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无痕,行者无疆
——探索中国国际园林博览会展园规划与营建新模式
2023-08-04林鹰郭佳张映LINYingGUOJiaZHANGYing
林鹰 郭佳 张映 LIN Ying GUO Jia ZHANG Ying
中国国际园林博览会已走过25 年历程,其对宣传全国各地园林文化、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和提高园林城市建设水平具有重要意义。结合第十四届中国(合肥)国际园林博览会展园规划设计总体方案中的体会,对未来中国国际园林博览会及其展园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园林博览会;新模式;园区规划;风景园林;城市公园
1 新的起点
1.1 新时代的大事件
中国国际园林博览会(以下简称“园博会”)是园林界的奥林匹克盛会,对于2020年确定的第十四届中国(合肥)国际园林博览会亦是如此。
2020年3月6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中国国际园林博览会管理办法》(建城〔2020〕25号,以下简称“新管理办法”),相较2019年7月18日印发的《中国国际园林博览会管理办法》(建城〔2019〕79号),强调“坚持生态优先,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的向往,促进美丽城市建设,提高园林城市建设水平”“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原则,改善提升城市生态和人居环境”,在中国国际园林博览会展园选址上“要尽可能在城市建成区或周边,贴近社区和市民生活圈”,园博园的绿地、水系“要成为城市整体绿地系统、水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园博园的营建要“充分利用改造存量建筑,新建展馆要考虑后续利用,严格控制规模”等。
“新管理办法”开启了园博会生态、系统、节约、服务、可持续发展的新航向。
第十四届中国(合肥)国际园林博览会展园选址于2013年停用的合肥骆岗机场(见图1),承载着几代合肥人的城市记忆,27万m2的跑道停机坪和7万m2的建筑遗存构成极具魅力和挑战的场地,并成为园博会系列中第一个以“城市更新”为核心的经典范例。
1 骆岗机场鸟瞰
骆岗机场位于市中心南侧9km处,合肥市以极大的雄心和魄力,将城市中心最好的地块让给生态、市民、文化,计划举办具有时代特质、国际风范、合肥特色、永不落幕的盛世佳会。
1.2 风景园林的使命
风景园林行业是园博会的主力军。风景园林将建筑及环境等诸多要素融为一体,遵循“师法自然、天人合一、巧于因借、顺势而为”等理念,对于景观塑造、文化解读有着自身独特的方式,能科学控制各类空间尺度(见图2)。
2 圆明园(图片来源:网络)2a 总平面2b 鸟瞰2c 复原的远瀛观
2020年8月底,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以风景园林院为核心的年轻设计团队,在强手如林的合肥园博园规划设计投标竞争中取胜,验证了风景园林在环境空间中的驾驭与统合能力。最终的中标方案除在整体上遵循严谨的思维逻辑、清晰的语言表达外,还体现了创新理念。
1)形式突破 中标方案呈现机场航空特质的启航、领航、导航、续航、护航等篇章,代替了程式化的文本描述,令人耳目一新。
2)空间突破 以从“芯”出发为理念,构建理想城乡模型的圈层结构和人本主义的交通游赏体系,实现山、水、林、田、湖及镇、村的和谐共生;畅想从园博园到园博城的宏伟前景,将公园城市、城市更新、海绵城市、美丽乡村等理念有机融入整个方案,“以园寓城”是对中国风景园林中“以小见大”“一花一世界”等理念的充分领会和运用(见图3)。
3 全域园博
3)内容突破 中标方案首次提出“馆园一体”理念,探索展陈新模式,同时在展园空间设计上运用当代景观手法进行有益的尝试与大胆的突破(见图4)。
4 安徽园——云水谣,水墨安徽4a 总平面4b 效果
园博园的规划设计师必须有理想、有情怀,将精神气质贯穿于整个项目团队,在后期方案落地和深化中可能会不断修改甚至调整,未必均能实现,但作为整个规划设计方案的起点必须保持高位。
2 新的目标
园博会历经25年发展,始终紧跟时代主旋律,不断进行自我完善和更新。面对新形势和新要求,需客观审视园博会发展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总结经验。
2.1 以园带城,构筑生态宜居、和谐自然的城乡空间格局
因用地条件的限制,许多园博园位于城市边缘,成为集“郊野公园+主题公园+旅游景区”于一体的综合体,并非市民日常活动的场所。
