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堂小组互动合作教学策略的应用思考
2023-08-05游健明
游健明
(南平市第九中学,福建 南平 353001)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提出: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处理好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的互动合作学习为彰显学生主体地位、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创造了重要条件.由此可见,教学活动中小组互动合作学习是兼具科学性、有效性的教学策略.数学学科特性与初中生的思维特征之间的矛盾是客观存在的,这也是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不高的根本原因.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扮演多重角色,其教学设计与组织能力是影响教学效果的直接原因,也是化解数学学科特性与初中生思维特征之间矛盾的关键.小组互动合作教学策略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要求高度契合,但在合作互动课堂中存在诸多问题,对此需要教师展开深入反思,聚焦问题寻找合适的对策.
1 小组互动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1 尚未理清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之间的关系
在新课程理念的影响下,当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互动合作学习广泛开展,但是教师对这种教学方式与教学内容之间的关系存在认知误区.一方面,部分教师认为学习是学生自主建构的过程,互动合作并不是“必需品”,在课堂教学内容多、课时不足的情况下尽可能不组织互动合作学习,避免浪费课堂教学时间;另一方面,部分教师认为互动合作学习中不同能力层次的学生参与学习和发言的机会不均衡,因此也会有意识减少互动合作环节.
1.2 合作学习小组组建中存在不合理之处
在课堂教学小组互动合作活动中,学习小组很多时候都是临时组建的,是非正式的学习小组,其成员多数由前后桌同学随机组成,这种分组模式下学生的学习状态往往比较松散,成员之间在强弱搭配、性格互补方面没有优势,可能会造成互动合作学习效率低下、课堂秩序混乱等典型问题.此外,随意分组状态下还可出现组内分工不合理的情况,弱化学生的责任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也无法保障互动合作学习成效.
1.3 忽视互动合作技能培养
学生的参与度是评价小组互动合作学习成效的重要指标,学生是否具备合作技能、合作技能水平和学生的参与度直接相关.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互动合作学习时,暴露出部分学生合作技能缺失,比如部分学生不善表达自我观点、不善倾听他人想法、不能主动遵守小组互动合作学习规则等问题.
1.4 对学情监控不到位
首先,在互动合作学习前期,教师虽然明确提出了精准的预习任务,但对初始学情把握不到位;其次,在课堂上合作探究环节没有动态关注合作学习进展,导致教师只能被动等待学生结束讨论或在不合适的时机叫停活动,学生在互动合作学习中产生的问题也不能得到妥善解决,部分小组甚至可能还未完成学习任务[1].
1.5学生参与不平衡
在小组互动合作学习中,合作讨论的常见状态主要有以下几种:其一,以一人为中心,其他小组成员几乎不发言或者很少发言;其二,小组成员全体都不愿意主动发言,相互之间存在依赖心理、侥幸心理,讨论氛围沉闷,问题极容易被搁置;其三,存在部分成员主动发言和部分成员不发言的两个极端,甚至小组内部形成个别成员结对交流的情况.
1.6 教师评价不到位
小组互动合作学习模式下,在成果汇报环节,多数情况下都是由各小组委派一人进行汇报,并不是所有学生都有表达机会,尤其是基础薄弱的学生基本不参与总结性发言、自主提问,极容易导致教学评价片面化和极端化[2].此外,受传统教学评价理念影响,相当一部分教师更重视结果性评价,容易轻视过程性评价,对学生的整体发展情况关注不足.另外,教学评价以教师为主体,学生自评、小组互评较少.总的来说,当前初中数学小组互动合作学习评价结果不能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实际学习情况.
2 小组互动合作教学策略
2.1 正确认知小组互动合作学习方式
在教学中,部分教师对教学内容和小组互动合作方式之间的关系缺乏正确的认识,极易导致出现诸多教学误区,对此需要学科教师扭转错误认知,针对教学内容适当、适时组织学生开展小组互动合作学习.教师要认识到小组互动合作学习效果对学生学科成绩、课堂教学效果所产生的影响,在教学中要不断优化设计小组互动合作学习,确保顺利完成教学目标.在课前准备阶段,教师应该充分了解学情,掌握相关教学理论和实践方法[3].例如,在“单项式”教学中,为了引导学生掌握单项式的概念与特征,教师可尝试在遵循概念生成的基本规律的前提下,组织学生开展小组互动合作学习.首先,提出问题并要求各小组在既定时间内解决,如可提出问题:边长为a的正方形,其面积怎么表示?有理数m的相反数怎么表示?其次,全过程监督和指导学生开展小组互动合作学习;最后,引导学生观察所列代数式,并总结单项式的共同特点,让学生初步理解单项式概念.通过小组互动合作,学生历经了新概念的形成过程,成了主动思考、观察、总结的自主学习者.
