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节术”理论探析及临床应用

2023-08-07郑立江黄银兰杜维艳李树森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23年4期
关键词:天柱气血针刺

郑立江, 黄银兰,2, 刘 娣, 李 涛, 杜维艳, 兰 玲,陈 兵, 杨 妞, 李树森

(1.宁夏医科大学中医学院,银川 750004; 2.宁夏少数民族医药现代化重点实验室,银川 750004;3.大连中山华昌诊所,大连 116001)

针刺四街方法称为“针节术”。四街之名出自《灵枢·卫气》,其中言明人有四大气街,即胸气街、腹气街、头气街、胫气街。有研究[1-3]认为,四街理论讲明了胸、腹、头、胫四部的内外联系。另有学者[4-5]则指出,四街实质上是卫气储存的另一个备用空间。也有学者认为气街的本质就是气升降出入的径路[6]。气街就是人之“血气”变化为“气血”的重要节点,其作用是通过胸部、腹部、头部、胫部四部节点的气血转换,从而促进人体的气血循环,疏通经络。除此之外,还发现四街理论与月落盈亏和四季及一天的交替变换有着密切的联系。《素问·八正神明论》云:“故曰:月生而泻,是谓藏虚;月满而补,血气扬溢,络有留血,命曰重实;月郭空而治,是谓乱经。”四街为人体气血转换要道,针刺时必候天时,气定乃刺,否则会致“乱经”。

春始则木气旺盛,肝木克脾土,故春天胃气街易乱;夏天胸气街易乱;秋天腹气街易乱;冬天头气街易乱,长夏臂胫气街易乱。一天当中,早晨腹气街“木”气旺,故人易腹泻;中午头气街“火”气旺,故人容易头晕、嗜睡;黄昏胸气街“金”气旺,易出现心悸和短气,呼吸困难;至子夜则臂胫气街“水”气旺,易出现四肢害冷和痉挛等病证。

1 临床案例

1.1 气乱于头

患者,女,57 岁,于2021 年9 月27 日首诊。以“头昏重伴四肢乏力两年余,加重1 周”为主诉就诊,刻下症见周身疼痛,四肢困重,双脚浮肿,手足发凉,心慌气短,情绪烦躁,腰痛,胸口憋闷,大便黏,舌尖红,苔白厚腻,脉沉滑。既往无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病史,无药物过敏史、家族遗传性肥胖。根据长桑君脉法之脉息术理论及脉诊结果结合症状特点,考虑患者为气乱于头。症状“头昏重”“手足凉”与《灵枢·五乱》所载“乱于头,则为厥逆,头重眩仆”基本相符,治则即五乱篇中所讲“气在于头者,取之天柱、大杼,不知,取足太阳荥俞”,其中“足太阳荥俞”为足通谷、束骨二穴。除此之外,患者还出现“心慌气短”“胸口憋闷”“四肢困重”“双脚浮肿”等症状,判断为气乱于胸街和胫街。气乱于胸取双侧神门、大陵;气乱于胫除针刺双侧二间、三间、中渚、液门、内庭、陷谷、侠溪、足临泣外,还需在八风、八邪处进行点刺放血。具体操作:先予患者八风、八邪处进行常规75%乙醇消毒,双手戴无菌手套,左手持放血针在八风、八邪处点刺放血,辅以按摩、挤压等手法将血放至不出,嘱患者避免针刺放血部位感染。休息15 min 后嘱患者以俯卧位,予以针刺天柱、大杼。针刺时医患双方均需平心静气,徐入徐出,待得气后留针20 min,期间不行补泻手法。针毕,缓慢起针,患者仰卧位,双手掌心向上平放两侧,针刺其余穴位,操作手法与针刺天柱、大杼相同。治疗过程中,天柱、大杼取针后,患者顿觉眼睛困重感消失,双目更觉明亮,头部清爽,腰痛感减轻。9 月29 日复诊,患者自诉周身痛感有所减轻,脚肿好转,偏头痛明显减轻。

