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文艺创作人民性的实践路径探析

2023-08-04梁瑞雪

当代美术家 2023年4期
关键词:文艺创作人民性实践路径

梁瑞雪

新时代的文艺创作始终贯穿着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坚持着“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创新性地丰富了“人民性”的内涵,拓宽了新时代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的发展道路。纵观我国的文艺发展史,可以得出一条基本的经验,就是文艺创作要贴近人民、与人民同行;戮力同心,与人民同向;使人民成为文艺创作以及文艺事业发展中的重要力量,让所有文艺活动的参与者、创作者和评价者皆能在文艺实践过程中获得幸福感与满足感……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社会主义文艺是人民的文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文艺创作中的引领作用。“人民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创作中,也应始终贯穿和体现“人民性”的本质要求。本文将从新时代文艺创作者、文艺作品以及文艺批评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并以十八大以来的优秀美术作品为佐证,解读其中所蕴含的人民性,进而探析新时代文艺创作实现人民性的实践方式以及实践路径。

关键词:新时代,文艺创作,人民性,实践路径

Abstract: General Secretary Xi Jinping in the report to the 19th Congress pointed out that socialist literature and arts are the peoples literature and arts and must adhere to a people-centred creative orientation; in the report to the 20th CPC National Congress, General Secretary Xi Jinping again emphasised the leading role of socialist core values in the creation of literature and arts. As “the affinity” is the essential attribute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the creation of socialist literature and art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n the new era should also always reflect the essential requirement. This article analyses the three aspects of literary and artistic creators, literary and artistic works and literary and artistic criticism in the new era, and uses the excellent art works since the 18th National Congress as supporting evidence to interpret the the people contained therein, and then explore the practical ways and paths in literary and artistic creation in the new era.

Keywords: new era, literary creation, the people, practical paths

社会主义文艺的本质就是人民的文艺。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艺创作者要“深入人民、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扎根生活”,充分将人民作为文艺创作的表现主体。新时代社会主义文艺赋予了“人民性”新的时代内涵,符合了新时代文艺创作的根本导向。因此,本文将从文艺创作者、文艺作品以及文艺评价三方面,具体分析新时代文艺创作人民性的实现方式及实践路径。

一、文艺创作者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对于文艺创作者而言,“以人民为中心”是对文艺创作“人民性”具体且深刻的认识和行动指南。文艺创作者要自觉坚守人民性的创作立场。实现文艺的繁荣发展,需要广大的文艺创作者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征程中创作出无愧于民族、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文艺精品。

(一)文艺创作者要热爱人民

文艺创作者不仅要融入人民的现实生活中,反映人民的心声,更要基于“人民性”的立场书写人民对丰富物质生活与美好精神生活的追求,描绘人民在奋斗过程中战胜困难的勇气,进而通过优秀的文艺创作让人民看到生活中的温暖与希望。在人民欣赏文艺作品时提升审美修养,带给他们美的享受与震撼,并启迪人民的思想,这也是新时代文艺创作者的使命与担当。

1. 提升人民审美修养为担当

文艺创作者应充分发挥文艺的精神引领作用,通过优秀的文艺作品,给人以积极向上的精神指引和真善美的价值观。积极引导人们培育正确的审美观和道德判断力。“娱乐至上”已成为当下文艺事业发展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如何在当下的娱乐化的语境中提高人民群众的审美修养,通过文艺舒缓压力,真正给予人审美的享受,这也将成为新时代文艺创作者需要解决的问题所在。同时,文艺的审美愉悦功能使得文艺作品容易引发受众的自我认知。基于此,文艺创作者在创作实践过程中要积极发挥文艺的滋养、美育、愉悦作用。以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审美品味为己任,将以文化人、以美育人作为目标。用优秀的文艺作品引领人们追求崇高、向往美好,讓人们在欣赏文艺作品的过程中得到精神的愉悦、审美的享受。

