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不平衡发展下居民收入差距对消费结构的影响分析
2023-08-06江美霖
江美霖
摘要:为了更好地促进城乡发展,进一步明确居民收入差距对消费结构之间的关系是十分必要的,为此,提出城乡不平衡发展下居民收入差距对消费结构的影响分析。在分析了城乡不平衡发展对于经济和社会的影响后,结合居民实际消费的具体形式,以及消费满足的需求层次,将消费结构划分为生存型消费和发展、享受型消费两类。以某市近10年的居民年度消费数据信息和收入数据信息为基础数据,在分析了二者发展趋势后,明确了在整体收入水平提升的背景下,居民收入差距不直接影响生存型消费,但是居民收入差距的增加会提高发展和享受型消费的占比。
关键词:城乡不平衡发展;居民收入差距;消费结构;需求层次;生存型消费;发展和享受型消费
作为发展经济学中的重点研究对象之一,城乡不平衡发展问题受到了诸多关注。在城乡发展矛盾的作用下,对于整体社会结构也带来了一系列的影响。在此背景下,平衡和稳定城乡关系成为了实现社会全面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工作内容。为了切实实现农村全方位整体协同发展进程的不断推进,充分考虑现阶段城乡发展表现出的总体趋势,从更加宏观的角度对农村发展问题进行研究和分析是十分必要的。在农业现代化程度不断加深,农业转移人口不断增加的大环境下,保障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性是重中之重。为了提高年轻力量建设家乡的积极性,出台配套的支持政策是确保乡村能够焕发新活力的重要基础。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城乡不平衡发展背景下,居民收入差距是客观存在的,这种差距也分别从直接和间接的角度影响着居民的消费结构。为了实现良性循环发展,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针对这一问题展开详细研究都是十分必要的。
基于此,本文提出城乡不平衡发展下居民收入差距对消费结构的影响分析研究,在明确了城乡发展不平衡带来的影响基础上,对居民的消费结构进行分析,并结合二者,研究了居民收入差距与消费结构之间的关系。
一、城乡不平衡发展的影响分析
(一)對经济发展的影响
城乡不平衡发展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城乡发展的差距不断增加,在这样差异化的发展环境下,城市成了资本和劳动力的集散中心,大量资源集体向城市涌进,使得农村经济发展缺乏动力,进一步加大了农村发展的阻力。不仅如此,由于农村自身缺乏吸引力,导致外来资本对其的关注度相对较低,难以吸引外部资金的投入,同时又流失了大量劳动力。这种综合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对于落后农村地区而言,打破困局、实现新的发展是十分困难的。除此之外,在经济快速发展大环境下,地方政府往往会在资源和政策投入方面更加侧重城市地区,将其作为发展的首要目标,使得更多资源流入更加发达的城市,这也进一步加剧了城乡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使得居民的收入差距逐步扩大。虽然在某种程度上,脱贫攻坚也是地方政府面临的主要任务之一,但是对于最终任务完成效果的统计大多是以整体为基础进行的,这就导致其对于农村地区的发展建设不够重视。当城乡经济差距达到一定程度时,以国家经济政策为主导的宏观调控也难以扭转这一现状。这对于实现国民经济难以平稳、健康发展是十分不利的。
(二)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在前文分析中已经提到,城乡不平衡发展最直接的表现就是资源的分配出现了明显的不均衡问题。城市中的资源和人才储备总量远远超过农村,这一现象阻碍了农村的经济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诱发了更多的社会问题。在进城务工的潮流下,留在农村的青壮年劳动力数量较少,农村空巢老人与留守儿童近些年大幅增加。在该类群体中,大部分人的生活难以得到保障。不仅如此,对于该类群体而言,身心发展也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关注,在情感上得不到足够的关心、关爱的情况下,一个新的问题——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成为影响社会发展的因素之一。不仅如此,当城乡不平衡发展达到一定程度后,居民经济收入差距越来越大,也会导致以经济为目标的犯罪行为增加,间接加大居民犯罪率。由此可以看出,城乡不平衡发展会在一定程度上扰乱社会的稳定性,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二、消费结构分类
