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合一:运河文化赋能学生幸福成长
2023-08-06徐小明
徐小明
摘 要
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实验中学以大运河文化为引领,通过开展课程研究、活动体验和平台搭建等方式,拓展德育空间、创新德育方法、丰富德育形式,引领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提高学生知行合一的能力。
关键词
运河文化 知行合一 德育
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最早、规模最大、里程最长的人工河。运河文化“代表了人类的迁徙和流动,代表了文化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交流与相互滋养”。运河之畔的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实验中学秉承“求真知、做真人”的校训,践行“知行合一、爱满天下”的办学理念,落实“真知笃行、幸福成长”的办学目标,每年都会带领学生走出校门,如踏青、访古、游学、实践等活动,感受古朴运河文化。学校通过课内外、校内外实践活动,拓展了德育空间,创新了德育方法,丰富了德育形式,引领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提高他们知行合一的能力。
一、开发运河文化研学课程
学校聚焦“美丽运河 幸福淮城”的内涵,研发大运河文化研学课程,包括运河研学课程、寻访运河红色资源研学课程、公益行动研学课程等,让德育回归生活、回归本真、回归常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关心学生的心灵需求,关注学生的精神幸福成长,夯实学生健全的人格。
以寻访运河红色资源研学课程为例,学校把寻访大运河红色资源分为两类:一类是红色资源的物质形态寻访,重点聚焦革命先烈遗留下来的现实形态和载体;另一类是红色资源的非物质形态寻访,重点聚焦革命事迹、革命歌曲、淮海戏,革命先烈们遗留下来的红色文献、家书,以及描写淮安革命历史的影视文学作品等。同时,学校将此资源分类汇总,形成“运河红色资源库”,通过自媒体推送辐射全区乃至全市。
二、开展运河文化德育活动
1.研学旅行活动
对运河沿岸风物人情的观察了解,有助于学生了解环保知识,养成环境意识,参与环境保护;走出校园,德育空间的拓展,有利于学生拓宽视野、丰富知识,增强学生的自理和生活能力,加深对自然、文化和社会的认知和理解;去湖嘴街穿越时空,感受古人日常生活的烟火气,有助于学生提升日常生活的幸福感……
2.综合实践活动
学生分小组开展“运河发展我来说”活动,从运河两岸自然景观、运河人家、自身生活中选择感兴趣的主题开展观察、实验、考察、调查、设计与制作等探究学习活动,选取一个小的角度为家乡发展出谋划策。学生在活动中提高了发现问题、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培养了社会责任感、科学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运河文化大讲堂
学校通过开设“河工精神”主题论坛、“运河之子”展风采等诸多专题文化讲堂,吸引学生寻找、讲解运河文化知识,探访运河文化长廊,调研水与淮安城的变迁,探秘运河号子等。学校通过运河文化引导学生形成运河文化认同,进而形成运河文化自觉。在此基础上,学校开发了《淮楚名人》《淮扬美食》《淮上名景》《运河名联》《淮安世遗》等运河文化系列的乡土校本教材。
三、搭建综合共育平台
学校依托“四有”好教师团队建设平台,构建教师专业成长发展中心,聘请地方文史专家担任课程顾问,通过集中培训放大专业资源优势,通过交流、互动、研修等方式增强教师大运河文化家校共育的意识,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和管理育人的能力。例如,家校合作开展大运河“百里画廊”研学活动,部分家长以志愿者的身份参与,家校联合培养学生成为大运河文化讲解员,既有利于训练和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也有助于学生真正理解和内化大运河文化。同时,通过家校共育,家长既可以了解和学习大运河文化中蕴含的优良家风,也可以领悟大运河文化的魅力,进而增强自身开展家庭教育的意识和能力。
学校与淮安市运河博物馆、漕运博物馆、周恩来纪念馆、周恩来故居等合作,共同指导学生通过职业体验、社会实践、研究性学习、志愿服务等活动习得知识,发展能力,健全品格。学生在此过程中感受善、体验善、传递善,真正将所学知识融入实际生活中,努力达到自己所能及的最佳状态,并成為“最好的自己”。
四、研发多重评价体系
学校秉持发展性评价的理念,关注学生在原有起点上的提高,遵循初中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注重整体评价,重视过程评价。在研习课程的准备阶段,从相关信息和知识的准备,到研习所需技能的学习,再到硬件物资和安全保障的准备,要求明确、具体、可操作。在课程研学的过程中,从学习态度、实践操作、资料记录、团队协作、深度思考等方面,都有明确考核标准,纳入评价考核范围。学校还通过调查、访问、研究、设计、绘画等形式,开展多种评价考核,注重评价的综合性、实践性、生成性,促进学生德行发展和品格提升。
下一阶段,学校将进一步以大运河文化为引领,做好研学课程的再开发、德育活动的再丰富、共育平台的再拓展、综合评价的再创新,不断提升师生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作者单位: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实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