2. 带给人民内心的震撼为己任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有着文以载道的传统。也就是重视文艺反映和观察世风民情的功能,借以引导人心的重要方法。优秀的文艺作品能够产生激荡内心、震撼灵魂的效果。文艺创作并非是个人的自说自话,而是要创造和传播一种社会化的情感。文艺创作者要在个性化的表达中融入共性的社会情感和价值取向,扎根生活、细心关注这片土地上发生的一切;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努力提高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弘扬崇高的理想信念和典型人物中所体现的英雄气概,使得文艺真正成为鼓舞人民、震撼人心的强大精神力量。

3. 启迪人民思想为目标

文艺在塑造人民的精神世界,启迪人民的思想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早在“五四”时期,面对形形色色的社会思潮,梁启超便积极推动文学、艺术的作用。胡适更是以文学对人民思想起到的推动作用进行了阐述,“思想之在文学,犹脑筋之在人身。人不能思想,则虽面目姣好,虽能笑啼感觉,亦何足取哉。文学亦犹是耳。”[1]可见,文艺通过对人民思想的启迪,对民族精神的振兴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通过文艺给予人积极、健康、向上的精神指引,激发人们对美好生活而奋斗的积极性、主动性,正是文艺作为塑魂铸魂思想要义的核心所在。对此,文艺创作者要以启迪人民思想为目标,深入人民的具体生活中,了解每个人民的心灵世界,并进一步反映人民的愿望,进而表现这个时代人民为实现自己的梦想而奋斗的历程与不懈奋斗的精神。

(二)文艺创作者要扎根人民生活

文艺创作者能否创作出优秀的、符合时代要求的文艺作品,取决于在创作过程中能否扎根人民,从人民的生活中汲取创作素材和力量。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艺,优秀的文艺作品之所以能够成为文艺经典,就在于文艺创作者在创作时反映了时代的现实,抓住了时代的问题,而问题正是源自于人民的生活。

党的十八大以来,为深入坚持并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弘扬中国精神,讲好中国故事,更多地展现出新时代背景下人民群众的精神风貌,举办了一系列展现重大历史事件、人民精神风貌以及时代气象的美术作品展。如“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最美中國人——庆祝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召开大型美术作品展”“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和“伟大征程时代画卷——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美术作品展”等,展出的作品将人民群众始终作为表现主体,用高于生活的标准来提炼人民生活,以实际行动做到了“深入群众,扎根人民,走出画室,回到生活”。

“伟大历程壮丽画卷——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美术作品展”中所展出的文艺精品再现了中国人民顽强拼搏的不懈斗志和自强不息的伟大精神,并展现了新时代国家主题性美术创作项目的最新成果,艺术家们充分运用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将国家重大主题创作扎根于社会现实,运用艺术的创作方式再现重大历史事件。[2]在《暖心——十八洞村贫困户精准识别公示会》中,作品旨在反映在国家精准扶贫政策下,十八洞村通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让村民们自主投票评选,将真正的贫困户识别出来。展现了一幕新时代基层干部与村民凝心聚力、发扬民主、帮扶贫困户的暖心场面,还原了脱贫攻坚中的真实场景。作为土生土长的湖南人,王奋英对发生在湘西的这一场“精准扶贫”攻坚战有着特殊的感情,为了创作好这幅作品,王奋英多次前往十八洞村进行考察、搜集素材,在创作中仔细推敲和钻研,力求自己的绘画语言融入重大主题创作中,使作品能够呈现出人民脱贫攻坚中的努力,富有时代感召力。[3]在作品中,基层干部与村民围坐成一圈,村民身上穿着的特色民族服饰以及脸上洋溢的笑容,传达出贫困山区人民对脱贫致富美好生活的憧憬。艺术家在创作中以脱贫攻坚的时代为大背景,用细腻的笔触展现人性的细微之处,在人性的真实中再现历史的真实。

文艺扎根人民、服务人民,更要积极反映人民心声。文艺创作者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能做人民生活的旁观者,要始终走进人民的生活深处;通过鲜活的人物形象展示时代精神和社会风貌,反映人民心声;抓住现实生活的细节之处和典型之处,从最真实的生活出发,深刻提炼生活、生动表达生活,全面展现生活。