在消费结构进行分类时,按照其满足需求层次的不同,可以将其划分为3个主要类别。第一类是为了维持居民生活必需资料所产生的消费行为,该类消费属于生存型消费。当缺少该部分资料时,居民的基本生活无法得到保障;第二类是为了满足居民体力和智力的发展需求进行的消费行为,该类消费属于发展型消费;第三类是为了满足居民舒适、快乐需要进行的消费行为,该类行为属于享受型消费。在上述三类消费中,生存型消费为最基本的消费类型,只有当人们的生存资料得到满足时,才会逐步追求享受和发展材料,进行发展型消费和享受型消费。因此,只有当居民的生存型消费能够得到满足时,才会出现层次较高的发展型消费和享受型消费行为。按照消费内容对消费结构分类时,可分为两类。一类为实物消费,该类消费的特点是消费者为物质产品进行支付;另一类为劳务消费,该类消费的特点是消费者为接受服务进行支付。随着居民经济水平的逐渐提高,对于劳务消费的需求也会逐渐增加。针对此,为了实现对居民收入差距与消费结构之间关系的客观分析,本文分别以按照消费具体形式和消费满足需求的层次对消费结构进行分析。具体的划分方式如图1所示。
按照图1所示的方式实施对消费结构的划分。其中,将饮食消费、衣着消费和居住消费作为生存型消费,对应地,发展和享受型消费为生活用品及服务消费、医疗保健消费、教育文化娱乐消费、交通通信消费以及其他用品和服务消费。
三、居民收入差距对发展和享受型消费的影响
(一)居民消费结构发展分析
结合两部分消费结构划分标准,本文统计了某市近10年的居民消费数据信息,得到的数据结果如表1所示。
结合表1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在近10年的居民消费数据信息中,人均消费支出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对应的消费结构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 在整体消费结构中,生存型消费的占比呈现下降趋势。2010年期间,在整体消费结构中,生存型消费的占比达到了63.08%。但是2021年期间,在整体消费结构中,生存型消费的占比下降至53.88%,对应的下降幅度达到了9.20%。
2. 在整体消费结构中,发展和享受型消费的占比呈现出上升趋势。2010年期间,在整体消费结构中,发展型消费和享受型消费的占比仅为36.92%。但是2021年期间,在整体消费结构中,发展型消费和享受型消费的占比上升至46.12%,对应的上升幅度为9.20%。
3. 在生存型消费中,最基础的饮食消费占比呈现出明显下降趋势,由2010年的37.26%下降至2021年的25.80%,下降幅度达到了11.46%;衣着消费的占比呈现出了与饮食消费相反的发展趋势,对应的占比由2010年的5.55%上升至2021年的8.37%,整体上升幅度达到了2.82%;居住消费居民总支出中的占比基本不变,稳定在20.0%左右。
4. 在发展和享受型消费中,除医疗保健消费现出了一定程度的下降外,其余消费均呈现出一定的上升。这是因为随着消费支出总额的增加,人们的饮食结构和质量实现了优化发展,身体素质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对于医疗保健的消费需求降低。
(二)居民收入水平发展分析
为了更加直观地分析居民收入差距与消费结构之间的关系,本文对表1所示市区近10年的居民收入情况进行统计,得到的数据结果如表2 所示。
从表1、表2中的居民月均收入数据可以看出,在近10年的居民收入数据信息中,人均收入整体呈现出逐渐增加的趋势,对应的收入差距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 以低收入群体的收入作为基准参数对其余群体的收入情况进行分析,其中,高收入群体的收入增长趋势更加明显,增长幅度也更大。2010年,低收入群体的人均收入为1865.24元,高收入群体与之的比值达到了4.79;2021年,虽然低收入群体的人均收入上升到了4225.89元,但是高收入群体与之的比值也实现了进一步提高,达到了5.71。
2. 中低收入群体、中等收入群体以及中高收入群体的收入变化具有相对稳定的特征,三者与低收入群体收入之间的比值整体稳中有升,但是幅度相对较小,分别由2010年的1.75、2.34和3.05上升至2021年的2.00、2.53和3.21。
3. 收入比值的增加意味着居民的收入差距也在逐渐加大,特别是对于处于收入极端的群体而言,这种差距更加明显。相比之下,中高收入群体和高收入群体的收入增幅明显高于低收入群体和中低收入群体,这种收入发展特点也进一步加剧了居民收入的差距。
(三)居民收入差距对生存型消费的影响分析
生存型消费作为与居民基本生活密切相关且不可或缺的消费,其主要受居民收入水平影响,居民收入差距对其的影响并不明显。一般情况下,当居民收入水平相对较低时,在有限的可支配收入状况下,满足自身生存客观需求的消费是首当其冲的。结合3部分对居民消费结构与收入情况的分析也可以发现,虽然在统计时间段内,居民收入差距呈现出逐渐增大的趋势,但是生存型消费的占比整体表现出了逐年下降的趋势,在此过程中,饮食消费和衣着消费的占比波动明显,二者分别呈现出下降和上升趋势。这种差异化的发展也表明此时居民生存型消费结构的变化并不是由于居民收入差距引起的,而是受居民收入水平影响。在2010-2021年期间,居民整体收入水平实现了倍数增长,这一变化带来的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明显增加,基础的生存消费已经完全能够得到满足。在此基础上,以更高层级需求为基础的发展和享受型消费开始成为居民消费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居民收入差距对发展和享受型消费的影响分析
