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融市场学“课程思政”融入路径研究

2023-08-07李军峰韩佳利

关键词:金融市场课程思政思政

李军峰,韩佳利

(河北地质大学 经济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31)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人才是促进金融业发展的动力,高校金融类专业是培养金融类人才的主要阵地。大多数金融专业学生毕业后,仍选择从事金融相关工作。金融类工作最核心围绕的主题是“钱”。与钱打交道,很容易迷失本心,常言道“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虽然有些夸张,但现实中的例子比比皆是。那么,如何有效地减少这一现象的发生?最基础、行之有效地当为“教育”。在金融类专业的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使学生在汲取知识的同时,明白做人、做事的道理,培养学生成为有品格、品味、品行的人。本文以金融类核心课程金融市场学为例,挖掘金融市场学中的思政元素。

一、金融市场学中思政元素融入的必要性及其思政元素挖掘

1.融入思政元素的必要性

首先,从思政教育大背景来看: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课程思政从此成了一个显性指标,各大高校纷纷开展思政改革[1]。2020年,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进一步明确了课程思政建设的总体目标和重点内容[2]。系列会议的召开和文件等的发布,明确了将思政融入每门课程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其次,从金融专业课程本身因素来看:金融市场学就是以现代的金融市场为背景,系统研究市场经济条件下金融市场运行机制及其各主体行为规律的科学[3]。其对金融市场的全面剖析,会让学生认识到真实的金融市场,是一门具有较强实用性和操作性的课程。再次,从我国金融类专业发展来看:金融学类专业招生人数一直较多。据相关资料统计:2021年全国金融学类专业招生计划数超过10万人,较2020年上升1.8%①。金融市场学作为金融学类专业主干课程之一,在许多高校均有开设,在该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最后,金融犯罪层出不穷,金融学子如果在校期间不形成正确的义利观等,很容易在步入社会后误入歧途。而且,金融全球化、自由化、工程化发展,国家间利益相互交织,只有理解、掌握了金融市场的运行机制和经济运行规律,才有可能对当前复杂的经济问题作出科学分析,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市场稳定,保障人民利益。因此,在该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有助于学生认识金融市场,树立学生的爱国意识,增强“四个自信”,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职业素养。

2.思政元素的挖掘

主要使用厦门大学张亦春、郑振龙和林海三位老师所著的《金融市场学》(第五版)进行分析和课程教学,深入挖掘课程中可能蕴含的思政元素,为开展金融市场学课程思政提供思政元素融入点。

(1)在国内金融市场发展过程中厚植爱国主义情怀

金融危机、新冠疫情等,会导致金融市场大幅震荡,对很多国家经济造成了严重打击。相较于国外金融危机、新冠疫情等造成的巨大影响,我国因国家的统一领导、政府强有力的管控,受到的冲击要少于国外。新冠疫情暴发后,我国快速建立联防联控机制,短期内控制了其影响,央行的几次调息,增加了我国金融市场抵御风险的能力[4]。金融市场学课程中就有关于金融、货币、资本和外汇市场的介绍,再辅以对现状的分析,有助于学生对我国金融市场现状和发展有清晰的认识,增强“四个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明确国家强盛、社会稳定对市场平稳发展的重要意义。

(2)从衍生金融工具的发展中领悟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金融衍生工具是在传统的金融产品基础上,派生、创新而来的金融工具,目的是转移风险等。衍生金融工具虽历史较短,但其在融资、投资、套期保值和套利行为中的作用却非常大[3]。衍生金融工具的创新、组合使用,大大降低了企业由于市场波动、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从金融产品创新的实践中,激发学生创新创造的热情,领悟“万众创新”的魅力,将所学的知识进一步创新,实现自身的升华,以期为社会作出贡献。

(3)从理论学习中反向树立学生共赢意识

金融中关于资产组合理论等有严格的假设前提,包含理性经济人假设等。这些假设虽位于章节或理论讲述的前端,但是理论的“枯燥”,使其在记忆中存留的时间短暂。因此,很多学生在学完理论之后,脑海中存留最多的可能是:如何实现利益最大化等通俗易懂的问题?易使学生落入“利润至上”的陷阱中,与我国的教育方针大相径庭。但金融的目的不是为了实现个人利益最大化,而是实现多方共赢。故在讲述这些知识时,穿插现实中的案例或实证分析,既可以让学生认识到现实社会和理论的差别;又可明白就长期发展而言,“投机”和“个人利益最大化”是行不通的,合作共赢才是大势所趋。

