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入学生活准备“四融入”赋能幼小衔接
2023-08-06朱晓梅
朱晓梅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基本的生活能力是幼儿身心健康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其他领域学习与发展的基础。”《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指导要点》将生活准备列为幼儿入学准备的四个关键内容之一,既关注了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幼儿园保教结合的特点,又强调了幼小衔接的内容不能局限于知识上的准备与延伸,一味地强调读、写、算能力的训练。近几年,虽然很多幼儿园积极开展了幼小衔接工作,但大部分重心都放在入学学习准备上,不同程度忽略了生活准备,导致幼儿进入小学后生活习惯不好、生活自理能力缺乏、自护能力不足等问题,无法跟上小学的学习节奏与生活节奏。
依托幼小衔接市级示范点项目,我园针对各园区教师和结对小学教师进行随机抽样调研,结合多年来积累的常规养成教育经验,利用每周小教研、每月大教研、与小学的联合教研等活动,以幼儿园省级课题、园级课题、班本课程的实践研究成果为基础,着力开展了“以入学生活准备‘四融入赋能幼小衔接”的系列活动。
一、入学生活准备融入班本课程,让培养目标得以整体实现
在幼儿园,生活亦是课程,它蕴含着很多方面的学习与发展机会。我园以主题活动为载体助推班本课程实施,亦将幼儿的生活经验融入其中,生成许多有价值的课程活动,全方位实现了入学生活准备的发展目标。例如,小班幼儿开展“折折和卷卷”“小小手本领大”、大班开展“书包里的秘密”“劳动真快乐”主题教育活动提升幼儿的收纳能力、参与劳动的能力。围绕食育实践研究,中班开展“薄荷日记”“初秋里的丝瓜”,大班开展“生机卜卜”“柿界真美妙”“幼儿园里有棵芭蕉树”等食育主题活动时,将生活习惯培养和劳动教育等贯穿其中,充分体现了幼儿生活的自理、自主和自信。大班开展了“我要上小学啦”“幼儿园VS小学大不同”“我是预备小学生”等主题活动,并通过主题下的“小小值日生”“课间十分钟任务表”“每周劳动日”“一天时间计划表”“整理小书包”“修补图书”等生活活动来加强幼儿的任务意识、管理意识和生活自理能力,各班还根据自己班幼儿的特点制定了相对应的奖励制度以激励和巩固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为步入小学做好生活方面的准备。同时还开展了“玩绳我们是认真的”“我挖了一条很深很深的沟”“我捅了一个马蜂窝”“昆虫日记”“安全我知道”“战胜病毒”“水的世界”等主题活动,让孩子们在自主探索过程中,形成安全意识,懂得自我保护。
种植活动提升幼儿生活经验和劳动能力。生活是一种教育,食物是一种生活。择时令而食,是我园一直倡导的食育理念。我们基于“全收获”种植理念,巧用花壇开展种植活动,让幼儿投入种植情境和种植过程,带着情感去劳动,去关注自己的成果,去呵护不一样的生命。幼儿在劳动中认识了不同植物的生长,学会了分享、合作、坚持。而家庭亲子制作美食,则让幼儿对食物本身及制作、饮食礼仪等形成了全面系统的认知和体验,从而达到乐食、礼食、趣食、康食的目的,让孩子乐享美味时光的同时,遇见劳动的美好。
二、入学生活准备融入过渡环节,让教育价值充分彰显
从一个活动到下一个活动之间的阶段就是过渡环节。过渡环节是幼儿园一日生活的重要环节,包括入园、室内外活动过渡、“集体活动——自主游戏”过渡、点心前后过渡、餐前活动过渡、餐后活动过渡、午睡前过渡以及整理环节等,是联系幼儿生活活动、学习活动、游戏活动的纽带,具有转换和承上启下的作用。有效的过渡环节使各环节更自然、更顺畅地衔接,使幼儿在园生活更舒适。
我们针对幼儿在过渡环节中经常出现的一些状况,组织老师们进行了研讨,通过观看、现场活动交流、观摩某个过渡环节等方式的教研活动,形成共识:在过渡环节中,充分满足小班幼儿情感需要,创设游戏情境,实现“自由”过渡,让中班幼儿自己制定规则,发挥同伴作用,实现“自觉”过渡,同时,让大班幼儿按需自主调整,丰富过渡内容,实现“自主”过渡,让幼儿拥有安全、健康、快乐、充实的幼儿园生活。在过渡环节中,我们通过每日小主播、餐后自主活动取代静息、小猫睡觉等传统活动,减少幼儿的无效等待,进一步提高了一日活动的有效性,真正做到了一日生活皆游戏,体现了幼儿园课程“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回归于生活”的特点。在播报的小舞台上,孩子的餐前播报内容异彩纷呈,有的以儿歌、童谣、朗朗上口的顺口溜进行播报;有的幼儿以韵律、舞蹈的形式进行播报。播报活动让孩子们更积极地去学习,并通过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帮助孩子养成良好口语表达能力的同时,更加懂得各种食材的营养价值,养成不挑食的良好习惯。饭后散步,整理书柜等活动的开展,引导幼儿逐步学会分类整理和收纳衣物、图书、玩具和学习用品等。通过这些活动,孩子们的生活变得有序、有趣,老师们做到了“珍视儿童生活的独特价值,让儿童幸福而有意义地生活在每一个当下”。
三、入学生活准备融入生活活动,让一日生活有序有趣
