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足红色研学活动,弘扬山东红色文化

2023-08-07刘卿文

文化产业 2023年21期
关键词:研学山东山东省

刘卿文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长期的革命战争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优秀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现以山东省为例,通过实地调研和深度访谈,全面了解山东省红色文化传播力和影响力的现状,分析其效果欠佳的原因,从构建研学生态体系和环境,挖掘资源形成合力,加强设计夯实品质,发挥“红色+”作用,引入新技术等角度提出解决策略,并对多个红色研学活动展开实证研究,确保策略的有效性,以期为山东省红色资源乃至全国范围内红色资源的传播和发展提供参考。

研究背景

山东作为一块红色沃土,红色文化资源丰富。山东的红色文化资源具有民族性、科学性、开放性,还有较高的社会亲和力和群众性。山东省通过研发多条红色旅游线路等方式提升红色文化的传播力和影响力,但仍存在传播效果不佳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

现行红色文化相关活动未能触及大众内心

当前山东省红色文化传播效果不佳、传播手段单一、内涵挖掘不深入、内容整合程度不足等问题较为明显,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山东省红色文化的影响力。市民和游客普遍认为红色文化活动大多流于形式,尤其是对于青少年而言,活动前缺乏吸引力,活动中缺乏参与性,活动后缺乏主观思考,鲜有能真正增强红色文化认同和提升红色文化魅力的活动。

现有对策对提升红色文化传播力和影响力的针对性不强

国家及山东省各主管部门采取多项举措提升红色文化影响力,如出台相关政策、投入大量经费、构建专业智库体系、做好舆论宣传工作,在完善基础设施、提高全民参与度、提升从业人员素质方面取得了重大成效。但是这些措施对于红色文化的“接收终端”广大群众来说,始终存在“最后一公里”问题,即红色文化是一座“富矿”,而市民和游客却缺乏从中获取能量的主动性、积极性,最终出现守着“富矿”却未汲取奋进力量的现象。

基于以上原因,本研究尝试探索新方案以提升红色文化传播力和影响力,即通过“泛研学”这个深度感知资源点的形式,以红色文化资源点为载体,以“研学活动设计”为突破口,设计群众乐于积极参与的研学活动,使红色文化活动从零散转向系统,让红色文化传播更加生动。将研学旅行实践活动纳入中小学生教育体系中,有利于在青少年中快速开展山东省红色研学旅行活动,进而辐射青少年家人,最终实现市民和游客主动感悟红色文化、提升红色文化影响力的目的。

研究方法

问卷调查法

2022年1月中旬至2022年3月,研究团队采用线上网络调查问卷的形式,向不同层次的群众发放调查问卷3000份,回收2920份,回收率达97.33%,其中有效问卷2790份,有效率达93%。问卷主要对被调查者的基本信息、行为情况及其对山东红色文化的认知度等方面进行调研,了解影响红色研学活动发展的因素以及游客对红色研学活动的需求和建议。

实地调查法

团队通过实地调查的方式,对研学机构、景区管理者或工作人员、当地居民以及参与研学活动的人员进行采访,并通过李克特(LIKERT)5级量表对山东红色资源认可度进行赋分,并整理调研结果。

山东红色文化传播力和影响力的现状分析

大众参与红色文化活动的形式较为单一

从大众参与红色文化活动的主要形式来看,党员廉政培训、学生参观、民间团队活动为最常见的方式。有72.21%的调研对象“通过参与红色研学活动学习山东红色文化”,其多为大中小学生;对于非学生群体而言,其参与红色文化活动的主要形式为“通过参加单位组织的党建主题教育学习山东红色文化”。这反映出参与主体更多是在被动参加系列集体性活动的基础上“顺便”进行红色文化学习,接触红色文化的渠道较窄。

山东红色文化传播方式较为传统

除了依靠电视广播、报纸期刊等传统媒体传播山东红色文化外,搭建官方网站等新媒体传播方式已成为众多红色研学基地的选择,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比如中共青岛党史纪念馆自创建“青岛党史”自媒体平台以来,其弘扬红色文化精神的宣传和教育效果显著提高。然而以上传播方式仍存在不足,未能起到良好的宣传效果。

