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建章:与虎结缘,为虎谋生

2023-08-04综合

科学导报 2023年50期
关键词:建章东北虎野生动物

综合

马建章不仅推动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学科建立,为中国东北虎种群保护作出重要贡献,更致力于在中国传播野生动物保护与管理的科学理念,被称为“老虎院士”。

“我一辈子只做了一件事,就是守护野生动物。保护野生动物,就是保护人类自己。”馬建章说。

1、他的提议撬动跨国合作

在中国和俄罗斯2019年6月份签署的联合声明中,开展东北虎、东北豹保护国际合作成为两国人文交流第九条内容的一个亮点。这让马建章惊喜又欣慰。半个多世纪以来,老虎的“家事”是他最牵挂的心事。

野生东北虎是重要的虎亚种之一,主要分布在俄罗斯远东地区和中国东北地区,被列为“世界十大濒危动物之一”。据已知的不完全统计,全球野生东北虎数量仅有500多只。在中国,东北虎主要分布在完达山、老爷岭、张广才岭等地。

野生东北虎保护对于国家生态安全具有重要价值。在马建章及有关专家的倡议和推动下,2017年,东北虎豹国家公园成立,东北虎的保护工作上升到国家层面。

中俄边境东北虎跨境活动频繁,曾有东北虎从俄罗斯进入中国,已在中国珲春等地定居的东北虎也去俄罗斯“串门”。但两国陆地边境依然存在着铁丝网、围栏等设施,仍是野生东北虎跨境流动的障碍。

“中俄两国不断加强对东北虎、东北豹的跨国界保护,已势在必行。”基于一系列研究成果,马建章提出了“跨境生态廊道建设”的想法。这一提法得到了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的认可。

什么是“生态廊道”?马建章解释道:“在中俄两国之间设立跨国保护区和通道,没有障碍和界限,让东北虎不用‘护照和‘签证,实现自由‘串门,甚至‘跨国联姻,这样才能让东北虎种群繁衍生息。”

近20年来,中国实施“天保工程”及“野生动物和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以来,东北地区森林恢复,自然保护地破碎化问题得到较好解决。鹿、狍子、野猪等东北虎食物物种增加,栖息地质量显著改善,自然生态系统完整性进一步提升。

“在中国境内观测到的野生东北虎,2000年全国重点陆生野生动物调查统计只有12~16只。根据自动相机影像识别技术和分子遗传检测技术,2013~2018年累计观测到中国境内有活动个体57~62只,还记录到9次繁殖记录。”马建章说,这是不小的突破,在野生东北虎曾一度“绝迹”的小兴安岭,近年也发现了野生虎踪迹。

2、他的理念与世界同频

2019年9月,马建章卸任了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猫科动物研究中心主任一职。

退休并没有为他的工作画上句号。每天早上8点,马建章都准时来到办公室,与学生们探讨问题,分析材料……

马建章说,小时候,他生活在内蒙古,广袤的草原激发了他对大自然的浓厚兴趣。对老虎最初的概念,来自于儿时母亲常用老虎来吓唬自己。

1960年,从东北林学院毕业后,他留校任教。没想到,就在这一年,他与野生东北虎有了人生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近距离“邂逅”。

马建章回忆说,当时他和几位同事一起上山搞野外调查,他走在最前面,从树缝中猛地看到一束寒光,他与一只老虎恰好四目相对。他惊叫一声“有老虎”,于是一群人“叽哩咕噜”往山下跑,帽子、饭盒丢了一道。第二天,他们再上山时,循着先前的脚印发现,他和老虎当时只有30多米的距离。

20世纪70年代,马建章参与珍稀动物调查。他意识到,虎处于食物链最顶端,虎的数量代表着生态质量和自然环境的健康程度。研究老虎具有非同一般的重要价值,马建章决定开启东北虎的研究之路。

“物种是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要想维护生态平衡,首要是保护物种。”马建章说,“保护野生动物,就是保护人类自己,对这一点我们必须有清醒的认识。”

对于野生动物,马建章主张不能进行绝对保护,而应科学管理、合理开发与可持续利用。

“任何资源不管理,都不能称之为资源。如果放任动植物生长,会导致一个物种的过度繁殖,不仅让其自身生长空间缩小,一旦超过环境容纳量,整个生态系统将失去平衡,自然环境也会受到危害。”马建章说,“这是国际科学界的共识。”

20世纪80年代,结合中国特殊的国情,马建章提出“保护、驯养、利用”的野生动物管理方针,他还创立了野生动物濒危物种的管理、生境选择与改良、环境容纳量等科学理论,为中国野生动物管理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马院士提出的野生动物保护与管理理念,应该更多地向国内公众普及。”马建章的学生、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猫科动物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姜广顺说。

几十年时间里,马建章创建了中国野生动物管理学科、中国第一个野生动物资源学院、中国野生动物保护与管理人才培训中心,并编著了中国第一部《野生动物管理学》和《自然保护区学》。

凭借在野生动物资源保护与管理、野生动物学科建设方面取得的成就,1995年,马建章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成为中国第一个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学科的院士。

3、他的团队解锁保护新技术

大自然不仅是马建章科研的实验室,也是他育人的“大课堂”。

20世纪80年代,马建章接到了一项艰巨任务——“三北防护林地区”野生动物资源和自然保护区考察。“三北”防护林地跨西北、华北、东北十几个省份,面积达400多万平方公里,考察难度之大可想而知。

为了获得丰富的第一手资料,从新疆天山,到黑龙江漠河,马建章带领学生长途跋涉,行程约10万公里。

60多幅经济动物分布图、珍贵动物分布图、200多万字的科考报告一经“出炉”,立刻引来世人关注,不仅发现33种鸟类,获得的各种数据也为国家野生动物和自然保护区管理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曾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近乎猎人的野外调查经验”,已经成为马建章指导学生的原则之一。“冬天爬冰卧雪,夏季忍受蚊虫叮咬,只有身临其境,才能对自己研究的动物有更深刻的理解。”马建章的博士研究生顾佳音说。

经过如此历练,马建章带过的学生们练就了过硬的“野外功夫”,很快成长为野生动物保护领域的骨干力量。如今,他培养的博士生已经超过100名。

随着无线电跟踪、红外相机监测、DNA分析等新技术取得发展,马建章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勇敢尝试,为老虎事业“插上科技翅膀”。

模拟野生东北虎生存环境,野化训练人工饲养的东北虎是东北虎种群恢复的又一重要途径。

2016年,黑龙江东北虎林园猫科动物保护研究院士工作站,在哈尔滨东北虎林园成立。马建章带领团队对东北虎的行为性状、疾病监控、遗传管理、野化放归等开展专项研究,不仅为东北虎保存了基因库,也为恢复野生东北虎种群提供了重要基础。

猜你喜欢

建章东北虎野生动物
保护野生东北虎,我们一直在行动
威风凛凛的东北虎
旴江医家陈建章治疗脾胃病用药规律的数据挖掘研究
携程梁建章:从学者企业家到百变“COSER”
保护野生动物
保护野生动物
东北虎,请你回家
保护野生动物
保护野生动物
史建章:红土地上的“中国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