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面向欧盟精准讲好“一带一路”合作共建故事

2023-08-04陈颖群

对外传播 2023年7期
关键词:欧盟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

【内容提要】过去十年,中国与欧盟在“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加强合作,成果显著。多数欧盟成员国积极参与共建 “一带一路”,认可其为世界繁荣发展作出的贡献。但部分欧方人员对“一带一路”倡议存在“理解赤字”,有的甚至抱持冷战思维和意识形态偏见。中国媒体应加大力度、有针对性地驳斥部分欧方人员的抹黑攻击言论;加强议程设置,主动就“一带一路”倡议答疑解惑;积极发挥资源联通优势,与政府、企业、智库等多主体加强沟通,共同从多层次多角度讲好“一带一路”故事,为中欧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塑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关键词】欧盟 一带一路 债务陷阱论 人类命运共同体

2013年,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亚分别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即“一带一路”重大倡议。十年来,“一带一路”从蓝图变成实景,为促进世界各国共同繁荣发展开拓了一条机遇之路。

欧盟是国际上最大的经济体之一,也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区域。多年来,中国与欧盟及其成员国在“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加强合作,在基础设施、贸易投资、金融合作、人文交流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实实在在的成果。中国贸促会数据显示,2022年中欧双边货物贸易总额达8473亿美元,同比增长2.4%,中国与欧盟互为第二大贸易伙伴。近几年,受新冠疫情、俄乌冲突等影响,欧洲经济复苏困难、通货膨胀高企,能源危机、气候危机、难民危机等凸显,多数欧盟国家希望进一步分享“一带一路”带来的巨大发展机遇。截至2023年1月6日,27个欧盟成员国中,有18个已与中国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①

另一方面,受認知局限性和部分西方政客及媒体负面言论的影响,部分欧洲民众对“一带一路”的认知存在偏差,面向欧盟讲好“一带一路”合作共建故事十分必要。

一、部分欧方人员对“一带一路”的认知存在偏差

当前,欧盟及其成员国对“一带一路”倡议普遍予以积极评价,认为“一带一路”有助于提升欧亚大陆互联互通水平,促进中欧之间以及欧盟与其他国家和地区间的经贸合作及人文交流。然而,欧盟及其成员国内部也充斥着一些对“一带一路”不和谐不友好的声音,有的欧方人员对“一带一路”倡议存在“理解赤字”,有的则始终戴着“有色眼镜”看待该倡议,或唱衰共建“一带一路”,不断对其进行抹黑攻击。这些误解、曲解、抹黑和攻击言论一定程度上干扰了欧盟受众理性客观地看待“一带一路”倡议,阻碍了中欧共建“一带一路”的努力。首先,由于社会制度、经济发展水平、历史背景和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差异,部分欧方人员对“一带一路”倡议的目的、内容、运作模式等认知不够深入和具体,以致产生了一些误解。有的人片面地将“一带一路”理解为经济合作、或者是沿着“带”和“路”创建的、只开放给部分国家的线状经济体;有的将“一带一路”合作项目误解为中国单方面地对外投资或者援助项目,忽略其互利共赢的合作模式;有的因为对“一带一路”所遵循的相关制度和规则不甚了解而对其透明度产生疑虑;还有的则担心随着“一带一路”倡议在欧盟的不断推进,中国在该地区影响力的提升会对欧盟内部团结和欧盟自身的影响力形成挑战。

再者,部分欧方人员鼓吹“一带一路”倡议为中国版“马歇尔计划”,污蔑中国在“一带一路”的投资背后含有政治利益或者军事意图,将“一带一路”曲解为一个可能导致阵营对抗的地缘政治工具及帮助中国重塑全球治理规范和规则的工具,否认甚至污名化“一带一路”为推动世界经济和国际贸易均衡、普惠、包容、可持续增长作出的重要贡献。

此外,一些欧盟政客、学者和媒体抱持冷战思维和意识形态偏见,抱持“国强必霸”的认知局限,渲染中欧为制度性对手,错判中国将走西方历史上的殖民扩张路径,将“一带一路”歪曲为“新殖民主义”,将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分享发展经验的行为与“意识形态输出”划上等号,炮制了“债务陷阱论”“破坏环境论”等一系列论调,把“一带一路”说成是中国“控制”其他国家的手段,企图恶化“一带一路”的国际舆论环境,破坏相关国家与中国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展开合作。

