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华夏“龙吟” 弹拨根魂

2023-08-07王思霄

乐器 2023年7期
关键词:龙吟演奏家卫东

王思霄

共赴低音琵琶之约

当器乐演奏家遇到器乐制作大师,便是表演艺术与工艺匠心、智慧、碰撞与对话的交融,其结果必定会结出璀璨的器乐艺术之花,推动器乐表演艺术的进步与发展。

琵琶缺低音部分,历来都是演奏家、制琴师以及作曲家对琵琶家族群的一件憾事。很多演奏家都努力试图扩展琵琶的音域,增强低音的厚度与表现力,但又未寻得最佳方案,似乎总是在定弦移低四、八度来补足其低音表现力,但最终未能取得平衡和谐理想的效果。

20年前,正值青年的杨靖,满腔热血、激情飞扬,怀揣用精湛出彩的琵琶演奏艺术来实现中华民族音乐复兴的理想。在多次作为国家优秀青年琵琶演奏家应邀在国内外舞台演奏展示风采,以及学校课堂教学实践过程中,她深感音色优美、技艺繁多的琵琶缺少低音层次,这给当代琵琶艺术进一步发展以及其丰富性与交响性,带来了部分的不足。特别是在她后来创办的琵琶室内乐团中,因为低音明显缺少,使得在室内乐结构中低音偏弱,根音不稳,给乐队带来了一定的缺憾。一个偶然的机会,杨靖在与琵琶制作师曹卫东的交流中提及此事,随即引起曹卫东的极大兴趣。

2002年那个北京的冬天,屋外白雪皑皑,室内温暖如春。杨靖与曹卫东正在为如何定位,研制声音醇厚的低音琵琶而热烈地讨论着。杨靖提出:要想让琵琶形成像提琴家族一样的合理配置,现在最缺的是音域合理、声音敦实的低音琵琶;曹卫东认为根据目前琵琶所有参数,结合国外制作经验,此想法完全有探索空间。于是两人一拍即合,开始了低音琵琶漫长且艰辛的研制之路。

两个月后,经过曹卫东的精心设计与细心制作,第一面低音琵琶诞生了。这版低音琵琶是根据现在常用琴参数基础上进行的调整,对整琴进行加宽、加大、加长处理,宽度达到了36厘米,长度由之前的102厘米调整为112厘米,厚度达到了9厘米。

杨靖拿到此琴后兴奋地反复试奏,感觉声音有点近似于心中想象的低音琵琶音色了,就将它用到王丹红专门为室内乐写的作品《邂逅》当中。在多次的排练与数场的演出实践中,她发觉这版低音琵琶的声音在合作中的贴合度不高,琴过宽,导致演奏时左手按音极不舒服,加之虽然增大了腔体空间,但实际上内部没有变化,以至于琴低音醇厚度效果并不明显。杨靖根据使用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向曹卫东提出了修改的诉求。不巧的是,曹卫东当时正在配合北京电视台对他历时两年的跟踪拍摄电视纪录片《全家福——琵琶行》,所以一直无瑕顾及,杨靖便请其他师傅试着继续进行。但是一边拍着电视片的曹卫东,心中也一直惦念着低音琵琶。片子还没有拍完,他就立刻与杨靖联系,两人再次联手,在其他师傅制作的基础上,进行低音琵琶一次又一次的反复研制、试验。

为扩大低音琵琶的低音效果,曹卫东从西方提琴制作技术上得到启迪,借助物理学声学原理,将原来的半弧式腔体向箱体式转变,增加琴体的内部空间,将琴壁变薄,音板与整琴采用盖面粘接工艺,常规琵琶的前音板是平的,为了最大化增加其内部空间,曹卫东将上音板改成上弧式,极大地增加了琴体的内部空间,共振有了显著提升。

一次、两次、三次、四次、直到第五版低音琵琶才基本达到理想境地。音响效果既有对传统的传承,有琵琶堂、润、通、透音共鸣特色;又有大提琴那种低沉、浑厚的效果。第五版的低音琵琶为满足演奏者对乐器操控的需求,还将琴的外观朝着演奏者舒适的方向加以调整。

根据琴的声音及外观等方面的因素,杨靖与曹卫东协商将此琴命名为“龙吟低音琵琶”。一是因为“龙”本身是中华图腾。二是因为“龙”“吟”出的声音低沉、雄浑,可以传得非常悠远。至此,“龙吟”低音琵琶正式诞生了。

