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立健全高校教师发展支持体系推进教师管理与课程思政建设向纵深发展

2023-08-05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孙琳

办公室业务 2023年13期
关键词:高校教师育人思政

文/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 孙琳

大学的核心竞争力体现在学科实力、师资水准、学校文化等方面,也体现在对各种办学资源以及要素的吸引力和获取力上。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从“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的高度,对于“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出了专门部署。以高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建设为抓手,建立教师发展支持体系,对推进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建设大有裨益。

一、以高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建设为抓手推进教师管理与课程思政建设

2012年,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确定了30个国家级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经过近10年的时间,高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的建设不断深入。作为兼具行政与学术性能的校内组织机构,高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在聚焦高校内涵式发展,推进教师管理、促进课程思政建设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做好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服务平台建设。早在2011年,教育部、财政部就在《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中指明:“引导高等学校建立适合本校特色的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积极开展教师培训、教学改革、研究交流、质量评估、咨询服务等各项工作,提高本校中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满足教师个性化专业化发展和人才培养特色的需要。”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的性质职能使其能扛起服务平台建设的重任。加强高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建设有助于高校推进教师管理与课程思政建设,强化主体责任,健全党委统一领导。

(二)落实教师队伍建设保障。以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建设为抓手,有助于落实组织保障、制度保障、资源保障,提升教师专业素质能力。依托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各项工作的开展,可以加强教师发展及人员的专业化建设,加强相关资金、人员、场所等硬件资源的集约投入、协调使用;有助于教学、科研、组织、人事、宣传、工会、后勤等各部门借此平台协同发力,同向同行,形成服务教师、促进教师发展的协同效应,以各层面的立体支持,保障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实现,充分激发全教职工的“主人翁”精神。

二、通过完善现代高校教师管理制度推进教师管理与课程思政建设

(一)坚持党的领导,加强组织建设。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是高校发展建设的基础性工作。要提升教师管理水平、建设好课程思政,需要形成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做好顶层设计、系统设计。要落实在制度机制建设上,需要从办学、育人两个维度上统筹谋划。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建设,是形成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内容,必须强化高校党组织政治功能,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教师作用,健全教师发展组织体系,并做好优秀青年教师、留学归国教师中党员发展的工作。要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增强教职工干事创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推出并推进落实学校“课程思政规范化建设基本标准”“全面深化课程思政建设的意见”等。

(二)优化人才引入体系,打造思想、能力过硬的人才队伍。1.优化人才体系顶层设计。建设高质量教师发展支持体系是“十四五”时期教师教育的政策导向以及重点要求,是支撑高质量教师教育体系建构的核心。必须根据学校自身特点,加强人才需求体系的顶层设计,着力打造高水平的教学、科研、管理团队。要培养学科领军人才和青年学术英才,打造高端智库。要严把教师选拔聘用入口关,规范人才引进工作,把牢政治关、师德关,将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双重考察落到实处。2.建立健全兼职教师管理制度。为拓宽学生视野、增强专业课程与行业的连接性,高校常会聘请校外专家学者等担任兼职教师。对于兼职教师,包括外籍教师的使用,必须加强遴选、考察,确保兼职教师的师德素养、业务能力以及育人水平,需明确兼职教师的授课内容、责任、权利和其他工作要求,完善兼职教师管理办法。

(三)完善人才管理体系,推进教师管理与课程思政建设。1.强化人才分类考评机制,强化对聘用合同的履约考核。应合理设置考核评价周期,注重教师的个体评价与所在团队评价联动机制的建立,优化、调整制约和影响教师考核评价的相关政策、指标。应将师德师风作为招聘引进、职称评审、岗位聘用、评优奖励、各类考核、项目申报等的首要要求和标准,并将师德师风建设情况作为各级领导班子考核的重要内容。对于教学岗位,注重学术本质,按岗择人、按岗设酬;对于管理岗位、其他专业技术岗位、工勤岗位同样需要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评价时不把出国(境)学习经历、专利和专著数量以及论文的索引、发表、引用等指标要求作为唯一硬性限制条件,完善专家评价、加强贡献评价。应把课程思政内容、教学效果,参与教研、教改活动,编写入教材、案例中,将命题、监考,指导学生毕业设计,招生、就业工作、创新创业以及指导学生社会实践、学生社团、竞赛展演等情况计入工作量统计。应根据聘用合同要求,以及实际工作情况合理制定评价制度,不断提升考评管理体系的科学性。2.加强对教师的关怀与服务。根据《2021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中统计,2021年,高等教育专任教师188.52万人,普通本科学校生师比达到17.9∶1。作为高知人才,高校对于教师在严格管理、严格要求的同时,要为承担高要求教管任务的教师开展教学、科学研究提供条件,给予一定的试错空间,充分调动教师开展工作的自觉性与积极性,营造良好的学术环境,鼓励开拓创新。同时,应建立校院领导干部联系系部、联系教师制度,落实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维护教师合法权益,保障教师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要关心教职工的思想动态,切实了解教职工工作、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加强实际的关怀与帮助,营造关心、支持教师发展的优良环境。要助力青年教师和新进教师成长,帮助新进教师、青年教师尽快适应高校工作氛围,强化培养支持力度。3.加强薪酬制度建设,完善分配激励机制、明确惩处机制。明确奖惩制度、加强对优秀教师和先进典型的宣传。加大表彰力度,设立各类以教书育人为导向的奖励制度,通过举办入职、荣休仪式以及校史学习、表彰先进等活动,激励教师潜心育人。在保障基本工资正常调整的基础上,向高层次人才以及承担教学、科研任务较重以及业绩突出的教师加大倾斜力度。要切实发挥收入分配政策的正向激励导向作用。高校新入职教师上岗前必须接受师德师风专题教育,考核合格方可上岗任教。要严格落实《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对于教师师德失范问题一经发现,必须依法依规严肃查处,建立曝光批评机制,起到警示震慑作用。要引导教师正确看待世界与中国发展大势,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4.完善教师职称评审标准,设置合理的职称评审以及升降级制度。要根据各学科专业特点以及不同职称的类型特点,完善职称评审标准,通过学术委员会、职称评审委员会、聘用委员会、教职工代表大会等相关制度讨论、通过,分类设置评价指标,确定评审办法;突出质量导向,注重能力、实绩和贡献,综合评价、客观评审。对特别优秀的人才可以提供快速晋升渠道。

