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家校合作的小学班主任管理策略

2023-08-06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实验小学

天津教育 2023年16期
关键词:家校管理工作班主任

■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实验小学 闵 华

家校合作是一种强调家庭、学校与社会协同作用的教学制度。为响应教育部号召,各学校应在小学班主任管理中积极探索家校合作模式,提升管理效能。在当前国内的家校合作实践中,家长与教师层面的主体缺位问题依然显著,学校应从夯实理论基础、精进沟通技巧、搭建交流平台与凝聚各方力量等方面施策,以家校合作推动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建设,为学生营造强化学习效果、形塑健康心灵、培养独特个性以及提高生活技能的大环境。

2019年,教育部在《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第8041 号建议的答复》中明确回应了各方对家庭教育的疑问,并着重指出要发挥学校在家庭教育中的指导作用,加强家校协同育人建设。同时,《中小学班主任规定》强调,班主任要善于沟通、热爱育人工作,以平等理念与包容的胸怀热爱、尊重每一位学生。基础教育不是一种独立的事业,需要与社会和家庭有序串联,形成责任共担、协同共建的良好育人氛围。为切实回应政策与文件的相关倡议,小学班主任应提升自身的领导与组织能力,建立与学生家庭的沟通渠道,敦促家长营造良好家风、给予学生正确的价值引导与行为规范,实现家庭、学校、社会三大课堂的优势互补和职能共生。

一、家校合作的内涵与实践现状

家校合作是现代学校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理念为教育者和家长共同承担学生成长责任。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化,国内小学越来越重视家校合作,大部分小学班主任也主动把握时代脉搏,积极适应教育环境新势态,身体力行地增拓家校合作形式。

在新时代,基于家校合作的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离不开网络信息技术,校方与家长的沟通越来越依赖微信、QQ、邮箱、钉钉等新媒体程序,几乎所有小学班主任都会结合线上与线下两种联系方式,及时与学生家长交流、共享学情。同时,当代的家校合作更重视学生的心理感受,不再将学生视为历练和“捶打”的对象,而是将他们看作学习活动的主人,充分尊重他们的知情权与选择权,如此避免了学生或家长的消极情绪,确保家校双方都能详细地了解学生的饮食规律、社交活动、作息习惯、身体健康等状况,强化了学生思维能力、综合素质培养的针对性。

虽然当前国内大部分小学班主任都能正确认识到家校合作在校务管理中的重要性,但受限于粗糙的沟通技能与薄弱的平台建设,基于家校合作的小学班主任工作仍然存在不完善之处。一方面,大部分小学班主任会兼任理论课教师,并不会专职做管理工作,这就相当于将个人精力分成了两部分。在教育与管理工作的挤占下,班主任几乎没有多余的精力进行自我提升、心理调节和理论研究,导致不少班主任在日积月累的繁重工作中积压起负面情绪,怠于应对家校合作相关事务。另一方面,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中国家长的工作压力日渐增大,加上正值“上有老、下有小”的特殊时期,很多学生家长难以将所有精力都倾注在孩子身上,在家校合作过程中也会有意或无意地表现出抵触情绪。

二、家校合作在小学班主任管理中的功能优势

(一)强化学生学习效果

学习是小学生的主要任务,在“双减”与新课改的背景下,学生的纸面成绩已然不再是衡量其学习成果的唯一要素,而是将教育重点放在培养学生思维品质、思辨能力、审美情操、道德品行等综合素养上,传统的独立式、碎片化的班主任管理模式已经难以满足上述培育要求。尤其是小学生进入高年级阶段后学业更加繁重、学习压力大幅增加,此时班主任基于家校合作,就学生的情感态度、生活习惯、思维方式等特质同家长展开交流,有助于把握学生课后学习习惯与成果,并围绕学生在课后学习中的困难展开针对性指导。同时,学生家长也能从教师那里获得更多学生的信息,知悉学生的学习进度与课堂表现,从而优化自身家庭教育模式。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在学校和家庭中的学习境况就能被全面关注,有助于匡正学生的学习态度与习惯,不断强化学生的学习成效。

