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牛羊常见细菌性传染病的发生与防治

2023-08-05

新农业 2023年11期
关键词:病畜梭菌沙门氏菌

杨 光

(朝阳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队,辽宁 朝阳 122000)

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人喜欢食用味道好、营养价值高的牛羊肉产品,牛羊养殖业在不断发展,养殖规模不断壮大,细菌性传染病传染性强,传播范围广,一旦发病会导致养殖户经济损失严重,养殖户需要掌握常见的细菌性传染病的防治方法,减少经济损失,有利于养殖业的发展。牛羊常见的细菌性传染病主要有巴氏杆菌病、肉毒梭菌中毒症、沙门氏菌病、坏死杆菌病、羊梭菌性疾病、羊链球菌类传染病。本文对此疾病的发生和防治做一概述,希望为养殖户提供一定参考。

1 牛羊巴氏杆菌病

1.1 牛羊巴氏杆菌病的发生

巴氏杆菌病是一种散发的地方性流行病,病原菌为多杀性巴氏杆菌,急性热性传染病,该病原菌一般情况下不致病,为条件致病菌。本病无明显季节性,但温度突变、下雨潮湿等导致牛羊免疫力下降时易发病。主要临床表现为炎性出血和败血症,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败血症型、水肿型、肺炎型。败血症型主要表现为高热、精神不振、食欲废绝、腹痛、腹泻,粪便初始为粥样便,病情严重后粪便混有黏膜和血液,气味恶臭,一般在12~24小时死亡。水肿型主要表现为头面部和颈部水肿、呼吸困难、口舌发绀、流白沫,致死率可达80%,病变部位主要在心肝肾等器官,可发生变性、点状出血、淋巴结水肿。肺炎型可见纤维素性肺炎和胸膜炎,主要症状为咳嗽、呼吸艰难,肺切面大理石样改变,颈部、咽喉部有浆液浸润。

1.2 牛羊巴氏杆菌病的防治

需将及时病畜进行,并对用具及生活区域进行隔离,可使用庆大霉素、链霉素、青霉素或磺胺类等抗生素药物进行治疗。可对受到威胁的牛羊注射疫苗进行预防,免疫期为9个月。

2 牛羊肉毒梭菌中毒症

2.1 牛羊肉毒梭菌中毒症的发生

因牛羊进食了腐败的草料或者尸体,机体吸收了肉毒杆菌毒素而导致的中毒性疾病。毒素主要危害神经系统,导致运动神经麻痹,表现为体温正常、吞咽和咀嚼困难、流涎、舌头垂出嘴外、便秘等,最终死于呼吸麻痹,病畜死亡前意识、反射和体温都正常。一般为散发,不成群发生。

2.2 牛羊肉毒梭菌中毒症的防治

本病的主要防治措施是禁止饲喂腐败变质的饲料、放牧饲养的牛羊要将草场的动物尸体及时清除,以防止牛羊进食到含有肉毒梭菌毒素的食物。经常发病地区的养殖场要提前接种疫苗,免疫期为一年。

3 牛羊沙门氏菌病

3.1 牛羊沙门氏菌病的发生

牛羊养殖中最易发生沙门氏菌病,羊羔和牛犊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高,传播速度快。未成年病畜的临床表现为高热,进食量减少,呼吸急促,排黄色稀便,粪便有时夹杂肠道黏膜组织和血液,机体迅速衰竭,卧地不起,3~5天死亡。成年病畜临床症状为高热,昏迷,体能衰竭,粪便中恶臭,夹杂血块。黏膜下有条状或点状的出血,肝脏表面有暗黄色坏死灶,内部有纤维膜。

3.2 牛羊沙门氏菌病的防治

本病的治疗方法是使用高敏的抗生素,临床一般选用氯霉素口服,每日3~4次,病畜高热及腹泻,导致机体脱水严重,应给予口服补液盐进行补液,在饲料中添加维生素和保护消化道黏膜的药物,增强机体免疫力,4~7天可基本恢复。日常饲养中要加强管理,确保饲料无发霉变质及饮水清洁,勤通风,做好打扫和消毒工作。坚持自繁自养,注重初生羊羔牛犊的饲养管理,及时母乳喂养,提高母源免疫。经常进行检疫工作,及时发现,及时隔离,附近有流行过的地区,要及时注射疫苗免疫。

