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元宇宙视域下用数字化讲好中国故事

2023-08-04居景雨饶春

传播与版权 2023年14期
关键词:元宇宙中国故事博物馆

居景雨 饶春

[摘要]元宇宙是当今时代高速发展的产物,而博物馆作为文化传承与延续的重要命脉,承载了人类发展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是中国人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渠道,“元宇宙+博物館”是开拓元宇宙应用场景,为博物馆带来新生力量的一次全新尝试。文章以中国大运河博物馆为例,尝试从VR、AR、区块链等数字技术角度分析博物馆应如何利用数字化讲好中国故事,为博物馆在未来与元宇宙交融应用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元宇宙;数字化;博物馆;中国故事

2021年元宇宙爆红网络,人类大胆畅想元宇宙应用场景。2022年3月26日,来自全国50家博物馆、高校的60位馆长、学者联名发布《关于博物馆积极参与建构元宇宙的倡议》(以下简称倡议),呼吁博物馆顺应时代发展,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参与建构元宇宙。段勇在介绍倡议背景时表示:“元宇宙在对现实世界的虚拟化、数字化过程中,需要大量来源于实体世界的物质标本和精神世界的文化元素以建构与真实社会体系融合的数字生活空间。而现实世界里同时拥有丰富物质标本和文化元素的最佳场所,非博物馆莫属。”[1]与元宇宙相通的发展理念,让博物馆在未来注定与元宇宙相互交融。

数字化是全球发展的大势所趋,在“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推动阶段,我国大力推行数字化,期望数字与文化发展相融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积极推进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挖掘文物和文化遗产的多重价值,传播更多承载中华文化、中国精神的价值符号和文化产品。”[2]在数字文旅时代,数字化成为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博物馆作为文化传承与延续的重要载体,是承载人类发展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重要基地,是中国人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渠道。当代博物馆应当充分利用现代数字技术讲好中国故事,向世界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

基于此,文章以中国大运河博物馆为例,尝试分析博物馆应如何利用元宇宙和数字化建设,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一、文献综述

(一)国内元宇宙应用研究

元宇宙的英文“Metaverse”由词缀“meta”和词根“verse”组成。该词最早出现在Neal Stephenson的小说《雪崩》中。当前,许多专家和学者提出了他们对元宇宙的认知,但元宇宙尚无公认定义。元宇宙是以网络和算力技术、人工智能、区块链技术等为基础搭建的与现实相交互的虚拟空间[3]。清华大学元宇宙研究团队相对系统地阐述了元宇宙的概念内涵,将其理解为基于现代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全新网络应用系统和新型社会[4]。

文章以VOSviewer为研究工具系统整理元宇宙在国内兴起以来(2021年1月—2023年3月)的研究成果。文章以北大核心期刊为目标期刊源,设置检索条件为“元宇宙”,数据检索时间为2023年3月30日,共得到相关有效文献506篇。

国内元宇宙研究成果最早出现在新闻传播学领域,传播技术对元宇宙研究的影响非常显著[4]。喻国明基于创新演变逻辑具体分析了从“场景时代”到“元宇宙”再到“心世界”的媒介演进逻辑[5]。谭天等将用户、算法、元宇宙视为互联网的三次传播革命,认为元宇宙技术理念的出现和发展将会再次撼动互联网领域[6]。

元宇宙在发展过程中与数字经济的联系相当紧密。袁园等提出,以区块链技术为核心技术的元宇宙经济体系将助力构建更为多元的数字经济生态[7];钟业喜等在梳理了元宇宙和数字经济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了元宇宙在高端制造、医疗健康、智慧农业等方面的广阔应用前景[8]。

图书馆是元宇宙自诞生以来的重要应用场景之一。在图书馆中,元宇宙主要运用在新的场景构建、资源获取方式和服务生态塑造等方面[3]。“元宇宙+教育”也是目前教育研究领域的热点。元宇宙技术将协助学校和教师克服传统教学的缺陷,搭建起更为高效的教学场景,以无法想象的速度推动教学的创新发展[4]。

(二)博物馆数字化发展

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开始将博物馆与计算机技术结合,发展数字化博物馆,与国外相比,虽然起步晚,但是发展较快。2001年,故宫博物院网站的开通标志我国正式开启了数字博物馆的探索之门。2003年,中国博学会博物馆数字化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研讨及成果展示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探讨了中国博物馆数字化的前进方向[9]。目前国内数字化博物馆的研究主要聚焦在以下几个方面:数字化博物馆的革新;博物馆数字化的平台建设;未来博物馆数字化的发展趋势预测等。孙晓艳认为应用VR全景技术是未来博物馆数字化发展的必然趋势[10];彭嘉贝以福建博物院为例分析博物馆应该如何推进数字化发展,为构建“元宇宙”生态做好准备[11]。

随着科技时代的快速发展,数字技术应用愈发广泛,人们的多样化需求推动博物馆在数字化发展中不断前进。多种形式的数字化展示方式,不仅丰富了博物馆展示方式,而且提升了游客体验,如长沙市博物馆的“走进梵高—虚拟现实艺术大展”、南京博物院数字馆中的卷轴式投影动画《南都繁绘景物图卷》等。