1.2 气乱于胸

患者,男,45 岁,于2021 年9 月8 日来我院首诊。主诉:不寐,便溏两年余。刻下症见头昏、胸闷心慌,情绪急躁,失眠健忘,纳差,便秘,舌有齿痕,苔白厚有裂纹,脉数。既往有高血压病史,无药物过敏史。根据长桑君脉法之脉息术理论及脉诊结果结合症状特点,考虑患者为气乱于胸。其症状“情绪急躁”“胸闷心慌”与《灵枢·五乱》所载“气乱于心,则烦心密嘿,俯首静伏。乱于肺,则俯仰喘喝,接手以呼”相吻合。治则与五乱篇中所讲一致,即“气在于心者,取之手少阴、心主之俞。气在于肺者,取之手太阴荥、足少阴俞”。其中手少阴俞为神门穴,心主之俞为大陵穴,手太阴荥穴为鱼际,足少阴俞穴为太溪。此外,“头昏”则表明患者还气乱于头,故针刺双侧天柱、大杼、足通谷、束骨等穴。根据长桑君脉法之脉息术理论测得患者脉息比较高,故患者胸闷心慌,予以针刺双侧二间、鱼际、支沟。具体操作:患者仰卧位,针刺二间、鱼际、支沟。二间按迎随和呼吸泻法施针,针尖向指尖方向,吸气时进针;鱼际按迎随和呼吸补法施针,针尖向指尖方向,呼气时进针;支沟按迎随和呼吸泻法施针,针尖向指尖方向,吸气时进针,其余穴位针刺时徐进徐出,不施补泻手法,留针20 min。针毕嘱患者俯卧位,针刺其余穴位,操作手法与针刺神门、大陵等穴相同。针取后患者明显感觉胸部沉重憋闷感及头重昏蒙感消失。9 月24 日第3 次复诊,患者自诉当日扎针疗效持续,且症状明显减轻,自觉头清目明,胸闷症状消失,失眠也有所改善。

1.3 气乱于腹

患者,女,67 岁,于2021 年9 月27 日首诊。以“腹酸1 个月余”为主诉就诊,刻下症见小便不利,小腹两侧憋胀,舌胖,苔厚,脉弱。患者10 年前曾做过心脏支架手术,无药物过敏史。根据长桑君脉法之脉息术理论及脉诊结果结合症状特点,考虑患者为气乱于腹。“腹酸”“小腹憋胀”、“小便不利”等症状与五乱篇“乱于肠胃,则为霍乱”相类似。治则方面为本研究所创,即针刺双侧隐白、大都、厉兑、内庭。同时在患者关元、天枢、足三里、三阴交等穴位处进行穴位埋线治疗。具体操作:患者仰卧位,进行针刺治疗时,以徐入徐出为主,不行补泻。针毕休息30 min 后进行穴位埋线,治疗前要告知患者治疗完毕后避免伤口感染,埋线产生的胀痛感为正常现象。患者于9 月29 日前来复诊,自觉腹酸感几近消失,小腹两侧憋胀感减轻,小便不利情况大为改善。

1.4 气乱于胫

患者,女,67 岁,于2021 年9 月13 日首诊。以“双膝痛1 周”为主诉就诊,刻下症见头昏重,颈椎不舒,四肢困重,手足发凉,大便干,口苦口干,心慌,烦躁,舌苔白厚,脉滑。既往无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病史,无药物过敏史。根据长桑君脉法之脉息术理论及脉诊结果结合症状特点,考虑为督脉为病、气乱于胫。《素问·骨空论》云:“督脉为病,脊强反折”,与其症状“颈椎不舒”相类似。《灵枢·五乱》中讲“气乱于胫,则为四厥”,患者“双膝痛”“四肢困重”“手足发凉”与“四厥”症状基本相同,治则五乱篇中提到“气在于臂足,取之先去血脉,后取其阳明少阳之荥俞”,即先在八风、八邪处点刺放血,再予以针刺双侧二间、三间、液门、中渚、内庭、陷谷、侠溪、足临泣。另外,“头昏”表明患者还气乱于头,故针刺双侧天柱、大杼、足通谷、束骨。具体操作:先予患者八风、八邪处进行常规75%乙醇消毒,双手戴无菌手套,左手持放血针在八风、八邪处点刺放血,辅以按摩挤压等手法将血放至不出。嘱患者避免针刺部位感染。休息15 min 后嘱患者以俯卧位,予以针刺天柱、大杼,徐入徐出,不行补泻手法,得气后留针20 min。针毕,缓慢起针,嘱患者仰卧位,双手掌心向上平放两侧,针刺其余穴位,操作手法与针刺天柱、大杼相同。

