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磁共振成像在针灸治疗脑卒中脑变化研究的应用

2023-08-06代轶楠李明芬

世界中医药 2023年11期
关键词:脑区神经元针刺

代轶楠 郑 苏 廖 旭 李明芬 彭 力

(1 湖北中医药大学针灸骨伤学院,武汉,430061; 2 十堰市太和医院医务处,十堰,442000; 3 十堰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康复针灸中心,十堰,442000; 4 十堰市太和医院神经康复中心,十堰,442000; 5 湖北中医药大学附属十堰市中医医院,十堰,422012)

脑卒中(中风)属于急性脑血管病,为脑血循环障碍病因导致的突发局限性或弥散性神经功能缺损的脑部疾病的总称[1]。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列为世界上第一大致残原因,在脑卒中后遗症中,存在运动功能障碍患者约占70%[2]。脑卒中后的运动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生命质量,使患者不能独立生活,对患者、家属及社会造成极大的痛苦及经济负担。有Meta分析发现针灸在帮助患者尽早打破异常运动模式、提高肢体运动功能和生命质量方面安全有效[3]。脑卒中后,运动皮质及其下行通路局灶性损伤,大脑的幸存部分通常会进行实质性的结构和功能重组,神经可塑性为脑卒中后运动功能的恢复提供了基础,针灸在促进神经可塑性方面发挥了作用[4]。磁共振成像作为一种无创、高分辨率的技术,具有提供重复的全脑测量的优势。近年来多模态成像技术的介入将该领域引入可视化方向,磁共振成像技术的进步使得在活体内对大脑结构和功能进行系统水平的监测成为可能,功能可塑性可以通过大脑区域之间功能相互作用强度的变化来检测。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esting-stat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rs-fMRI)根据颅内血氧水平依赖性(Blood Oxygenation Level Dependent,BOLD)信号的低频波动评估内源性或自发性大脑活动,从而发现某些潜在连接体系的变化,继而产生对比的一种磁共振技术[5]。氧合血红蛋白含量在大脑区域激活后随之增加,最终导致BOLD信号增强,通过这种方式,BOLD-fMRI可以反映大脑内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可以直观地描针灸治疗所导致的大脑皮质的功能变化,使其成为网络水平大脑可塑性纵向研究的理想选择。BOLD-fMRI数据处理方法从功能分化和功能整合2个角度研究大脑活动,前者强调单个静息态功能磁共振信号的特点,如通过局域一致性、低频振幅等方法;后者则研究多个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时间序列信号之间的相互作用,主要包括种子点相关分析、独立成分分析等方法[6]。局域一致性、低频振幅方法着眼于大脑局部脑区功能异常。种子点相关分析、独立成分分析方法则注重大脑皮质在各感兴趣区、各网络之间功能连接的改变,这些都强调各脑区功能的定位,着重于描述大脑的局部网络;基于图论的方法主要研究从单个神经元到大脑脑区等不同的空间尺度上神经网络的改变,着重于描述全脑复杂网络。体素镜像同伦连通性从大脑整体双侧性角度探讨同伦区域功能连接。本文就目前基于rs-fMRI技术研究针刺治疗脑卒中脑变化的研究方法予以论述。

1 功能分化

1.1 局域一致性在针灸治疗脑卒中脑变化中的应用 局域一致性(Regional Homogeneity,ReHo)由ZANG等[7]首先提出,是一种揭示大脑局部功能活动的方法。该方法使用肯德尔相关系数,以体素方式度量给定体素的时间序列与其最近邻的时间序列的相似度,反映局部脑区神经元活动的同步性。ReHo值改变反映局部脑区神经元活动情况。ReHo值下降提示大脑局部神经元活动同步性降低,提示该脑区神经元活动异常,升高则表明神经元活动在时间上趋于同步。付彩红等[8]观察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予以针刺干预后大脑皮质ReHo值变化情况,发现脑卒中偏瘫患者ReHo值在多个运动相关脑区下降,而针刺后上述脑区的ReHo值呈现不同程度的上升趋势,提示针刺可以促进大脑神经功能重塑。CHEN等[9]运用对侧针刺方法,针刺左侧偏瘫患者健侧肢体曲池、足三里,发现右侧中央前回和额上回ReHo信号升高,右顶上小叶降低,左侧梭形回和左侧辅助运动区降低,认为针刺一侧可刺激双侧区域,但是激活区域不对称,对侧针刺可以激活与脑卒中后运动恢复有关的脑回。