在曹巍油画作品《科技创业的年轻人》中,与一般的主题性美术创作以宏大叙事表达方式不同,曹巍将创作目光聚焦在年轻创业者们最为日常的生活工作状态——排队等电梯。在作品中,年轻的创业者身着休闲,背着电脑,戴着无线耳机,脚蹬运动鞋,这是工作中的年轻人最为平常舒适的装束。队伍秩序井然,对此,艺术家在作品中特意加了一位奔跑的女青年,她急匆匆的身影和排队的人群形成鲜明的对比,在强调人物之间的差异、增强画面动静对比的同时,形成了富有情节性的表达,体现出新时代创业青年的蓬勃朝气。作品的整体画面十分明亮欢快,背景中的北京SOHO写字楼和远处的蓝天白云交相呼应,构成一条美丽的风景线。由此,表现出新时代青年怀揣着勇于追求和实现梦想的决心,在新时代的感召下走向创新创业的前沿,充满了新时代青年对梦想的坚持与追逐的气息。[4]

新时代以来的优秀美术作品充分证明了一个时代的文艺,只有真正把人民作为文艺的主人公,热爱人民、扎根人民、反映人民,才能切合时代的主旋律。因此,新时代的文艺创作者要做到忠实记录、深刻反映、艺术再现人民的生活实践,为人民提供最好的精神食粮,积极反映人民心声。这既是文艺创作者的中心任务,也是创作优秀文艺作品的根本基础。

二、文艺创作要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

文艺活动的各个环节皆是围绕文艺创作而有序展开的,创作者的创作活动、读者的欣赏、文艺批评家的评价都离不开作品。从一定程度上讲,作品是文艺活动的核心。新时代的文艺创作应该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精神的前提下,将“文艺精品”作为创作标准,创作出真正为人民群众所喜爱,市场上受欢迎的文艺精品。

(一)用文艺的力量鼓舞人民

任何一个民族,任何一个时代的文艺精品都必须有正确的价值取向,指导人民更好地生活并理解生活。恩格斯在写给考茨基的信中就明确指出:无产阶级文艺应该塑造工人阶级的新人形象,表露鲜明的思想倾向。在面对如火如荼的社会主义建设中,文艺精品应该是内容充实,并以正能量作为基本价值取向的创作。而正能量的核心内涵就是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用正能量的文艺创作鼓舞人民、温暖人民、启迪人民。这是对新时代社会主义文艺精品创作内容最基本的创作要求。

首先,有筋骨的文艺创作具有昂扬向上的精神力量,并用这种向上的精神力量培养人民正确地世界观与人生观。有筋骨的作品一般具有刚健、豪放的风格,最能使人警醒,以达到鼓舞人心的效果。其次,有道德的文艺创作充分体现了高尚的价值追求和健康的价值取向。通过人物形象和情节场景,激发人们树立正确地道德观和价值观。最后,有温度的文艺创作以一种“接地气”的方式反映人民群众的生活,用作品独有的情感净化功能温暖人民的内心,使人民的精神境界得到提升。在文艺创作实践过程中,有道德是最重要的前提条件,决定了创作的价值取向。有温度是基础,有筋骨是文艺最高要求。一部文艺作品若没有正向的价值判断,那么“有温度、有筋骨”便毫无意义。因此,在一部作品中唯有三者水乳交融,才可能成为文艺精品。在“最美中国人——庆祝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召开大型美术作品展”中,艺术家们以党的十八大以来的“时代楷模”“重大典型”等为创作蓝本,用精湛的艺术语言和形象呈现出先进人物的爱国情懷、敬业精神。[5]