(二)关爱学生心理健康

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与核心素养培养的落实,小学教学过程中的人本理念愈发凸显。小学阶段的人本理念并不仅仅体现在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程度方面,还体现在关心学生的心理感受这一层面。小学生正值年幼懵懂时期,还未形成健全的价值体系,具有心绪敏感、情感波动大等特点,在校园活动的过程中很容易因学习、社交等方面的压力而产生心理问题。而开展基于家校合作的班主任管理工作有利于教师观察、分析并反馈学生的心理问题,引导家长开展亲子共同参与的活动,及时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加强学生融入集体、向父母敞开心扉的动机。通过家校合作,家长的脾气和性格也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对子女的不管不顾、无端斥责、暴力行为等教育方法会明显减少,逐渐打造出友好交流、亲子和谐的家庭管理模式。学生成长于宽松和自由的家庭氛围中,身心也会得到健康发展。

(三)塑造学生独特个性

小学生在认知能力与价值体系建构方面还未成熟,思维习惯、兴趣爱好、性格特点也呈现出较大的差异性。为满足学生的多元化和个性化发展需求,班主任需要秉持因材施教的原则,帮助学生找准自身的认知规律与能力优势,打造出符合当代小学生现实需求的管理架构,塑造学生的独特个性。基于家校合作的小学管理工作能够在家校沟通的过程中强化班主任对学生的了解程度,不仅有助于准确记录学生的课堂表现,还有利于教师正确地介入每一位学生的家庭管理,掌握家长对学生的干预程度及方式,为学生营造出个性发展、自由成长的空间。

(四)提高学生的生活能力

新时代的小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物质生活条件优渥、获得的家长关爱更多,但生活技能与独立意识相对匮乏,很多学生难以应对校园、家庭及社会中的诸多困难。基于家校合作的小学班主任工作能够紧密校方与家长的联系,由家校双方在共同观察中发现学生生活技能的空缺。比如,在传统的校园生活中,许多如迟到、仪表不端、精神困倦的现象难以根除,正是因为学生的作息、饮食、出行等规律出现了问题,而这种规律又与学生的家庭生活息息相关,往往不能仅依靠校方的单独力量把握和纠正,需要在家校合作中找出问题的根源,提升学生的独立生活能力。

三、基于家校合作的小学班主任管理策略

(一)夯实理论基础,坚持终身学习

在家校合作视角下的小学事务管理过程中,班主任要将宏观把控与微观调节相结合,做好理论调研分析工作,深入了解管理工作的具体内容,加强自身对家校合作理论的认知深度,及时发现并剔除家庭与学校沟通过程中存在的阻碍性因素。

小学班主任应当在提升自身管理技能的基础上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不断向更高和更精深的理论领域迈进。当前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发展势头迅猛,小学班主任要积极适应科技发展与时代变迁的趋势,借助智能终端、云平台、网络媒体等技术载体了解最新和最前沿的家校合作理论,收集对学生发展和自身工作有助力的资料。还要拓展专业覆盖面,将学习活动延伸到心理学、管理学、社会学等领域,实现个人认知层面的理论互感与全面进步,为基于家校合作理念的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出具有效的实施策略。

理论学习是终身学习的第一步,过硬的理论素养是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的基石,小学班主任需要在此基础上组织对外交流活动,实现理论与实践场景的扩容。比如,可以以“双向协作、共育未来”为主题,开展学校、家庭共同参与的小学教学管理理论研讨会,调动教师、学生、家长的参与积极性。借助面对面、点对点的研究与讨论形式,班主任能够站在不同的角度抓住家校合作中的重难点,在学校内外育人主题的案例交流与分享过程中积累教学管理经验,并不断收获更多启发、创新管理方法,最终实现管理工作的理论优化。

(二)精进沟通技巧,追溯问题根源

家校合作在本质上是一种社会交往活动,增强这种活动成效的着眼点在于增进沟通。因此,要想提升基于家校合作的小学工作效能,班主任必须精进自身的沟通技巧,借助语言的艺术实现与家长的良性沟通,利用心理学、社会学知识剖析和分解小学管理工作中的问题。

由于家校合作涉及的主体与载体比较复杂,教师大概率对学生的家庭情况不够了解,家长也很可能不知晓小学管理工作思路。因此在沟通过程中,双方必须统一立场,明确推动学生健康发展的核心目标与合作商讨、共建共治的具体方略。教师要始终保持理性态度与专业视野,多角度、有重点地了解学生生活实际以及家长的真实看法,实现有效沟通和双向互助,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劲往一处使。