二、 加强对欧盟“一带一路”传播,深化中欧合作

当前,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全球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中国向欧盟受众阐释清楚“一带一路”倡议的理念、讲述好“一带一路”合作的故事,既符合双方的利益,也符合国际社会的期待,有助于中欧双方互惠互利,促进全球共同发展繁荣,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1、 加大力度驳斥抹黑“一带一路”的言论

在对欧盟传播时,应加大力度驳斥少数西方国家抹黑“一带一路”的言论,广泛收集具有说服力的事实、案例和数据,击破其谎言,争取欧盟理性受众的支持。

近年来,中国和非洲国家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取得了丰硕成果,少数西方国家便抛出了所谓的“新殖民主义”“债务陷阱论”的论调攻击抹黑中非合作。而恰恰是西方国家历史上在非洲建立了殖民地,从中获取了大量的财富和资源,如今有的西方国家依然把非洲看成自己的后花园。他们基于其自身殖民扩张的历史经验和抱持的“国强必霸”的思维,将“新殖民主义”等帽子强扣在中国头上。实际上,中国的“一带一路”立足于世界各国的发展诉求,帮助发展中国家提升自主可持续的发展能力。多年来,中方帮助非洲国家兴建和升级铁路超过1万公里,公路近10万公里,桥梁近千座,港口近百个,有力地促进了各国的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给当地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②

大量的非洲政客、企业、学者和媒体等都曾在公开场合驳斥过“新殖民主义”和“债务陷阱论”等负面论调。无数事实和案例都表明,少数西方国家对于“一带一路”倡议的各种抹黑和攻击的论调都是站不住脚的。中国媒体有理有据地去揭露和批驳这些言论,有利于帮助欧盟受众形成对“一带一路”倡议的理性客观的认识。

2、 加强议程设置,做好“一带一路”释疑解惑工作

“一带一路”倡议诞生以来,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政客、企业、学者和媒体等都希望了解该倡议的目的和具体内容,纷纷对该倡议从不同角度进行了解读,甚至作出了差异巨大的评判。“一带一路”倡议内涵丰富、规模宏大,中欧之间在历史文化、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深入理解这一倡议对欧盟受众来说存在一定困难。部分欧方人员习惯于简单粗暴地使用类比方式来解读中国道路、中国方案,将“一带一路”倡议曲解为二战后的“马歇尔计划”。在西强我弱的国际舆论格局中,这样的曲解容易带动欧洲国家部分受众对“一带一路”政策产生误解和疑虑。

在对欧盟传播“一带一路”倡议时,中国媒体需要加强议程设置,主动对该倡议的目的、内容、合作方式等以欧盟受众易于理解的叙事方式进行阐释,争取获得其理解与认同。

媒体可以主动讲清楚:“一带一路”倡议与马歇尔计划在基因上有着天壤之别。马歇尔计划作为冷战时期美苏争霸的产物,带有明显的意识形态和地缘政治色彩,是推动阵营对抗的工具。而“一带一路”传承了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是广受欢迎的全球公共产品和开放合作的国际合作平台。“一带一路”倡议蕴含的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观,“一带一路”合作秉持的是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本质是互利共赢。中欧在“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合作,既不是单方面地有利于中国,亦不是单方面地有益于目的地国家,而是根据国际市场的规则及各参与方的需求进行的符合各方利益的有效合作。中国开展“一带一路”合作,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不谋取任何政治私利,也不会像历史上某些国家一样通过经济援助等手段,按照自己的模式和标准去塑造受援国的经济体制和政治环境。

媒体还可以主动寻找“一带一路”倡议与欧盟及其成员国各自的发展战略和规划之间的联系,例如《连接欧洲和亚洲——对欧盟战略的设想》、“全球门户”计划等,进而使欧洲受众更易理解“一带一路”倡议与其本国发展倡议的合作潜力,使“一带一路”倡议在欧盟更加深入人心。媒体还应主动阐释清楚,在“一带一路”框架下,中国和欧盟在非洲等第三方市场不存在对抗性竞争,而是蕴含巨大的合作潜力和发展机遇。

研究欧盟受众关注的“一带一路”议题,主动加强议程设置,做好“一带一路”答疑解惑工作,有助于为中欧“一带一路”合作塑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3、多层次、多角度讲好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故事

