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智媒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征、困境与对策

2023-08-07侯树成张孟洁周惠玉陶丽丽

关键词:政治思想大学生

侯树成,张孟洁,周惠玉,陶丽丽

(1.黑龙江科技大学 电气与控制工程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2;2.黑龙江科技大学 环境与化工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2;3.哈尔滨剑桥学院 工商管理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60)

从全球视野看,互联网带来了智能化新媒体的迅速发展,而大学生已经成为智能化新媒体使用的重要群体。智能化新媒体的出现,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来说是机遇和挑战并存。结合新智媒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呈现的主要特征以及存在的主要现实困境,构思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流舆论引导的对策,以应对智能化新媒体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巨大冲击,进一步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已显得尤为必要。

一、新智媒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特征

随着新智媒时代的到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正面临着革命性变迁。当前,智能化新媒体,已经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新平台,并呈现出了独具的特征。

1.网络虚拟性教育整体性涌现

新智媒时代,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互联网、微媒介以及5G等新技术的兴起,网络虚拟性教育已成为最具时代特征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式。网络虚拟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基于大数据将一切纳入算法,然后通过在人工智能算法技术来精准分析和了解学生需求、行为习惯与价值追求的基础上[1],建构大学生的学习规则,赋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需求,再运用互联网、微媒介、5G等新技术传播方式,把教育内容传递给广大青年学生,不断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按需供给。网络虚拟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是全息化的,不再是以往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面对面”教育,而是走向教育者和受教育之间的“键对键”“机对机”及受教育者与虚拟网络之间的“人对机”教育。其教育传播方式也不再是以往单一的文字和照片样式,而是更加偏重于场景化的音频、微视频、微表情等新鲜传播表达方式,构建沉浸体验式且满足大学生需求的教育场景,能够为展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立体性、鲜活性和生动性,进一步激发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主观感受,从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2.学习场域和学习资源丰富多元

在现实与虚拟相结合的新智媒时代,由于智能化新媒体技术和虚拟技术的广泛应用,智能手机、计算机及互联网的普及和相互融合,一种以数字化、符号化、虚拟化、移动化、网络化为特征,超载物理时空限制的新型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勃然兴起。由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走向网络虚拟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已成必然。这里讲的“走向”不是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取代,而是两者之间在时间和空间教育作用的发挥上形成互补。“新媒体+教育”的局面已经形成,特别是近几年受到疫情的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课堂教学已不再是单一的线下课堂教学,“线上+线下”的课堂教学已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常态。当下,“线上教师讲+线上学生选学”同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相比于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超越了物理空间与时间的局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注入了新的动能”[1],拓展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和场域空间。伴随网络信息承载量的与日俱增,促使学习资源丰富、学习内容量巨大、学习平台多样,突显了新智媒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资源的丰富且多元。

二、新智媒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困境

众所周知,新生事物的出现,必然存在着好的一面,但同时也会出现新的问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也不例外。随着新智媒时代的到来,以及各种智能化新媒体和自媒体的出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呈现出网络虚拟性冲击道德教育认知、学习资源丰富多元干扰道德行为认知两个主要困境。

1.网络虚拟性冲击道德教育认知

网络虚拟性思想政治教育,相对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而言,在呈现出明显进步意义的同时,也弱化了传统伦理道德在网络虚拟空间的约束力,潜在地导致道德教育认知受到一定程度的负面冲击。一是网络虚拟空间中道德教育认知内容复杂性。网络虚拟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虚拟化、数字化、符号化、移动化、网络化,可能带来受教育者主体道德教育认知的异化。二是网络虚拟空间中道德教育认知空间的虚无性。过度沉溺于虚拟世界而疏远现实世界,大学生无法感知人的存在,促使其不能与实体的人面对面进行交流,从而导致人际交往产生障碍与困局。三是网络虚拟空间中道德教育认知管理的空洞性。网络虚拟交往活动缺乏监管,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来说,将隐藏着不可控制的暗流与险滩。同时,新媒体传播信息筛选机制滞后,各种不良信息在网上屡禁不止,大学生思想较为单纯,缺乏一定的政治判断力和政治鉴别力,容易被这些良莠不齐的恶俗思想所影响,这将进一步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巨大冲击[2]。四是网络虚拟空间中道德教育认知视域的开放性。相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封闭性,网络虚拟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开放性,大学生难以对传播内容的是与非进行细致筛选,导致本身的主流价值被多元价值冲击,更可能导致各种文化价值矛盾和冲突普遍化与经常性。

2.学习资源丰富多元干扰道德行为认知

由于智能化新媒体的介入,促使大学生学习场域的多维和学习资源的丰富多元,潜在地导致道德行为认知受到一定的负面影响。一是道德自律行为意识被削弱。一些网络“流量”平台,为了利益最大化,一味地追求传播方式的新颖和刺激,提升大学生消费和娱乐的心理,而忽略了教育背后的正能量内容,刻意戏说历史和传播一些错误信息,迫使大学生的正确价值取向受到严重的冲击,进而导致大学生本身道德自律的约束力被无情消解。二是道德行为责任被分散。为了迎合更大登录平台民众的心理特征,各类网络教育平台不顾道德责任的约束,一味地收集访问学生的个人信息,导致学生的个人隐私泄漏、学生隐私被侵犯以及名誉、权益的受损。三是道德规范行为受到干扰。新技术催生新的产物,在大数据人工智能算法的支持下,网络信息被自动推送,在这种“无意识”的引导下,使部分大学生信服并传播,促使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格局变得更加复杂,为无孔不入的一些不法分子和西方敌对势力提供了腐蚀大学生思想的新机会,促使大学生道德规范行为受到一定的干扰,导致传统主流意识形态治理的正常秩序被蓄意扰乱。