ReHo处理方法有3点不足:1)对环境要求较高,易受时间噪声和空间噪声影响;2)由于反映的是局部脑区神经活动,因此不能科学、全面反映大脑的神经活动及疾病的病理特征;3)难以反映神经元活动的强弱,只能反映神经元活动的同步性。但是其对样本分布没有具体要求,并且对大脑局部区域的功能同步性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可以精确定位神经元活动异常脑区。

1.2 低频振幅在针灸治疗脑卒中脑变化中的应用 低频振荡振幅(Amplitude of Low Frequency Fluctuation,ALFF)也是揭示大脑局部功能活动的方法,将全脑体素信号强度的时间序列经过快速傅里叶变换,计算0.01~0.08 Hz下BOLD信号的功率谱的均方根,其主要侧重于探索单个体素水平的神经活动性[10]。静息态下低频振荡信号可以被分成5个频段,分别是:slow-6(0~0.01 Hz)、slow-5(0.01~0.027 Hz)、slow-4(0.027~0.073 Hz)、slow-3(0.073~0.198 Hz)、slow-2(0.198~0.25 Hz)。研究认为slow-5和slow-4频段内低频振荡信号与神经元活动相关性最大,因此目前主要从这2个频段进行ALFF的研究[11]。ZOU等[12]在2008年提出低频振幅分数(FractionalAmplitude of Low Frequency Fluctuation,fALFF),是ALFF的一种改良方法,计算方法是低频功率谱与整个频率谱的比率。fALFF对环境要求不高,优点在于可以降低生理性噪声,提高fALFF方法的准确性。

欧芳元等[13]研究发现治疗前脑卒中患者与健康人相比,左侧中央前回和左侧中央旁小叶、左侧丘脑等运动相关的脑区fALFF值下降,可能是脑梗死运动功能损坏的神经基础;左侧直回,右侧背外侧额上回,双侧眶额回,双侧内侧额上回,双侧楔叶fALFF比健康人显著升高,可能是对运动功能区脑细胞活动减弱的一种代偿。赵澄等[14]研究也证实脑卒中致运动功能受损后,健侧部分脑区激活是功能代偿性机制。针刺治疗后卒中组与健康人相比,fALFF存在差异的脑区数量减少,提示针刺治疗后患者大脑脑区活动出现了改变。LIU等[15]采用头针治疗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观察其ALFF变化,发现主要在左侧BA39区及邻近的颞上回和颞中回低频振幅值升高,认为头针可以促进脑卒中患者康复,其机制可能与感觉统合、语言加工、运动协调等局部功能活动的特殊变化有关。左侧颞中回及其延伸至BA37,左侧BA40、角回及其延伸至Ba7脑区的ReHo值均升高。

ALFF和fALFF的局限性在于不能分析全频域信号,只能选择特定频率0.01~0.08 Hz进行分析,以此评估特定脑区神经元自发活动的程度。ALFF反映局部脑区神经元活动的强度,局域一致性反映局部脑区神经元活动的同步性,将二种研究方法相结合能更全面地反映局部脑功能的活动情况。在检测神经元活动异常脑区时,若一个脑区的ALFF和ReHo值同时改变,说明大脑功能活动在此处有较重的损害。LIANG等[16]研究发现在亚急性脑卒中患者中,较低的ALFF和ReHo值主要集中在与运动功能和认知功能相关的脑区,反映了亚急性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障碍可能是由大脑的运动和认知网络异常引起的。

2 功能整合

功能整合研究不同脑区BOLD信号之间相互关系,包括功能连接和有向连接2种形式,而脑网络连接能够有效地揭示脑功能的组织和整合。功能连接通过关联大脑不同脑区活动来检测区域之间的神经交互,从而量化不同大脑区域的功能整合。有效连接指的是功能上相连的脑区之间的信息传递,反映一个脑区受其他脑区的影响而改变的程度。

2.1 种子点相关分析法在针灸治疗脑卒中脑变化中的应用 种子点相关分析法[17](Seed-based Correlation Analysis,SCA)是第1个在临床环境中广泛使用的功能连接(Functional Connection,FC)测量方法。SCA使用1个预定义的“种子”区域,提取该区域的时间序列,然后计算其与整个大脑皮质内各个体素的功能连接强度,进而可以获得种子区功能连接网络图。这个网络图中的每一个脑区均与种子点具有明显相关性,由此得到一个静息状态网络。这为临床科研人员提供了1个实验设计方案,首先根据实验目的选取感兴趣区,然后通过计算该区域与剩余的全脑体素之间的功能连接强度,得到1个可靠的静息状态网络,最后探究干预措施可能的中枢神经系统治疗机制。

