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掘进工作面过构造带支护强度优化设计与应用

2023-08-06宋炜峰

当代化工研究 2023年15期
关键词:钢带肌腱锚索

*宋炜峰

(山西潞安化工集团蒲县常兴煤业有限公司 山西 041207)

在矿井开采过程中,当采场巷道前存在着断层、褶曲、陷落柱等隐藏的地质构造时,会造成采场顶的挤压和破裂,如果支护不及时,或是锚索、锚杆等支护的力量不足以缓解顶板的压力,将会造成支护失效、顶板冒落、片帮等灾害,造成人员伤亡和设备损坏,给采场区的安全带来很大的隐患[1]。为此,如何及早对其形成部位进行预应力处理,并利用较高的补强方法,保证其在开采过程中的安全性,已成为矿井迫切需要解决的技术难题。

1.工程概况

(1)工作面概况

山西某煤矿12000采区主要开采20#煤层,煤层倾角10°~15°,平均厚度3.2m,主要开采方式为:沿倾角方向设计井段960m,切眼沿倾角方向设置,预测井段可采储量62.6万吨。主要开采煤层是不容易发生自燃的煤层,没有发生爆炸的危险。回风巷开挖过程中,发现了5个断裂,3个是正向断裂,2个是逆向断裂,落差从0.7~1.6m不等。在靠近断层暴露区以前,受构造应力场的作用,煤巷顶板破断,巷道出现严重变形。表1为该工作面回风巷断层情况表。

表1 12000工作面回风巷实揭断层产状参数

(2)存在问题

尽管目前已进行了多种优化,支护强度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当遇到复杂的顶板岩体和地质构造时,如何实现有效地支护仍然面临着较多困难。由于岩层的破裂,也常常会引起锚杆的脱落、扭转等失效[2]。这些问题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在进行螺纹钢锚杆的选择时,应重视检查锚杆质量情况,如果锚杆末端的螺纹存在划扣,短缺没有达到锚杆的要求,如锚杆两端的钢丝间距不一致,丝扣截深度不足,螺帽与螺杆之间的摩擦力降低,可引发铁丝网出现弯曲断裂问题。②当支架、钢带、金属网等顶板支护辅助材料落下时,将大大影响顶板沉陷时接触表面的支承拉力,使裂缝不断发展,岩层破碎,形成网状口袋,最终导致顶板整体结构失效。③因顶板完整性及岩石性质的差异,无论采用综挖或炮挖,均会造成顶面成形不良,对锚杆锚索的施工造成较大的影响,同时,当锚杆锚索在布置时分布的不合理,也会降低支撑效果,造成顶板塌落及破裂[4]。

2.顶板支护理论分析

根据当前煤矿采掘中使用的一些支护方式,分别采用二次支护和高预应力两种方式。

(1)二次支护理论

二次支护原理的基本思路是:在第一次开挖时,由于开采活动的作用,周围岩体的应力值达到了最大。这一时期主要通过一次支护,使围岩释放出一部分能量,使其在受控条件下发生变形,当应力解除,变形趋于平稳时,再次进行二次支护,以实现预想的支护效果[5]。但在实际应用中,受矿山地质条件、围岩性质、埋深等多方面的影响,不能一概而论,同时,部分巷道在开掘后很快就会发生变形、片帮等问题,有的甚至需要多次扩修巷道,这无疑会增加企业的投入,也会影响到正常的开掘时间,不利于企业安全生产。

(2)高预应力支护理论

与二次支护相比,高预应力支护模式具有更强的先进性。本项目提出了一种基于锚杆初始强度和刚度大幅提升的新方法,以实现对周围岩层主动控制,降低了围岩的错动与变形,维护了围岩整体构造的完整性。这样就可以防止过度卸载所引起的形变加剧和构造失效,增加了后期维修工作量和耗材费用。要达到高预应力的要求,必须满足下列条件:

①选择的螺栓材料要有一定的硬度和强度,在保证巷道开挖后,保证巷道的整体稳定性的前提下,要提高锚索的预张力,将围岩的压力分布到锚索体系中,从而共同承担岩体的卸载压力。

②锚固材料应满足支护强度,并具有一定的延展性,使围岩在施工过程中能够产生变形,并在施工过程中将能量释放出来[6];但是,它的自重要能满足围岩承受最小应力值,且不能超过岩体变形的极限位移值。

③支护打设要抓紧时间,在巷道开挖后立即进行,不能出现空班延迟打设的情况。如果在卸载过程中,由于岩体内部压力的作用,使岩体产生了裂缝,这时在岩体中进行锚固,就无法达到预紧的效果。

3.顶板综合支护方案

(1)支护材料选取

①高强度螺栓

A.高强螺钉的肌腱,其孔距要统一、合理,这样,在安装时就可以轻松地进入孔洞,而且粘着性好。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可以肌腱部上形成一个平均的应力分布,并在一定程度上施加一个高的预张力;该螺钉的直径为22~25mm,长度为2~3m。

