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作”与“息”的协调中提高“时间管理”能力

2023-08-06吴维煊

云南教育·视界(综合) 2023年2期
关键词:作息时间午休课外活动

吴维煊

如何尊重时间?如何合理利用时间?如何让时间效率最大化?是作息时间安排的重要内容。“双减”后,学生用于课外补习及作业上的时间减少了,属于学生可支配的时间增加了,如何在作息时间中平衡好“学”与“息”的关系?如何让学生在休息及体育锻炼得到保障的前提下,能够珍惜时间,提升自己,拓展人生的长度和宽度,是学校教育面对的新的课题。

“作”与“息”失衡对“作息时间”的影响

在严格遵守“作息时间”的学校教育中,由于学生休息时间不足,导致学习效率不高、厌学等情况在很多学校都存在。

重“作”轻“息”导致“作息时间表”不科學。“作息时间表”是学校的规章。纵观很多寄宿制中学的“作息时间表”,早上7点左右开始早读,到晚上9点左右晚自习下课,在长达14小时左右的时间段内,除去早读、上下午各4节课、3节晚自习,还剩下3小时左右是可以不用花在学习上的时间。在这3小时左右时间里,除去一日三餐及课间休息,真正属于学生自己安排的休息时间也就1小时左右(午餐后),调查显示,很多中学生在这个时间段是趴在座位上午睡。在部分县中的“作息时间表”中,学生的就餐时间只有20多分钟(包括从教室到餐厅的往返时间)。重“作”轻“息”的“作息时间表”,“息”的含量严重不足,不仅让“作息时间表”的科学性打了折扣,也不符合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息”的含量不足制约了作息时间的使用效率。在学校“作息时间表”中“息”的含量不足时,全校学生的睡眠时间得不到保障,影响白天的学习状态;吃饭时狼吞虎咽,造成很多学生胃部不适等健康问题;课间10分钟被老师“掐头去尾”,剩下的几分钟只够上个厕所、喝点水;午睡只有半小时左右,无法去宿舍,只能趴在书桌上打个盹。“作息时间表”中的休息时间,只够用于吃饭、睡觉、上厕所而已,很少再有其他用于“息”的时间。在校外,很多学生在各个培训班中奔波。“双减”政策落地后,培训班减少了很多,但学生的时间还是被各种各样的学习占用,例如:一对一辅导、线上学习、其他艺术类学习等。“息”的不足,导致学生时间的使用效率不高。

“息”的空间狭窄降低了作息时间的饱满度。很多中小学生,特别是初高中毕业班学生,真正属于他们的休息空间主要是一张床,在床上睡个觉几乎就是休息的全部。除了宿舍,真正能让他们放松身心进行休息的场所非常少。以小学生为例:很多学校基于安全考虑,学生只有在上体育课时才能到运动场,非体育课时间,禁止学生到运动场玩耍。学生不能在运动场以玩耍促进休息,在校内的休息空间就减少了很多。课间休息时间,部分小学要求学生只有上厕所才能离开教室,其他时间必须坐在座位上。虽然很多学校都有较为完善的艺体活动室、图书室等,但这些活动场所并没有最大化向学生开放。由于可供学生使用的“息”的空间狭窄,影响了学生对生活的体验,降低了作息时间的饱满度。

“作”与“息”失衡影响学生作息能力的培养。科学安排时间的作息能力是人的重要素质,这一能力的高低对人生的影响是巨大的、长远的。作息能力较强的人,其生命一定会更有意义,就会在有限的时间内让生命释放出更多的光和热。当作息时间中“作”与“息”不平衡时,对学生作息能力的培养会造成极大的制约,学生就难以感受到时间的有限性及宝贵性,以及合理安排时间的重要意义。只有“作”与“息”平衡时,学生才能在该“作”的时间内高效率地“作”,该“息”的时间内高效率的“息”,在“作”与“息”的相互促进中不断提升自己。