三、建立符合教师发展需求的系统化培训体系,促进教师管理与课程思政建设的发展

(一)以强化教师思政素质和师德师风建设为首要任务。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常态化推进师德培育涵养,全面提升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强化高校教师“四史”教育,将各类师德规范纳入新教师岗前培训和在职教师全员培训必修内容。深入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开展教师职业理想、职业道德教育,强化爱校、爱生、爱教育品质培养。引导广大教师立德、修身,坚持“四个相统一”,争做“四有”好老师,当好“四个引路人”,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完善职业道德、人文素养、教师形象方面的培训,促进教师潜心治学。

(二)开展教育理念教育。汇集国内外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优秀成果,加强教育的规律性。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引导教师对课程内容重新梳理,对教授方案、讲述内容进行再思考,深化自身认识。可以通过引导同专业教师集体备课、互相听课、接受专家点评等方式,使教师的个体行为进化为有组织的系统行为。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利用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有机融入各门课程的教学当中,润物无声地开展课程思政建设,使教师思想政治素质、育人水平、创新能力等保持不断向上攀登的优良状态。以实际项目或课程为依托,查找问题、制定方案、拓展课程设计思路、提升教育理念,将课程思政与专业教育紧密结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开展价值引领,使“立德树人”与专业知识有机融合,将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独特世界观、价值观、历史观、文明观、民主观、生态观等引入专业教育。

(三)开展教学咨询服务,提供优质教学资源。开展教学策略与技巧培训,营造教学研究氛围。集合校内优质资源,建立共享库,为有需要的教师提供有针对性的教学资源。开展教育教学管理培训,针对教学质量评价制度,多层次培训教学运行规范、教学研究新方法等教学工作实务。发挥教学名师和教学成果奖评选示范的带动作用。鼓励团体发展,提倡“老人”带“新人”。对青年教师及新进教师进行学术引领,实施示范性培训项目、激发教师队伍的科研、创新活力。鼓励创新、持续研究。通过举办各类活动、在线学习平台直播讲座,促进教学方法、党建思考、创新教育等能力的提升。

(四)关注教师个人发展和个人心理健康。结合学校整体建设和发展方向,针对不同个体开展教师研修、职业发展咨询,鼓励有条件的青年教师到企事业单位挂职锻炼、实岗培训,促进行业与科研、教学深度融合,建立高水平“双师型”师资队伍,或到国内外高水平大学、科研院所访学,参与国际交流合作。与企事业单位等社会力量共建教师培养培训基地;支持专业教师加强行业企业交流,提升教师实践能力。重视教师身心健康,开展疏解压力、正能量沟通等心理健康知识培训。

(五)开展教育技术培训。随着科技的进步,特别是各种新兴通信工具、新兴媒体平台等传播方式的兴起,对于高校教师应用新媒体进行教学、研究、学生管理等都不断提出新的要求。2020年,普通高校校均上网课程428门,比上年增加167门,增长63.9%。其中,本科院校校均上网课程598门,比上年增加256门,增长75%。为积极应对新科技时代对高校人才培养的挑战,提升教师应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学发展的能力,与时俱进地提供教育技术培训十分重要。

(六)开展赛课实训,营造“立德树人”价值导向。教师发展中心通过组织“教师教学创新大赛”等,分享获奖教师经验、心得和体会,供广大教师学习交流。通过专家听课、评比,进行课堂诊断,给参赛教师说课以及互评等多种形式,开展赛课实训,帮助教师打磨课程,提升授课业务能力与水平。力争建设出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高校教师队伍,培养思政“大先生”。

同时,将推进落实“课程思政”组织“三全育人”建设情况纳入工作考核指标中,师德先锋(榜样)、青教赛获奖者、先进工作者、优秀党员、模范集体、“三八”红旗集体、“三八”红旗奖章、劳动奖章、“五一”巾帼标兵等榜样群围绕育人、师德师风建设开展宣讲活动,营造“立德树人”的浓厚氛围。

猜你喜欢

高校教师育人思政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高校教师平等权利的法律保护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论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的人力资本开发
高校教师职称评聘应“教”字当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