(三)讲好中国故事

2013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精心做好对外宣传工作,创新对外宣传方式,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12]自此,有关讲好中国故事的研究逐步进入大众视野并持续受到诸多领域学者关注。

各界对讲好中国故事这一观念的持续关注与重视,使有关讲好中国故事的研究呈现强烈的跨学科性。讲好中国故事长期受到新闻与传媒、国际政治、戏剧电影、思想政治教育等各大学科领域学者的关注。如王昀等从新闻传播的角度提出讲好中国故事的互文叙事模型,多角度重新检视全球治理进程的中国对话[13]。徐和建从戏剧电影的角度探讨主流媒体微纪录片在当今传媒生态下如何讲好中国故事[14]。李崟则站在高等教育学科的立场上探讨讲好中国故事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现实意义、理论价值与实践策略[15]。

除此之外,目前学界对讲好中国故事的研究还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为什么要讲好中国故事:增强人民的价值认同和文化自信;共同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伟大进程;加快构建中国话语体系。第二,讲好中国故事的现状研究:从电影、官方时政短视频以及大学生等角度阐释讲好中国故事的发展状况。第三,讲好中国故事的各项困境:传播困境、路径选择困境等。

二、元宇宙赋能博物馆,用数字化讲好中国故事

(一)VR助力沉浸,讲述运河城市故事

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将VR技术应用于各类展览。以中国大运河博物馆2021年6月12日举办的“5G大运河沉浸式体验区”为例,其通过应用裸眼3D技术为受众提供沉浸之旅。同时,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利用集成文献、监测数据和音视频等技术,将运河通志内容可视化,为受众提供交互式知识信息服务,打造了国内首个“运河”主题的新型数据库。运河途经多个城市,见证了时代的洪流,也目睹了城市的变迁,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应用元宇宙技术将这些城市点亮成运河上的千年明珠,讲述被运河孕育了千年的城市故事。

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大运河街肆印象”展厅,以“城市历史景观再现”的模式为受众提供“历史古街+真实业态+虚拟空间”的沉浸式体验场所。通过时间、空间、有形和无形四个维度来展现运河城市的繁华,并构建了隋唐商街、宋代酒楼、南船北马、盐商住宅、江南烟雨等场景,使受众能够观赏古代的洛阳、开封、北京、天津、扬州、苏州、杭州、宁波等多个城市。为了增强受众的时间穿梭和空间变化体验,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在虚拟天幕中以天空彩绘和虚拟灯光模拟日夜景观,LED屏播放天幕影片来动态演绎四季晴雨,同时为受众提供古装租赁、投壶游戏、手工制作等各类互动体验项目,让受众了解运河沿线的中国故事。

(二)AR增强现实,讲述运河舟楫故事

中国大运河博物馆“运河上的舟楫”展厅,以“实体体验+数字多媒体虚拟体验”的方式,利用图文、船模、触摸屏与AR技术相结合的展示手段为受众讲述大运河舟楫的演变以及大运河舟楫带来的南北文化融合与古今美好生活[16]。

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八号馆“河之恋”,以“水” “运”“诗”“画”四个篇章,展现中国运河文化的流动之美。“水”的变换体现了运河沿岸的人民生活与变迁;“运”则利用沿岸的交通枢纽、粮仓等意象展现水运带来的民运、国运变化;“诗”是借助诗人华章讲述运河沿岸的民生变化、文艺勃兴;“画”是一张巨幅画卷,让古今在大运河中碰撞勃发。作为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的数字化专题展厅,八号馆“河之恋”的本体是一个720°的环形多媒体循环剧场,应用了巨幕环型投影、地面互动投影技术,展览空间内8个红外图像采集设备采集空间中受众的位置[17],通过空间与影片的无缝衔接为受众提供沉浸体验。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在元宇宙技术的辅助支持下讲述中国舟楫故事,打造夺目科幻现场。

(三)区块链引领研学,讲述运河教育故事

区块链技术基于自身发展迅速、应用广泛的特点逐渐深入各领域,教育领域也不例外。区块链是多智能终端之间进行信息记录、存储的数据机构,是现代信息技术与互联网结合的优秀应用[18]。区块链技术以其去中心化、开放性、安全性、独立性四大特点成为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搭造线上研学平台的一大助力。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打造了国内首创的OMO博物馆研学平台—“研学大运河”云平台,基于数字技术构建虚拟空间,为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提供板块式的教学服务。该平台借助区块链技术,实时记录学生学习成果,使过程性评价成为成果评价的中心环节,从而构建更加立体、全面、科学的学习成果评价机制[18]。“研学大运河”云平台可以精准记录学生学习过程,分析其习得成果,学生可以自主选择授课模式,从而有效助力学生学习历史。

