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振兴视域下乡村旅游景观设计规划

2023-08-04王柔李文芳

农业与技术 2023年10期
关键词:景观设计景观村民

王柔李文芳

(1.豫章师范学院,江西 南昌 330103;2.江西软件职业技术大学,江西 南昌 330041)

在乡村振兴战略全面落实前提下,乡村建设成为战略目标得以实现的关键所在。乡村美代表着中国农业大国所具有的独特美,必须对乡村旅游景观设计规划工作做到足够重视,借助传统场所文脉的延续和乡土符号的使用等多种方式让乡村旅游景观设计与规划水平全面提升,构建出生态景观良好的新型乡村,让农民生产环境得到全面改善,也使得各城市乃至世界各国友人获得休闲游乐的新场所,推动乡村经济进一步发展。

1 乡村旅游景观设计概述

1.1 乡村景观含义

传统“景观”起源于欧洲,即土地,是对土地与其上部空间的总称。乡村景观即在乡村范围内的所有土地,同时也包括土地上部分所有空间,是一个具有复合特点的系统。乡村景观是指具有乡村特色的景观。乡村属于村民生产生活场所,形成了既有人文景观又有自然景观的特色。景观主要是为了满足人类的生理感受。人类喜欢在景观中看到什么元素,景观的设计就应该涵盖这些元素[1]。在乡村景观中涵盖文化、乡村建筑、水体与农田等多种景观。

1.2 乡村旅游概念

乡村旅游即一种故乡情怀,是城市环境当中所没有的那种质朴。各城市游客能够在乡村环境中真实地体验农事,也可以欣赏农村独有的风光,融入农村环境并感受到当中的质朴,尝到新鲜的农产品。在体验经济发展前提下,城市居民为缓解日常工作与生活压力,对观光景观建设提出新要求,助推乡村旅游景观的发展。

1.3 乡村景观规划设计原则

在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环节,坚持科学原则将乡村旅游资源潜在价值做到最为充分的发挥,使得乡村振兴战略得以全面实现[2]。为此,在具体规划与设计过程,相关管理人员必须谨遵以下几个重要的规划设计原则,为乡村产业振兴带来有力推动。

1.3.1 因地制宜

乡村景观规划设计需要将自身的特点融入其中,避免直接复制其他地区设计样本,使得村落独有的文化得到大力传承,也可以让地域特色与民族文化得到全面展现,也能够保证旅游景观设计与环境发展变化相符合,提出景观的经济性。

1.3.2 持续发展

在乡村景观规划设计中,生态环境保护一直是重点[3]。绿色可持续发展原则在设计规划中的融入可以将生态环境与农村资源过度开发的问题有效解决,减少工作化元素的融入给乡村生态资源带来的破坏,找到乡村经济与环境共同发展的平衡点,增强规划设计的生态性。

1.3.3 村民参与

由于乡村景观的规划与建设势必需要当地村民的支持与理解,必须对当地村居参与积极性做到全面调动,将其潜在积极性与主人翁意识激发。在乡村景观设计环节,相关管理人员一定要坚持村民全员参与原则,采纳村民有建设性与创新性的意见,落实以人为本,让规划设计能够服务于人,确保村民与游客需求得到及时满足。

2 乡村旅游景观设计规划的重要作用

2.1 提高村民收益

在乡村振兴视域下,乡村景观规划设计为乡村地区各阶段文化与经济等相关产业的持续发展带来最为有力的推动,使得乡村经济得以成功盘活,农村收益将持续提升。在此前提下,乡村生活环境发生变化,乡村居民带着美好愿景参与各时期的乡村建设,助推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同步提升[1]。

2.2 打造宜居环境

生活环境的持续改善是增强生活幸福感的关键所在。国家大力支持乡村旅游发展,力求将乡村基础建设整体水平全面提升,为农民提供切合实际的公共服务。现阶段,环境保护意识全面落实,全员环保意识得到不断增强,加快乡村振兴下乡村旅游景观设计规划工作的开展[4]。在此形势下,乡村景观荒芜的现状得到有效改善,乡村旅游景观设计工作秉承着因地制宜与持续发展理念,让景观设计能够发挥出多种作用,对乡村人居环境改善带来有力推动,成功打造新时期下具有乡村文化特色的宜居环境[2]。