(4)从金融市场改革中领悟跟着国家政策方针走的重要性

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蕴含着满满的中国经验、智慧和方案。中国金融市场的发展极具中国特色,既吸取国外优秀金融市场的精华,又与我国国情相结合,如利率市场化、住房抵押贷款等。将金融市场学的相关知识和国家政策结合起来,引导学生运用理论的“武器”分析我国政策颁布的必要性,感受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维护和改革我国金融市场的任务和使命,引发学生自觉关注时事,探索新发展模式。

二、金融市场学融入思政元素现状

1.融入切入点“难”

“课程思政”提出的实践过程尚短。在思政元素融入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很多专业课老师一时之间难以把握思政与课程之间的尺度,对课程中思政元素的挖掘不够深入或把握程度不够,一时不知从何处下手,从哪一点去切入思政元素。在不同的专业课程中挖掘相应的思政元素,既考验教师对课本知识的熟悉程度,需超脱于课本,洞悉知识后面可能隐藏的元素;又考验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思政素养,即如何自然而然地在课程教学中带出思政。

2.融入着力点“盲”

思政融入专业课程教学的着力点难以寻找。哪种程度的思政效果在课程教学的哪个环节融入,思政融入课程的重点是什么等问题并未有一个清晰的答案,需要专业教师在备课、授课甚至于培训等环节慢慢摸索。但是,只要没有理清思政元素融入的着力点,那么课程思政的开展,还是会使思政浮于课程表面。教师可能会出现无处发力,甚至于迫于教学压力胡乱传授思政要点的情况,势必会大大降低课程思政存在的意义。

3.融入落脚点“轻”

课程思政的开展目前可能存在高高举起,轻轻落下的现状。很多高校都在积极响应国家提出的思政大方针,组织申报了很多的思政项目、打造思政课堂、推选优秀教师……但这些举措未必能真正地使思政融入到课程。举一个浅显的例子:思政类项目的申报,大抵是以论文或者学期的课程为结项要求,这恰恰把考核局限于是否开始课程思政,而忽视了对课程思政开展具体情况的评判和从课程思政另一当事人,即学生口中挖掘课程思政开展的效果。

三、金融市场学融入思政元素存在的问题

1.课程思政与教学内容割裂

“课程思政”的开展仅仅作为完成思政任务的手段,而不从其内涵、意义和价值等出发充分挖掘思政元素,致使课程思政与教学内容割裂,在课程教学过程中生硬地加入思政元素,硬生生地讲大道理。导致学生未能深入理解其中意味,降低对课程思政的接受度,从而降低课程思政效果,达不到真正的育人效果。将课程思政与教学内容有效融合也大大考验老师的能力,部分老师能力欠缺也是极大的问题。

2.教师思政素养较低

一方面,教师自身政治素养较低,部分教师虽已为人师表,但却不能起到表率作用,甚至于会侵害学生利益。另一方面,教师对“课程思政”的重视程度低,认为自己只是授课老师,仅需要传授学生知识,学生的价值观等的塑造与自己并无关系,不属于自身责任范围内。未真正思考课程思政存在的价值,未真正从学生的立场出发,未真正考虑课程思政开展对学生的重要性等。

3.教学方法落后

课堂上大多数老师采用的教学方法仍以讲授法为主,部分老师辅以讨论法和展示法等,缺乏灵活性和有效性。受课程课时的限制,使得课程的合理安排和内容的分布有了很大限制,教师可选的教学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知识体系必然存在核心点,哪些内容可以下放到学生手中,让学生讨论、小组完成,而哪些知识必须由老师讲授才能达到很好的效果,这就需要教师掌握一定的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汲取知识的同时,提升自身能力。

4.教学资源单一

部分教师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往往会选择最便利的获取教学资源的途径,即教材与教材本身自带的案例和课件等。但时代日新月异,在信息化时代,如果局限于书本的知识,可能会落后常人。且教材的修订通常会经历很多年,其中很多书本上的案例可能与当下的社会发展有出入。此时,丰富、拓展教学资源就尤为重要,站在当下的视角,以史为鉴,既可传授学生知识,又会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学生形成多方位思考问题的思维。