大众参与红色文化活动的积极性不高

75.43%的受访者表示其所在单位、集体或当地政府部门举办红色文化宣传与教育活动的频率较高。就参与红色文化活动的次数而言,绝大多数调研对象参与次数不超过2次。由此可见,社会公众对山东省红色文化的宣传与教育有一定的认知,但参与度并不高。究其原因,部分受访者表明自身不清楚接受山东红色文化教育的途径;还有一些受访者认为红色研学基地的活动内容设计还有较大提升空间。因此,大众更加期待红色研学基地或景区能够结合自身资源特色开发系列活动内容,弘扬红色文化。

山东红色文化未触及大众内心

山东省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和景区中,大众所熟知的资源集中在沂蒙山、刘公岛和台儿庄大战纪念馆等,大众对李慰农公园、黄河口知青小镇等资源了解不足。可见,部分公众对红色文化的理解比较片面,不能正确认识红色文化的发展性、开放性和时代性等特征。

综上,大众对红色文化的认知状况整体良好,绝大多数受访者能够认识到学习和弘扬红色文化的积极意义,对红色精神的内涵有基本的了解,期待通过多元的活动形式感悟红色文化。但是,从山东省红色文化传播手段和传播现状来看,部分先烈事迹尚未得到完整的梳理,没有起到良好的宣传教育效果,因此红色文化传播力有待加强,影响力范围有待扩大;从大众对山东红色文化认知的广度和深度来看,红色文化教育还应注意认真总结和深入挖掘红色精神不断延展的内涵,需要在深度和细节上加以强化。

山东红色文化传播力和影响力的提升路径

构建红色研学生态体系,形成红色文化浸润环境

1.构建红色研学生态体系

要想在红色研学活动中更好地传播红色文化,需要加强顶层设计,构建良好的红色研学生态体系,发挥整体提升作用。红色研学生态体系包括红色生态环境、生态结构和生态链,三者“共生共享共融共赢”。从三个圈层的关系来看,内圈的红色研学旅行产业生态链是红色研学旅行产业生态圈的核心,直接影响着未来红色研学产业的发展;中间圈层的红色研学旅行产业生态结构包含研学旅行相关企业、行业,反映了传播红色文化的研学企业间的合作与竞争关系;外圈的红色研学旅行产业生态环境包括红色研学旅行产业发展的政治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和生态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区域內红色研学产业的结构和发展水平。

2.形成红色文化浸润环境

在山东省红色文化大环境中,为确保山东省红色文化更好地传播,一方面,需要对红色文化资源点进行开发和合理保护;另一方面,山东省有关部门应积极协调好政府、学校、研学机构之间的关系,规定好三方的底线和红线,以学校为支点,以研学为杠杆,撬动红色文化价值的全面释放,努力实现红色研学旅行运行层面的标准化,促进红色研学健康平稳发展。

深入挖掘红色文化资源内涵,形成红色文化传播合力

优质的研学活动可以较好地解决当前红色文化资源利用和红色文化传播的弊端和存在的问题,首先需要充分挖掘山东红色文化资源的文化内涵,对山东省现有红色文化资源点进行认真梳理,对潜在的红色文化资源进行合理开发与研究。红色文化活动是一个综合教育活动,只有形成红色文化资源的一体化和联动性,才能形成红色文化传播的合力。因此,目前急需解决红色文化资源由“点”及“面”的统筹问题,实现红色文化传播从单体资源到区域整体资源的转变。

加强红色研学活动设计,夯实品质文化输出基础

山东省红色文化研学旅行应以山东的红色历史为基础,从中选择有价值、有意义、有代表性的内容,将其作为山东红色文化研学旅行活动的素材。研学活动设计要以“活动化”“体验感”为抓手,以寓教于乐、润物无声为原则,充分利用“听、看、讲、触、演、感”的全方位、立体化、多模式的体验形式对游客进行引导,提升大众的红色文化体验,提高大众对红色文化活动的参与度。

紧密发挥“红色+”作用,实现省内、区域、全国三步走

山东省“红色+”将山东经典红色景点与风光旅游、生态旅游、文创旅游和民俗旅游等相结合,将纪念馆、英雄故居、战斗遗址、红色文学等内容与影视基地、乡村风情、节事活动、美食饮品等相结合,引导大众在缅怀革命先烈的同时,饱览山东大好风光。