教育家杜威说过,一日生活是幼儿在幼儿园一天的全部经历,是幼儿生命充实与展现的历程,是“个体在参与、体验与创造中利用环境自我更新的历程”。我们立足于我园实际,以幼儿为本,将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进行优化组织,从而更好地促进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进一步提高生活活动的有序性和有效性。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餐点、饮水、盥洗、大小便、午睡等生活环节占去了很多时间,而这些环节对于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生活自理能力和良好的个性品格又很重要,我园围绕自由、自主、愉悦、创造的游戏精神,让这些单调重复的生活活动变得更加具有游戏性、趣味性。例如,幼儿学习穿开衫、套衫、鞋子、袜子等都在游戏的情景下进行,并伴有形象的儿歌来帮助幼儿熟悉穿的步骤,通过这些生动形象的儿歌,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这些生活技能。
此外,在生活活动中,我园着重将生活自理能力和参与劳动两个发展目标融入其中,孩子们学会了自我服务和为他人服务,提升了生活胜任力,实现了自我管理生活化。有序的幼儿园生活是教师和幼儿共同创造的,离不开幼儿的参与和投入。让幼儿做生活的主人,清晰地知道什么时候做什么、怎么做。引导幼儿由外在的控制与管理向有效的自我安排与管理转变,使幼儿真正成为自己生活的掌控者。这正是入学准备经验积累的最自然而美好的过程。我们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幼儿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感受时间,学会按时作息,养成守时、不拖沓的好习惯。
生活化自我管理。对于儿童而言,“生活化的自我管理” 是一个告诉他们可以“好好吃饭”“好好睡觉”“好好生活”的课程。“好好吃饭”意味着在充满烟火气的生活中,我们可以有无数个发现、无数个创造,它不再满足于经验,而是寻求更加智慧的生活方式,也有了更高阶的哲学态度。“好好吃饭”也是一个隐喻,表明在儿童阶段,我们不仅需要食物的滋养,也需要精神的滋养。而这一切又将我们带回到那个最淳朴、本真、自然的生活状态中去。从让幼儿吃好到与食育课题相融合,让幼儿学会康食、礼食、乐食,并结合二十四节气开展相应的自助餐活动,孩子们自主取餐,自我服务。在尊重幼儿,以幼儿为本的前提下,将生活化、游戏化的课程理念融入幼儿一日生活。而自主分餐和自我服务则是最好的实施和贯彻这个教育理念的途径和环节。在每日的进餐环节和起床环节中,我们将主动权交给孩子,让幼儿了解自我生理发展需要,尝试学会照顾自己,自主擦桌、摆放餐具、取餐和進餐,同时承担班长、洗手管理员等值日工作,这些活动中,幼儿专注投入,按需拿取,实现了光盘行动,也充分体现了学习生活化,提高了自我独立能力的培养。
利用周五劳动日活动做好生活准备。为实现入学生活准备参与劳动发展目标,我园实行周五劳动日常态化,有意识地培养幼儿主动承担劳动任务。参与劳动有助于培养幼儿良好的劳动习惯,提高幼儿的自理能力和动手能力,增强自信心,培养初步的责任感。在班级中,我们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和我们一起制定劳动计划,计划每天的生活活动环节可以做什么,并按一周计划表绘制成图表,直观、具体提醒孩子们每天的劳动。教师也时常关注他们完成任务的情况,及时给予鼓励和指导,并有意识地开展各种诸如给植物浇水、除草、制作美食等活动,帮助幼儿了解父母及老师、食堂师傅、幼儿园保安等的工作特点,讨论他们付出的劳动给自己带来的服务和便利,孩子们学会尊重和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
四、入学生活准备融入家庭教育,让家园携手共促发展
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必须紧密结合,才能使来自双方的生活经验具有一致性、连续性和互补性。一方面,幼儿在幼儿园获得的经验能够在家庭中得到巩固和发展;另一方面,幼儿在家庭获得的经验能够在幼儿园学习过程中得到运用、扩展和提升,从而最大限度地形成教育合力,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为此,在入学生活准备过程中,我们组织各种活动帮助幼儿做好个人生活管理,分类整理和存放收纳个人物品,促进时间观念等生活自理能力提升的同时,也提升其参与家务劳动的积极性。家庭教育有效融入其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们一直重视家园协同开展劳动教育,善于抓住每一次家务机会,让孩子获得学习的力量,学会探究、不断感知生活中的事物、锻炼了小肌肉、获得科学认知,懂得感恩、惜食,珍惜劳动成果。家长们在参与的过程中也有收获:允许孩子把家务“弄糟”;选择符合孩子年龄的家务劳动,教给孩子正确的劳动方法;和孩子制定适宜的劳动小目标;让家务劳动变得生动有趣;多鼓励孩子动手操作。
为了让幼儿积极参与家务劳动,我园有的班级开展劳动教育课题研究时,以教研思路组织家长展开了一场关于家务劳动的小组研讨会,让家长明确劳动教育重要性的同时,围绕幼儿劳动教育的相关问题“幼儿为什么要劳动”“幼儿劳动内容有哪些”“家庭中幼儿怎么参与劳动”等分小组合作。家长积极参与班级开展的21天劳动习惯养成打卡活动,微信群里每天都可以看到孩子劳动的身影:参与摆放碗筷、餐后整理餐桌、洗碗、扫地和扔垃圾等,家长纷纷感谢老师,分享孩子的成长。
保持良好、规律的生活习惯,有利于幼儿较快适应小学的作息和生活;提升生活自理能力,有助于幼儿做好入学后的自我管理,增强独立性和自信心;提升安全防护能力,有助于幼儿适应新环境;参与劳动,有助于提高幼儿动手能力,培养幼儿初步的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