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城区交通提升策略研究
2023-08-07李永博崔曙光李潇
李永博 崔曙光 李潇
摘 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增速的放缓,城市发展逐渐从高增速向高质量过渡,关于城市老城区的交通改善问题也日益被人们所关注。老城区具有人口岗位密集、用地布局错综复杂等特点,现有规划的道路交通设施难以落实,造成现状道路拥堵、车辆乱停乱放、慢行条件差等交通问题频发,道路交通设施供需失衡。本文以北京市五塔寺地区为例,分析了该区域的交通出行特征及存在的交通问题,借鉴类似老城区交通提升的先进经验,坚持慢行优先、公交优先、停车共享原则,提出了四项交通提升措施,以提高交通运行效率和出行舒适性。
关键词:老城区 交通提升 慢行优先 公交优先 停车共享
近年来,在城市发展向高质量转变的大背景下,许多老城区道路交通提升工程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如何利用有限的空间资源,解决老城区街巷狭窄、路网连通性差、慢行体验差、小汽车乱停乱放等现状问题,是在实际改善过程中面临的最大难题。本文系统分析了老城区普遍存在的交通问题,以北京市五塔寺地区为例进行研究,提出了具体的交通提升措施。
1 老城区交通提升研究
1.1 老城区共性交通问题
老城区一般位于城市发展核心区域,现状道路交通问题比较多,主要集中在以下三方面。
一是道路网结构不完善。在城市老城区,建筑物建成时间跨度比较大,经历了城市建设的多个阶段,造成用地布局与城市道路建设进度存在不匹配的问题。大部分现状老城区都是优先实施主次干道系统,而忽视了微循环系统的建设,导致不少地区只能依赖原有的街巷出行,道路网结构上存在内外衔接不畅的问题。
二是慢行出行体验差。由于老城区市政设施条件预留不充分,经常需要破拆路面进行维修,造成现状路面坑坑洼洼,对自行车、行人的通行十分不利。此外,部分巷道建成年代久远,道路产权不清晰,缺乏维护管理主体,被沿街商铺挤占,丧失了道路通行功能,致使自行车、行人通行困难。
三是存在较大的停车缺口。当前城市用地配建指标是随着机动车保有量的变化而逐步优化形成的,由于每个阶段执行的标准不同,導致建筑配建泊位有多有少,甚至有很多老旧建筑未配建停车泊位。随着机动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泊位缺口越来越大,很多车辆只能在路边停放,破坏了道路正常通行秩序,降低了整体路网运行效率。
1.2 老城区交通治理研究
国内学者为解决老城区居民日常出行的困扰,围绕老城区交通系统提升开展了大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关于老城区道路网优化方面的研究。石大伟等[1]等提出了老城区街道存在断头路多、交通联系弱等问题,在城市更新时需要适当加密道路网密度,拓展公共活动空间,疏通道路交通,满足居民出行需求。郝世洋等[2]以交通品质提升、街道修复、历史延续为综合目标,将宏观交通体系提升与微观街道设计相结合,提出银川老城区交通更新策略。
二是关于绿色出行和停车方面的研究。陈仲等[3]对北京市东四南北大街进行研究,总结出老城区街道具有现状格局既定、规划功能难以落实等问题,提出了街道资源分配应向绿色交通和公共空间倾斜策略,采取精细化设计方法,提升街道品质。俞雪雷[4]利用交通大数据,分析了上海黄浦区外滩及南京东路区域的城市格局、交通特征、现状矛盾,提出了路网优化、动静协调、提升公交微循环水平、推进智慧交通系统建设等改善措施。黄庭晚等[5]研究了城市更新背景下北京市展览路街道团结社区的停车问题,提出了利用有限空间改造停车泊位、加强停车共享等停车治理和停车管理方面的措施。
总体来看,老城区交通提升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过去的大拆大建模式是行不通的,需要综合运用大数据分析、精细化设计等手段,结合居民出行特点,系统解决现状问题,才能实现区域交通出行环境的全面改善。
2 五塔寺地区出行特点及问题
五塔寺位于西二环与西三环之间,建成于明成化九年,属于我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其周边地区现状用地包括居住小区、景点、底商、学校和社区医院等。区域内现状有3条地铁线路(即地铁4号线、地铁9号线和地铁16号线)、1处站点(即国家图书馆站)可为提供出行服务,地铁线路串联了西直门、西单、北京南站、北京西站等重要商业办公节点和综合交通枢纽,地铁出行十分方便。
2.1 区域出行需求
区域现状人口在1.0万人左右,集中在气象局家属院、动物园家属院等居住小区,居民日常出行存在三个特征。
特征一是出行分布以区内出行为主。根据手机信令数据,区域内交通出行相对比较集中,在工作日约70%-80%的出行目的地为北下关、紫竹院等周边相邻街道。
特征二是慢行出行需求大且以短距离出行为主。经统计,在早高峰时段,区域共享单车总出行需求在0.4万人次/小时左右,其中,约89%的骑行为10分钟内的短距离出行,骑行目的地以地铁站、公交站为主。
特征三是轨道交通出行需求大。经过现状调查,国家图书馆站乘客数量呈持续上升趋势,在出行高峰时段,进出站达到0.6-0.8万人次/小时,日常地铁出行需求旺盛。
2.2 现状交通问题
一是东西向联系不畅。现状气象路东西向断交,气象路(极乐寺西街至气象局幼儿园段)现状为气象局停车场和临时公交场站,东西通行车辆需要经极乐寺东街-极乐寺北街-极乐寺西街-五塔寺路绕行。现状绕行距离远,且途径道路路面条件差,加剧了区域交通拥堵。