LIU等[18]以左侧辅助运动区为种子点,发现头针治疗大脑中动脉急性梗死患者后,左小脑中叶、左小脑后叶、小脑蚓体、梭形回、舌回、枕下回、楔前叶、BA7、BA18和BA19等脑区功能连接增加。以左侧海马旁回为种子点,头针治疗后,左侧楔前、顶下回、中央旁小叶、BA5、BA6、BA7和BA40、右侧正中扣带回、楔前回、BA19、BA23和BA31等脑区功能连接增加。提示头针可以调节优势半球大脑中动脉急性梗死患者的脑功能联系,特异性地加强视觉、认知、运动控制和计划相关脑区之间的联系,这可能是针刺改善运动和认知恢复的潜在机制。易小琦等[19]以双侧初级运动皮质区为种子点,发现脑卒中患者双侧初级运动皮质的全脑功能连接(Functional Connectivity,FC)显著弱于对照组,且出现FC减弱的脑区基本对称,这称为脑的功能同伦性。在脑卒中发生早期,双侧运动网络主要FC减弱,提示脑卒中后脑损伤影响了双侧半球间运动皮质的交流与合作,这可能是导致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障碍的神经基础。同时发现左侧额上回功能连接增强,提示病灶周围脑区脑卒中后发生功能重塑,对运动功能恢复起到促进作用。针刺治疗后,卒中组健侧大脑半球FC增强,患侧大脑半球FC减弱,提示针刺治疗主要通过增强镜像区域的神经活动促进运动恢复。

SCA是评估脑功能连接常用的方法。它的局限性在于这种方法严重依赖于种子点个数、位置等先验信息选择,并且种子选择中的微小差异可能导致显著不同的结果。然而,由于种子点的确立需要先验知识,常会优先考虑选用本方法,因为它会使组间比较更容易。该方法通过已知功能连接探索未知脑网络,灵敏度较高,适用于检验一个明确的先验假设。总之,SCA对种子区域内的连通性变化高度敏感,但结果的可靠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拥有正确的模型和假设。

2.2 独立成分分析法在针灸治疗脑卒中脑变化中的应用 独立成分分析(Independent Component Analysis,ICA)法[20]最早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但直到1994年,ICA这项技术才逐渐被人们知道。ICA是一种多元数据驱动的分析方法,原理是从1组测量的混合信号中提取有用的源信号。它将全脑信号分解成相互独立的成分,然后直接将同一时间序列中具有较高贡献程度的体素集合构成1个网络。它使用多变量的方法将整个数据集分解成时间上连贯的、空间上独立的“分量”和相关的时间进程[20]。ICA不是识别与感兴趣区域相关的激活区域,不需要特定的先验假设,而是识别整个大脑中独立的空间激活轮廓。ICA可以识别多个静息状态网络(Resting-state Network,RSN),研究网络内和网络间的FC[21]。

HAN等[22]研究发现针刺干预后,脑卒中患者运动前皮质、辅助运动区与缘上回之间的功能连接性较健康对照组增强,提示针刺可调节脑卒中患者运动相关网络的脑可塑性。ZHANG等[23]也发现针刺重组了运动相关网络,包括初级运动皮质、运动前皮质、辅助运动区、额顶神经网络、感觉运动网络和默认模式网络,认为针刺治疗可以调节脑卒中后的功能和结构可塑性。以前的研究主要关注静息状态网络的功能连通性变化,包括网络内或网络间的功能连接。FU等[24]研究首次关注静息状态网络的相互作用上。研究采用格兰杰因果分析法,发现与健康受试者相比,脑卒中偏瘫患者在静息状态下多个脑网络之间显示出更复杂的因果关系。在这些因果流中,感觉运动网络、默认模式网络和额顶神经网络是因果枢纽,感觉运动网络和默认模式网络输出大部分信息到其他网络,而额顶神经网络从其他网络输入大部分信息。提示针刺可能通过调制多个网络,在左额顶神经网络和感觉运动网络之间传递信息,以默认模式网络作为中继站来整合有效的连接网络。

