂面。实际上陶瓷器本身对环境的敏感度并不高,但由于裂缝这种可蔓延性病害的存在,在温湿度急剧变化的情况下,裂缝会逐渐增大,经修复保护后可以使此类病害得以控制。缝隙的显微图片可以间接反映器物存放过程中的环境状况,积累的杂质不同,对器物的影响也各不相同。此外,部分早期经修复过的陶瓷器,由于修复不当或临时粗糙黏结加固,造成了胶黏剂的污染,需要重新修复。胶黏剂的污染包含很多方面,如胶黏剂外溢、胶黏剂厚重、胶黏剂老化变色、茬口接缝错位等,由此造成了陶瓷器的不当修复,甚至是损坏,为后期重新修复和保护增加了一定困难。

2 病害介绍及成因分析

经前期调研,发现这批陶瓷器主要存在脱落、残断、泥土附着物、硬结物、其他附着物、裂纹、裂缝、酥粉和刻画9种病害类型。6件陶纺轮均出现残缺、表面硬结物、表面刻画、裂缝和表面酥粉等病害。陶拍均存在边缘残缺、表面硬结物、其他附着物、刻画、酥粉和其他附着物等问题。陶鬲均有残断、裂缝和表面酥粉等病害。经科学检测,分析器物的微观形貌、元素含量以及釉层及胎体成分等,能够明确文物病害成分③,为进一步认识器物病害成因和制定保护修复路线提供重要参考和依据④。

为了解陶瓷器样品元素组成,采用美国BRUKER公司Tracer Ⅲ-SD便携式X射线荧光光谱仪对文物编号HB00516青釉加彩鸳鸯摆件(图5)和HB00514青花伏虎罗汉像(图6)表面彩绘部分进行原位无损检测。由元素检测结果(图7、图8)可知,文物编号HB00516表面红色部分样品中Fe元素的含量较高,其次含有一定量的Ca和Hg元素,应来自釉层,没有发现有明显S元素,因此排除朱砂,推测该红色颜料可能为Fe2O3。文物编号HB00514表面蓝色部分样品Cu元素的含量较为明显,其次含有一定量Ca和Fe等元素,应来自釉层,推测该蓝色呈色剂应该为铜蓝。

为进一步了解釉层及胎体成分,采用日本理学Rigaku TTR-Ⅲ型大功率X射线粉末衍射仪,衍射角扫描范围为10°~60°,将文物编号HB00392、HB00252、HB00516、HB00514这4件陶瓷器样品研磨成粉末后利用仪器分析釉层及胎体成分。由X射线衍射结果可知,4件陶瓷器釉层及胎体成分主要包括石英(SiO2)、莫来石(3Al2O3·2SiO2)、钙长石[Ca(Al2Si2O8)]、碳酸钙(CaCO3)、硫酸钙(CaSO4)、透磷钙石(CaHPO4·2H2O)(表1)。

早期经修复过的HB00307陶鬲,因修复不当或临时粗糙黏结加固,造成了胶黏剂污染(图9)。为进一步确认其修复用胶的成分,本次还采用美国热电仪器公司生产的Nicolet 8700型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对样品进行溴化钾压片红外分析,通过分析红外光谱谱图中的特征峰(图10),判断其官能团,来鉴别胶的种类。由红外谱图可知,在3435cm-1处为O-H伸缩振动产生的特征值吸收峰,1716cm-1处为C=O(羧酸、酮类)伸缩振动产生的特征吸收峰,1041cm-1、1253cm-1处为C-O(酯)伸缩振动产生的特征吸收峰。这些峰与天然树脂的特征峰相匹配,推测该胶的化学成分应为天然树脂,并含有少量其他添加辅料。