B.通过市场调查与选择,选择了两种不同的肌腱连接材料,分别是BHRB500、BHRB600,其性能参数见表2。

表2 螺栓肌腱材料参数

②辅助配件

辅具主要由带钢板的肌腱螺母、高强度钢带、钢绞线等材质组成。在降低了肌腱连接螺帽和钢板间的摩擦力后,使肌腱连接的左侧扭矩转换成符合要求的最大预张力,起到了和防摩衬垫同样的效果。采用“W型”高强度钢板,其外形采用了冷滚压工艺,韧度高,与顶板的接触面大于单个托架,支撑作用更好[7]。在进行加工时,可以在防止应力集中来压时,降低由于材料问题而造成的损坏失效,通常情况下,使用的钢带的厚度为2.5~3mm。在保证较高的预压及压力要求的前提下,可以将压力调节到4~5mm,并将压力调节到500kN,以防止压力引起的压裂变形。

在选择钢丝绳时,通常选用韧性高、强度高的材质。根据支撑强度的不同,分别选取对应的直径,通常情况下,可以选取18mm、20mm和22mm三种类型,它们分别与破碎载重相对应,它们分别对应着408kN、510kN和607kN,还拥有7%的扩展性。

通常使用12#、14#两种不同的槽钢来制作支架。由于托盘是矩形的,所以在顶板受力下沉的时候,首先受力的是槽钢的四面,当材料的强度与厚度设计不当时,将无法有效承受顶板的压力,造成槽钢变形与断裂,进而造成顶板的支撑失败。因此,经过计算与模拟实验,应用300mm×300mm×18mm的槽钢来加工,并增设可调垫片于锚杆、锚索眼的位置,这样当托盘出现偏离锁具中心线的情况后,可及时实施微调,让其应力实现有效传递。

(2)永久支护方式设计

在巷道穿越断裂前、后5m的范围内,预先对顶板进行支护。在巷道中使用了带螺纹的钢锚、锚索和金属网的组合支撑。设计锚杆间距为0.9m×0.9m,锚索间距为1.85m×0.9m。按照巷道的宽度,在每一行设置3条锚索,并通过梯级之间的钢带梁,以防止井眼位置重叠;锚杆与索具之间的间距应互相交错,呈三花眼排列。视现场顶板完整性情况,可适当减少间隔间距,但必须严格按迎山角竖直顶板进行,以减少剪应力的作用。该巷道采用EBZ260型综放工作面,单行进尺0.9m,对该巷道进行了施工。在确定顶板支护条件良好后,两侧帮段采用钢筋锚杆、菱形网架、钢带梁组合支撑,帮段锚杆之间的排距为1.2m×0.9m,每排3个,上排距巷道顶底0.4m。顶帮段的支护结构见图1。

图1 顶帮支护设计平剖面

采用永久性支护措施后,巷道的变形和沉降得到了很大程度的降低,此外,在接近构造的地方,还采用了预应力加强和组合支护,从而提高了巷道的完整性,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图2显示了加强后的结果。

图2 复合支护巷道加固效果

(3)临时支护方式设计

在接近断裂面时,必须放慢掘进切煤速率,采取挖1排,锚1排的方法,避免由于顶板失稳而导致的大范围塌落和冒顶。在使用临时支护的时候,选择DW31.5-30/100B与矩形木垛相结合的单体水力支护,或选择小型圆木作为顶板的支撑。将金属网置于最上面,由单体支柱推着木堆叠把网抬到顶上,使其与岩石表面紧紧结合,再由手工将网的交接处用钢丝相连;待3个单柱升紧并稳定后,采用锚杆机进行打锚,以加强其强度。

如果在顶板条件下打设锚杆后,经过评估,可以达到加固的效果,那么第一排就可以不使用锚索,这样就可以避免暴露太长,从而对第二排的切煤作业造成影响。但后巷中的锚杆必须紧随其后,才能避免由于开采的影响而导致岩体的深部破裂,从而产生潜在的破裂危险[8]。在巷道帮部,要根据煤的破裂、膨胀和结构的稳定性来判断,如果出现片帮、煤体松软、煤壁外鼓等情况,则要打好锚杆,紧跟在正头上。在煤墙比较完整的情况下,最大可以延后5m,然后在5m的距离内补打帮部锚杆。

4.结论

利用高强度预加载锚杆及附属部件的支撑材质,选择带螺纹的锚杆、锚索和金属网,采用阶梯之间的钢带梁柱等组合支撑方式,对采场巷道接近断裂或其他结构时的采场巷道进行了优化,从而使采场巷道变慢,减少了采场巷道的整体损坏。在此基础上,实现了巷道内应力消散、岩石挤压变形速率和顶帮支撑时机的最佳匹配。经实际应用与数据观察,该组合支撑可使综采工作面位移下降70%~75%,且可使综采工作面失稳下降5%~8%,可显著提升综采工作面的稳定性,并可节约综采工作面的维修费用。

猜你喜欢

钢带肌腱锚索
Wide-awake技术在示指固有伸肌腱转位修复拇长伸肌腱术中的应用
掌长肌腱移植与示指固有伸肌腱转位治疗拇长伸肌腱自发性断裂的疗效对比
掌长肌腱移植修复陈旧性拇长伸肌腱断裂30例
CVT钢带轴向偏斜机理及对钢带失效的影响
热轧65Mn宽钢带扁卷原因分析及解决方案
赵庄煤业13102巷围岩补强支护技术研究与应用
煤矿深部高地压巷道锚索支护技术对策研究
不同锚索参数对预应力场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卡帝仕·至尊钢带手表
拇长伸肌腱嵌顿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