ICA有3点优势:1)可以良好地分离去除噪声干扰;2)是一种不需要先验假设或者先验知识的数据处理方法;3)从大脑静息态功能磁共振信号中分离出相互独立的成分,最终形成拥有相似功能的脑功能网络。但是独立成分分析处理方法有4点不足:1)无法分离实验所需的功能信号;2)不能确定分离出来的源信号个数;3)由于这种分析方法与特定的认知功能无特异的相关性,缺乏明确的生理学意义,对研究结果的解释较困难;4)无法关注全脑网络,未能揭示脑区内部的相互关系。

种子相关分析法和独立成分分析的方法都可以揭示某一大脑网络,在某种程度上以上2种方法是相同的。

3 基于“图论”研究在针灸治疗脑卒中脑变化中的应用

图论是复杂网络分析的一种方法,反映全脑脑区间的连接功能。脑卒中后大脑皮质的重组有助于运动功能的恢复。然而,大部分研究更多地关注运动相关脑区和运动执行网络的重组,而忽略了运动功能恢复过程中全脑网络的变化。2005年,SPORNS等[25]提出”人脑连接组”概念,认为可以从3个尺度进行脑网络的研究:以单个神经元和突触水平为研究对象的微尺度,以神经集群为研究对象的中尺度以及以人脑脑区为研究对象的大尺度。由于目前技术水平有限,而且神经元和神经集群数量大,关系复杂,因此从微尺度、中尺度层面构建脑网络难度较大,难操作。相比而言,人脑脑区数量较少,因此以脑区为研究对象构建脑网络研究大脑重塑机制可行。2005年SALVADOR等[26]借助rs-fMRI技术构建大尺度的全脑功能网络,这是人类第一次尝试并应用图论分析计算该网络的拓扑性质。图论将大脑建模为由一定数量的节点通过边连接构成的脑网络[27]。在该网络中,节点代表大脑区域,而边代表节点之间的关系,如功能连接性。经过脑网络建模后,各种图论属性指标可以揭示脑网络的组织机制。图论研究方法的优势在于不仅将大脑所有元素之间整体连接模式可视化,还可以定量地描述全脑的全局组织特征。复杂网络理论中,网络拓扑属性可用来评价网络特征。网络拓扑属性值可分为2大类,一类称全局网络指标,包括小世界属性值、网络全局效率、网络局部效率、同配性系数;另一类称节点网络指标,包括介数中心性、度中心性、节点效率、节点局部效率[28]。WATTS和STROGATZ[29]于1998年最早提出“小世界网络”。刻画小世界网络的常用网络度量是聚类系数、特征路径长度。聚类系数表达的是某一节点的邻接节点之间相互连接的程度,聚类系数越高,反映脑网络对于信息“模块化”处理能力越强。特征路径长度则是指2个节点之间所有可能通路中的最优路径。网络的特征路径长度越短,则该网络各节点间的信息处理与传递速率越快,网络的总体效率越高。聚类系数和特征路径长度分别量化网络的局部信息处理效率和全局信息传输效率。网络效率是评价该网络整体信息传递速率的主要指标。网络局部效率是评价该网络整体信息传递容错率的主要指标。

HAN等[30]研究发现与健康人相比,脑卒中患者静息状态下的小世界属性值、网络全局效率、网络局部效率均降低。针刺可改善患者的聚类系数和网络局部效率,但对小世界属性值、网络全局效率无明显影响。脑卒中后全脑网络效率降低。以上结果提示基于图论属性的全脑网络功能分析可敏感反映脑卒中患者脑网络重塑变化。陈蕊等[31]研究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康复过程中大脑功能网络的拓扑属性变化规律,选取连接数、全局效率、平均度、聚类系数作为网络参数计算指标。研究发现,在患病前期,连接数和全局效率与病情负相关,随着病情好转,连接数与全局效率下降。40 d以后,脑功能网络参数呈上升趋势。这可能与脑卒中患者在患病初期健侧脑半球过分激活而患侧脑半球过分抑制有关,这提示我们可以根据全脑网络参数观察转折点的时间。积极利用大脑的恢复期,及早治疗,适当训练,都可以提高患者恢复程度。同时发现初级运动皮质的连接数在前期明显减少,后期相应的聚类系数变大,而辅助运动区、运动前区皮质等局部区域聚类系数前期增大,转折点之后又逐渐减小。局部与全局聚类系数改变不同可能是因为在正常情况下,辅助运动区、运动前区皮质等区域参与运动功能作用很小。当脑卒中损伤主要的运动皮质后,辅助运动区、运动前区皮质等区域会功能重塑,由于代偿作用,出现聚类系数变大;随着病情逐渐好转,这些区域的运动激活逐渐减小,聚类系数变小。由此可知,全局参数、局部辅助运动区、运动前区皮质、健侧M1区域的参数某种程度上可以评估运动功能。

