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奥本海默》开启“潘多拉魔盒”的男人

2023-08-06烟烟罗

中国银幕 2023年8期
关键词:奥本海默诺兰

上映日期: 2023年8月30日(中国内地)

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

编剧:克里斯托弗·诺兰 凯·伯德 马丁·舍温

主演:基里安·墨菲 艾米莉·布朗特 马特·达蒙 小罗伯特·唐尼 弗洛伦丝·皮尤

出品:环球影业

引进/发行: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

故事

克里斯托弗·诺兰自编自导新片《奥本海默》,聚焦基里安·墨菲饰演的“原子弹之父”罗伯特·奥本海默。观众将看到一个谜一般的男人是如何陷入一个自相矛盾的困境:他为了拯救这个世界,必须先毁灭它。

影响历史的男人

就像每一部关乎于大男主逆境重生主题的电影一样,《奥本海默》在中国“面市”的过程显得颇富戏剧性——距离其全球首映仅仅两天之时,环球影业宣布这部诺兰的第12部电影在内地过审。这位“重磅选手”的空降,为本就热火朝天的暑期档,再添一把柴火,2023年的夏天,或许已经注定成为近年来影史最为“火热”的时间。除了主人公奥本海默足够跌宕起伏的人生故事之外,戏外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因为流媒体与华纳兄弟关系破裂,转投环球影业使得影片备受关注——这位著名的商业片“大导”在影片制作、宣发上的巨大权力,一直以来都是好莱坞甚至是全球电影界津津乐道的话题。对于《奥本海默》这样一部投资超过1.5亿美元的大作,它的无CG、全胶片“实拍”模式,亦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

《奥本海默》是一部关于“原子弹之父”J ·R·奥本海默的传记片,其剧本改编自普利策奖获奖传记《美国普罗米修斯:罗伯特·奥本海默的胜利与悲剧》。现实中,奥本海默虽然从来没有获得过诺贝尔奖,但却是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物理学家之一,这当然是因为他在二战期间主导了研制世界上第一枚原子弹的“曼哈顿计划”,为人类开启了“潘多拉魔盒”,也让他同时成为了可能是人类历史上最具争议的人物。其实,就连奥本海默自己在目睹原子弹被用于轰炸广岛与长崎之后,也逐渐产生了这种想法:“现在我变成了死神,我是世界的毁灭者。”这段话出自他在1965年接受美国全国廣播公司的一次采访:他回忆了自己在首次引爆核装置后的第一时间的想法,并引用了《博伽梵歌》中这段名句。在《奥本海默》中,这句台词也多次经由奥本海默之口说出。向观众揭示全片最重要的矛盾:前期奥本海默全身心投入到原子弹的研制、后期奥本海默却全力投入阻止核扩散运动;同时奥本海默的一生都在天赐的才华与饱受来自外界同事的猜疑妒忌、排挤之间挣扎,以及战后在麦卡锡主义盛行的美国遭到各种无端调查,甚至在 1953 年被剥夺了安全权限。

这是贯穿奥本海默整个人生的悲剧,也是诺兰想在《奥本海默》中探讨的核心所在,在影片中诺兰用了诸多手段来强化观众对于奥本海默内心情感的剧烈变化与挣扎:包括不限于采用类似《社交网络》的倒叙手法、将意象用画面、音效来展示。为了进一步辅助时间线关系,讲述奥本海默内心的剧烈变化,诺兰还在片中启用了另一个标志性的道具:在彩色画面间穿插“黑白画面”,辅助观众在客观视角与奥本海默个人内心强烈的主观感受之间区分,沉浸其中的观众几乎是在与主角一同经历整个自我拷问的过程。

“实拍狂魔”再出发

熟悉克里斯托弗·诺兰的观众,自然了解他是一个多么固执的“犟人”,他有许许多多的成文或是不成文的“规矩”——比如对于胶片电影的执着,对于数字化甚至流媒体的“嗤之以鼻”;比如一直选择IMAX格式拍摄,只拍2D,拒绝CG,首选用模型和特技等方式营造出现场特效;比如他宁愿自己的电影不上映,也要一刀不剪地呈现在大银幕上;再比如被誉为“实拍狂魔”的他,喜欢什么都“玩真的”:在前作《信条》里,他是真的炸毁了一架波音747客机;再往前2017年间上映的电影《敦刻尔克》,拍摄飞机戏份的时候,他都是将摄像机架在了飞机上“实拍”,还有在船上的镜头,为了远处黑烟的真实性,他真的在片场各处都“放了火”,从而使影片在视觉上乃至心理上都压迫感十足;更别提为了拍摄《星际穿越》,诺兰甚至提前种植了500亩玉米,于是便有了飞机掠过天空,一望无际的玉米田,后来为了拍出真实的“末日”效果,诺兰不惜烧掉了亲手种植的玉米地……而《蝙蝠侠前传:黑暗骑士》的名场面——小丑走出医院,按下了引爆器的一瞬,刹那间火光冲天地动山摇,这一幕,毫无意外,也是诺兰“实景拍摄”。