“一带一路”倡议涵盖的内容极为广泛,参与“一带一路”的欧盟成员国则情况各异,因此对欧盟传播“一带一路”倡议时,媒体应基于欧盟受众多样化的信息需求,注意内容的丰富性和贴近性,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讲好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故事。既要讲清楚“一带一路”的理念、原则等宏大叙事,也要抓取充满温情的小故事、小细节;既要体现经济合作的成就,也要讲好人文交流的故事;既要讲好中欧之间现有的合作成果和未来的巨大合作潜力,也要讲好中欧在第三方国家市场的合作成就及对当地的积极作用等。在讲述经济合作的时候,应避免只讲经济效益和数据,而要注重欧盟受众的关切,多讲一些中国在对接欧盟标准、保护当地生态环境、落实企业社会责任等方面的做法和案例。例如,2022年中企承建的克罗地亚佩列沙茨大桥通车,中国媒体对此进行了大量报道,但内容主要集中在阐述佩列沙茨大桥项目的重要性、通车后的车辆运行情况、对当地交通的改善等,却较少涉及另一些契合欧盟受众关注点的话题,例如该项目严格按照欧盟桥梁建设规范标准实施、与欧盟境内大量的企业及设备和材料供应商等开展了深层次合作,并坚持做好环境保护工作、全力规避施工过程中可能造成的环境破坏等。

“一带一路”建设是沿线国家的合唱,传播“一带一路”不应只有中国媒体的声音,而应邀请多国家多领域的传播主体参与进来。中国媒体可以积极发挥资源联通的优势,深化与国内外政府部门、企业、智库、专家等主体的合作,共同讲好“一带一路”故事。中国媒体可以与国内政府、企业、智库等主体加强内容共享、渠道共建、平台共用等合作机制,整合对外传播资源,形成对外传播合力,共同诠释好“一带一路”倡议的理念与实践。同时,中国媒体可以主动挖掘一些信息和传播角度、搭建平台,邀请参与“一带一路”倡议的欧盟及其成员国政府、企业、学者和民众等基于自身见闻讲述他们所见证的“一帶一路”促进各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国际社会共同繁荣的故事,通过这些“外嘴”在国际舆论场上讲好“一带一路”合作共赢的大量实践,拉进与欧盟受众的距离,增强传播效果。例如,德国汉堡港长期积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2022年往来中国的集装箱达246万标箱,占汉堡港集装箱总吞吐量的三分之一左右。汉堡港营销协会首席执行官阿克塞尔·马特恩认为,“一带一路”倡议持续为两国合作注入新动力,已成为实现共同发展、惠及世界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平台,尤其是中欧班列加强了汉堡港与中国中西部直接联通,使得原有的海运获得有益补充。③意大利经济发展部前副部长米凯莱·杰拉奇也曾表示,“一带一路”是一个惠及中欧非三方的事”,给全球带来互惠共赢。④

多主体、多层次、多角度地阐述共建“一带一路”的故事,可以帮助欧盟受众全方位地理解“一带一路”,更精准地贴近不同国家和不同群体受众的需求,获得他们对“一带一路”的理解与支持,并激发其参与共建“一带一路”的意愿、信心和行动。

陈颖群系中国日报社国际部主任记者

「注释」

①《已同中国签订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的国家一览》,中国一带一路网,https://www.yidaiyilu.gov.cn/xwzx/roll/77298.htm,2022年8月15日。

②《2023年3月28日外交部发言人毛宁主持例行记者会》,中国外交部网站,https:// www.mfa.gov.cn/web/fyrbt_673021/202303/t20230328_11050448.shtml,2023年3月28日。

③阮佳闻:《中德各界人士同贺新春共话合作》, 国际在线网站,https://news.cri. cn/20230117/c8ad5f75-27bd-827e-3f65-a6ed898ab5cd.html,2023年1月17日。

④张全:《博鳌2023·专访 | 意经济发展部前副部长杰拉奇:“一带一路”惠及各方》,解放日报·上观新闻网,https://export.shobserver.com/baijiahao/ html/598239.html,2023年3月31日。

责编:霍瑶

猜你喜欢

欧盟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
论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科学内涵和重大意义
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目标的中国外交顶层设计
欧盟钢材反倾销对酒钢(集团)公司出口影响的调查
以“文化多样性”国际机制支撑“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探究反倾销措施中的价格承诺
英国退出欧盟对市场的冲击效应研究
以“人类命运共同体”引领世界秩序重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