3 修复方法和修复流程

3.1 清洗方法

清洗采用物理和化学两种方法。物理清洗采用刷子、手术刀、竹签等工具清除污物,化学清洗通过化学试剂与污物反应达到清洁的目的。根据文物保存状况、污染物的种类及污染程度的不同,选取对应方法。先用竹签、刷子清除陶瓷上覆盖的泥土和杂质,存在勾缝内的土锈用竹签剔除。对古陶瓷器物表面的油脂采用棉球蘸取中性洗涤液或者酒精丙酮进行擦拭去除,对碳酸钙镁盐等锈碱污染用3%~15%的草酸溶液进行清除。清洗表面沉积膜,采用NTA-氨水去除沉积膜表面的阳离子,从而去除沉积膜。对于有些不能浸泡的器物,采用贴敷法。瓷器修复采用贴敷法加机械法去除沉积膜。具体操作是用滤纸将器物包裹好,用毛笔蘸取溶液涂刷,再包裹一层,再涂刷,包裹几层后,再覆盖保鲜膜进行保湿,放置几个小时后,用手术刀轻轻刮除沉积膜。清理未尽的部分继续浸泡一会,再清理,再次用手术刀刮除表面附着物。该方法虽清洗效果明显,但对于其他文物应尽量少用或者不用。

3.2 修复材料的选取

根据相关修复材料和保护要求,建议胶黏剂及补配介质选用进口Araldite双组分环氧树脂,其优势主要有胶黏剂呈淡粉色,少量使用几乎是透明,黏结强度大,抗老化性能好。其能够作为器物的胶黏剂及小面积缺损时的补配材料。石膏、滑石粉、陶粉(碎陶片经粉碎研磨制得)、瓷粉、石英粉作为填料使用。Milliput环氧补土是一种已经将环氧胶和填料按照比例调配好的材料,可直接进行小面积的补配和直接填补,使用方便。玻璃微珠在补配缺损部位时被作为填料使用,主要用于瓷胎轻薄、瓷质感强的器物,仿制效果非常好。丙酮、无水乙醇等有机溶剂主要用于清洗溶解、拆分环氧胶黏剂。高锰酸钾、草酸溶液能够用于清洗冲线。此外,还有热熔胶和丙烯酸酯黏合剂。

3.3 修复流程

针对这批古代陶瓷器的实际病害状况,以“保持原貌,最小干预,可识别”为原则,根据病害检测分析和评估结果,依据现有的试验研究结果,选用针对性的修复方法和保护材料进行修复。

一是拍照记录。修复前对陶瓷器进行照相,记录原始信息,整理文字资料并存档。根据文物形貌、釉层及胎体成分等结果进行针对性的修复。

二是清除原修复痕迹。原修复痕迹包括胶黏剂老化和锔瓷痕迹。根据上次修复用胶的检测结果,清除胶粘老化痕迹可用温热水浸泡,而后根据原胶的软化程度逐渐升高水温,待胶体软化后用手术刀具清除。对于黏结牢固的部位,采用有机溶剂熏蒸法,同时软化胶黏剂,对清除不彻底的部位用软毛笔或棉球蘸取有机溶剂丙酮擦拭器物表面和修复部位,以达到清除污渍的作用。锔瓷痕迹可用竹签或手术刀进行剔除,对较难去除的锔钉,可用棉球蘸取3%~15%的草酸溶液擦拭锔钉锈蚀部位,而后用竹签或手术刀剔除。

三是拼对黏结。待黏结断面清洗干净后进行拼对黏结,黏结前陶瓷器断面提前用B72丙酮溶液进行隔离操作,浓度3%左右。首先对所有碎片进行“预拼”,确保所有碎片都能最终拼上,然后涂上或者渗入适量的环氧树脂胶黏剂,用力压紧,用脱脂棉蘸取少许酒精溶剂,将溢出断缝外的胶黏剂擦拭干净。为了防止接口在胶黏剂未固化前出现移动错位,对黏结拼合后的各部位仍用热熔胶或胶带固定,待胶黏剂固化后,除去热熔胶或胶带。另外,对于修复中遇到的部分瓷器黏结面不够致密的情况,对黏结面进行加固隔离后,再进行黏结。