基于图论的复杂脑网络分析不需要根据脑图谱划分脑区探究脑功能网络,从而排除了因为不同脑图谱导致构建脑网络存在差异的可能性。这是其较上述方法最大的一个优势。同时,图论可以反映各个脑区的相互联系,并且揭示某个脑网络与全脑网络的关系。人类大脑信息的功能分离和功能整合对应“小世界”网络特性,图论是阐明脑网络结构一个重要的工具。但是,基于图论的方法尚不能构建动态的脑功能网络,未能构建反映神经纤维连接及活动方向性的脑网络,这些都是需要在今后的研究工作中继续探索的。

4 体素镜像同伦连通性在针灸治疗脑卒中脑变化中的应用

功能同伦,即几何上对应的半球间(即同伦)区域之间自发活动的高度同步性,是大脑内在功能结构的一个基本特征。研究已经表明两大脑半球间同伦连接是脑功能构架的基本原理,是整合认知、行为、意识这些脑功能的基础。体素-镜像同伦连接是基于体素的内源性功能连接数据处理方法,是用来描述左右大脑半球相同起源的神经元内源性自发活动高度相似性的方法[32]。作为大脑固有功能结构的一个基本特征,功能同伦反映了每个半球几何对应(即同伦)区域之间自发活动的高度同步性,可以用静息状态功能连通性方法进行研究。体素镜像同伦连通性(Voxel-mirrored Homotopic Connectivity,VMHC)方法探索一个半球中的每个体素的时间序列与其在另一个半球中的对应体素的时间序列之间的静止状态功能连接。体素镜像同伦连接已经广泛应用于评估病理状况下同伦区域功能连接情况,涉及的有脑卒中、神经运动障碍、精神分裂症、抑郁症、成瘾等多项相关的疾病[33,36]。在脑卒中偏瘫的康复过程中,局部梗死总是影响远程大脑功能,不仅涉及感觉运动网络,还涉及认知和执行网络。基于全脑的功能连接方法VMHC将比其他数据处理方法提供更多的全局信息[37]。脑功能重组和结构重塑与脑卒中康复预后密切相关。大脑双侧调节和协作对运动恢复有显著影响。从生理上讲,人类活动的每一项成就都是左右半球控制的资源分配和执行的过程。VMHC方法的应用将增加对皮层下梗死后双侧同位区域功能变化的了解,将使我们对针刺诱导的脑功能恢复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SHAN等[38]比较桥脑梗死患者急性期和健康对照者之间相关大脑区域的变化,发现VMHC增高的区域有中央前回、中央后回、楔前叶、扣带后回,VMHC降低的区域有海马、杏仁核和额极。然后选取VHMC有显著性差异的脑区为种子点,研究发病6个月内VMHC值的变化。研究发现在发病后14~30 d,与健康对照组相比,中央前回、中央后回、楔前叶、扣带后回的VHMC连接强度均降低,90 d后,中央前回、中央后回VHMC连接强度逐渐恢复正常,但是楔前叶、扣带后回的VHMC连接强度始终低于正常水平。海马、杏仁核和额极VMHC连接强度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同时发现海马、杏仁核和额极与FMA评分负相关关系。TANG等[39]应用VMHC分析方法来探究脑卒中患者同源区域之间的功能连接情况,发现双侧中央前回、中央后回、颞中回、额下回、距状隐回、丘脑、小脑前叶和小脑后叶皮层VMHC降低。说明慢性脑卒中患者大脑半球间的功能协调受损。同时将小脑后叶皮层的VMHC值与Fugl-Meyer评价(Fugl-Meyer Assessment,FMA)评分、病程做相关分析,发现与FMA评分正相关,与病程显著负相关。提示了小脑后叶皮层可作为脑梗死后手部活动康复的目标区域。上述研究结果说明双侧半球同伦功能连接在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康复中具有重要作用。LIU等[40]对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功能障碍患者行头针治疗,探讨患者大脑半球间功能连接变化,研究发现双侧BA6、BA8为主的脑区VMHC值增强。BA6和BA8共同构成运动前皮质区。运动前区具有广泛的脊髓纤维投射,且与胼胝体有广泛接触,因此更有利于控制双侧运动[41]。可以推测头针可能是通过加强双侧额叶运动调控相关脑区的连通性,促进大脑半球之间代偿性运动通路的形成、脑功能的重组,最终促进患者运动功能恢复[40]。江澜[42]研究发现,针刺治疗前,脑卒中偏瘫患者在双侧小脑为主的脑区VMHC减弱;针刺治疗后,脑卒中偏瘫患者在双侧海马附近区域、双侧基底节区、双侧丘脑、双侧扣带回及双侧中央旁小叶为主的脑区VMHC减弱。以上说明针刺可能通过调节脊髓小脑的功能而促进运动系统内部进行功能整合。针刺可以通过调节双侧半球的同伦功能,促进运动功能的变化。