在《伟大时代的记录者——高思杰》中,艺术家们突破了常规的现实主义创作手法,力求在画面形式和画面语言上有更大的突破。在创作过程中,结合了高思杰的先进事迹和大量的工作实践,并选取他曾采访过的重大社会事件为素材,将抗洪抢险、抗震救灾、抗击非典和禽流感这四个主题中的英雄事迹以“老照片”般回忆的形式加以描绘,而作为表现主体的高思杰在创作中所运用的色彩是现实中的彩色,由此营造出一种“过去时”和“进行时”之间的对比。高思杰身边的战士和医务人员是时代的英雄,作为记录英雄事迹的高思杰更是时代的楷模,投身于时代的洪流中展现时代的精神风貌,进而呈现出高思杰在新闻工作中所做出的无私奉献。整张画面的构图基于“众志成城”这一概念,在构图上强调人物群像的饱满、密集。画面中的“人墙”上部的边缘线设计成张弛有度的曲线,整个画面中的主体人物与背景处理形成了鲜明的简繁对比,正在投入摄影的高思杰在画面中给人一种隐匿于人群的感觉。这恰恰体现出了高思杰“到人民中去”和“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和工作态度,高思杰站在作为伟大时代的记录者用镜头记录着这些时代楷模的伟大事迹。[6]

(二)用艺术的方式反映人民

文艺只有真正扎根于人民,把人民作为文艺创作的“剧中人”,才能够达到以文化人的效果。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早已概括了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恩格斯在致哈克奈斯的信中提到了“现实主义的最伟大胜利”的观点。按照马克思与恩格斯的观点,现实主义的创作不能仅仅停留在对社会现象的如实描写,还要通过对现实关系的再现,揭示出社会生活的本质和规律,通过对现实生活中多种关系的描写,表现出人物性格的独特性和鲜明性,文艺创作才能具有更深刻的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现实主义的文艺创作还要处理好塑造典型人物的问题,恩格斯在给考茨基的信中提出了典型人物的个性与共性相统一的观点。强调文艺创作塑造典型人物首先需要从现实生活出发,要符合人物自身性格发展的逻辑,让典型人物的创作能够符合客观规律和人物性格逻辑,保持塑造典型人物的完整性,使人物在作品中拥有自己的“主体性”地位;其次,文艺创作的情节也要为人物服务,人物的性格要在创作中自然而然地呈现出来,与人物性格无关或者与情节相背离都是不可取的创作方式。现实主义的创作强调从现实生活的本质出发,理性、深刻、客观地对社会生活进行观察和描绘。在具体创作过程中,需要对社会生活提炼的基础上,对其作出感性的创作把握。

在《太行山上的新愚公——李保国》中,画面以李保国在苹果园中向村民传授苹果的剪枝技术为表现的主体。在构图中,李保国剪枝示范的动作形成了画面的中心点,作品中的人物都将目光投向李保国手上的动作,专注认真地学习。蹲在地上的农民手提着满满丰收的篮子,与他脸上的笑容交相呼应。基于此,作品在尊重创作对象的生产生活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运用浓郁、鲜明的色彩对比,用艺术创作的方式呈现出太行山区的丰收景象,体现出新时代先进人物心系群众、扎实苦干、无私奉献的高尚精神,给人民带来了思想上的启迪与洗礼。

新时代以来的文艺创作更加号召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新时代的文艺作品只有融入真挚的情感,才会达到感染人、鼓舞人的效果。以典型人物的塑造来反映人民心声,是新时代社会主义文艺的使命担当和艺术追求。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中,文艺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对此,讴歌人民不断奋斗的生活,刻画劳动实践中最美的人物,让英雄人物和正面典型事迹在文艺创作中得到传扬,通过文艺承担时代使命、响应时代号召、回应时代课题,进一步凝聚中国力量,在当前民族复兴的进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用精品的创作回馈人民

在弘扬正能量的基础上,文艺精品的创作还需要在文本构成方面下功夫。在《中国文艺工作者职业道德公约》中明确指出文艺创作要“创作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精品力作。”[7]新时代社会主义文艺精品创作应该在弘扬正能量的前提下,做到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将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有机统一起来,引领时代风气之先。具体来讲,以崇高的思想性和精湛的艺术性为基准,在创作中运用艺术手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其中,使其成为人民的精神支柱和行为准则;通过人物形象、场景情节的设定表现出对社会和人民的积极创作,甚至是对社会议题的深思,进而引发人们的思考。习近平总书记结合当下变化多样的创作方式,从市场经济、媒介技术、网络文艺的快速发展的角度出发,在文艺精品创作强调思想与艺术、内容与形式相统一的基础上,进而强调了制作上的“精良”。可见,精品创作还要结合丰富的创作体裁和多样的传播方式,将观赏性的标准提高到一定程度,才能够更加凸显文艺服务大众的基本功能。新时代的文艺精品不能仅仅满足于内容和形式上的优美,而是应该成为接地气、雅俗共赏的文艺创作,并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以“接地气”的创作反映人民群众的真实生活,用文艺特有的温度关心人民、温暖人心,用作品蕴含的热情提升社会生活的温度。