四是残缺补配。根据釉层及胎体的成分检测结果,对陶瓷器缺损部位进行补缺,采取打样配补法和塑形蜡膜法。打样配补法适用于无胎装饰或有简单胎装饰纹饰的器物,且有较大面积缺损。塑形蜡膜法用于较复杂的胎装饰纹饰缺损部位的修复。两者工艺上都是利用打样膏和蜡的可塑性。以器物完好部分为依据,制作所需要局部范模,定型后移至器物缺失部位,用环氧树脂加填料调制成补配胶,将补配胶倒入模具内,待完全固化后打磨平整。

五是协色。对修复部位进行着色处理,令其色泽、纹饰与器物的原部位基本一致,达到淡化修复痕迹的目的,还原器物原貌。对瓷器进行协色时,用仿釉涂料加矿物颜料,将颜色调正,上色前先在白色瓷板上试色,完成后再在原器上微调,色正后用喷笔进行喷绘作色,由浅入深,多次多层喷绘后达到协色效果。协色部位有纹饰残缺的,需要进行纹饰补绘。根据器物表面已有的纹饰规律和风格进行补绘,如果没有可依据的文献资料或实物参考時,不予补绘,勿以个人意愿进行不切实际和不真实的臆造。

六是加固。对质地较差的文物应先加固。陶瓷器上的裂缝等属于活动病害,仅清洗并不能完全阻止积垢和裂缝蔓延,原则上需进行加固处理,将透明、流动性好的胶黏剂灌入缝隙,不仅可以有效阻止病害的蔓延,还能达到良好的修复效果。对于酥松的陶器采用5%纳米级SiO2-丙烯酸酯有机/无机复合材料(正硅酸乙酯类小分子加固剂)喷涂预加固,再进行涂刷渗透加固,对陶器表面进行封护。修复保护完成后的陶瓷器,再次进行信息提取和记录,并对修复档案进行整理归档。修复后的陶瓷器的基本环境条件是室温(25℃),干燥,相对湿度应以《馆藏文物保存环境质量检测技术规范》推荐的40%为宜,在存放过程中减少温差,尽量保持恒温环境。由于修复过程中使用了有机材料,还应考虑新增修复材料的保管与养护措施,展柜必须严格控制灯光照明,避免强光照射,采用不含紫外线的冷光源,光照度小于50lx。

4 结语

含山博物馆馆藏26件陶瓷器的保护修复应坚守文物保护相关理念,坚持不改变文物原状,对每件文物实行最小干预,对这些陶瓷器进行针对性的保护修复,经保护修复,还原了其本来的面貌,并达到保护收藏及陈列展示的要求。

注释

①李钢,卫国.四川地区潮湿气候环境下的馆藏陶瓷器文物的保护与修复[J].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06(3):60-64.

②裴继芬.彩绘陶器的保护与修复[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5(10):66-67;吕良波.越秀区博物馆馆藏七件陶瓷器保护与修复[J].广州文博,2015(00):313-326;赵倩.信阳城阳城址战国楚墓出土彩绘陶器保护修复研究[D].西安:西北大学,2017;王秀玲,高海.一件釉陶连枝灯的保护与修复[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35(4):105-107;胡越.浅析陶器文物在修复过程中的潜在问题[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9(24):86-87.

③张茂林,郭富,金普军,等.四川汉源麻家山遗址出土陶器的科技研究[J].中国陶瓷,2011,47(5):85-89;郁永彬,方涛,熊露,等.黄陵寨头河战国墓地出土陶器的科技研究[J].陶瓷学报,2022,43(4):692-699.

④杨文宗,李斌.陕西历史博物馆藏东汉绿釉陶孔雀灯的修复[J].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09,21(4):79;苏琪,容波,兰德省,等.山东沂源东里东村战国墓葬出土彩绘陶簋的保护修复[J].秦始皇帝陵博物院,2015(00):408-419.

猜你喜欢

陶器瓷器病害
早春养羊需防六大病害
小麦常见三种病害咋防治
葡萄病害周年防治历
果树休眠期咋防病害
瓷器中的文人雅趣
解析元代瓷器——釉里红瓷器和钧窑瓷器
黄河流域灿烂的齐家文化——陶器
淅川县双河镇遗址M19及出土陶器组合
新砦期 猪首形陶器盖
新砦期 陶器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