2.3 增强发展活力

乡村旅游发展可以增强农村居民的环保与家园保护意识,有利于部分就业问题的及时解决。部分已走入城市寻求发展的村民能够带着热情返回土生土长的农村进行创业,增强农村发展的活力,打造出具有创新性的新乡风。农民精神风貌也在乡村振兴视域下的乡村旅游景观设计规划工作开展中得到全面改善,助推乡村风貌与产业发展的同步进行。

3 乡村旅游景观设计规划现状

3.1 村民主体作用未凸显

在乡村振兴视域下的乡村旅游景观设计工作中,有部分设计师自身的生活经验不足,面对乡村旅游资源并不能合理运用。与此同时,部分设计师未能积极与村民进行深入沟通,忽略村民提出的一些建议与意见,没有将村民所具有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出现乡村旅游景观与村民生活、当地文化、种植习惯等不相符,具有较为强烈的违和感[5]。由于部分设计师将自身想法强行融入乡村旅游景观规划设计环节,未能与农村实际情况结合,势必影响乡村旅游景观设计的持续发展。

3.2 景观设计过于商业化

乡村旅游对城市居民具有一定吸引力,大量城市游客纷纷走入乡村体验生活,致使乡村旅游开始走入商业化与人工化,如景观装置与设计千篇一律,而且娱乐活动形式大同小异,同时景点小吃也只重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提升,忽略乡村传统文化融入,未能将传统文化所具有的质朴感与真实感全面展现,凸显出极强的商业化。在具体的设计规划中,相关管理人员经验不足,忽略生态效益的扩大化,有可能给乡村环境带来破坏,而这些破坏往往具有不可逆转的特点。

3.3 旅游建设存在同质化

自乡村振兴大力推行以来,建设者与设计师投入乡村旅游景观设计规划工作。部分建设者与设计师仅考虑到旅游景观设计规划建设脚步的加快,未能结合农村发展情况与传统特色完成设计规划,而是照搬多城市的成功经验,过多参考优秀的规划案例,导致乡村旅游建设缺少个性化,走入同质化[3]。

4 乡村旅游景观设计规划策略

4.1 延续场所文脉,激活村庄内生

在乡村振兴全面推进前提下,乡村旅游景观设计规划工作开展力度不断加大,重视乡村内生活力全面激发。在具体的落实过程中,乡土文化一直是建设与规划的灵魂所在,特别是乡村旅游景观设计规划必须对不同的乡土文化做到极大程度尊重,融入特色文化凸显出乡村的个性化并增强乡村魅力,才能将乡村旅游景观设计规划的潜在作用充分发挥。为将村庄内生活动全面激发,应从几个方面入手,对乡村场所文脉大力延续,激活村庄空间活力。

4.1.1 在旅游景观设计规划环节融入乡村文化

如,可融入酒文化,使得城市居民与农村后人可以对农村原有的精神内涵与物质生活特点做到全面了解,提高其文化素养,感受到农村建设是推动乡村振兴的关键。又如,结合乡村景观所展现的历史来完成设计,也对现存的老建筑进行科学修缮与有效维护,将其改造成为村史馆。在此前提下,历史建筑所具有的原貌得到合理保留,可以完成村史介绍和讲述发展概况,更能够记录村委大事[4]。

4.1.2 建立乡土遗产景观网

对中华民族民间信仰做到全面保护,实现景观、土地与空间等元素之间的有效增强。基于历史建筑的修缮与保护,设计规划人员有意识地建立起村史馆,将村庄独有历史文化进行真实展现,讲述党领导下农村各阶段变化情况。如,通过乡土遗产景观网让旅游人员看到建筑的功能性与实践性,参与文化体验,感受到乡村居民风情,也能够看到农村发展历程,实现村落文化全面展示与大力传承。

4.2 运用乡土符号,打造特色景点

在乡村居民生活中,乡村文化是一种精神财富,记录着乡村发展全过程,也承载着村民的希望,体现着村民的美好愿景。在振兴视域下,乡村旅游景观设计规划工作必须以“品”为中心,合理运用各种乡土符号,确保打造出极具特色的乡村景点。

4.2.1 乡村原生景观的融入

乡村原生景观必须融入乡村旅游景观设计规划,减少给农村原生环境带来的过度干预,保证乡村旅游景观设计规划不再商业化,将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成功落实。在原生景观元素融入下,村民潜在的认同感与归属感将得到极大程度增强,积极参与其中并支持乡村旅游景观设计规划与建设工作的开展。借助景观特色对历史村落文化进行展示,讲述乡村发展过程中独有的故事,使得特色旅游景点可以吸引更多的游客,同时农民对长期生活的乡村也产生一种“地方感”,更加热爱自己的乡村,助推乡村振兴深入落实。