第十四届园博会除具有“城市更新”核心特色外,还是一届“城中园博”,园博园场地由城郊转移到市中心,其与锦绣湖公园共同构成城市中央生态公园,形成以绿色为中心的城市空间形态。除服务能力和效率获得极大提升外,还实现了骆岗机场片区规划从开发主导到生态引领的转变,成为延续园林城市特色、内接巢湖,实现“城湖一体”城市格局的关键节点(见图5)。
5 骆岗片区用地规划的变迁
2.2 以园营城,完成由花至园、由园到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园博会最早以花卉等园艺展览为主,后发展成为大园林展区。发展至今,园博园普遍占地2km2以上,大的超过6km2,故大部分城市选择城郊不宜开发的地块作为园博园场地。
因园区面积较大,且展览设施和展园后期的使用功能较弱、吸引力较低,会后游客量大幅下降,给运营维护造成极大压力。
由于用地性质的限定,园博园内不允许建设过多经营性项目,因此运营具有局限性。较少的服务设施、单一的观赏功能与巨大的园区体量形成鲜明的反差。
因展会要求与展后经营存在冲突,管理与实施的主体不同,规划、建设、管理3个阶段的脱离造成多数园博会前期策划仅考虑展会期间需求,忽视后续的开发利用。
综上所述,如此大尺度、高投入、以绿色空间为主的园博园,除空间、服务拓展外,在用地、产业可持续性发展方面还需探索新的路径。
2.3 以园融城,展现不忘初心、海纳百川的逐梦情怀
园博会以绿色为本底,而园林具有广泛包容性。越来越多优秀的建筑团队参与到园博园的设计中,以新的视角和方法论表达环境景观,使人耳目一新。从另一个角度,风景园林行业可在建筑、海绵市政、城市规划等方面进行探索。在合肥园博园中标方案中,部分建筑方案由风景园林师完成,展现出风景园林师对景观建筑的理解和全面的造型能力(见图6)。
3 新的征程
3.1 3个转变
园博园未来的3个转变包括:①体量空间,由以增量为主向以存量更新为主转变;②用地类型,由单一绿地向混合用地转变,包括国土空间中具有一定规模、相对集中并适合面向大众开放的各类用地;③功能,由非常态景区向使用常态化的开放空间转变。
3.2 园博会之“园”(存在空间)
园博园=公园+城市。主会场姓“园”,分会场姓“城”,实现城园一体,如合肥园博园。
未来可将整个城市绿地系统或公园体系作为园博园会场,将园林城市理念应用其中,缔造全域园博。
1)主会场 建议园博园永久保留面积50hm2及以上的绿地,作为公园绿地中的特殊类型,探讨在保持其公益性、开放性,且绿地率高于65%的基础上,在绿地内部增加公共服务设施类型,如餐饮服务、文创艺术、展览展示、运动娱乐等。若受绿地条例、管理规定和规范约束,可采用混合用地形式。
2)分会场 以城市建成区中集中展示城市新理念、新技术、新成果的某示范片区作为展场。示范区必须是开放的,且具有一定封闭管理条件,如历史文化街区、产业园区、艺术区、文化旅游景区等。
3.3 园博会之“博”(展览内容)
园博园的形式既要贴近百姓,又要贴近生活。园博会既是园林博览会、城建博览会,又是百姓博览会、民生博览会(见图7)。
7 人民园艺方案
在合肥园博园方案论证过程中,专家建议:①邀请园林、艺术、建筑类高等院校参与设计与营建展园,作为其展示舞台与实习基地;②部分展园可设计为“百姓展园”,如青少年、老年人、服务工作者等。上述建议既有创意又接地气,体现了百姓参与的理念。
3.4 园博会之“会”(展陈方式)
以园林为核心平台,综合展示新城乡、新人居、新生态、新城建。园博园从园林行业的“奥运会”发展成为以园林为核心平台的整个建设行业的“奥运会”,所有展陈内容均为城市实景。
1)室内展陈 不新建室内展陈馆,借助现有展览馆或更新场地原有建筑,便于使用常态化。若现有展览馆不方便组织游赏活动,建议应用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展后保留小部分,拆除大部分(见图8)。馆不应只是“馆”,馆本身的营建即展,应做到馆展一体。
8 国外临时构建的展览馆8a巴塞罗那临时展览馆8b英国Dulwich展览馆8c日本MOOM临时展览馆
2)室外展园 园博会需体现全国性,调动全国各省积极参与,共筑美好未来,故在主会场布置以各城市名命名的展园极为必要。总体上参展城市数量无需过多,可在展陈形式上进行突破:①命题作文式,仍采用集锦展园形式,但各展园展示的主题需在总体方案中明确,营建方式以指南形式加以规定;②共同缔造式,打破集锦展园形式,在统一主题和总体方案指引下,将园区内各个景区或功能分区交由参展城市进行设计,然后进行汇总,实现展园一体,各片区仍以城市名命名;③业态附加式,若园博园能在用地许可、产业或项目准入方面有所突破,则可增加公共服务设施,如艺术工坊、书吧、茶吧、自然讲堂、森林屋、民宿等。上述展园可由政府组织城市设计并命名、企业出资经营。各城市展园可结合环境形成花园庭院、乡村聚落、风情小镇等组团,共建城乡美好生活(见图9)。
9 田园诗之“红村”
4 结语
历经25年,园博园随着时代成长,展现无限魅力,希望它既能保持初心,又有广博的胸怀、创新的思维、青春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