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型产教融合基地建设与协同育人路径研究
2023-08-04张毅墨海波贾文强
张毅 墨海波 贾文强
[摘 要]产教融合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路径。文章针对产教融合深度不够、开放共享程度不高、协同育人力度不大等问题,提出以政府引导、校企双主体、多元参与为主要模式,以“基地+实验室”为主要架构,政校行企共建共享具备实践教学、员工培训、技能鉴定、技术研发、双创孵化、就业指导和社会科普等多种功能的产教融合基地,通过搭建产教融合运营平台、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服务、建立考评和奖惩机制等多种途径促进产教融合基地开放共享,促进区域内高校错位协同发展,为产教融合和培养应用型人才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共建共享;产教融合基地;协同育人
[中图分类号] G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23)08-0128-03
制造业在国家经济社会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应用越来越广泛,为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随着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人才供给和企业需求脱节的矛盾日益突出,各政府部门相继出台了《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实施方案》等政策措施促进产教融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产教融合基地连通学校与企业,是校企协同育人的有机载体,对于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从协同育人的角度,提出制造业相关产教融合基地共建共享机制和协同育人策略,为产教融合基地开放共享和培养应用型人才提供参考,为高校服务区域经济转型升级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一、产教融合基地面临的挑战
国外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相关研究和实践开展较早,典型的代表主要有德国的“双元制”模式、美国的“合作型”模式、日本的“企业大学”模式和新加坡的“教学工厂”模式等,虽然表现形式不尽相同,但有一个共同特点,即企业深度参与学校人才培养过程[1-3]。
国内许多地方政府、高校、企业在产教融合基地建设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包括学校与企业合作、学校与协会合作、学校与政府合作等多种形式,其中校企合作是最主要的形式[4-6]。部分学者也对产教融合基地的建设和运营进行了研究,如姜丽等对“线上平台+线下实践”进行了探索,以弥补师资、信息化等方面的不足,通过产教融合促进专业集群、人才培养模式转变[7-9];严鹏等通过校企共建高校实践教学体系、开办企业特色班、重组实验室等措施实现产教融合,提高学生培养质量[10-11];张鑫等从思想认识、多方共建、合作共享、精准管理等方面对产教融合背景下的实验室、创客空间建设和管理进行了改善[12-14];崔彦群等从建设主体、模式和路径的角度对产业学院建设进行了分析[15-17]。目前,产教融合基地的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和经验,但也存在一些不足。
(一)产教融合深度不够
当前,产教融合基地通常是由一个企业与多个学校联合或者一个学校与多个企业联合组建的,企业和学校处于一对一的单线联系状态。部分学校主要将产教融合基地用于完成学生的毕业实习,仅限于让学生参观企业生产线,使用方式单一且流于表面形式,导致学生难以在生产实践中得到学习和提高,也导致产教融合的深度和广度不够,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有一定的差距。
(二)开放共享程度不高
部分学校的实践教学基地仅能够实现合作校企内部互通,与非合作方无法互通,导致许多资源无法得到充分利用。比如某企业的技术攻关需要多方面的人才,而一个学校的教师不一定能满足该企业的所有需求,在一对一的单线联系状态下,多所院校的教师参与企业项目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建设开放共享型实践教学基地、实现相关校企互联互通和资源充分利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国内的制造类产业学院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地区。一方面,经济发达地区的制造业企业数量多、聚集度高、关联性强,技术研发和人才需求量大,具备建设产教融合基地的良好条件;另一方面,经济发达地区的人力、资金等资源相对充足,有利于产教融合基地的持续发展。经濟欠发达地区制造业企业的数量、技术水平、人才需求等与发达地区差距较大,因此,建设共享型产教融合基地,以及将区域内的校企资源充分利用起来就显得尤为重要。
(三)协同育人力度不大
