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能源安全及其发展问题
2023-08-07金斓煜
金斓煜
摘要:能源安全是国家和地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而环境压力的与日俱增和区域社会经济转型等均对能源安全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针对我国能源发展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提出不断深入推进能源革命,优化能源结构,发展可再生能源,开展国际合作,推动高新科技与新能源存储技术的紧密结合等能源可持续发展战略。
关键词:能源安全;能源可持续发展;习近平
能源安全是指一国消除能源威胁与风险的能力以及影响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主要能源需求在时间、数量、价格、品质等四个方面的实现程度[ 1 ]。现如今,我国能源发展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包括国内对于能源需求迅猛增长与外部压力激增的矛盾、单位GDP能耗高和人均耗能低所带来效益与公平之间的冲突、能源数量与质量之间的不对等和保障能源安全与调整其结构的矛盾等。
在波谲云诡的新时代,中美等国的能源发展将会冲击和改变传统能源市场及旧有的世界政治经济秩序[ 1 ],能源发展关乎国民经济及生态文明建设等重大问题,因此,提高能源安全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
自1978年改革开放起,特别是近十年以来,我国能源生产总额和消费总额均迅猛增长。但目前保障我国能源发展的法律法规体制尚不完备,且社会对节约用能、清洁用能意识淡薄等问题也比较明显。因此需要加大研究,通过不断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合理调整、优化我国能源结构及能源运输格局,推动高新科技与新能源存储技术的紧密结合,与他国抱德炀和,展开合作,在保障我国能源安全的前提下共同促进能源的可持续绿色发展。
在开采成本增加、碳减排等情况下,亦不容许我们无限制地消耗有限储量的资源。进入新时代,我国面临更为严峻的国家安全形势,政治安全、经济安全、核安全、能源资源安全等诸多方面所受到的传统或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习近平同志曾强调,保障国家安全是头等大事,并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要求全党增强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落实防范化解各种风险的领导责任和工作责任[ 2 ]。
1 能源结构调整
稳定的能源体系是经济稳步增长的保障,进行能源结构调整则是加强能源安全的重点。未来,中美等国的能源安全战略重心将由以往的地缘安全威胁与化石能源的竞争逐步走向新型能源技术的发展上,能源转型也将成为此次争夺战的决胜关键。当一国自主创新能力不足时,其能源对于他国的供给依赖必将加深,严重威胁着区域能源安全,而能源结构的调整及转型就是在打造一国未来在能源领域的国际竞争力。如今,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已发生积极变化,煤炭消费比重从2012年的68.5%下降到2021年的56%,清洁能源消费比重从2013年的15.5%上升到2021年的25.5%[ 3 ]。我们需提高开采生产技术水平,全面推进能源科技自主创新,大力开发非常规天然气及非化石能源等。中国已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特高压电网及全球最大的清洁煤电供应体系,水电、风电、光伏、核电装机规模等多项指标均稳居世界第一。与此同时,我国对于核能、太阳能、氢能等开发利用的潜力尚待进一步释放。
2 能源可持续发展战略
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实现能源利用长期稳定的核心。能源品位的逐渐下降会导致能源的日益匮乏,在条件许可和經济上基本可行的情况下,我们在使用能源的过程中要尽可能避免高品位能源的降级使用,并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
2.1发展可再生能源,发展能源储存及转换技术
习近平曾表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不是凭空得来的,是我们在深刻总结国内外发展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形成的。”我们应思索如何于人口密集而人均资源稀缺、生态环境脆弱的现实情况中,做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兼顾。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本特征不仅涵盖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更强调全体人民要共同走向富裕。可持续发展观的核心——“协调性”即强调了这一点,其基本任务是实现人口、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的和谐健康发展。此外,我国应以能源分配和能源共享为长期奋斗目标,大力发展科技,积极开拓新能源,以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与经济效益。随着中国能源供不应求日益加剧,我们亦须建立起社会节能长效机制,实现消费总量和强度的双控制,并通过能源高科技促进消费者和生产者的互动交融,以提高能源消费效率。此外,我们应对国防科技工业中的能源消耗问题给予高度重视。众所周知,诸如坦克、舰艇、导弹等的运行均需要消耗大量高品质能源,而若特种能源可再生性差,国防企业在生产能源过程中浪费多,则我国将会面临日益严峻的能源缩减形势。因此,能源向可再生方向转化、节能减排等行动绝不仅仅是广大民众所应付诸的,国防军用能源也应重视这一可持续发展要求。