VMHC反映了大脑两半球间沟通和协调功能以及疾病病理生理状况,用来分析两侧脑半球间的协作活动,可以量化每个体素的功能连通性,是一种新颖的研究大脑同伦功能关系的数据处理方法。其局限性在于不能分析局部脑区功能活动,在大脑同源功能连接方面优势明显。

5 基于体素水平的度中心性在针灸治疗脑卒中脑变化中的应用

度中心性(Degree Centrality,DC)在图论和网络分析中用以衡量节点在连通图或网络中的重要性。DC可以反映脑区在全脑中的重要程度。将某个节点(脑区)作为中心点,使各节点(脑区)有机地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脑网络。当节点的度中心性增加时,代表该节点与周围节点建立了更多的连接,即神经元的“重塑”;当节点的度中心性减少时,代表该节点与周围节点的连接切断,甚至变成孤立节点,即神经元的“损伤”。是评价节点重要性的指标。该方法使脑网络连接更完整、快捷,更加有效地利用信息资源,从而更好地体现大脑功能的改变[43]。目前利用DC方法研究针刺对脑卒中后康复的脑功能重塑机制的报道相对较少。

JIANG等[44]研究脑桥(Pons,PS)和放射冠(Corona Radiata,CR)局灶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脑区度中心性值变化情况,发现PS或CR脑卒中患者在双侧扣带回的前后部、额眶下回DC值增加,在双侧楔叶、距骨核和楔前叶DC值减少。说明脑桥或放射冠局灶性缺血性脑卒中导致功能网络中枢的广泛改变,也许这些异常的脑区与脑卒中后运动功能恢复机制紧密相关,为临床制定康复计划提供参考信息。

DC以图论为基础度量脑网络结构,反映脑网络内功能连接的情况,不需要预先设定种子点或者选择特定脑区,可以避免任何选择偏倚。该方法可评估某个脑区在全脑中的重要性、功能上分离的脑区间整合信息的重要性,被认为是最可靠的网络节点指标。中心度分析方法为全脑功能网络的功能连接的模式及复杂程度提供一种新颖的视角。

6 fMRI研究局限性

目前,fMRI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1)因目前技术水平的限制,网络节点的选择以体素或者脑区为主,仅仅局限在大脑不同区域之间的联系,而无法揭示深层神经元或神经元集群的连接关系,使得针刺中枢机制研究仍停留在较大尺度水平上,难以解释针刺在更细微的神经元之间是如何进行效应传递;2)大部分是基于小样本、横断面研究设计,某些研究结论之间互相矛盾,大部分研究结论有待进一步验证;3)有效连接能够反映2个节点有向的因果效应,但该类研究相对较少。未来倡导多学科并举,传统理论与现代技术交叉融合,将以fMRI为代表的多模态影像技术融合应用于针刺研究并构建出针刺治疗中风的特异性脑效应网络。

7 小结

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偏瘫机制复杂,rs-fMRI为探索卒中患者大脑内部活动提供了丰富的信息,处理分析这些信息的方法层出不穷,从不同的角度揭示脑卒中患者脑功能的变化,有助于阐明脑卒中后神经重塑性的神经生理学机制。

利益冲突声明:无。

猜你喜欢

脑区神经元针刺
《从光子到神经元》书评
谈针刺“针刺之要,气至而有效”
脑自发性神经振荡低频振幅表征脑功能网络静息态信息流
跃动的神经元——波兰Brain Embassy联合办公
说谎更费脑细胞
七氟烷对幼鼠MAC的测定及不同脑区PARP-1的影响
基于二次型单神经元PID的MPPT控制
毫米波导引头预定回路改进单神经元控制
针刺联合拔罐治疗痤疮50例
针刺结合聪耳息鸣汤治疗耳鸣8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