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建设时间不长,部分学校的许多教学模式沿用原有学术型院校的做法,注重理论教学,虽然实践教学课时数增加了,但实践教学的内容多是理论教学的验证,与企业联系不紧密,与生产实际存在脱节,校企“两张皮”的现象仍然存在,在企业人员引进和让学生参与生产实践方面还有较大改进空间,校企协同育人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
二、产教融合基地共建共享模式研究
随着经济和技术的快速发展,产业、院校和城市已经成为命运息息相关的共同体[16]。因此,要遵循共建共享、开放共赢的理念,以“政府引导、校企双主体、多元参与”为主要模式,以“基地+实验室”为主要架构,政府、高校、行业、企业共建共享具备实践教学、员工培训、技能鉴定、技术研发、双创孵化、就业指导和社会科普等多种功能的产教融合基地,如图1所示。通过产教融合线上服务平台展示校企优势资源,形成产教融合资源库,线上线下合力实现产教无缝对接,有助于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有助于打破以往单一的校企合作模式,提高产教融合深度,为地方经济建设提供人才支撑。
(一)政府引导
政府引导和鼓励校企共建区域经济产业发展需要的产教融合基地,从经费、场地、税费、审批等方面支持院校依据区域产业发展需求开展专业建设和科学研究,支持企业申报产教融合型企业,促进区域内校校、企企错位协同发展。政府应充分整合区域产业和教育资源,避免产教融合基地重复、盲目建设,避免资源浪费,为实现共建共享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
(二)校企双主体
在产教融合基地的框架下,高校和企业基于双方需求,通过共建协议的方式明确双方的目标、责任、权利、义务等,共建基地的一个实验室,不同实验室的师生和员工可以借助共享平台建立联系,这样有助于打破高校和企业的壁垒,促进人员有效对接和沟通。高校主建共性技术类实验室,企业主建专门技术类实验室,实验室包括但不限于机器人实验室、智能制造实验室、矿山装备实验室、轨道装备实验室等,可以根据校企双方需求成立不同的实验室,做到优势互补、相互连通。校企双主体能够充分发挥各自的主观能动性,使企业员工能够进入学校,学校师生也可以进入企业,并根据合作协议支付一定的报酬,提高企业员工和学校师生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促进产教融合的发展。
(三)多元参与
产教融合基地的参与主体应符合多元化的特征。例如,联合会、协会、联盟等行业团体作为政府、企业、院校之间沟通的天然桥梁,不仅拥有庞大的院校和企业会员体系,而且在沟通和协调多家企业、多家高校合作的过程中具有独特优势,在产教融合过程中能够发挥重要作用。
三、产教融合基地协同育人机制研究
以产教融合基地为载体融通产业链和教育链,搭建多元协同育人平台,通过教师入企、工程师入校、人员互聘等形式实现校企共同育人目标,例如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特色课程、共同完成产品研发、共同申报科研项目、共同指导实践教学、共建创新创业孵化空间等,形成教育链服务产业链、产业链支持教育链的产教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一)产教协同完善培养体系
以产业需求为引领,产教协同制定教学目标、完善教学内容、保障实践条件、评价教学效果,做好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坚持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并重,注重爱岗敬业等工匠精神的塑造,从产业发展、企业文化等方面挖掘思政元素,将学生成长融入企业、行业的发展中,引导学生积极投身到制造强国的建设中。
(二)校企协同提高教学质量
充分利用企业资源,通过毕业实习与岗位实训结合、毕业设计与企业项目结合等方式将企业资源用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提高实践教学效果,让学生积累实习经验,弥补学校实践教学资源不足、内容不新的缺点。此外,要建立企业资源库,将企业生产现场的新技术、新方法所涉及的知识引入教学,更新教学内容,实现教学与产业发展和社会需求相适应。还要积极开展机械工程、智能制造、机器人工程等专业相关的“1+X”证书认证工作,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三)专创协同提高育人水平
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是应用型人才的必备素养,学校需要将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相融合,注重对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运用创新思维解决实际问题。通过产教融合,将产业需求、企业实际问题引入学生的专业实践,鼓励学生参加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等学科竞赛和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引导学生大胆探索、主动学习,引领学生将自身发展和社会需求相结合,在实践中提高创新能力。
四、产业与高校协同育人保障措施
(一)搭建产教融合运营平台
政府委托有影响力的行业团体或者专业团队负责产教融合基地共享协调事宜,组建产教融合基地理事会,制定理事会章程,选举理事会会长、秘书长、理事等,理事会成员由校方、企方、行业多方成员共同组成,各方根据产教融合基地共建共享协议履行职责,共商共管相关事务。
(二)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服务