“龙吟”亮相出新意

二十年来,杨靖与曹卫东肩担使命,逐梦前行。经反复合作、探索、研究与实践,终于突破困扰,创造“龙吟”奇迹。

“龙吟”低音琵琶的研制成功,历经了二十年的试验革新,无论从材质的选择上还是琵琶内部结构的分配上,均做了大量科学性、系统性的调整,使其形制与音色上较前更加完美。并根据人体特征对整琴尺寸进行适度调校,使之更具人性化,最大限度地便于演奏家的手感与演奏。

琴头:曲项式琴首,为方便各种情况下的携带与搬运(如飞机、高铁等)可自由拆卸,从而有效避免在演出途中对琴头的伤害,由于低音琵琶用弦比普通琵琶粗,曲项造型可避免演奏者在揉弦時出现的噪音,此项技术已获国家专利号:ZL202123422148.9。

琴轴:外用直六瓣木轴内置微调装置,也可以根据演奏家需要用普通琵琶木轴,实行个性化私人订制。

琴品:二十四品(老竹)。面板作了双音孔艺术性的处理,形式唯美古朴,音板:采用上弧式方式制作,做碳化处理,内置扩音梁 ,采用盖面工艺与琴体粘合,加大声音共震传导。

共鸣箱:采用箱体式制作,最大化增大内堂空间,拓展声音容积量,用盖板与箱体融合来增加低音效果,采用新式调音梁,以扩充低音部分区域震动,内部做防潮防变形处理。总长:1100mm,宽:330mm(普通琵琶宽度是31.5厘米),厚:≥80mm,有效弦长:770mm(普通琵琶弦长725mm)。制作方式:纯手工制作、手工推光、原木免漆。

乐器里还配有附件:专业低音琵琶专用琴包,乐器保养专用蜡,及特制擦琴布。本款“龙吟”低音琵琶已于2020年7月申报专利,专利号:ZL2020106599055。

本着“精益求精”的匠心,第六版低音琵琶从装饰上也进行了改进,如:琴头加上了中国红山文化的符号“小C龙”的标识;在音板上,根据需要做深碳、中碳和浅碳的碳化处理,有益于声音的通透;音板中部刻了一对半月式装饰形小音孔,覆手改成了简洁明快样式,彰显此琴古朴、简约的设计理念。至此,第六版低音琵琶完美上线。从音域、音量到音色,从形制的美观到演奏的适用,从独奏、齐奏、合奏、室内乐、弹拨乐直至民族交响乐,“龙吟”低音琵琶完成其华丽的转身,以其音域合理、音色醇厚、音量适中,形制完美,亮相于当今舞台上。

第六版专业低音琵琶“龙吟”的成功研制,正是因为有杨靖教授的创意、思考与探索精神,有曹卫东的执着专注,对器乐制作改革创新的热爱与择一事终一生的理想信念,并在两位敢创新、求卓越合作中,精于工、匠于心、品于行的艺术家与工匠精神的共同努力下,才会有今天的专业低音琵琶之花在民族乐团中绽放风采。

色彩低音 成果丰硕

低音琵琶的荣耀登场,让琵琶界为此而興奋不已,也意味着琵琶从此改写无低音的历史,让弹拨乐有了自己的“根”本。

低音琵琶音质醇厚、音色丰足、音量饱满,作为民族乐队中音响的支柱、基本节奏的基础,将其加入合奏之中,则使整个合奏发出充实的音响与立体的效果。低音琵琶可使用低音谱表,有时可根据作品与指挥需要,对定弦作适度调整。独奏时,演奏家可以通过使用泛音来超越低音琵琶乐器自身,发出唯美清亮的自然音域。低音琵琶琴弦较普通琵琶要稍粗,正常都使用“乐海乐器有限公司”专门为低音琵琶研制的特效琴弦。由于低音琵琶定弦比中音琵琶低四度,音色较为低沉醇厚柔和,并且能奏出极美妙的泛音,弦的张力也在随之逐步完善。经杨靖和她的团队反复试验创新,低音琵琶的义甲可使用比琵琶常用的义甲稍厚一点,有时根据乐曲与演奏家的需要,可尝试采用木拨、骨拨、尼龙拨等(似唐代的大拨)演奏,让当代人欣赏到那失落的唐代大音,从中可以感受到苏轼所云:须关西大汉执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的气势,达到“弦清拨刺语铮铮”“尽出风雷是拨声”的豪情壮志。其拨弹的雄厚低音,无疑是民族乐团多声部音乐中强大根音基础力量的体现。