自“研学大运河”云平台上线以来,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打造了多个频道,包括《红色运河》《运河思政》《智汇运博》等,学生既可以在线上进行云端研学,也可以走进中国大运河博物馆进行线下探索。基于“研学大运河”云平台,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打造OMO交互模式研学夏令营,为学生提供研学新体验。例如,在“我‘予’湿地夏令营”中,学生在线上课程了解相关知识,获取线下活动的门票,实地体验湿地文化。2023年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开展冬令营活动,利用OMO交互模式将线上线下相结合,依据实时开设的特展进行设计。例如:《墨韵丹青》板块依托“何止八怪—扬州绘画三百年”特展,讲述扬州书画历史,挖掘书画艺术背后的中国故事;《湿地寻踪》板块则依据“运河湿地寻趣”特展,为学生上了一堂博物馆里的自然教育课,讲述藏在自然里的中国故事。

2022年底的“观妙入真—永乐宫的传世之美”特展可谓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在数字技术运用上的集大成者,在元宇宙视域下,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多方面全角度讲述了永乐宫中的中国故事。展前,李松教授以永乐壁画为切入点开展在线讲座,为受众打开认识永乐宫的大门。在正式展览入口互动项目“永乐宫的朋友圈”中,永乐宫以第一人称在“朋友圈”分享故事,诸如“广胜寺壁画”等文物在下方进行评论点赞,受众可以通过触摸显示屏进入其他文物的“朋友圈”。《壁上丹青》板块运用3D打印、现代动画、数字修复等技术,展现壁画人物场景,打造體验空间,讲述中华独特的壁画故事。中国大运河博物馆为无法亲临现场的受众提供了VR导览,利用数字技术使时间空间上都无法交互的“人与物”得以在线上互动,受众点击文物旁的展标即可查看文字介绍和高清大图以及多媒体视频。该特展还为受众提供AR互动游戏,受众寻找图标集齐卡片即可解锁更多信息,丰富的壁画故事得以通过数字化的方式进行讲述。

三、结语

当前,元宇宙在国内的应用正处于起步阶段,“元宇宙+博物馆”仍需要进一步探索,其新的理念、新的技术也亟待探寻。就中国大运河博物馆而言,“元宇宙+博物馆”是该馆追求上进、找寻新生的一次大胆尝试。博物馆应乘上这场时代的风,让博物馆的未来与元宇宙交相辉映,讲好属于中国的大好故事,展现无限魅力。

[参考文献]

[1]最新发布|六十位馆长学者联名倡议博物馆积极参与建构元宇宙[EB/OL].(2022-03-26)[2023-04-25].https://museum.shu.edu.cn/info/1030/2142.htm.

[2]《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EB/OL].(2022-07-16)[2023-04-25].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38438852393274473&wfr=spider&for=pc.

[3]司娟.元宇宙与图书馆的发展:基于文献综述[J/OL].晋图学刊:1-12[2023-04-25].http://kns.cnki.net/kcms/detail/14.1022.G2.20230307.0844.002.html.

[4]楊红岩,潘辉.国内元宇宙研究领域的科学知识图谱分析[J/OL].图书馆建设:1-12[2023-04-25].http://kns.cnki.net/kcms/detail/23.1331.G2.20221222.0756.002.html.

[5]喻国明.未来媒介的进化逻辑:“人的连接”的迭代、重组与升维:从“场景时代”到“元宇宙”再到“心世界”的未来[J].新闻界,2021(10):54-60.

[6]谭天,蒲源.ChatGPT会给人工智能时代带来一场革命吗?[J].中国传媒科技,2023(02):30-34.

[7]袁园,杨永忠.走向元宇宙:一种新型数字经济的机理与逻辑[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01):84-94.

[8]钟业喜,吴思雨.元宇宙赋能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基础、机理、路径与应用场景[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04):1-12.

[9]胡熠蝶.基于沉浸式体验的博物馆数字化展示研究[D].杭州:浙江农林大学,2021.

[10]孙晓艳.基于VR全景技术的博物馆陈列展览数字化的研究与探索[J].电子世界,2019(24):20-21,24.

[11]彭嘉贝.浅谈“元宇宙”建构下的博物馆数字化发展思路与举措:以福建博物院为例[J].福建文博,2022(04):85-90.

[12]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 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 努力把宣传思想工作做得更好[EB/OL].(2013-08-21)[2023-04-25].https://news.12371.cn/2013/08/21/ARTI1377027196674576.shtml.

[13]王昀,陈先红.迈向全球治理语境的国家叙事:“讲好中国故事”的互文叙事模型[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9(07):17-32,126.

[14]徐和建.讲好中国故事:主流媒体微纪录片的场域、视角与叙事[J].新闻与写作,2019(12):49-53.

[15]李崟.“讲好中国故事”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现实意义、理论价值与实践策略[J].思想理论教育,2020(11):98-101.

[16]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16日开馆[N].扬州日报,2021-06-05.

[17]陈慧霞.数字文旅时代博物馆沉浸式体验设计研究:以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为例[J]文物鉴定与鉴赏,2022(13):46-49.

[18]王利锋,王佳.区块链技术赋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创新研究[J].教育与职业,2023(08):54-59.

猜你喜欢

元宇宙中国故事博物馆
元宇宙中的“孤儿们”?
“元宇宙”照出互联网浮躁(点评)
博物馆
露天博物馆
世界最大童书展,“中国故事”升温
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