5.考核方式单调

“课程思政”的评价,较多重视老师对学生的单方面评价,容易忽视学生和学校对教师课程思政效果的测评。教师开展思政大多数情况是存在于课堂之上,作为持续性的学习过程,学生对教师课程的评价往往使用定序数据,缺少对课程开展过程的评价。老师对学生的考核虽然很多高校调整了日常和期末成绩的比重,但在日常考核中仍主要以考勤、回答等学生主观举措为主,对期末考核大多数以论文或考试成绩为主。

四、金融市场学课程思政融入路径的建议措施

1.将思政元素融入教学设计

课程和思政元素的结合,最好做到润物细无声。让学生在上课过程中感悟做人、做事的道理,而不应生硬地插入、一味地灌输,将思政和课程剥离,为了完成思政任务而在课程中加入思政。本研究在金融市场学课程教学中选择思政和课程相互渗透的形式。结合所用书目的特点,进行“分区块化特色教学”,即针对章节结构和特色,将课程内容进行分区,再根据所划分的区域,结合知识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主要分为五大部分。

(1)第一部分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介绍金融市场学,“采用思维导图+课堂问答”形式,以金融市场发展过程为主要脉络,分析比较国内外金融市场发展的差异,总结金融市场的作用、类型等,培养学生全面、客观认识的能力,以及辩证思维和逻辑思维,引导学生思考“为何我国的金融发展时间如此之短,却能取得较大的成就”,再切入我国国情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让学生自然明白我国金融市场快速发展与我国的政策支持密不可分,只有强大的祖国、完善的制度才能支撑起这一切。

(2)第二部分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首先,参照第一部分的分析思路,在第一章上课结束之后,将学生分组,进行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和外汇市场思维导图的制作,并查找课外资料,将各个市场发展的最新动态引入到思维导图中。其次,第二章上课时,由小组按照所制作市场类型的思维导图,依次上台汇报(不拘泥于形式,鼓励学生创新汇报形式),在每一章节汇报结束之后,由老师进行总结,总揽大局,指出小组展示的亮点及其需要补充或修改的地方,让学生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缺点。最后,老师展示老师自己绘制的思维导图等,进行章节的回顾和知识点的梳理,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认识。这一部分教学设计的主要作用是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意识,对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对新鲜未接触事物的上手能力、实践能力,鼓励学生在实践中找出不足并改正。

(3)第三部分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第三部分主要介绍金融市场的主要产品。产品是盘活金融市场必不可少的元素,产品的设计和创新也在不断发展。金融产品的丰富顺应了时代的需求,满足了风险和收益的多样性。因此,本部分的教学设计将不仅局限于过去知识或市场分析的传授,而是要将金融案例与产品结合起来。首先,从案例中分析不同金融产品设计的缘由、合理性及其可能存在的不足,引导学生客观地认识不同金融产品设计的必要性。其次,分析不同案例金融产品的风险和收益的关系,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收益和风险的关系。收益和风险的衡量最考验人性,在想要获得更大收益的同时,就必须要有承担风险的勇气,没有风险却想获得较高收益无异于空手套白狼。最后,提高学生对诈骗和金融犯罪等的认识,绝不能因一念之差误入歧途,金融产品的设计绝不能以损害大多数人的利益为前提。通过该部分内容的学习,提高学生对未来的认知力,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

(4)第四部分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第四部分主要介绍金融市场的主要理论。其一,效率市场假说。包括弱有效市场、半强有效市场和强有效市场。针对不同市场的信息透明程度,不同市场上可能获得的最大利润是不同的。这一假说可以和现今的信息化时代联系起来,网络信息的发展虽便利了大家的生活,不出门便知天下事,但网络信息鱼龙混杂、真假参半也会误导学生。通过课程的契机提高学生辩证地看待问题的能力,学会从繁杂的信息中搜寻到自己所需的信息。其二,投资组合理论。相较于上一部分单独的产品而言,投资组合理论考虑了资产的组合,从理论上实现了通过资产组合的搭配,降低资产的风险从而提高资产的收益。但是风险中有一部分是规避不掉的,就是系统性风险。这就像常说的社会大环境,是不可能凭借一己之力改变的,而自身却是可以凭借主观意识改变的。激励学生刻苦学习、努力奋斗,不断积累自身资本,多一份面对艰难险阻的底气,明白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其三,资产定价理论。对风险资产进行了定价,但资产定价理论的假设前提的难以实现性,使得准确的资产定价仍处于理论层面。在这一块儿知识的传授中,既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理论和现实的区别,分清幻想和事实,明白青年学子要脚踏实地,切忌心存幻想,惦记虚无缥缈之事;又可以激励部分有深造意愿的学生不断探索模型的进一步发展,立足实际,提高学术思维,为以后步入更高学府打下扎实基础。

