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空间句法的广州近代公园空间结构研究
2023-08-04刘彦秀宋立新LIUYanxiuSONGLixin
刘彦秀 宋立新 LIU Yanxiu SONG Lixin
以人民公园、黄花岗公园、越秀公园为例,利用空间句法理论与百度热力图,选取连接值、深度值、集成度为量化指标,对广州近代公园的空间结构进行量化分析,探究西方造园手法和我国传统造园手法影响下的公园空间结构与人们游赏行为的关系。
近代公园;空间句法;空间结构;公园设计
0 引言
随着城市的发展,公园理念的传入及其他城市影响的深入,近代广州公园的建设逐渐兴起。近代的广州处于中西方文化融合发展的特殊时期,受西方文化、城市管理、城市规划理念的影响,加之人们对公众健康、公共空间、公共卫生的关注,在民国时期开创性地建设了许多公园。
人民公园可追溯至1918年,孙中山先生决定将位于广州中轴线上的巡抚衙署旧址与周边部分民房基地建设为“市立第一公园”,公园布局整体上参照法国、意大利的园林布局形式,以中轴对称、图案装饰为显著特点,以雕塑、喷泉等小品作为景观节点,人民公园具有纪念、休闲、集散等功能,是多功能复合型公园;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是为纪念孙中山领导的黄花岗起义而建设的,1986年被评为“羊城新八景”之一,园林空间布局采用对称式轴线与自然式构图相结合的形式,是中西造园要素的结合,其中以“正门—浩气长存牌坊—林森手植—七十二烈士墓”为主轴线,其他区域依山就势,营造自然的山水环境,整个公园环境安静祥和,在不同高度布置墨池、龙柱、碑记亭、七十二烈士墓等;1925年,广州市政府令工商局将越秀山筹建为孙中山纪念园,越秀公园是山地公园,园林布局依山就势,公园内植被茂密,地形高差大,盘山道路错综复杂,主要景点有五羊石像、镇海楼,古城墙等。
1 研究方法
空间句法由伦敦大学巴特莱特建筑学院Bill Hillier教授及其团队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1],是一种以空间拓扑关系形态为基础的空间分析方法,也是一种站在空间形态的角度解释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人类行为特征及城市建筑布局等的理念。空间句法理论以定量分析为手段,以几何拓扑学为基础,针对空间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行分析,为理解园林空间结构奠定了基础,涵盖许多量化指标,本文利用轴线图对人民公园、黄花岗公园、越秀公园的连接值、深度值、集成度进行量化分析[2]。
1.1 轴线分析
轴线是将空间关系简化为线,表示线性空间,对应于人的线性移动。所有轴线需尽量长且不重复,同时所用轴线须最少。在处理时经过以下步骤:在AutoCAD中分别构建人民公园、黄花岗公园、越秀公园空间轴线模型,用最长且最少的轴线模拟人直线看到的最远距离,并假设人会沿此轴线进行活动,将其保存为空间句法软件Depthmap可识别的“.dxf”格式文件;将文件导入Depthmap软件中进行模拟运算,通过所得连接值、深度值、集成度等相关量化图示、数据分析各公园空间布局;通过比较分析,得出3个公园空间特征异同。
1.2 量化指标
1)连接值表示系统中与某一节点直接相连的节点个数,连接值越低说明空间的渗透性越差,反之则越好。
2)深度值表示某一空间到达另一空间的难易程度,通常用于衡量交通吸引力,深度值越高表示空间越易被看到。
3)集成度是度量某地区内部空间结构与其所嵌入的更大空间系统的关联程度。
2 空间句法分析
2.1 连接值
人民公园的连接值分析结果显示,红色和橙色的道路是连接公园的主要道路,更易到达公园的任何场地(见图1)。人民公园整体空间格局参照法国与意大利的造园形式,采用规整式布局,使整个园林的空间渗透性更强,将人流分散到各处。作为具有形象展示作用及承载较大人流的市民公园,几何对称的布局、四面通达的道路,满足了附近市民休闲和集散的功能需求。
1 人民公园连接值
黄花岗公园的连接值分析结果显示,连接值最高的是“七十二烈士墓—正门”和“七十二烈士墓—辛亥革命烈士墓区”的轴线(见图2)。黄花岗公园作为烈士陵园,其布局与人民公园完全不同,以清晰的主轴将烈士碑与烈士墓串联。主轴阵列种植乔木形成夹景,将视线集中于七十二烈士墓,且通过景观序列的排布,将历史事件逐一传播给游客。
越秀公园的连接值分析结果显示,正门的连接值最高,次之为连接五羊仙庭、游泳馆、成语寓言园的道路,再次为东门所在道路(见图3)。可见靠近入口及一些著名景点的道路连接值更高。
3 越秀公园连接值
2.2 深度值