通过“红色+”的形式,还可以在黄河流域以研学产品设计、资源洽谈、新技术赋能等形式将山东省的红色文化资源与兄弟省份的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形成更加多样的合作形式,扩大山东红色文化在区域内的影响力和传播力。

合理引入文化传播新兴技术,拓展文化传播广度

1.新技术提升传播力,降低传播成本

新媒体时代,红色文化的传播越来越依赖线上传播方式,因此,可以邀请专业技术团队对山东地区人民革命斗争的历史进行整合,通过虚拟现实技术进行情景再现和历史串联。加强统一合作可大幅降低设计和制作成本,这为资源级别不高、地处偏僻、资金不充裕的红色研学资源使用VR技术提供了可能性。

2.新技術促进资源保护,提升文化感知效果

山东省很多红色文化资源在历经几十年乃至上百年的蹉跎后遭到破坏甚至消失。但是在新媒体时代,借助AI、AR、三维全景扫描等技术,可以对损坏或消亡的文物遗迹进行模拟复原,还可以对现有的红色文化资源进行数字化保存,进而满足大众想要了解历史真实记忆的需求,全面提升其感官体验。

山东红色文化传播力和影响力的效果评价

通过对山东省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和景区进行全面梳理,重点选取济南战役纪念馆、刘公岛、台儿庄大战纪念馆等,结合基地资源特点开展研学旅行活动设计实践。为检验活动效果,研究团队围绕所设计的研学活动,面向山东省及各地市文旅主管部门、中小学生、游客、红色文化资源点联系人和学校对接人等进行访谈交流和问卷调研(线上和线下),通过整理与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红色文化传播力

研究显示,参与过红色研学活动的游客,在红色文化了解程度方面,“基本了解”由原来的60.42%上升为88.34%,“一点不了解”由原来的34.2%下降为0.12%。可以看出,红色研学活动能够提升红色资源的传播力,让游客在研学过程中感悟红色文化,进而扩大红色文化的传播范围。

红色文化影响力

数据显示,90.47%的游客愿意参与研学体验活动。在参与研学体验活动的游客中,80.98%的人愿意对山东省红色文化进行宣传。可见,设计精良的红色研学活动能够让大众更好地感受山东红色文化的魅力,进而打造良好的红色文化品牌,提升红色文化影响力。

青少年红色教育效果

参与红色研学活动对青少年的红色教育效果明显,具体表现为:红色文化代入感增强,真正入脑入心;遇到困难不退缩,能够做到积极向上、迎难而上;回望党的百年光辉历程,能够感悟今日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懂得珍惜,艰苦奋斗等。

活动满意度

活动整体满意度平均值由试点前的3.28上升为4.06,表明整体满意度有所提升,且处于较高水平。大众满意度、学生满意度、研学机构满意度、学校满意度的平均值分别由试点前的2.11、3.37、3.34、3.13上升为4.1、4.2、4.1、3.9,均属于中等偏上水平。

研究结论

研究通过实地考察和调研分析发现,山东省红色文化传播存在大众参与红色文化活动的形式较为单一,红色文化传播方式较为传统,大众对红色文化活动的期望值较高,大众参与红色文化活动的积极性不高,红色文化未触及大众内心等问题。基于以上问题,本研究从构建研学生态体系和环境,挖掘资源形成合力,加强设计夯实品质,发挥“红色+”其他旅游类型优势,引入新技术等角度提出解决策略,并进一步通过实证分析,设计研学活动试点,发现红色研学资源点的红色文化传播力、红色文化影响力、青少年红色教育效果、活动满意度等方面均有显著提高,这表明趣味化的研学活动对提升山东省红色文化传播力和影响力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未来,研究将尝试将研究成果应用到更多的红色资源点,进一步总结和丰富活动设计方案,让红色文化传承不息。

本文系2021年山东省教育教学研究课题“山东省红色文化研学旅行课程设计研究”(项目编号2021JXY179)阶段性成果之一。

(作者单位: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研学山东山东省
山东省交通运输研究会正式成立
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山东图片库
RCEP对山东省高质量对外开放的影响
逆势上扬的山东,再出发
The Visit to Youth Science and Education Center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山东舰』入列一周年
眷 恋
——山东省济宁市老年大学之歌
把研学从省内延伸到省外、拓展到国外
研学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