“作”与“息”协调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意义

每个人在时间的利用上却存在差异。当学校教育提供给学生的作息时间表中“作”与“息”协调时,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利用时间,有助于学校的时间管理,其重要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能让学生的身心更健康。学生正处于长身体的阶段,身体长得好不好,是多个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当休息时间得不到保障,休息质量处于较低水平时,身体的代谢机能会出现紊乱,一定会影响身体健康及身体发育。当身体健康出了问题,心理健康必然受到影响。休息好,才能身体好;身体好,才能学习好。构建“作”与“息”相互协调的“作息时间”安排,能让学生的身心更加健康。

能提高学生的生活质量。当“息”得到重视时,不仅仅是让“息”在量上得到保障,还会高度关注“息”的质量。当“息”的质量提升了,学生就会有高质量的休息,此时给学生带来的不仅是精力充沛地投入学习及提高学习效率,更重要的是良好的休息后,学生不仅能够高效率地“作”,还能心情愉悦地看看自然、看看外面的世界,还能有精力做感兴趣的事,享受茁壮成长的美好。学生只有具备这样的生活状态,其学习与生活才能有质量。

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品质。学生的休息得不到保障或休息质量不高时,头脑昏昏沉沉、精神萎靡不振,每节课都在填鸭式的学习中被动接受知识,老师讲什么就听什么,老师让做哪道题就做哪道题,没有基于自主学习需要的主动学习。而“息”得到强化的作息时间,要求学生必须要在某个时间段内进行高质量休息或娱乐,而休息得到保障下的学习,学生们会在精力充沛的状态下主动思考、积极探究、自主学习,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品质。

能让学生更加感恩学校。长时间休息不足状态下的高强度学习,学生即使以优异的成绩升入高一级学校,但若干年后,这些学生与母校及老师的感情大多很平淡。产生该现象的根本原因是,学校及老师眼里只有分数,没有保障学生的休息权,没有把能够高质量休息作为一项重要能力纳入教育范畴。在师生共同进行的高强度学习后,学生即使取得了理想的分数,考上了理想的学校,但学生缺失很多基本素质。若干年后,当学生回想母校时,除了高强度学习外,美好回忆较少,会让学生对母校的感恩之心大打折扣。而“作”与“息”协调时,很多美好的过往就会深深刻入学生的记忆,会让学生更加感恩学校。

以科学的“作息时间”促进学生“时间管理”能力的提升

“双减”后,学生的休息权被高度重视,属于学生自主安排的时间会明显增加,此时,时间管理能力就显得特别重要。如何制订科学的作息时间安排?如何提高学生的时间管理能力?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课题。

让学生从文化视角正确理解时间对人的意义。谈到时间二字,很多人都会认为时间是用于拼搏的,在学生生涯中,争分夺秒地学习是对时间最大的尊重。这种认识有一定的道理,但并不十分科学。时间作为一种尺度,其最大的意义是公平,一年365天,一天24小时,每个人都平等拥有。那么为何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生命质量?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对时间的管理能力及利用效率差异是重要原因之一。让学生从文化视角理解时间对人的意义,在劳逸结合中提高时间的利用效率,对学生个体发展意义重大。

制定科学的“作息時间表”。作息时间表的时间安排一定要科学,要经得起检验。以初中学段寄宿制学校作息时间表为例,有的学校要求学生早上6点到教室上早读课,上午四节课、下午四节课,中午还有一个午间小练,晚上九点多下自习,学生每天坐在座位上的时间超过12小时,这样的时间安排是非常不科学的。初中学段,学生每天坐在座位上上课及自习的时间不应超过8小时(初三毕业班可适当增加)。在制订作息时间表时,必须要保障体育课、第二课堂活动、室外活动课、课间操、课间休息、自由活动等活动的时间安排,保障作息时间表的科学性。

从制度层面严格执行“作息时间表”。对学生休息权的保障分两个方面,一是休息时间的保障,二是多样化休息形式的保障。无论哪种形式的时间保障,都需要从制度层面去实施。在休息时间上,很多学校作息时间表的安排是合理的,但对作息时间表的执行上却会发生打折扣的现象。为保障学生的休息权,必须要严格执行作息时间表,不拖堂、不提前上课、不利用课外时间补课、不占用学生休息时间,应成为必须遵守的制度。在休息形式保障上,切忌为了学生不出现安全事故而取消室外活动,切忌将学生整日困在教室内。