著名指挥家、广州民族乐团艺术总监常任指挥、中国音乐学院刘顺教授在他的指挥创作实践中,有感于部分民族管弦乐在配器过程时,因中低音不足而带来的声音缺憾,提出作曲家在作品创作时加入低音琵琶的想法。刘顺教授的创意立刻得到一些作曲家的呼应,他们分别将低音琵琶用在民族管弦乐、爵士乐及民族室内乐作品中,如梁军作曲的《风雨骑楼》、张晓峰作曲的《穿林打叶声》、邹航作曲的《岭南三章》等。通过排练实践与多场音乐会的演出,刘顺认为:在当今乐团中,琵琶声部运用低音琵琶之后,由于音域音色的区别,增加了整个琵琶声部的“空间感”。对整体乐团而言,自然运用了低音琵琶的浑厚音色特点,无论是在大型管弦乐套曲还是爵士乐、室内乐中,低音琵琶的加入,使乐团声部更加完善,并且增添了许多色彩低音。

多年来,低音琵琶在“杨靖琵琶室内乐团”里,也一直发挥其重要低音根基的功能,在实操过程中突出其和谐、饱满,呈“柱状”的音响效果。如王丹红的《邂逅》,张晓峰的《对花》《辫子圆舞曲》,刘青的《惜惜盐》,高平的《弹指之间》等,都能体现其醇厚、苍古、饱满、厚重的特点。

更值得业界高兴的是,作为功能齐备的独奏乐器,专业“龙吟”低音琵琶将在2023年“云冈杯·国际民族器乐展演”中,作为低音琵琶的首场音乐会,闪亮登场,杨靖教授也将现场演奏她的“龙吟”低音琵琶独奏曲。组委会还将低音琵琶列入专门组别让选手们分别展演,全面展现其特有魅力。这是低音琵琶从出生以来开天辟地的第一次,也是一次值得被记载的中国琵琶发展史的展演。所有专业低音琵琶组参加选手,也将随本次展演,被载入琵琶发展史册。

聆听远古  畅想未来

低音琵琶作为琵琶金字塔的根脉塔基,它成功的意义不仅在于其唯美适手的形制、独奏时浑厚音色、宽亮的共鸣,音域的拓展、弦的运用、义甲的使用等,更重要的是在物理学、器乐学,审美学方面的探索,给未来器乐发展,诸多启迪。

杨靖,这位将生命融进琵琶艺术事业的杰出演奏家,深感琵琶演奏艺术的发展永无止境,特别是对琵琶这一乐器的进一步完善上,还有很多路需要走。责任感与使命感,促使她为完善琵琶家族群的构建,对低音琵琶的开发产生巨大的动力,她深知,琵琶制作研探与演奏技艺一样,发展永远在路上。

曹卫东作为琵琶传统制作技艺传承人,民族弹拨乐器制作名师,尽管他的制作工艺与音质不断精进,并被国内外众多的琵琶演奏家作为指定用琴,在众多场的音乐会上使用,及被琵琶发烧友们收藏,然而他却一直不停追求探索符合时代审美理念,适合当代演奏家的琵琶制作工艺。

多年来,杨靖与曹卫东共同致力于琵琶族群的开发研究,他们始终坚持不懈地不断总结前人经验,同时吸收国内外乐器在制琴时对音响学及声波震动原理的研究,逐步拥有其自身独特制琴理念。经过岁月的锤炼,反复的实践,改写了琵琶无低音的历史,琵琶有了属于自己民族音乐文化特色的立体家族——琵琶金字塔:低音琵琶、中音琵琶、高音琵琶,创造琵琶制作也是民族器乐制琴史上的奇迹。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人们审美水平的逐步提高,当代琵琶已经在诸多关键方面得到创新与发展,中国文学史、物质文化史、音乐史和乐器史方面的学者与当代演奏家、制琴家和作曲家合作,在创新的同时,也都曾尝试去想象聆听过去的琵琶声音。在此,“想象”意味着让远古与当代发生对话,以便促使今人对远古声音的“重构”和“复兴”。在这种语境下,杨靖与曹卫东的合作创新,一手拉着远古,一手伸向未来,成功研制的专业低音琵琶,不仅让我们听到远古之声,更是让演奏者、制琴师与作曲家们触摸到中华民族器乐发展的前沿阵地,引发当代人学会运用学术研究方法去进一步探索乐器发声原理与科学制作,从而增加对现存乐器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的研探,促进中华民族器乐音乐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奏响琵琶未来的好声音。

猜你喜欢

龙吟演奏家卫东
Nanosecond laser preheating effect on ablation morphology and plasma emission in collinear dual-pulse laser-induced breakdown spectroscopy
演奏家
巴黎:欧洲龙吟诗社
“枯木龙吟 让古琴醒来”中国艺术研究院馆藏古琴音乐会
“龙吟套件”创作感悟
祝卫东
短视频江湖 虎啸龙吟
笛子演奏家
笛子演奏家
Long-term efficacy analysis of minimal incision osteotomy for treatment of hallux valg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