(5)第五部分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第五部分现代金融市场理论的发展。如同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着的理论一样,金融市场的发展是与时俱进、不断革新的。正如课堂上的学生们一样,正值风华正茂,未来无限可期。通过此部分学习,引导学生们清楚地认识到大学的学习更多需要依靠自身,自主学习、主动学习,要积极地去学习、去实践、去看这个世界,切忌在美好的年华,荒废时光,事后追悔莫及。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在传统教学模式即教师传授知识的基础上,进行了如下创新(如表1所示),将思政元素融入教学过程中。

2.提升教师思政素养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身不正则“授”不正。教师是保障课程思政建设质量的核心和关键[5]。专业老师绝不仅仅是知识的搬运工,更要承担起育人的责任。作为教书育人的老师,要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养,不断学习,常态化学习,将思政教育和专业教学知识融合,才有可能在专业课程的教学中灵活运用思政知识开展教育。高校可以通过开展教师思政班,对教师进行岗前和在岗培训,激发教师开展课程思政的主动性,帮助专业课教师丰富思政教育的内容体系,明确思政教学的重要性,理顺基本逻辑,提升思政素养,达到专业课程隐形育人的效果。专业课程可能是学生未来的立身之本,教师良好的专业素养、道德品质和人文素养都将会在无形中培养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3.改革创新教学方法

在金融市场学授课过程中,既立于书本又超越书本。一味地传输书本中固有的知识是乏味、单调且枯燥的。在网络信息发展迅速的现在,灵活运用网络平台上的各种最新资源将有助于知识和思政的传输。一方面,要综合运用线上线下、课内课外结合,金融案例穿插等教学形式,多种教学方法互相结合,带领学生从课程的学习中,客观地认识到金融市场的发展;另一方面,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类专业知识竞赛与实习,如期权、证券等金融类比赛,熟悉其中操作流程,观察市场行情发展,增强对金融行业整体认识,加深对课本知识的学习和运用,提升学生职业道德素养。

4.挖掘扩展教学资源

在教学过程中,除了灵活运用书本内容之外,还应充分挖掘教学资源。一是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结合章节特色,了解国内外金融市场的相关政策,国内外金融的创新产品以及产品的运用;引导学生利用慕课、MOOC、学习强国、哔哩哔哩等在线学习平台学习相关课程,关注时事热点。二是结合金融案例库和国内外金融产品的创新实践,分析金融产品创新背后的设计路径、运用实例和成效;同时注重对金融犯罪案例的剖析,界定金融产品的正常盈利渠道。三是带领学生参加案例或沙盘模拟等比赛,在竞争、有限的时间中实践教学,利用社会大课堂,挖掘学生潜力。

5.完善成果转化机制

学生方面:要加大过程考核的比例,注重教学过程中的动态考核,加强与学生沟通和互动,及时发现和矫正学生可能存在的价值观扭曲或道德方向偏差。如小组合作完成作业中,不光看作业完成程度,而是综合考虑创新、团队合作;在硬性测试中,适当加入开放性题目,如心得、看法等,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并根据所答内容因材施教,引导学生形成对专业、职业和意识形态等的认识。

教师方面:要重视学生对教师课程中思政开展情况的反向评价,学生作为课程中另一当事人,对课程思政的开展具有较强的发言权。可以在课程中期设计调查问卷,征集学生对课程开展的意见,清晰地了解学生的想法;根据调查问卷结果,适度调整后期的课程安排;在课程结束之后,再次发放问卷,形成对比,以便检验课程思政开展的效果。

结语

金融市场学作为金融学专业的核心课程,在课程开展过程中融入思政元素尤为重要,本课程可以通过分析“课程思政”开展过程中存在的思政元素融入课程的切入点,强调问题导向,完善金融市场学课程与思政元素的无缝隙融合,激发学生爱国意识,培育学生创新意识,树立学生共赢意识,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最终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

注释

①只考虑了普通本科批招生计划,未包含西藏数据。数据来源:2021年全国金融学类专业招生变动分析-知乎(zhihu.com)https://zhuanlan.zhihu.com/p/396977318.

猜你喜欢

金融市场课程思政思政
金融市场:寒意蔓延【精读】
假如金融市场崩溃,会发生什么? 精读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Copula模型选择及在金融市场的应用
让金融市场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