在第十三届全国美展油画作品中,“深入群众,扎根人民,走出画室,回到生活”成为创作宗旨,将塑造人物形象与揭示人物精神世界相结合。艺术家们通过对普通人民群众的描写与刻画,将普通百姓的生活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8]随着社会经济与科技的迅速发展,信息的快速传播和内容的易获取已成为生活常态。这对文艺创作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对此,艺术家们都在通过生动的绘画语言表达他们对社会实践和人民生活背后所包含的时代问题的思考,力求通过自己的创作聚焦人民的现实生活,反映社会中存在的问题。在油画《大年初一》和《和煦时光》中,展现了两种不同的氛围。在《大年初一》这幅作品中,艺术家一改以往大年初一的热闹氛围,而是集中描绘了一位老人独守在家的孤独场景,台灯发出的微弱的光以含蓄的方式诉说了一个孤单的老人正在一年中最应感受亲情的时刻却孤独难捱的场景,大年初一的热闹氛围和老人的形单影只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艺术家通过创作呼吁人们关注空巢老人的生活问题。而在《和煦时光》中,呈现出一家老少围坐桌旁,一起搭着积木的温馨场景。窗外的阳光洒进屋内,恰到好处的凸显了这一家人的“和煦时光”。通过两幅描写生活与家庭的作品,可见艺术家对人民生活的关注和热情。人民需要文艺,文艺需要人民,艺术家们从人民的生活中汲取创作素材和养料,并以精品的形式回馈给人民,在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为人民奉上了一批批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精彩的艺术表现以及精湛的制作水准的文艺盛宴。

三、将人民作为文艺的“鉴赏家”和“评判者”

文艺是由作家、作品、读者、社会四个环节构成的相互独立又相互依存的活动。文艺评价的功能与作用也正是体现在对上述四个环节的影响中。正如俄国作家普希金讲到“批评是揭示文学艺术作品的美和缺点的科学”[9]、揭示了文艺与文艺活动、文艺与人民评价之间的关系。“人民性”作为文艺的评价尺度,就要以人民的价值取向和审美修养为主要评价视角,通过文艺评价达到传递真善美的价值追求,进而引导人民不断向上向的善根本价值目标。

(一)文艺评价要以“人民性”为尺度

人民是文艺评价的主体,“人民性”则是文艺评价的尺度。以“人民性”作为文艺评价的尺度,彰显了人民对文艺作品的接受程度,也将人民作为真正的文艺主体。把人民作为文艺作品的鉴赏家和评判者,极大地提高了对文艺创作的美学要求。同时,这也是对新时代文艺创作追求“人民性”的积极引导。以“人民性”的评价标准作为党的文艺事业的必然要求,它体现了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在根本上呼应了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在新时代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的发展中,人民是当代艺术审美标准的掌握者,人民对当代文艺事业的发展有着相当分量的话语权。

在第十三届全国美展中,“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渗透进了作品的方方面面。通过作品可见,人民至始至终都是创作中的主体和中心,无论是以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的主题性创作,还是以社会、家庭每一个小单位、小集体为主题的创作,都是围绕着人民这一概念进行创作,充分体现了“人民性”。把人民作为文艺创作的鉴赏家和评判者,这是对人民在文艺创作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的尊重与肯定,也是对文艺评价“人民性”的积极引导。因此,新时代的文艺创作者要将人民带入到文艺评价的环境中。要让人民知道,自己所作出的评价是有利于文艺事业发展的,能够促进文艺创作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10]在对第十三届全国美展中国画展区的评选中,中国美协副主席王书平曾指出文艺创作者要“用一种真诚的感受,带着对祖国、对人民的热爱之情,在新时代的感召下,担当新使命,展现新作为,真正响应号召。到生活中去,到人民中去,真正地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在生活中、在人民中看到美、发现美,进而不断创造美。”[11]文艺创作实践与人民群众评价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文艺创作者的创作实践能够提高人民群众的审美修养,表达他们的所思所想;人民群众的评价能够指出创作中的缺点,激发创作者热情。由此可见,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人民群众是文艺创作的“鉴赏家”和“评判者”,意味着人民不仅是文艺作品的消费者,或者是文艺发挥教育功能的对象,更是文艺价值评判的主体。