如何在校园生活中让学生学会高质量休息。学生的休息包含多个方面,例如:餐后休息、晚就寝、午休、课间休息、课外活动、节假日等。以校内休息为例,培养学生高质量休息的能力,应处理好以下几个休息时间段:

餐后。三餐后,不要让学生立即回到教室读书、写作业,而应给学生10~15分钟时间让学生在校园里自由活动,给学生留有“消消食”的时间。在这个时间段,还应引导学生与同学聊聊天,通过聊天,大脑的思维在不同内容中切换,是很好的脑力休息方式。

课间。宝贵的课间10分钟休息,对下一节课的学习而言特别重要,让学生把课间10分钟休息时间用好,对学习效率提升意义重大。课间10分钟,除喝水、上厕所外,应让学生到室外自由活动,在短短的10分钟时间内最大化地把身体动起来,把头脑放空。

午休。经过一上午几个小时的学习活动,每个学生的头脑都处于疲劳状态,高质量的午休对学生大脑机能的调节及下午的学习非常重要。让学生有高质量的午休需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上午上课的老师不要布置午间作业;二是学校不要统一组织午间小练;三是不要把课外活动安排在午休时间;四是班主任不要在午休时间处理班级事务。把午休时间全部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午休时间小睡一会儿或打个盹,消除大脑疲劳,以良好的精神状态投入下午的学习。

课外活动。很多学校的作息时间表中,几乎每天都有不低于一课时的课外活动时间,这个时间段对培养学生的休息能力特别重要。课外活动时间要以运动为主,让学生动起来,养成运动的习惯及以运动促休息的能力。为了让每个学生都在课外活动时间动起来,应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学生跑步、做健身操等集体体育活动,或通过体育社团,让每个学生都参加一项体育活动。通过集体性体育活动,让学生在课外活动中既得到身体上的锻炼,又得到大脑的休息。

每周一节“休息课”促进学生休息质量的提升。学会高质量休息是人生重要的能力,学校教育应将提高休息能力及休息质量纳入素质教育,通过每周一节的“休息课”促进学生休息质量的提升。“休息课”并不仅仅是让学生自由安排、自主休息,而应以课程的形式培养学生休息的能力。例如:1.如何通过听音乐放松精神?2.如何通过运动释放心理压力?3.如何快速入睡提高睡眠质量?4.如何合理饮食让自己更有精气神?5.如何合理安排时间做到劳逸结合?6.如何通过阅读在不同思维的转换中缓解大脑疲劳?

“息”的质量提升后加强对学生“时间管理”能力的培养。休息的目的是为了精神饱满地再出发。当学校给予学生休息时间及空间上的保障,属于学生的“息”的质量得到应有提升后,要进一步加大对学生时间管理能力的培养。上课时,教师要以切合大多数学生兴趣点为基础进行教学设计,同时要密切关注每个学生的精神状态,发现有精力不集中的学生立即提醒,让每个学生以高度的注意力上每一节课。布置作业时,通过分层作业,让每个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业,对于少数做作业时有拖拉习惯的学生,要进行个别指导,帮助学生改掉不良习惯。在课间休息及课外活动时,要让全体同学都停止学习,用适合自己的方式最大化提高休息效率,用高水平时间管理能力提升时间的利用率。

家校结合提高学生的“时间管理”能力。时间管理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家庭的深度参与。“双减”政策发布后,学生在家的时间增加了,父母在对孩子实施生活教育及习惯养成教育的同时,切忌不要忽视对孩子时间管理能力的培养。父母应从“时间文化”角度,帮助孩子制订一张家庭作息时间表,即使是在星期天、节假日,也要让孩子养成规律作息。家长在对孩子时间管理能力培养上,一个重要的切入点是让孩子养成在什么时间做什么事的习惯,学习的时候全身心投入,玩的时候玩得尽兴。

猜你喜欢

作息时间午休课外活动
让作息时间成为自我养成习惯之钙
光影视界
课外活动类作文
世界上最健康的作息时间表
两会“课外活动”四川山西搞得好
疯狂编辑部之午休时间
午休小插曲
“小P孩作息时间表”火了:每天学习18个小时
被网游点燃的午休时间
伟人们的作息时间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