9 月17 日经治疗后,患者自诉四肢困重感减轻,颈椎僵硬不适感消失,双侧膝盖疼痛感大为减轻,长时间行走不觉疼痛,大便变为1 日1 次。9 月22 日复诊,患者烦躁情绪缓解,根据长桑君脉法之脉息术理论测得患者脉息比稍高,故在原有治疗方案上取穴二间、鱼际、支沟,其中二间斜刺进针,采用迎随补泻法中之泻法,即逆经斜刺;鱼际斜刺进针,采用迎随补泻法中之补法,即随经斜刺;支沟斜刺进针,采用迎随补泻法中之泻法,即逆经斜刺。9 月27 日复诊,患者整体好转,自诉感觉良好。

2 讨论

《灵枢·五乱》详细记载了五乱的病因:“清气在阴,浊气在阳,营气顺脉,卫气逆行,清浊相干,乱于胸中”,指明了发生五乱的病因为气的逆行,而四街是人之“血气”变化为“气血”的重要通道,气血的逆行导致人体出现病症,即“气乱于心,则烦心密嘿,俯首静伏;乱于肺,则俯仰喘喝,接手以呼;乱于肠胃,则为霍乱;乱于臂胫,则为四厥;乱于头,则为厥逆,头重眩仆”。这些部位与四街基本相同[7]。故五乱则是阐明四街功能受阻后出现的病证。临床上气乱于头则可出现头昏、偏头痛、视物不明;气乱于胸则胸闷少气、心慌烦躁;气乱于腹则腹酸腹胀;气乱于胫则四肢困重、疼痛,其基本病机即人的气血逆行。头、胸、腹、胫的气血流通不畅,功能受阻,就会出现相应病证,通过“针节术”能够疏通气血节点,促进气血的循环,从而治疗其相应病证,维持人体的动态平衡。

五乱篇中也提出了针刺治疗五乱方法,具体为:气乱于心,取神门、大陵,气乱于肺,取鱼际、太溪,气乱于肠胃,取脾胃两经;如果不见效,可以取足三里,气乱于头,则首取天柱、大杼;无效,则取通谷与束骨二穴,气乱于手与胫,先刺其瘀结血脉,再取其阳经荥穴与腧穴。其中,针刺选穴多为荥穴、腧穴,有学者[8-11]认为应与“荥主身热”、“腧主体重节痛”有关。值得注意的是,《灵枢》原文并没有给出“气乱于肠胃”的取穴。临床针刺时对于“结”在八邪者,先进行刺络放血,消瘀散结,促进气血流通,再通过针刺特定穴位,施加补泻手法,通过调整头、胸、腹、胫逆乱的气血,从而治疗疾病。

针刺时以“导气”为原则,即在于针刺时徐缓地进针以引导逆于阳分的浊气归于阴,徐缓地出针以引导逆于阴分的清气归于阳,使逆乱的清浊营卫之气各归其位,各司其职,则乱气可除,病可获愈[12-13]。这些在四街基础上产生的五乱,并不属于实证或虚证,而仅是气血逆乱,导其气,顺其位则病即除[14-15]。

猜你喜欢

天柱气血针刺
观察益气养血汤治疗气血两虚型月经过少的临床疗效(1)
观察益气养血汤治疗气血两虚型月经过少的临床疗效
女性与气血的不解之缘
《修真秘要》导引系列之十七 “摇天柱”“吕祖救疾法”导引法
谈针刺“针刺之要,气至而有效”
秦天柱:艺术需要慢慢“养”
秦天柱
气血亏虚 日常如何“补”救
针刺联合拔罐治疗痤疮50例
针刺结合聪耳息鸣汤治疗耳鸣8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