如果说上述内容实拍还可以理解,然而放在被观众们称为“建核大业”的《奥本海默》里,怎样还原出“蘑菇云”的实景就让人细思极恐了——总不能真的准备一个“小男孩”吧?然而,我们的诺导真就是“贯彻”自己的实拍精神,以至于片方在宣传时不惜打出“实拍还原原子弹爆炸”的Slogan。对此,诺兰特意做了补充说明:“我认为,在不使用电脑CG特效的情况下重现三位一体试验(在新墨西哥州的第一次核弹爆炸)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我们的视觉效果总监安德鲁·杰克逊很早就进入了制作团队,团队研究尽可能地实现实拍效果,尤其是涉及到量子动力学和量子物理的‘三位一体试验。我们在新墨西哥州洛斯阿拉莫斯的片场天气恶劣,有巨大的现实挑战,但是,我们成功了!”《奥本海默》的特效团队尝试了多种技术,以重现爆炸时的“奇观”:包括乒乓球被砸碎,颜料被扔到墙壁上,以及发光的镁溶液等多种稀奇古怪的道具,通过以变帧频超近距离拍摄这些动态效果变化,结合 IMAX 全景摄影机,最终创造出了观众所看到的效果。并且,因为影片采用的是胶片拍摄,而不是CG合成,对于光线和摄影技巧有了相当高的要求,摄影团队几乎钻研了半年时间,才捕捉到令人震撼的“爆炸”场景……其实,诺兰每一部影片的“实拍”,都是一次尝试、一种探索——他力求质朴真实的电影艺术,不过于依赖特效,这恰恰是被很多人遗忘的拍摄电影的“初衷”。如今,愿意花费真金白银打造真实场景的导演已经不多了,而这些富有“匠心”的大师,才是电影一直能够永葆“魅力”的原由。

一次成功的“跳槽”

从效果来讲,影片毫无疑问极其成功:IGN 甚至评价《奥本海默》是惊悚片,同时给出了满分十分的评价,称其为“诺兰有史以来最抽象、同时也是最严谨的作品”。由此不难看出,克里斯托弗·诺兰与环球“初体验”,还是相当不错的。众所周知,诺兰曾经与华纳兄弟的合作关系相当稳固:过去我们耳熟能详的几乎所有诺兰电影,包括《蝙蝠侠:黑暗骑士三部曲》《盗梦空间》《敦刻尔克》以及《信条》……华纳+诺兰堪称“黄金CP”,诺兰也深入参与到华纳电影的规划与决策中。然而,随着新冠疫情来袭,一些好莱坞运行几十年的“金科玉律”被打破,院线衰落,流媒体平台网飞、 HBO Max等异军突起,深深刺激了诺兰这位一直抵触流媒体平台“老顽固”的神经:诺兰曾在采访中吐槽自己崩溃于“前一天晚上睡觉时还以为自己在为最伟大的电影制片厂工作,醒来之后发现自己却是在为最糟糕的流媒体平台打工”。华纳兄弟最终在诺兰与流媒体之间选择了后者,因此在《信条》摄制完成后,双方之间的嫌隙愈发不可弥合。在经历数个月的谈判之后,诺兰最终选择“跳槽”到了环球影业,自此切断了与华纳长达二十年的合作关系。

不过,诺兰大导演的架子一点可也没有放低,在与环球正式开始合作拍摄《奥本海默》之前,诺兰曾向环球提出了六个条件:拥有绝对的电影创作控制权;《奥本海默》上映前后三周环球不得发行其他新片;《奥本海默》要有 100 天以上的院线独占期;并且,要求先获得 20% 的前期票房收入(即首周票房分成)……面对这些苛刻到几乎是在“耍大牌”的任性要求,环球选择照单全收,所以,你能看出环球对此次“握手”付出了相当大的诚意。当然,这是考虑到“克里斯托弗·诺兰”本身的品牌价值——他已然如同原子弹爆炸一般,拥有足够影响力的票房助推器。“十亿诺粉在路上”,真的不是说说而已。

番 外

“奥本海默”以及其背后之“星光团”

? 朱利叶斯·罗伯特·奥本海默(基里安·墨菲饰)出生在纽约市一个富裕的犹太家庭。同祖先一样,他年少有为——在哈佛大学学习化学,并以最高荣誉毕业后,前往剑桥大学继续深造。在获得博士学位,他结识了许多物理学界的杰出人物。奥本海默的学术领域涵盖理论天文学、核物理、光谱学和量子场论等,多次做出准确预测,如中子、介子和中子星。最著名莫过于,科学家多年后发现太阳的主要成分为氢,这意味着奥本海默一直都是正确的。尽管成就显著,但他三次提名诺贝尔物理学奖均未获得。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奥本海默参与并领导曼哈顿计划。该计划研发出首批核武器,用于轰炸广岛和长崎,最终逼迫日本投降,结束二战。奥本海默也因此被誉为“原子弹之父”。

基里安·墨菲来自爱尔兰,从《惊变28天》起便参与过诸多大导影视大作,却一直没能大火——直到主演剧集《浴血黑帮》全球“大爆”,使得他的演技得到了更多的认可和推崇。墨菲與诺兰合作数次,《奥本海默》却是他第一次以“大男主”身份与后者携手,期待这部影片可以让他的演绎生涯更上一个台阶。

