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要素保障 奋力推进现代化河南建设

2023-08-04唐正清马雅方殷志勇

资源导刊 2023年7期
关键词:用地战略生态

唐正清 马雅方 殷志勇

河南省十一次党代会提出:要以前瞻30年的眼光想问题、作决策、抓发展,紧抓构建新发展格局战略机遇、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政策机遇、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历史机遇,在拉高标杆中争先进位,在加压奋进中开创新局,确保高质量建设现代化河南,确保高水平实现现代化河南。

自然资源是生存之本、发展之基、生态之要。河南省自然资源系统锚定“两个确保”,重点围绕推动中心城市“起高峰”、县域经济“成高原”、坚

持绿色发展、深化改革创新四个方面,结合部门工作实际,剖析当前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了自然资源领域落实“十大战略”的对策举措。

抓住新型城镇化龙头

推动中心城市“起高峰”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挖掘内需潜力、增添发展新动能的重要支撑。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多次强调规划对城镇发展的重要性,要求落实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要充分发挥空间规划的引领作用,优化生产力布局,优化国土空间布局,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

打造郑(港)汴许核心动力源。郑(港)汴许区域集聚了全省1/5的人口,1/3的经济总量、1/3的进出口总额,26%的市场主体,拥有全省6个百强县中的5个,全省前10名产业集聚区中的5个,是河南省创新能力最高、经济发展活力最大区域。以郑州国家中心城市为核心,郑开同城(含兰考)为支撑,发挥空港枢纽作用,推进郑许一体化发展,打造引领全省增长的核心动力源,可以拓展郑州国家中心城市的发展空间,提升规模能级,同时实现辐射带动发展。

推动郑州都市圈扩容提质。进一步优化重塑郑州都市圈空间格局,形成以郑州国家中心城市、洛阳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为引擎,包括开封、新乡、焦作、许昌、平顶山、漯河和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的“1+8”郑州都市圈,提升都市圈规模能级,瞄准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成渝双城经济圈,形成新时代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高峰,与武汉都市圈共同构成国家经济发展第五极。

培育壮大洛阳、南阳副中心城市。巩固提升枢纽能级,充分利用文化资源,强化洛阳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地位,重构城市空间格局,打通开放通道,支持南阳建设副中心城市。

构建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的现代城镇体系。积极引导农业转移人口向中心城市、都市圈、城镇组群和节点城市集聚,加快形成国家中心城市、省域副中心城市、区域中心城市、节点城市协同发展,超大城市、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小城镇协调有序的现代城镇体系。

抓住产业发展基础

服务县域经济“成高原”

土地是产业发展的空间载体。落实科技创新战略、优势再造战略、数字化转型战略、换道领跑战略,就是要围绕“产业发展”,强化用地服务保障。河南省县域面积约占全省的85%,常住人口约占全省的70%,生产总值约占全省的60%,县域经济在发展全局中始终是强力支撑、坚实底盘,县域活则全盘活,县域強则省域强,县域稳则大局稳。

强化空间规划引领。以“一县一省级开发区”为龙头,以工业用地占城镇建设用地25%~30%的比例和开发区内产业用地60%的比例,试划四至边界。合理优化产业发展布局,加强对核心工业区的刚性保护,注重工业用地战略留白,为产业长期集聚健康发展留足空间,引导工业企业向园区集中,逐步实现工业企业全部进入园区,园区之外没有企业。

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实行差别化用地保障政策,建立分类用地标准,优先保障创新空间用地,重点保障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及洛阳、南阳副中心城市等重点区域建设,切实保障产业发展用地,工业用地占新增城镇建设用地总规模比例达到30%以上。盘活闲置土地,完善工业用地二级市场建设,加速工业用地流通,鼓励通过产业转型升级、闲置土地分割转让或依法重组回购、“腾笼换鸟”等方式盘活低效用地,推进存量用地二次开发。

高质量供应产业用地。全面推行“标准地”制度,实现拿地即开工,创新综合用途项目用地政策,增加弹性用地指标,探索工业用地定制服务,提升产业与土地适配度,为新工业经济发展打造新载体,提升精准服务水平。

抓住“绿色”底色

服务高质量建设现代化河南

绿色是现代化的底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十四五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落实绿色低碳转型战略,就是要围绕构建大河大山大平原生态格局,推进生态强省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优化生态空间格局。完善主体功能区体系,形成全省东部农产品主产区、中部城市化发展区、西部重点生态功能区的空间功能布局,构建“一带、三屏、四廊、多点”的生态空间格局。

加强生态保护修复。加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加强中游矿山生态修复,推进下游滩区国土空间综合治理,加快沿黄生态廊道建设。持续推进森林河南建设,加快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推动设立太行山国家公园,制定生态系统碳汇能力稳步提升实施方案。谋划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重大工程,争取国家资金支持。

推进矿山综合整治。对新发现的非法采矿行为坚决快侦快办快结,从严从重查处到位,对违法行为屡禁不止、矿业管理秩序混乱的地区开展重点督导。从严落实修复责任,完善生态修复标准体系,探索完善生态保护修复机制,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保护修复,探索区域矿山综合治理新模式。加快构建“1+N”制度体系,规范矿产资源开发利用。

抓住改革创新法宝

破解发展难题

改革创新是发展的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征程上,必须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应对变局、开拓新局的重要抓手,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坚持全面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结合,坚持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推动改革更好对接发展所需、基层所盼、民心所向。”自然资源部门组建时间短,体制机制还不健全,落实全面深化改革战略、乡村振兴战略、文旅融合战略,需要善于改革创新,打破固有的思维观念,全面提升自然资源治理能力。

坚持规划引领,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文旅文创融合战略。按照“试点先行、典型引路、分类指导、有序推进”的原则,稳妥有序推进村庄规划工作。坚持“一村一策”原则,准确把握乡村特色、地域特征、农村实际、发展现状和功能定位,因地制宜做好总体设计,对不同类型的村庄制定有针对性规划措施,尊重乡村山水格局和自然脉络,延续村庄传统空间格局、建筑布局、乡土特色风貌,加强农村建房设计引导,避免“千村一面”,做到“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留得住乡愁”。

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将优化营商环境建设全面纳入法治化轨道,推进服务型行政执法和行政执法责任制。推动开展国土空间规划、农村集体土地制度改革、自然资源确权登记等领域地方立法研究。推动自然资源要素市场化改革,加强“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健全检查对象名录库和执法检查人员名录库。全面推进自然资源管理权限范围内审批、服务、办事事项的梳理和清理,下放行政审批权限,简化行政审批程序,减少申请材料。

推进数字化赋能,全面提升自然资源治理能力水平。整合自然资源领域数据资源,进一步完善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和规划“一张图”监管,持续推进稳定耕地动态监测及“非农化”“非粮化”动态监管、全生命周期土地利用监测监管、矿山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动态监管等多系统整合,建立健全信息化闭环管理体系。整合全省现有视频监控资源,通过优化、提升或新建的方式,结合卫星遥感、无人机、人防等技术,健全完善覆盖全省的“天眼”系统,实现各类违法违规问题和突发事件实时发现、实时推送、实时处置,实现“天上飞、地上管、卫片对、网上查”四位一体,全面提升预防和打击各类违法违规行为效能。(作者单位:河南省豫地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河南省自然资源厅)

猜你喜欢

用地战略生态
精诚合作、战略共赢,“跑”赢2022!
“生态养生”娱晚年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研究进展综述
战略
战略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的演变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实践与认识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实践与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