2.2 科学组建合作学习小组
科学合理组建学习小组可以保障后续互动合作学习活动的组织效果,教师要遵循“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分组原则,为小组成员明确划分责任,保证分工合理,这是学生形成合作能力与团队精神的关键环节,可以有效减少个别学生“搭便车”的问题,实现公平合作、均等参与,为互动合作学习取得良好效果奠定基础.通常来说,学习小组成员人数控制在4~6人即可[4],由小组长带领成员共商小组分工,设置记录员、发言人、纪律管理员和时间管理员等岗位.其中,记录员负责记录互动合作学习的情况和成员发言,发言人则主要负责小组的总结发言与成果汇报,纪律管理员负责维持小组纪律,时间管理员负责规划小组合作学习时间.在岗位分配和分组环节可建立动态管理机制,小组成员及成员分工都是可调整的,确保学生的全面发展.
2.3 重视对学生合作技能的指导
学生具备基本的合作技能是开展小组互动合作学习的基本条件,学科教师必须始终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从学生的学习需求出发,强化合作技能指导,多关注学生在小组互动合作学习环节的表现,从中获得学情反馈信息,然后有针对性地调整合作技能指导策略.例如,在“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教学中,教师可组织学生分组合作探究,通过“去分母”“去括号”“移项”等步骤解决问题,并归纳总结不同步骤的依据.在学生合作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仔细观察,耐心指导.在学生进入认知误区、面临思维障碍或者合作不畅的时候,教师需及时提出启发性的指导建议,帮助学生建构数学模型,培养学生灵活解题的能力,逐步形成合作学习意识与能力.
2.4 加强对学习小组的监控
在小组互动合作学习中,教师需要监控学生的学习准备、小组学习规则制定、成员分工等情况.在正式组织教学活动之前,教师就要对学情有精准把握,并明确本次小组互动合作学习的任务和目标,引导学生做好预习和准备工作,强调成员分工与小组互动合作学习秩序要求,为有序、有效地开展互动合作学习活动奠定基础.在学生合作讨论和探究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作为监控者和指导者全程参与,适当给予学生提示和指导,使学生经历自主构建数学知识的过程.
2.5 引导学生全程、全面、全员参与
多数学生有参与小组互动合作学习活动的热情,愿意主动参与合作探究学习,学生能够感受到这种学习方式的优势和价值,但学生有主动参与的意愿并不代表他们就能够深度参与和有效学习,因为影响小组互动合作学习成效的因素复杂,教师应该全面思考、多角度分析,最大限度地把握可能对小组互动合作学习成效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然后针对这些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具体可行的应对策略,为学生深入参与和深度学习提供有利条件,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5];首先,教师需强调小组互动合作学习中倾听习惯养成的重要性;其次,教师要合理设置问题梯度,有效引导学生参与.通过设计合适的问题可以驱动学生自觉开展互动合作学习,并且问题难度适中、层次递进,保证小组内不同能力层次的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学习过程.
2.6 重视小组互动学习评价
小组合作完成探究任务后,由小组代表负责汇报本组学习成果,教师则需依托完善的教学评价机制对小组互动合作学习情况进行评价,评价过程中要兼顾对学生个人表现和小组整体表现的评价,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自评、组内互评和组间互评,让学生也成为教学评价的主体,让教学评价更加全面、客观.通过教学评价,促使学生客观认知自我和自觉完善自我.除了教学评价主体多元,教学评价维度也要多元,针对小组互动合作学习中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合作意识等指标展开综合评价,教师和学生共同反思,改进“教”与“学”的方法、策略,建立和谐师生关系,促进学生学习情感的良性发展.
综上所述,学校是育人主战场,课堂是教学主阵地,学生学习知识、获得成长、实现发展都有赖于学校教育和课堂教学,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始终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学生是学习主体,任何形式的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直接体验者和知识的自主建构者,小组互动合作学习是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的协作式的学习模式,有效开展小组互动合作学习的重要前提就是教师树立科学的小组互动合作学习理念,把握该教学模式与教学内容之间的关系,科学组建学习小组,并做好监督及指导工作.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组织小组互动合作学习活动需要经历一个复杂的过程,从教学设计到教学评价都要精细规划,这对学科教师也是一种考验.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必须迎难而上,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促进其多元化发展.教师需在教学中优化传统学科教学环境,彰显数学课程的独特育人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