2.2发展能源储存及转换技术
能量储存的基本任务便是克服能源资源供需之间的不平衡。我们应大力发展电力储能、热力储能和化学(电池)储能等储能技术,以实现我国能源供应更为安全稳定。值得注意的是,近几年我国科研领域始终存在着一巨大矛盾,即科研人员的论文发表数和专利申请数均持续快速增长,而科技成果向产业及市场的转化率却不到十分之一,这与教育方式、产权意识、合作困境等都有着密切关系。由此可见,我国应加大人力资本培育力度,促使新时代科创成果真正落到实处,以服务人民及社会的正当需求,助力现代化国家的全面建成。
2020年4月,在国家能源局发布的“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公告”中,氢能被列入能源范畴。刚刚落下帷幕的2022年北京冬奥会,更是助力氢燃料及其相关电池在规模、技术以及配套设施等方面实现新突破[ 4 ]。可以预见,氢能将是引领新一代能源革命的颠覆性技术,在新能源交通、分布式供能、大规模储能等诸多领域都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除却主要用于国家经济发展的新能源外,军用特种装备中的能源转换装置也亟需更新换代。例如,火力发电即利用自然生火,通过转换器而直接转换为电能的新颖方式正处于研究中,相信诸如此类的军事科技成果将会在未来被用于保护国家安全的措施中。
2.3做好环境保护工作
党的十八大已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十九大报告亦指出,推动绿色发展就是要建立包括绿色经济、绿色技术、清洁能源、资源节约在内的绿色生产体系,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方面之一。众所周知,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已使大气成分发生显著变化,进而引起了极端天气加剧、气候变暖、生物多样性锐减、沿海低地受到海水淹没等威胁。2020年,双碳目标的提出即是中国为应对世界气候变化所付出的行动之一,彰显了大国责任与担当。如今,我国亟需推动关于能源利用的环境保护战略。在发展可持续能源方面,既需充分考虑如何在其开发、转换、利用等过程中进行环境污染防治,也要考虑在能源结构与效益方面如何调节以满足环保需求。唯有坚持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依法治国理念,使得各部门各行其职,不抵赖、不推脱,我国环境保护工作才可持续顺利进行。
3加强国际合作,减少对外依赖
加强国际合作是提升我国能源安全、减少对外依赖并促进能源利用进一步发展的重要途径。在能源生产及消费数量上,我国在电力、水电、风电装机容量以及核能、光伏发电的增长速度上均居世界前列,但不少关键技术与装置却要依靠国外,这就需要我们克服能源数量与质量之间的不平衡。我国石油、天然气等资源相对匮乏而消费量却日益增加,这使我国能源对外依存度亦不断高涨。
石油作为各国能源的重要物资之一,其贸易始终与能源安全紧密相联。目前,石油主要进口地区包括欧洲、美国、日本和中国等,主要出口地区包括中东和前苏联等。2020年,我国石油进口对外依存度已高达73%,严重威胁着我国石油安全。特别的,如果军用能源的供给不能得到充分保障,不仅会影响到军队的日常训练,更会使我国面对紧张局势时失去安全屏障。其中,中缅油气管道的建设对我国能源安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5]。在过去,我国进口原油五分之四左右都通过狭而长的马六甲海峡进行海上船舶运输,而中缅油气管道修通后,来自中东和非洲的原油可经云南省运往我国西南部及其他地区,油气供应将由“四面来油”格局取代“马六甲困局”,使我国能源进口的通道格局更加完善,战略资源供给紧张的局面有望缓和[6]。由此可见,为保护和改善中国能源安全、促进能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我们应力求提高能源投资收益率并加强国际合作,发展与“一带一路”周边国家友好关系,积极参与全球能源治理。
4结语
我国提出的从2020年到2035年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要求中指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和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应基本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应更加健全,绿色发展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应基本形成,能源、水等资源利用效率应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相信通过不断深入推进能源革命,我国将从能源大国向建设能源强国转变,能源生产和消费方式亦将实现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历史性变革,并步入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
参考文献
[1]袁益,舒展.中美能源安全现状比较与启示[J].中外能源,2019,24(2):1-14.
[2]陈向阳.开创中国国家安全与外交事业主动塑造的新时代[J].当代中国与世界,2022,(1):74-81.
[3]周宏春,霍黎明,管永林,等.碳循环经济:内涵、实践及其对碳中和的深远影响[J].生态经济,2021,37(9):13-26.
[4]温昕,田野.北京冬奥会推动氢能产业加速升级[J].智能网联汽车,2022(2):80-82.
[5]陳腾瀚.中国主要海上能源通道风险刍议[J].油气储运,2019,38(11):1212-1218.
[6]夏剑锋.论中缅油气管道与中国石油安全[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29(2):110-114.
(作者单位:北京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