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文化图书出版呼唤编辑责任

2023-08-07李爽

文化产业 2023年21期
关键词:出版社图书人员

李爽

国民经济的发展提高了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丰富了人们的精神世界,与此同时,人们对图书出版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图书出版作为出版社的核心工作,在我国的对外文化交流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了迎合出版业的市场需求,响应国家的相关政策,传统文化图书出版业进行了前所未有的变革。现探讨传统文化图书出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相关问题提出对策,分析编辑人员应当具备的职业素养,以期推动传统文化图书出版行业的发展。

近十年来,传统文化图书出版行业受到了人们的重视,行业发展企稳向好。如果说前期图书出版行业的发展源于群众文化的催生,那么现如今行业的繁荣,则离不开国家在导向层面的巨大助力。因此,图书出版社应当不负国家和人民的期待,积极承担起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保障我国文化安全和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任。编辑的水平决定了图书的质量,因此图书编辑要认清自身的岗位责任和工作价值,保持清醒和克制,在工作中以较高的标准要求自我。

我国传统文化图书出版的进程

20世纪70年代,改革开放政策的提出使我国的社会制度和经济政策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同时也对我国的文化传播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科教兴国战略让人民群众受到了更好的教育,人们也越来越重视文学、文化和艺术的发展。在此背景下,图书编辑要重点把握出版物的文化内涵,确保最终出版的图书内容丰富,蕴含深厚的文化底蕴。

1983年,原紫禁城出版社正式更名为故宫出版社,这是迄今为止全国博物馆中唯一的出版社。故宫出版社先后出版了故宫博物院藏品大系、故宫经典等多个丛书系列及《紫禁城》期刊,并依托故宫丰富的文化资源,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图书出版行业的专业实力和发展活力。

近年来,许多出版社的经营模式由国家拨款改为自收自支。面对全新的经营模式,各大出版社必须格外重视图书内容的编审工作,从选题到选稿、从排版到发行,编辑人员都要以严谨的态度对待,严格把控图书的品质,不断提高出版社的经济效益和在行业内的口碑。

从编辑的角度看待传统文化图书出版中的问题

无法了解图书的内涵

为了进一步提升传统文化图书的文化内涵,编辑需要深入了解书稿中的文化元素,及时与作者沟通,将这些文化元素以读者喜欢的形式呈现出来。

例如,在图书出版过程中,如果责任编辑自身的专业水平不高,就会导致前期的内容定位出现偏差,那么在后续各环节中,责任编辑大概率会疏于对内容导向的把握,最终导致图书定稿偏离预估方向,背离图书出版的初衷,书中也会频繁出现主题模糊、文化内涵不足等问题,出版作品的整体质量和口碑不佳。

选题策划趋于同质化

同質化是目前图书市场常见的问题之一。受电子图书和各种在线阅读软件的影响,传统文化图书出版行业的市场占有率大幅降低,整体销量并不理想。很多作者和出版社为了提高销量,在选题策划时往往倾向于选择当下热门的话题,并模仿热门图书的风格进行创作,但是这一做法却在无形中破坏了图书市场的多元化,不仅侵犯了原创作者的权益,同时也容易使读者感到乏味,打击了读者的阅读积极性。

有些出版社甚至仅在原版图书的封面和排版上做文章,通过重新包装的方式出版热门图书,并以举办读书交流会和增加周边赠品的方式促进图书的二次销售,吸引读者重复购买。从商业角度来看,紧随热点的营销方式确实可以保证出版社的收入稳定,并在短期内完成资本积累。但从长远发展来看,这种出版方式不利于作者自身和出版社的发展,不仅会严重消磨优质作者的创作热情,还会影响读者对整个出版行业的看法,制约整个出版行业的发展。

传统文化图书编辑群体意识形态的重构

加强对编辑人员的思想培训

为了确保传统文化图书对人们产生正向的引导作用,并不断激发作者的创作灵感,发挥出版社的组织作用,必须加强对编辑人员的思想培训。编辑人员要具备正确的思想,包括维护祖国统一和领土完整、维护国家安全等基本的政治觉悟。此外,考虑到近年来全球政治经济文化一体化的发展趋势,编辑也应当积极了解并合理使用国际先进文化素材,拓宽自身视野,实现促进中西方文化交流和提升图书文化内涵的目的。

引导编辑人员正确认识我国传统文化

文学是对个体思想和客观事实的艺术化表达,可以体现出作者的思想、时代的特征、一个地域的特色甚至一个国家的精神文明。中国文学受到历史因素的影响,也曾经历过漫长的暗夜,但一代又一代的学者和作家们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摸索,用独到的眼光、犀利的表达、深厚的文化功底和满腔的热爱“浇灌”作品,终于让中国文学重新矗立于世界的东方,在国际文学舞台上大放异彩。

在传统文化图书出版过程中,编辑人员必须不断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构建强大的传统文化认知体系,才能针对不同的文化元素和时代背景,帮助作者精确措辞、升华主题;编辑人员只有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才能在面对市场和作品时,做出正确的选择,从追随热度转变为引领文化潮流。

加强编辑对互联网的正确认识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得到了普及,这彻底改变了当代人的生产生活方式。移动智能设备的普及和自媒体平台的兴起让传统出版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新媒体时代,人们对纸质读物的需求正在下降,但是传统文化图书出版业依然拥有一定的优势,如独到的见解和坚实的受众基础。编辑人员要深刻认识到传统图书出版的优势,并充分发挥这些优势,探索全新的宣发模式,拓宽宣传渠道,助力图书出版,孵化出全新的文化图书出版模式。