? 莱斯利·格罗夫斯(马特·达蒙饰)是曼哈顿计划的负责人,隶属于美国陆军工兵部队,加入曼哈顿计划时候被升任为准将,著名的五角大楼就是由他于1941年带领施工建造的,格罗夫斯的风格是实干、忠于职守并能很好的领导团队完成任务。

影片从格罗夫斯的视角切入,因此扮演其的“马达”当之无愧为影片第二重磅人物。其表演风格不同于墨菲的沉静阴郁,带着另一种严肃与庄重,令二者相得益彰,为紧张甚至有些惊悚的影片带来另一抹质感。

? 凯瑟琳·奥本海默(艾米莉·布朗特饰)是奥本海默的妻子,同时也是一位生物学家,她还有一个特殊身份——美国共产党党员,她在奥本海默结合之前有过两段婚姻,在和奥本海默交往时,甚至处于第二段“名存实亡”的婚姻之中,可谓是一位敢爱敢恨的女性,不过在奥本海默因原子弹而成名后,她目睹了太多人间悲欢,最终死于酒精中毒。

英国著名女演员艾米莉·布朗特挑起影片女主的重任,近些年,布朗特在银幕上呈现了诸多强悍的独立女性形象。在本片中诺兰与布朗特会如何打造这位独特的女性,令人拭目以待。

? 吉恩·塔特洛克(弗洛伦丝·皮尤饰)毕业于斯坦福医学院的美国精神病学家,她是奥本海默的前女友,也是一位美国共产党党员,左翼人士,据说她是奥本海默左翼思想的引路人,奥本海默曾经两次向她求婚却遭到拒绝,也是她因为与奥本海默的关系,在曼哈顿计划之前就遭到了美国政府的秘密调查和窃听,最后她因为患有明确的临床抑郁症而于1944年自杀。

影片中扮演塔特洛克是英国新一代女演员弗洛伦丝·皮尤,2020年因参演《小妇人》获得奥斯卡最佳女配角提名,她更被大众所熟知是在漫威电影《黑寡妇》中扮演寡姐的妹妹叶莲娜,作为新生代演员翘楚,和多位“老戏骨”的对戏无疑让她成长良多。

? 刘易斯·施特劳斯(小罗伯特·唐尼饰)保守派政治人士,艾森豪威尔执政期间任美国原子能委员会主席,在杜鲁门总统时代是委员会委员,其实此时他就与奥本海默有过交集,并且后者是由他邀请进入曼哈顿计划的。不过其本人却对奥本海默抱有敌意,认为后者的左翼思想色彩是核武项目安全的潜在问题。任职原子能委员会主席后,他认为首先必须撤销奥本海默的安全许可并将奥本海默排除出委员会,所以他也是1954年安全听证会的推动者。

这是小罗伯特·唐尼第一次与诺兰的合作,饰演影片最大“反派”。褪去“钢铁侠”光环,扮演肃穆的历史人物,“糖妮”的表现让人期待。

? 尼尔斯·玻尔(肯尼思·布拉纳饰)是丹麦著名理论物理学家,1922年就因研究原子结构及其辐射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与爱因斯坦就量子力学相关概念的论战为世人所熟知,对核武器的研发也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玻尔因反纳粹而逃离德国,国产著名话剧《哥本哈根》说的就是玻尔与他的学生海森堡在1941年那次著名的成为历史公案的私人会面。玻尔与曼哈顿计划的重要关系,使他成为影片中绝不可忽视的角色。

玻尔由英国著名“老戏骨”肯尼思·布拉纳扮演,近年来,他最为熟知的便是自导自演的《大侦探波洛》系列电影,值得一提的是,他也是诺兰“御用演员”:《敦刻尔克》的海军军官,以及《信条》中的反派安德烈,都让人印象深刻。

由于受篇幅所限,有关《奥本海默》中的重要人物与演员只能先介绍到这里。还有太多的重要历史人物出现在本片中,也都由具有相当咖位的演员所饰演——比如由影帝加里·奥德曼饰演的时任美国总统杜鲁门、苏格兰老演员汤姆·康蒂饰演的爱因斯坦、同为奥斯卡影帝的拉米·马雷克、卡西·阿弗莱克等等,很多人物或许仅仅在影片中被一带而过,但无论背景和在历史中的影响,都值得关注。观众不妨走进影院,即便对于严肃的历史传记题材不太感兴趣,就光是“数星星”这一项,便已然值回票价了。(文 烟烟罗)

猜你喜欢

奥本海默诺兰
奥本海默传
假死疑云
诺兰电影文化特质的多维解读和综合探究
——《克里斯托弗·诺兰电影文化研究》评介
“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 和爱因斯坦
精准操作贵州茅台 奥本海默豪赚超30亿
你老了,但你依然被需要
诺兰,拍一场没有敌军的战役
隔窗互吻
“原子弹之父”的科学家良心
神奇的克里斯托弗·诺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