4 牛羊坏死杆菌病

4.1 牛羊坏死杆菌病的发生

牛羊坏死杆菌病的病原菌为坏死梭杆菌,厌氧菌,主要会导致蹄部、皮肤损伤和黏膜感染。未成年牛羊多发生坏死性口炎,主要症状为口腔黏膜发生病变、坏死,体温可升高到40℃以上,流涎,鼻腔中有脓性分泌液。成年牛羊多发生腐蹄病,病程初期仅仅会出现跛行,随病情进展,蹄部组织逐渐不全、腐烂,最严重时可导致蹄部脱落。

4.2 牛羊坏死杆菌病的防治

治疗时应该先清除坏死组织,处理彻底后,涂抹10%的硫酸铜溶液,再涂上碘甘油,每天2~3次,同时进行抗生素治疗,直至症状消失。日常饲养管理中要保证饲养区域的整洁卫生,保持牛羊舍和牛羊的蹄部干燥,有病畜发病后及时隔离并进行治疗,并使用消毒剂对活动区域进行彻底消毒。

5 羊梭菌性疾病

5.1 羊梭菌性疾病的发生

羊梭菌性疾病的病原梭状芽孢杆菌属中的微生物,主要是羊快疫、羊肠毒血症、羊猝疽、羊黑疫等急性传染病,极大危害养羊业。疾病多为急性发作,几乎无症状突然死亡或口吐白沫,抽搐后死亡。解剖病死羊发现肝脏质地脆,淤血肿大,胆囊肿胀,胃内胀气。羊快疫临床表现主要为真胃出血;患有羊肠毒血症的病死羊肾脏软化,又称软肾病;发生羊猝疽的羊十二指肠和空肠的黏膜发生充血和糜烂;羊黑疫病的羊皮肤暗黑色,皮下静脉明显,充血严重,肝脏有界限明显、灰黄色的凝固性坏死灶,大多围绕着鲜红色的充血带。

5.2 羊梭菌性疾病的防治

该病病程短,未经发现就会导致羊死亡,所以免疫预防措施很是重要,可皮下或肌肉注射四防氢氧化铝苗,免疫保护期在6~12个月。

6 羊链球菌类传染病

6.1 羊链球菌类传染病的发生

羊链球菌病的病原为溶血性链球菌,主要发病于绵羊的急性热性败血病。羊舍环境过于潮湿、消毒不彻底等易引起该病的发生。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咽喉肿痛、颌下淋巴结出血肿大和胆囊肿大等。病程初期体温可高达4l℃,不食,反刍次数减少,甚至停止,流泪,眼结膜充血,流涎,呼吸窘迫,各脏器广泛出血,临死前有惊厥和抽搐等神经症状;

6.2 羊链球菌类传染病的防治

将发病的羊隔离,做好消毒工作,并进行治疗,可使用青霉素或磺胺类药物对病羊进行肌肉注射,或是让病羊口服碘胺嘧啶或复方新诺明。在所有病羊痊愈或者死亡后一个月后,进行彻底消毒后才能解除隔离。在经常发病的地区要坚持接种疫苗进行预防,成年羊皮下注射羊链球菌氢氧化铝菌苗5毫升,6月龄以下注射3毫升,免疫保护期在半年以上。

7 结束语

猜你喜欢

病畜梭菌沙门氏菌
丁酸梭菌的筛选、鉴定及生物学功能分析
牛羊急性瘤胃臌气的治疗
家畜疾病可用蒸气疗法
欧盟拟制定与爬行动物肉中沙门氏菌相关
反刍家畜瘤胃积食的中兽医诊治临床研究
兔沙门氏菌病的诊断报告
猪肉毒梭菌中毒症的发生和诊疗方法
牛“青草胀”的治疗方法
西藏牦牛肉毒梭菌中毒病的防治
MSL抗菌肽对鼠伤寒沙门氏菌感染的预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