4.2.2 乡土文化符号的合理运用

在乡村发展过程中,不同地域会形成具有自身特点的乡村文化景观。这些景观具有一定的竞争性,也凸显出极强的品赏价值。振兴视域下的乡村旅游景观设计规划必须注意挖掘出乡村文化潜在价值,依托风俗与文化将该区域所具有的特色文化元素进行科学提炼,融入景观设计,使得文化景观设计规划具有一定独特性,彰显出独有艺术性。如,融入晒秋习俗,让农耕文化与古村形象结合,形成具有“晒秋”特点的景观符号[5]。

4.3 重视农田观光,增设互动景观

乡村景观可以让游客感受到浓厚与独特的乡村气息。乡村旅游景观规划设计需要注意农业体验感的增强,使得游客对旅游经历有深刻记忆,也获得新奇和有价值的亲身体验。为此,在乡村振兴视域下乡村旅游景观设计必须注意乡村风貌的融入,将其与产业发展有效结合。在具体的设计规划过程中,相关人员应做好以下几个环节的工作,借助农业体验打造出新颖的农田景观,增加旅游景观互动性。

4.3.1 重视农田观光景观打造

正常来讲,农田景观涵盖农作物、耕地、沟渠、林地与田坎等元素,与城市景观大不相同。在农村发展过程中,农民分析气候变化特征与地理特点,根据物种选择完成农耕,保证农耕技术与种植需要相契合。在乡村旅游景观打造过程中,设计师需要对农田原有样貌做到全面保护,考虑到农田景观应具有多样性,注意地景艺术巧妙融入。在任何元素的融入过程中,设计师均要保证不会给农业生产带来过多影响,确保农业生产正常进行,再考虑增强农田景观的多样性与观赏性。

4.3.2 打造体验式互动农田景观

游客能够参与到农耕活动中,通过动手劳动的方式体验农趣,对农业知识进一步了解,也获得农耕实践经验,让农田发挥出自身劳动实践基地的潜在作用,让游客与农田互动,助推农耕文化的传承。

4.3.3 组织多种农业文化传承活动

多种农业文化传承活动不仅让农田景观具有可观赏性,还要增强农田景观互动性,体现文化传承性。如,组织农业插秧与种植等生产活动,鼓励游客与农村特色动物进行有效互动,体验生产劳动的热烈与激情,对农业文化做到大力传承。

4.4 遵循因地制宜,优化整体设计

现阶段,国家积极推进乡村振兴,加大乡村旅游景观设计规划工作力度。在此形势下,乡村旅游景观设计规划应重视农村原本地形与植被的保护,根据实际情况完成旅游景观设计与环境改造升级。

注意乡村水体景观设计规划,运用鱼塘、水库与溪流等多种水系,保证发挥出依水而居的特点。在规划过程中,设计是考虑到围绕水体完成设计,打造出特色渔场,设计湖边垂钓等,使得游客可以在观赏同时获得真实体验,感受水美乡村的舒适与惬意。

设计乡村创意景观,发挥出乡村文化载体的作用。设计人员要注意乡村与城市之间差异,也要考虑乡村之间差异,减少恶性竞争问题的出现。如,增加户外露营体验和放松体验,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开展剧情探险,让乡村旅游项目所具有的吸引力增强,打造出乡村创意体验景区。

5 结束语

乡村旅游景观设计规划是乡村振兴工作开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可以为乡村经济全面发展带来有力推动,也能够实现自然生态合理保护,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为此,振兴视域下的乡村旅游景观设计规划必须结合乡土建设特点,融入传统乡村文化,助推乡村旅游与产业链的融合,通过生态宜居环境的不断打造让乡村景观设计规划建设可以在振兴前提下持续发展,有利于乡村振兴成果的全面巩固,拓展乡土文化传承空间,打造独有的生态发展格局。

猜你喜欢

景观设计景观村民
作 品:景观设计
——《势能》
景观别墅
定点帮扶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
张存海: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
火山塑造景观
承包地收割时遭村民哄抢,谁来管?
巧用景观设计和谐中的一致化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村民喊我去“摘些咱家的菜”
色彩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