二是慢行条件差。现状内部道路除了气象路外,均为一幅路型式,机非混行。道路路面宽度在6米至8米之间,路面较窄,慢行条件较差,经统计,约83%的内部道路存在非机动车道和步道宽度不达标的问题。
三是公交出行不方便。五塔寺地区内现状有12条公交线路、3处公交站点,均位于区域东西两端,现状站点300米覆盖率不足50%,公交发车间隔时间长,服务能力较差。
四是停车缺口大。现状停车供需缺口主要由两方面组成,一方面来自于居住小区停车外溢,停放时间集中在夜间,泊位缺口在600个左右;另一方面是海洋馆、五塔寺等景点游客停车需求,停放时间集中在白天,泊位缺口很大,依靠现状区域内停车泊位难以实现平衡。
3 五塔寺地区交通提升方案
为了充分发挥五塔寺地区的资源禀赋,改善交通出行环境,支撑带动老城区发展,本次交通提升基于慢行优先、公交优先、停车共享原则,制定了提升路网运行效率、改善慢行出行条件、提升公交服务能力、推动停车泊位共享四项措施。
3.1 提升路网运行效率
一是优化道路网结构。首先是按照双向四车道打通气象路(极乐寺西街至中关村南大街段),完善区域内部出行通道。其次是在上位规划[6]道路全部落实的基础上,结合用地功能分类,适当增加街坊路[7]。建议新增极乐寺北街(极乐寺东街至极乐寺北街段)、极乐寺南街(动物园内)两条街坊路,提高道路网连通性,具体方案如图1所示。
二是采用近远结合的方式,优化旅游车辆交通组织方案。近期优先实施五塔寺西路、首体北小街以及五塔寺西侧公共停车场,利用五塔寺路西段-五塔寺西路-首体北小街组织旅游车辆;远期在气象路打通后,剥离五塔寺路的旅游车辆通行的功能,利用首体北小街-五塔寺西路-气象路组织旅游交通,具体交通组织方案如图2所示。
3.2 改善慢行出行条件
结合区域慢行出行需求,分别构建了通勤通学慢行系统和旅游休闲慢行系统,制定了不同的出行方案,具体如图3所示。
一是通勤通学慢行系统。结合现状用地布局,利用气象路、五塔寺西路、首体北小街等城市道路,满足日常通勤通学慢行需求,通过优化道路横断面、开展过街节点精细化设计等措施,提升慢行条件。
二是旅游休闲慢行系统。充分发挥五塔寺地区良好的资源禀赋,沿五塔寺路、极乐寺南街布置慢行通道、设置骑行驿站,方便游客随时驻足体验五塔寺地区的历史文化和城市风貌。
3.3 提升公交服务能力
在现状“轨道交通-公交普线”两级公交体系基础上,增加社区“微公交”系统。面向居民和游客,分别开通轨道交通接驳线路和需求响应式公交,具体方案如图4所示。
一是开通轨道接驳线路。结合道路交通条件及通勤需求设置公交站点,提供“居住小区、办公楼-地铁站”便捷的轨道接驳服务,串联人口岗位密集区域,提升通勤出行效率。采用无人驾驶小巴型式,沿五塔寺路-极乐寺西街-极乐寺北街-极乐寺东街-气象路-中关村南大街布置环形接驳线路,线路全长在2.8公里左右,全程用时8分钟。
二是开通需求响应式公交。借鉴现状丽泽金融商务区核心区的需求响应式公交案例,增设需求响应式公交站点,充分发挥其站点可动态调整、线路灵活布置、按需派车等优点,提升游客出行效率。在区域内,布置4处需求响应式公交站点,即国家图书馆地铁站、首都滑冰馆、五塔寺和海洋馆。
3.4 推動停车泊位共享
充分利用首都滑冰馆、五塔寺、隔音屏隧道桥下停车空间、海洋馆等现状停车资源,夜间向周边居民提供共享泊位;此外,在五塔寺西路等道路上设置夜间限时停放泊位(夜间19:00-次日7:00),充分利用现状停车资源,提高泊位共享比例,实现区域内部停车供需平衡。
4 结语
老城区交通问题复杂多样,给居民和游客的出行都造成了很大影响,研究其提升方案,对于打造宜居宜游的老城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北京市五塔寺地区为例,结合其具体特点和问题,系统性地提出了交通提升措施。未来随着各地城市更新工作的逐步开展,老城区提升改造工程会越来越多,切实改善这些片区的交通出行条件,才能更好的提升居民幸福感,建设好让人民满意的高质量城市。
参考文献:
[1]石大伟,王峥.老城区公共空间活力提升策略——以北京老城区公共空间为例[J].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2022(2):63-65.
[2]郝世洋,吴哲凌,赵光华等.老城区交通改善规划实践——以银川新华商圈为例[J].交通与运输,2020,33(S2):35-38+61.
[3]陈仲,郭轶博.面向城市治理的老城区街道更新设计——以北京市东四南北大街为例[J].城市交通,2022,20(4):80-85+110.
[4]俞雪雷.上海黄浦老城区交通出行特征及街道品质提升策略[J].交通与港航,2022,9(2):21-28.
[5]黄庭晚,张大玉.城市更新背景下老旧小区停车空间治理研究——以北京市西城区展览路街道团结社区为例[J].华中建筑,2022,40(10):95-98.
[6]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对《海淀分区规划(国土空间规划)(2017年—2035年)》的批复.2019-12-11.https://www.bjhd.gov.cn/ztzx/2019zt/hdfqgh/201912/t20191211_4361674.shtml.
[7]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关于在控规编制和实施中增设街坊路的相关规定.2019-12-24.http://ghzrzyw.beijing.gov.cn/zhengwuxinxi/ghcg/xxgh/sj/201912/t20191224_17005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