深度值分析结果显示,人民公园的可达性表现较平均(见图4);黄花岗公园中连接烈士碑的几条较长的道路深度值最高(见图5);越秀公园靠近正门处深度值最高,交通最便捷,为越秀游泳馆、游艇部、五羊仙庭、成语寓言园等热门节点所在之处,东南部通往中山纪念堂的道路深度值最低,交通可达性差,人流相对稀少(见图6)。
4 人民公园深度值
5 黄花冈公园深度值
6 越秀公园深度值
人民公园的平均深度值为1.717,黄花岗公园的平均深度值为0.715,越秀公园的平均深度值为0.397。可见人民公园的法式布局是3个公园中交通最便捷的。越秀公园虽然深度值不高,但是由于其节点及植被的丰富程度,使逗留的游客有景可赏,停留时间更长。由此可见,公园设计中观赏性、娱乐性与可达性同样重要。空间的可达性若能与节点布局良好结合,在一定程度上既可使游客便捷到达,又可使游客获得沉浸式体验。
2.3 集成度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人民公园的集成度最高,局部和整体的空间结构关联性相对最强;黄花岗公园集成度较低,人们较难从局部空间结构认识整体空间;越秀公园集成度最低,公园局部与整体结构协同性差。
3 百度热力图分析
在百度热力图中截取周日上午11:00的热力图,其中人民公园的人流特征是周边人多,中心人少,由南向北人流变少,公园南部、西部、东部的外围界面是人们最易到达且愿意停留之处,与空间句法分析结果相符;黄花岗公园西部红铁门和东南门周围人流量最大,其次是西部园区,原因是西部园区有羽毛球场、文化馆、网球场等活动场馆,而七十二烈士墓及“东南门—七十二烈士墓”轴线的人流量少,这与空间句法分析结果产生较大分歧,原因是城市居民在日常使用功能上更倾向于休闲娱乐功能,黄花岗公园西部园区环境更适合休闲娱乐,而东部墓碑密集,只有在特殊纪念节日才会集中举办活动,可见节点功能也是影响人们行为的重要因素;越秀公园金印游乐场人流量最大,其次是成语寓言园、游泳馆、室内乒乓球馆,可见城市公园中人们除爬山、快走等休闲活动,更想通过参与项目进行身心放松,故设计在保证道路可达性的前提下,可合理布置参与性强的功能。
4 广州近代公园空间结构分析总结
1)根据空间句法与百度热力图分析结果对比发现,公园可达性和人流量存在相关性,但也存在可达性一般但人流量多的情况,如越秀公园的金印游乐场,这类节点的吸引力强,除了观赏功能还有很强的参与性。
2)人民公园这类从布局到要素均借鉴国外造园手法的公园为游客提供较为均等的可达性,在充分利用空间的同时也能为游客提供良好的娱乐体验;而黄花岗公园等陵园,在打造庄严肃穆空间氛围的同时,可适当增加一些休闲娱乐场所,在不同时期对其充分利用;越秀公园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资源和良好的景观视野,但历史文化类景点如五羊仙庭、镇海楼、明代长城的人流量较金印游乐场、游泳馆、成语寓言园、乒乓球场的人流量少,原因在于周边居民一般以休闲健身为主,仅外来游客倾向于景点打卡,故公园空间布局时要对周边居民和外来游客的需求进行综合考量。
3)人民公园空间布局无明显节奏变化,垂直交叉的道路系统使每个节点可达性差别不大,整个公园高差不明显,在游览体验上与广场相似。作为广州闹市中富有历史底蕴的公园,空间结构延续旧的空间布局,同时将公园四周彻底打开方便人们进入,对周边居民来说是优质的休闲场所(见图7)。
7 人民公园实景(图片来源:网络)
4)越秀公园从入口起经过数个景观节点层层递进至公园中心部位形成高潮,由空间的开合与层次的递进引导游人进行游赏是我国传统私家园林造园手法的体现,这样富有韵律的空间序列与游客的游赏行为具有强关联性。越秀公园空间布局依山就势,与我国传统山地园林类似,高处筑亭,低处理水,虽然有加入西方元素,但整个空间结构讲究起承转合,几乎每个节点都是独立存在的,身处植物茂密的山林中可不受外界干扰(见图8)。
8 越秀公园实景(图片来源:网络)
5)黄花岗公园作为烈士陵园,空间主要强调纪念碑。直通纪念碑的轴线加上两旁高耸的松柏,氛围庄严、肃穆,凸显了纪念的主题,而西部园区又布置相关活动场所,利用剩余空间为周边居民创造娱乐休闲场所(见图9)。
9 黄花岗公园实景(图片来源:网络)
5 结语
西方造园手法和我国传统造园手法影响下的公园空间结构与人们游赏行为具有明显差异。法式规整模式下的公园空间渗透强度差异性不明显,在引导游人行为时没有特定的目的地,使整个公园使用频率均等化;中式造园手法影响下的公园空间渗透性差异大,在入口处以开敞的空间及简洁的路线力求实现游览效率最大化,通过主要线路将游客引导至中心节点,并设法吸引其驻留。在当代公共游憩空间的塑造上,如何将我国传统造园手法融于其中,更符合本土特色,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是园林设计中应着重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