文艺创作的评价标准是一个历史的范畴,从马克思将人民视为评价作家、艺术家够不够格的“唯一判断者”;再到坚持运用“四个观点”评价和鉴赏文艺作品,在社会主义文艺事业高速发展的今天,人民的审美修养已经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阶段,已经完全有能力成为文艺创作的“鉴赏家”和“评判者”。在进行评价工作中,文艺创作者要自觉主动地贴近人民,向人民群众靠拢,感受他们的所思所想,虚心接受人民群众的批评,才能够深刻认识自己、迅速提高自己,进而增强创作本领,提升读者审美修养,引领社会风尚。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经济效益影响着人民的审美修养和价值取向的判断标准,与此同时,文艺评价也出现了新的状况,最为明显的状况就是经济秩序代替了文艺秩序。对此,中国美协主席冯远在十三届全国美展的评选中指出:“在选择作品时要保证其质量,一是能否反映生活中那些鲜活的东西,反映时代的精神风貌和变化;二是作品要制作精良,构思要能体现真善美,表现当代人生活的形象和精神风貌。”[12]可见,新时代的文艺评价要发挥价值导向的功能,将提高人民的审美修养作为文艺评价事业的重中之重,由此以往,人民也会自觉以此作为典范,在不知不觉中提高自己的审美修养。

(二)优秀的文艺作品要经得起人民的检验

衡量一个时代的文艺成就最主要的标准就是要看文艺作品,文艺作品的价值也主要是由人民来评判。文艺作品只有将人民评价放在中心位置,才能成为文艺经典之作。在历史的发展中,“人民”的概念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历史的发展中不断生成的。今天的人民不仅需要美的享受,而且能够创造美,更能对美作出价值评判。

进入新时代以来,对于文艺活动中的评价和鉴赏环节已成为完成文艺创作重要一环。只有充分尊重人民在文艺评价中的主体地位,文艺评价的质量才能过关。进入市场经济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人民评价、专家评价、市场检验”的标准。这里所提出的“专家”是带有“人民性”立场的专家;“市场”也是反映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的市场。总而言之,人民评价是最高也是最终的标准,指引着专家的评价和市场的检验。同时,文艺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立足于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文艺的经济效益不容忽视。目前,在市场经济下的文艺作品也在面临着商品化的处境。艺术与市场之间的分界已经不再明显,市场已经改变了艺术的评价规则,甚至已成为当下文艺评价不可或缺的因素之一。近两年优秀的文艺作品之所以能够引起人民的关注与共鸣,能够在社会上进行广泛传播,就是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之间的辩证统一,达到了人民评价、专家评价、市场检验三重评价标准高度赞扬。在十三届全国美展展览期间,各分展区观众参展热情高涨。在四川美术馆的版画展区,共接待观展群众4万人;在重庆举办的油画和雕塑作品展中,两个展览共接待观众近39万人次;在山东美术馆举办的中国画作品展中,开展三天累计接待人次就已达4.5万余人。[13]同时,观众对于主题性美展作品的反馈也更能够体现出人民当下对美术创作的要求。艺术来源于生活,现实主义的创作题材也更加接近人民生活,观众会对艺术家所描绘的创作背景更加了解,也会对艺术家的创作有着更高的要求,这会对艺术家的创作带来更大的挑战。[14]也有学者立足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的背景,对全国美展的评选机制进行分析。强调要评选出真正能够代表人民,为人民创作的作品;选出的作品是真正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的作品;反对将进入全国美展以及获奖作为提升个人利益的渠道,使创作者成为“市场的奴隶”;使全国美展成为最具权威性,最具学术性,最具影响力的美术展览。[15]可见,坚持以人民作为文艺评价的主体,需要以人民的审美作为主要视角,充分尊重人民作为文艺评判者的主体地位,在创作中更加精益求精。