充分发挥线上、线下各自的优势,线上借助互联网和新媒体的优势进行推广宣传,提高产业学院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主要涉及新闻动态、政策法规、企业需求信息、学校需求信息、成功案例展示、人才信息展示等内容;线下积极组织校企双方相互沟通交流,促进校企合作,线上线下共同助力校企之间的高效对接,促进信息资源互通。
(三)建立考评和奖惩机制
建立科学的考核目标和考核体系,在考核周期内对共建各方进行指标考核。对建设效果和协同育人成效较好的实验室进行表彰、奖励,对效果不好的实验室采取黄牌警告、限期整改、撤销等处罚措施,通过考评和奖惩机制促进产教融合基地健康可持续发展。
五、结语
产教融合基地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有力支撑。本文针对产教融合深度不够、开放共享程度不高、协同育人力度不大的问题,提出以“政府引导、校企双主体、多元参与”为主要模式,以“基地+实验室”为主要架构,政校行企共建共享具备实践教学、员工培训、技能鉴定、技术研发、双创孵化、就业指导和社会科普等多种功能的产教融合基地。通过产教协同完善培养体系、校企协同提高教学质量、专创协同提高育人水平等促进产教协同育人服务。通过搭建产教融合运营平台、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服务、建立考评和奖惩机制等措施促进产教融合基地健康发展。通过产教融合基地建设,促进产教协同创新,为培养应用型人才提供充足的育人条件,提高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匹配度,为企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促进区域内高校错位协同发展,为区域经济转型升级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实现政府、高校、企业多方共赢。
[ 参 考 文 献 ]
[1] 徐兰,肖斌. 德国双元制比较视域下我国企業主体型职业教育的框架构建[J].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22, 39(2): 210-215.
[2] 李俊,李东书.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国际比较分析:以中国、德国和英国为例[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9(4):159-164.
[3] 方菁华.产教融合对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价值及其实现路径研究[D].广州:广东技术师范大学,2022.
[4] 李凤.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产教融合:困境、机理、方向[J].中国高等教育,2020(9):57-59.
[5] 雷望红.组织协作视角下产教融合实践困境与破解之道[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2(1):104-109.
[6] 白逸仙,王华,王珺.我国产教融合改革的现状、问题与对策:基于103个典型案例的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22(9):88-94.
[7] 姜丽,杨维明,张玮.“基地+平台”一站式产教融合实践基地建设研究[J].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22, 39(4): 228-231.
[8] 牟延林,李克军,李俊杰.应用型本科高校如何以产教融合引领专业集群建设[J].高等教育研究,2020,41(3):42-50.
[9] 赵子聪. 基于协同理论的产教融合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建构与路径分析[D].杭州:浙江大学,2021.
[10] 严鹏,蒋明辉,杨建坤,等.地方普通高校产教融合评价成熟度模型构建[J].大学教育,2022(8):250-253.
[11] 刘建平,宋霞,杨植,等.“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共建高校实践教学体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9,38(4):230-232.
[12] 张鑫,史维琴.产教深度融合智能焊接实训平台共建机制与模式的探索[J].大学教育,2022(1):171-174.
[13] 马维旻,邱小群,杨裕,等.“行校企”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大学教育,2021(6):166-169.
[14] 张小远,王华,崔源. 产教融合视域下高校创客空间的建设与运营[J].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22, 39(10): 239-243.
[15] 崔彦群,应敏,戴炬炬.产教融合推进应用本科“双主体”产业学院建设[J].中国高校科技,2019(6):66-69.
[16] 张兵,邹一琴,蒋惠凤.共生视角下的地方本科院校产业学院建设[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1(4):125-132.
[17] 陈振斌. 城市产教融合影响因素与评价体系研究[D].徐州:中国矿业大学,2022.
[责任编辑:周侯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