传统文化图书出版中编辑应承担的责任

注意对传统文化进行鉴别

文化图书传播的文化影响着文化图书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编辑作为新时代文化的传播者,必须深入思考传播何种文化这一问题,思考图书的现实意义和社会影响。编辑要认真审阅文稿,对其中的诗词、哲理、饮食、医学、服饰等中国特色传统文化进行认真鉴别,避免出现张冠李戴、指鹿为马的情况,保障图书的质量。

以青岛出版社出版的《少年读史记》为例,书中将很多《史记》中的故事以更容易被当代读者接受的方式重新诠释,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认同和喜爱,已连续多次荣登国内畅销书排行榜。

做好传统文化资源积累

中国传统文化包括思想、技术和艺术等内容。许多出版社能在传统文化图书市场上占据一定的地位,根本原因在于编辑在长期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文化资源。例如,中华书局出版的《論语译注》已经实现了年销量突破三十万的目标。

目前,人们依然热衷于学习古代先贤圣人的思想智慧。因此,传统文化图书编辑人员要抛弃肤浅的选题,改进策划手段,做好传统文化资源的积累工作。当客观资源和主观认知提升到一定程度时,就可以做出一本好的图书。

探索新的传统文化图书的开发方式

传统文化图书在选题策划时很容易出现同质化问题,影响图书的销量。因此,编辑要拓宽自身视野,以新的方式诠释传统文化,使传统文化图书能够在新时代脱颖而出。

例如,故宫出版社出版的系列丛书对故宫博物院的海量馆藏进行了介绍,还向人们讲解了一些比较冷门的民俗习惯。

充分发挥传统文化的引领作用

传统文化图书出版的目的是提高人们的文化素养。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也逐渐深入,这对传统文化图书出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编辑人员在编辑传统文化图书的过程中,应首先做好选题策划工作,在确保选题符合时代发展趋势与实际需求的基础上,将传统文化与现实社会相结合,引导读者进行思考,从而推动社会发展。当前,我国正处在推进科技创新发展和实施“中国制造2025”纲领的攻坚阶段,如果在传统文化图书中加入古代的伟大发明和科技成就等内容,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古代科技文明丛书和传统工业丛书数量不足的问题,还可以激发人们的创新热情,推动国家科研领域的发展;同时,也可以引导更多人关注古人的伟大智慧和新时代科技的发展速度,增强人们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促进传统文化的发展

传统文化是一个特殊的概念,包括艺术、建筑、美食、手工艺等。图书编辑工作是一种极具创造性的活动,是编辑人员对文化进行选择的过程。编辑人员应当以敏锐的眼光挖掘传统文化的价值,给后人留下珍贵的参考资料。

在传承传统文化的过程中,编辑人员要将其与新时代的优秀文化相结合,不断丰富我国文化体系,确保其更具发展活力。近年来,我国图书市场上涌现出大量独具特色的优质图书,这些图书不仅充分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也体现了当今社会人们思想和价值观念的转变,将传统文化和新时代优秀文化以更为直观的方式传达给读者。

探索新的传统文化的传播方式

在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还需要不断对传播方式进行创新,从而强化宣传效果。编辑人员要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今社会的发展相结合,选择更受人民群众喜爱和认可的形式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确保传统文化的本质不受影响的基础上,以全新的方式传播传统文化。

在编辑文化图书时,编辑人员要保持严谨客观的态度,但在知识和文化的传播方式上,要尽可能地探索一种出“接地气”且有趣的方式。很多专业的传统文化图书在当今社会并没有受到人们的追捧,如《史记》《诗经》等,这些图书虽然具有很高的阅读价值,但是能坚持将其读完且真正理解其内涵的人并不多。近年来,《如果历史是一群喵》和《趣说中国史》等系列漫画史书深受年轻人和未成年读者的喜爱,这些书用新颖有趣的方式向人们展示了历史。可见,在图书形式上进行适当的创新和调整,有利于找到创新与传承的平衡点,有助于传播优秀文化和知识,提升大众的文化内涵,形成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

加强对传统文化知识的学习

随着时代的发展,当代人在理解古代文学时往往会因为文化背景的不同而产生一些偏差。因此在传承传统文化、编纂文化图书时,要以大众能理解的方式去解释书中的传统文化知识,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传统文化。

这就要求新时代的编辑有扎实的文化基础,尽可能多地了解传统文化知识,在遇到困难时主动向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虚心请教,确保最终呈现的图书内容准确,也能让读者理解。

综上所述,图书是人民群众的精神食粮。传统文化图书的出版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也能给人新的启迪,有助于当今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新时代的编辑人员应当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保持热爱,做到常学常新,不断挖掘传统文化中的智慧,并结合新时代的社会环境和大众的喜好,在图书出版过程中与时俱进,推动图书出版业有序健康的发展,从而帮助人们拓宽视野,提升文化素养,更好地认识和了解传统文化,感受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为了实现以上目标,传统文化图书编辑人员要不断加强对理论知识的学习,从提高文化素养的角度出发重新审视自身的责任,在图书出版过程中不断学习,同时拓宽图书的销售渠道,以创造出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作者单位:吉林人民出版社)

猜你喜欢

出版社图书人员
我等待……
图书推荐
欢迎来到图书借阅角
让刑满释放人员找到家的感觉
班里有个图书角
今日華人出版社有限公司
不得与工会组织任职期内人员解除劳动合同
急救人员已身心俱疲
石油工业出版社
第十一部分 会计组织机构和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