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这是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观点。新时代的文艺创作始终贯穿着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坚持着“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创新性地丰富了“人民性”的内涵,拓宽了新时代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的发展道路。纵观我国的文艺发展史,可以得出一条基本的经验,就是文艺创作要贴近人民、与人民同行;戮力同心,与人民同向;使人民成为文艺创作以及文艺事业发展中的重要力量,让所有文艺活动的参与者、创作者和评价者皆能在文艺实践过程中获得幸福感与满足感。因此,广大文艺创作者应始终站在人民立场,牢记嘱托,自觉担负起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赋予的文艺使命,奋力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新篇章。

本文为重庆市教育委员会2022年重庆市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习近平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创新性发展研究》(项目编号:CYS22585)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梁瑞雪,四川美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

注释:

[1] 胡适:《文学改良刍议》,载北京大学等《文学运动史料选》,第1册,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79年版,第13页。

[2] 刘丹:《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美术作品展评述》,《天津美术学院学报》,2019年第10期,第12-27页。

[3] 【共和国美术记忆】精准扶贫第一村——王奋英《暖心——十八洞村贫困户精准识别公示会》https://www.hxw.gov.cn/content/2022/05/24/13767840.html(2022.05.25)

[4] 【共和国美术记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曹巍《科技创业的年轻人》https://www.hxw.gov.cn/channel/search.html(2022.06.24)

[5] 伊侯:《最美中国人——庆祝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召开大型美术作品展在京隆重开幕》,《美术观察》,2017年第12期,第30-31页。

[6] 油画《伟大时代的记录者—高思杰》创作感言https://www.caanet.org.cn/newsdetail.mx?id=2778(2017.11.16)

[7] 《中國文艺工作者职业道德公约》,《中国艺术报》,2020年3月30日,第4版。

[8] 王红媛:《看“图像时代”架上油画中的人民——第十三届全国美展油画展纵览》,《美术观察》,2020年第1期,第9-11页。

[9] [俄]普希金:《论批评》,载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文艺理论教研室编《文学理论学习参考资料》(下),北京:春风文艺出版社1982年版,第1245页。

[10] 梁文慈:《“以人民为中心”的人民文艺创作指导思想在中国画作品中的体现——以第十三届全国美展为例》,《艺术评鉴》,2022年第3期,第180-182页。

[11] 你入选了吗?全国美展中国画入选标准揭秘https://rmh.pdnews.cn/Pc/ArtInfoApi/article?id=7405412(2019.09.10)

[12] 你入选了吗?全国美展中国画入选标准揭秘https://rmh.pdnews.cn/Pc/ArtInfoApi/article?id=7405412(2019.09.10)

[13] 赴最“美”盛宴,第十三届全国美展中国画作品展开展三天观展人数达4.5万人.http://www.360doc.com/content/19/1002/20/30653608_864509582.shtml(2019.09.02)

[14] 魏思明:《现实题材美术作品的展示与反馈——记“伟大历程 壮丽画卷——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美术作品展》,《美术观察》,2020年第2期,第27-29页。

[15] 李朝霞:《文化顶层设计与国家文化发展方向——以全国美展评奖的意义、问题与对策为例》,《文艺理论与批评》,2015年第1期,第128-132页。

猜你喜欢

文艺创作人民性实践路径
试论人民性是中国共产党的本质属性
把牢信访工作的政治性和人民性
明清两淮盐业经济影响下的区域文艺创作与消费
以“大扶贫”理念开辟精准扶贫新路径
党的作风建设科学化的实践路径和保障机制研究
意识形态、文艺、宣传与百姓生活
浅析高校党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路径
立法人民性的四条实现途径
从文艺工作座谈会精神看当前文艺作品的创作
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的科学内涵与原则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