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国市中药材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
2023-08-04尚丹
尚 丹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农业信息与经济研究所 河北 石家庄 050051)
“十三五”时期,安国市以中医药为特色的乡村产业快速发展,全产业链优势不断凸显,促进了农民增收和乡村繁荣发展,获评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对标“十四五”时期中药材产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坚持全域统筹,集群成链,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做大做强中医药特色产业,着力建设国家级现代中医药产业创新聚集之都。
1 安国市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
全市药材种植面积增加至15.1 万亩,总产量增加5.5 万吨。“1+10+100”中药材标准化种植战略持续推进,1 万亩种子种苗繁育基地和10 万亩规范化种植基地,辐射带动周边县市、省内外中药材种植面积超过100 万亩。现代中药工业园区入园企业数量增长到126 家,主营业务收入达到620 亿元,跃居全省第12 名,被评为国家级绿色园区、河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示范基地。
2 存在问题
在安国市中药材产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包括:现代中医药发展水平与全国相比仍有一定差距,建设现代中医药集聚创新之都任重而道远;产业发展支撑力不足,发展方式较为粗放,发展质量亟待提高;产业创新人才等优质要素集聚力还需要再上一个大台阶,龙头企业带动有待进一步加强;中药材产业链条延伸不充分,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品质较低,高端市场占比较小。
3 可持续发展对策
3.1 建设中药材产业科技支撑体系。在抓好中药材产业发展上,要在强化创新驱动、推动创新发展上更加突出战略性、协同性和针对性,结合产业发展需求,更多地与省内外科研单位及高校合作,引进专家和技术,为安国市中药材产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更突出地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中药材产业发展的坚实基础。建设良种支撑体系,重点是开发、利用好道地中药材品种,挖掘富有地方特色的优质品种资源。建立政产学研科技创新联盟。科技创新驱动需要建设强有力的科技团队,政产学研结合是有效的科技创新团队建设模式。在引进相关专家团队的同时,根据产业发展实际需要,吸纳省内外更多的科研院校专家和技术团队,确保技术支撑到位。依靠政产学研科研团队引进新品种、新技术,生产高端农产品。针对产业发展需要,组织科研人才开展科技攻关,解决中药材产业发展中遇到的科研难题,真正做到依靠科技进步发展中药材产业。
3.2 建设中药材产业服务体系。由政府或龙头企业牵头,组建中药材产业产前、产中全程服务公司。建立农资供应体系,完善农业生产资料供应服务体系。供应所需生产资料,做好统一农机、植保等配套服务,按国家标准,从源头保证生产资料的先进性,实现化肥、农药减量使用,避免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环境污染,保证绿色生产的同时产出绿色农产品。用现代技术武装中药材产业,积极发展数字农业、信息农业和质量农业,建立二维码质量追溯体系。建立产地自然生态环境及生产区环境指标监测,建立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严格控制农产品质量,从源头把好产品质量关,提高市场竞争力。
3.3 建设中药材产业良性运行机制。安国市中药材产业良性运行是关系乡村振兴实施的一项重大工程,要聚集人力、物力、财力、政策保障向中药材产业发力。建立“六家握手”有效机制。整合政府、科研机构、企业、合作组织(农民)、金融机构及保险机构等资源,实现政府、企业、科研单位、金融机构、保险部门、合作组织(农民)的“六家握手”,全力推进“安国市中药材产业发展。政府:保障政策和服务,发挥政策和政府投入的导向作用,统筹整合水利、交通、农业、扶贫、农机、科技等方面的财政专项资金,重点投向基础设施、信息服务、检验检测、技术培训等方面。同时,建设宽松的营商环境,争取让更多的药企落户。龙头企业:加工是产品变商品、商品变礼品、实现增值的基础,更是实现规模化发展的前提,龙头企业要以加工能力确定种植规模,带动第一产业发展。龙头企业运转的核心是资金保障。金融机构:提供资金保障和金融项目,以促进项目健康持续运行。保险部门:负责中药材生产及加工的风险分担,减小企业与农户在生产和经营过程中的灾害性风险和市场风险,为中药材产业发展铺平路、保好航。科研单位:吸引国内一流中药材科研机构、大专院校进驻,与安国中药材产业建立实质性联系,提供先进、适用的科学技术,并开展组装集成与示范。合作组织(农民):负责组织农民与企业进行有效联结,进行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依托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将个体农户组织起来,关注农民需求,加强对农民的技术培训,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