发展和享受型消费受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较为明显,随着居民收入差距的增加,消费结构中发展和享受型消费的占比也会逐渐增加。出现这一发展趋势的主要原因是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分配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差异。当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为均衡分配时,在相同资金总量的条件下,人均可支配收入虽然会高于原始的低收入群体,但是也会明显低于原有的中高以及高收入群体。受发展和享受型消费自身属性的影响,该部分消费对应的群体为可支配收入相对较高的群体,也就是中高以及高收入群体。也正因如此,随着中高以及高收入群体收入与低收入群体收入之间比值的增加,对应的发展和享受型消费占比也呈现出上升趋势。
四、结语
本文提出城乡不平衡发展下居民收入差距对消费结构的影响分析研究,在分析了城乡不平衡发展对于经济和社会产生的影响后,根据消费具体形式,以及消费满足需求的层次,对消费结构进行划分,结合划分结果,对某市实际的消费结构发展情况以及居民收入发展情况进行统计,根据数据中反映出的特点,客观分析了收入差距对于消费结构的影响。通过本文的研究,希望能够为促进消费结构的优化转型,加速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提供帮助,助力稳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谢琦,冯婧.不同地区城镇居民收入对消费结构的影响研究——基于心理账户理论的视角[J].投资与创业,2022,33(18):130-134.
[2]李健.空间视角下农村电商不平衡发展与再平衡研究——以东北三省为例[J].商业经济研究,2022(04):142-145.
[3]周忠敏.基于灰色關联分析的佳木斯市城镇居民收入与消费结构变动研究[J].统计与咨询,2021(06):42-44.
[4]武文霞,庄伟光,邹开敏.“广东大力推进镇域特色经济”专题(1)高质量发展文旅特色小 破解城乡发展不平衡——以广东为例[J].广东经济,2021(09):10-15.
[5]徐亚东,张应良.收入差距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基于收入差距的分类讨论[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2(04):76-85.
[6]艾小静.乡村振兴背景下中国农村不同收入等级家庭消费结构影响因素研究[J].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新论),2021,23(04):66-75.
[7]王平,李敏纳,宋洁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乡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及效应分析[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34(03):119-126.
[8]林密.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内在张力及其当代意义再思考——基于《资本论》及其手稿中的不平衡发展问题[J].中国高校社会科学,2021(02):40-48+158.
[9]王敏,高凯.电子商务背景下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与消费结构的灰色关联分析——以上海市为例[J].电子商务,2020(12):39-40.
[10]吕志科,曾馨.城乡收入不平等对消费结构的影响——基于有限理性决策视角[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44(06):74-79.
[11]王留鑫,姚慧琴,韩先锋.基于灰色关联模型的农村居民收入与消费结构关联度研究——以陕西省1993-2017年数据为例[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20,35(10):56-64.
[12]林密.马克思视域中的城乡不平衡发展及其超越——以《资本论》为中心的再考察[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01):4-42.
[13]陈向阳,潘敏基,黄立华.普惠金融的发展能改善城乡收入不平衡吗?——理论机制与实证检验[J].深圳社会科学,2020(01):37-44.
*基金项目: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项目编号:202210635035)。
(作者单位:西南大学西塔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