三、新智媒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1.坚持价值引领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融合

新智媒时代,网络虚拟性教育作为大学生新兴的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发挥其思想价值引领作用至关重要。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对大学生进行正向科学的价值引导,提高大学生群体的道德教育认知水平。一是做好网络“次生灾害”地带内容对与错的价值引领。要发挥网络新媒体传播的优势,增强思政课的吸引力,充分利用网络新媒体传播快速便捷、形式多样、吸引力强的特点,将课堂知识融入网络新媒体,做到课上课下双向互动传播[2]。通过人工智能、增强现实和虚拟现实等新技术手段,赋予新鲜感、美感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当中,引导学生实地参观或通过新技术手段网上观看各类红色教育基地,或观看一些富有正能量的文章、短视频等内容,使得思想政治教育活起来、动起来,使得思想教育引领沁人心扉,不断增强大学生对网络“次生灾害”地带传播信息对与错的认知辨别能力。二是做好社会舆论热点的价值引领。新智媒时代,社会舆论热点传播方式多维,它直接传播着某种价值理念,往往会引起高校大学生群体的广泛关注,会直接冲击和影响大学生的思想价值取向,至此,必须要对网络舆论热点问题,在差异多样中实现价值取向的统一,引导其向良性发展。要通过班会、团会、党支部活动等形式,对社会舆论热点问题进行讨论,学生各抒己见,但最后,要由老师归纳总结,予以正确引导。要通过形势任务课宣讲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涉港澳台事务、国际形势政策、党的二十大精神、全国两会精神、三年伟大抗疫斗争的历史性成就、国家总体安全和坚定不移走好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等内容,围绕社会舆论热点问题,展开专业性讲解和论述,使广大青年学生得以信服,坚决做到听党话、跟党走。三是做好特殊帮扶学生群体的价值引领。加强对在心理、经济、学业、生活及就业等方面存在困难或问题的特殊帮扶学生群体的关心、关爱与帮助,并加大思想价值引领力度,筑牢正向思想根基。可以通过设立学生意见反馈信箱、公布辅导员和班主任联系方式、公布心理咨询热线等方式,及时掌握这部分学生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并予以及时解决,避免他们被一些别有用意敌对势力通过各种利益的诱惑所利用,从而歪曲了他们自己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坚持新媒体技术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融合

智能化新媒体技术,正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社会的发展方式,网络虚拟性弱化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严肃性。针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逐渐走向网络化、多媒体化,互联网技术和高等教育的融合,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正确价值观培养过程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3]。新智媒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需要融合新媒体技术,充分发挥其育人效能。正如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4]。至此,如何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与平台的资源融合和效能发挥,是做好新智媒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任务。一是将新媒体技术平台转化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优势。加快推动具有强大影响力的主流媒体的融合发展,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和载体的多维化,创新拓展教育内容和方式的丰富性与有效性。二是通过新媒体技术,进一步科学规划整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创新教育方式和方法,探索构建交叉融合、及时独特、精准联结的校园新媒体传播体系,增强智能化新媒体思政的影响力,壮大正能量教育的舆论场域,以满足培养高素质大学生需求方面的不足,并在线解决学生具体化需求。三是建立“新媒体+思政”的长效机制。针对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不断提升新媒体技术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精准度。发挥高校智力资源的优势,打造精悍适用的新媒体创新共享教育平台,不断加强新鲜生动的思想教育文化产品的推出,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供给体系的多形态传播,增强“新媒体+思政”的创造力。四是加大新媒体技术的监管力度。政府层面,要注重对由新媒体技术带来的“次生灾害”进行严格监管,加强风险防范意识,依法对影响大学生健康发展的各类媒体、平台、网站进行取缔,维护网络教育的一片净土。学校层面,要加强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强化大学生的互联网法治思维教育[5],增强大学生国家安全思维意识的培育,提高大学生对国家安全领域法律体系的认知,做好普法教育,促使大学生知法、懂法、守法,进一步提升大学生意识形态引领与批判能力,以应对网络上错误思潮和混淆视听“伪文化”的辨别。

结语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永恒的、无止境的研究课题。新智媒时代的到来,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呈现方式和传播途径都带来了全新的时代特征。以互联网新媒体为代表的现代科学技术已然成为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全新工具和重要载体,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巨大生机和活力[4]。时代在发展,研究在进步,立足于新智媒时代,不断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探析,谋划新的应对策略,确保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正确导向,是每一个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毕生的事业追求。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党要把青年工作作为战略性工作来抓,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青年,用党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年,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青年工作的热心人、青年群众的引路人。”[6]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进一步突显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育人作用发挥中的主体地位,而这一切要建立在掌握时代潮流、紧跟时代步伐、迎合广大青年学生的需求、不断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基础之上。时不我待,找准新特征、厘清新问题,不断探索新方法、寻求新载体、拓展新思路、掌握新技术、总结新经验、谋划新对策,进一步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向更科学的方向发展,让广大青年学生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6],方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固本之源。

猜你喜欢

政治思想大学生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大学生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