同时,人与人的交往活动必然存在矛盾。在校方与学生家长出现理念冲突时,班主任要肩负起主导者的责任,主动体谅、理解、尊重家长的为难之处以及个性化诉求,避免矛盾升级。班主任要主动利用前置沟通、换位思考、深度共情等思辨技巧扫清双方沟通中的各类阻碍,获得学生家长的认可,在双方的共同参与中探讨学生的个性特点与学习困境的原因。比如,有些家庭会因为父母离异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带有不良情绪,最终导致心理偏差越来越大。在这种情况下,班主任应扛起沟通校内外、疏解学生心结的大旗,通过针对性交流、连贯性家访、专项心理建设等手段,分析学生行为偏差的原因与解决方法,使家长认识到由自身带来的负面影响,进而主动承担起家庭教育的责任,积极配合班主任的管理工作。如此一来便从源头上解决了问题。

(三)搭建交流平台,创新沟通形式

为更好地促进家长与校方共同进步,班主任应在创新合作形式、强化理论素养的基础上不断探寻突破,搭建信息共享、机制共建的家校合作交流平台,增进学生家长与教师的合作密切度,强化信息交流的及时性,实现双方互相帮扶与共同进步。

第一,要全面整合校内外管理人员与技术人才,汇集专业教师的意见与建议,丰富平台功能。班主任可以依托该平台了解学生学习、生活和家庭等情况,并与任课教师展开沟通交流,分析学生知识掌握与作业完成情况,强化教学进度管理的条理性,并就学业的某一阶段与家长探讨,共同制定下一环节的教学管理方案。

第二,把握网络技术发展规律,借助QQ群、微信群、钉钉工作组等软件功能实时向家长汇报学情,建立长效合作机制,确保家长能够全面了解子女的偏差行为,依据学生的课堂表现、知识水平与学业进度展开课后辅导,并给予班主任管理工作更多支持。在这一过程中,家长的教育观念也是决定协作育人成效的关键性因素,教师应鼓励学生家长从在线平台中发布和分享学生的课后学习情况,反思家庭教育的不足之处,为班主任的教学管理工作提出建设性意见。

第三,小学班主任应当将学生、家长、任课教师串联起来,着力构建家校共育体。由于该共育体主体构成比较复杂,因此可以设置不同的下辖分区,如作业备份、家长寄语、学生档案、家访计划等模块,让教务管理现状一目了然,有助于班主任及时了解各方的合作态度,并据此调整管理思路与方法。

(四)坚守主导地位,凝聚教育力量

为彰显凝聚育人的协同作用与理性价值,小学班主任应坚守自身在教育工作中的主导地位,提升个人的协调力与领导力,与家长、学生、任课教师形成牢固的育人合力。

首先,与学生家长建立长效合作关系。班主任要认识到家长的思维理念对学生的影响,依托线上线下的交际载体,敦促各方主体建立“任课教师—学生家长”以及“学生—学生家长”的双向信息交流机制,并从中做好宏观运筹和教育协调工作,在合作过程中提升育人成效。

其次,拉近师生距离。班主任要主动夯实师生沟通的情感基础,通过问询、单独谈话、班级讲谈会等形式了解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的困难,并及时给予其心理疏导和精神支持,带领学生参与基于经验教训的反思与合作活动,为学生提供倾诉忧愁、释放苦闷的渠道,使其形成健康的心灵与完善的人格。

最后,与专业课教师密切联系。小学班主任要坚定自身的领导地位,分析各科目教师教育方式的特点以及需要做出的改进,给予其教学上的建议,确保全体教育者能够在目标、思想、方式上达成统一。比如,有的任课教师反映学生不按时完成作业、上课开小差,利用自己的方法对其进行教育效果并不理想,此时班主任应从任课教师与学生家长两个角度出发,收集学生的课堂与课后信息,并分析不良习惯的产生原因,与任课教师共同商讨教育改进措施,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

四、结语

诚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儿童只有在家庭和学校行动一致、信念一致以及原则一致的情况下才能实现和谐的全面发展。近年来,国内的教育工作者不断深化对家校合作的理论探究,力图统一家庭与学校的育人步调。家校合作包括当好家长、交流沟通、志愿服务、课后学习、社区活动与决策参与等方面,作为小学班主任,首要的任务是从交流沟通、课后学习与当好家长这三个层面出发,构建家校合作的协同管理路径,在此过程中将知识经验触类旁通,为学生今后参与社会活动筑牢家校合作基础。

猜你喜欢

家校管理工作班主任
家校距离
如何做好一个班主任
青脆李、脆红李周年管理工作历
建筑施工管理工作探讨
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为党庆生
做好初中班级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夸夸我的班主任
班主任
高中班主任的自我成长
家校合作,让“名著导读”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