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湖湘红色歌曲特色优势推进高校党史教育探析
2023-08-04杨卓
杨 卓
(湖南艺术职业学院 文化旅游学院,湖南 长沙 410100)
“红色歌曲不仅能反映一个时代的精神面貌,甚至能影响几代人的理想信仰。”[1]在高校育人过程中,将湖湘红色歌曲融入党史教育,充分发挥湖湘红色歌曲的教育引领作用,对促进高校人才思想意识的培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
一、发挥湖湘红色歌曲特色优势推进高校党史教育的意义
(一)贯彻党史教育的新时代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时强调:“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2]“我们党的一百年,是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的一百年,是筚路蓝缕奠基立业的一百年,是创造辉煌开辟未来的一百年。”[2]回望过往的奋斗路,眺望前方的奋进路,必须把党的历史学习好、总结好,把党的宝贵经验传承好、发扬好,铭记奋斗历程,担当历史使命,从党的奋斗历史中汲取前进力量。
(二)传颂国之精神的重要方式
传颂精神,加强人才思想意识的培养,是新时代高校党史教育的重要目标,从《毕业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在太行山上》《大刀歌》《义勇军进行曲》《走进新时代》,这些歌曲篆刻了近代中国革命的百年风雨征程,描绘了从南湖红船到八一枪声,从井冈号角到长征路上,从抗日烽烟到解放战争,从建国大业到改革开放,从工人运动到脱贫小康,这些反映时代主题的红色歌曲铭刻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华民族的奋斗史、抗战史、发展史,具有广泛的爱国主义教育意义。湖湘大地作为红色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起到了关键性作用。湖湘红色歌曲作为“心忧天下不怕死、百折不挠霸得蛮、敢为人先立潮头”的湖湘精神的物化载体,在唤起人们的红色记忆、激发人民奋发图强的昂扬斗志的同时,能启发大家正视历史、珍惜当前的美好幸福生活的情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具有重要意义。
(三)丰富高校党史教育形式的重要举措
党的二十大报告围绕培养人的教育根本问题作出新的重要部署,报告中指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3]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地明确了高校党史教育的历史地位。高校作为社会主义教育的重要阵地,既要坚持学术教育教授专业的能力,又要为人才培养肩负党和国家、民族的使命。以湖湘红色经典歌曲为载体,结合湖湘红色歌曲的创作背景与蕴藏内涵,分析歌曲蕴藏的中国革命与湖湘精神,在高校党史教育中以艺术实践为基础,创新党史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典型文艺剧目的创作实践中感悟革命情怀。例如通过合唱《通道转兵组歌》,了解在湖南通道地区的革命军事战略转移,从合唱的实践中学习党史教育,发挥湖湘红色歌曲的教育优势。以湖湘红色歌曲的艺术教育形式传递革命精神、爱国精神、奋斗创新精神,对于丰富高校党史教育形式具有重要意义。
二、湖湘红色歌曲推进高校党史教育的特色与优势
湖湘红色歌曲是指近代中国以来,以湖湘文化为依托创作的具有典型革命题材要素、歌颂劳动人民唱响幸福生活等时代主题特点和浓郁湖湘人文情怀的歌曲。湖湘红色歌曲有很多,其典型特色的歌曲有《送郎当红军》《马桑树儿搭灯台》《挑担茶叶上北京》《又唱浏阳河》。
(一)湖湘红色歌曲以革命历史为原型
湖湘红色歌曲在主题内容上多以革命历史为真实写照,歌曲《秋收起义歌》具有代表性,《秋收起义歌》又名《秋收暴动歌》,在湖南民间流传,词曲通俗易懂、朗朗上口,1965 年由著名音乐家张士夑、陈杰搜集整理,成为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插曲。该作品以中国革命秋收起义为创作背景,讲述了革命初期,工农红军在领袖毛主席的领导下,团结一心,反压迫、闹革命,歌曲结合中国共产党史知识,刻画出从秋收起义到中国革命走上井冈山、开辟红色政权的湖湘革命史。《秋收起义歌》以秋收起义的革命伟绩为原型,再现了湖南人开辟中国革命道路的贡献。
(二)湖湘红色歌曲讲述湖湘儿女的家国情怀
湖湘红色歌曲从音乐艺术角度篆刻了湖湘儿女的家国情怀。歌曲《马桑树儿搭灯台》是一首湖南桑植的民歌,这首民歌取材于明代,讲述了桑植土司率土家儿郎远赴江浙、朝鲜一带三度抗倭,丈夫和妻子相互守望的故事,歌曲既展现了浪漫的儿女情长,又表现出湖湘儿女的家国情怀。1928年,桑植起义爆发,贺龙堂弟贺锦斋师长改编了这支民歌,并送给他的妻子,故而成为革命时期美好爱情的写照,歌曲因此被深深镌刻上了红色旋律的烙印。歌曲《马桑树儿搭灯台》作为湖南地方民歌,在艺术上体现了爱情的浪漫,在党史学习上又饱含湖南地方革命的历史渊源,湖湘红色歌曲充分展现了其蕴藏的湖湘儿女的家国情怀。
(三)湖湘红色歌曲的创作体现艺心向党
湖湘红色歌曲从创作及表演等方面涌现了许多革命艺术家,他们为新中国的艺术创作、文化育人、革命文化传承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其中最具代表的有早期的贺绿汀、田汉、白诚仁、何纪光,现代的邓东源、孟勇、李谷一、宋祖英、张也等等,他们根据湖湘地域特点创作表演了许多歌唱共产党、歌唱革命的经典作品。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歌曲《挑担茶叶上北京》讲述了湖南人民将家乡的湘茶献给领袖毛主席的故事,作品内容从乡风淳朴、感恩共产党等方面展现出了湖湘人民不忘初心、不忘来时路的精神,唱出了湖湘大地对党和国家的奉献精神,以歌曲形式将对党说的话唱出来,将感谢党的恩情讲出来,将对党的信仰写出来。湖湘红色歌曲在音乐创作与表演中时刻铭记艺心向党的精神追求。
(四)湖湘红色歌曲传承契合时代主题、守正创新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湖湘大地始终发扬“惟楚有才、于斯为盛”的精神,紧跟党和国家发展步伐,开拓发展、改革创新,湖湘红色歌曲的范畴和主题也在发生着变化。国家精神、民族信仰已然成为新时期的精神追求,湖湘红色歌曲的发展在时代主题不断变化的环境下,贴近时代和生活,涌现出了以讴歌新时代、礼赞改革发展、砥砺奋进为主题的音乐作品。歌曲《又唱浏阳河》是以《浏阳河》为线索抒发了人们对湖湘地域的热爱与眷恋,歌曲的改编,既保留了民歌原有的特色传承,又在内容上契合改革开放主题,在时代主题的变化中创新文化传承,作品以守正创新的手法传承了人们奋发图强建设新生活的美好愿望。
湖湘红色歌曲从创作背景、蕴藏内涵、音乐传承等不同方面反映出中国的历史变化及时代要求。将湖湘红色歌曲融入高校党史教育活动可以充分发挥湖湘红色歌曲在革命史实教育、文化传承等方面的优势,以艺术书写新时代湖湘人民砥砺奋进的精神。
三、以湖湘红色歌曲推进高校党史教育的路径
(一)挖掘湖湘红色歌曲资源素材
发挥湖湘红色歌曲优势推进高校党史教育,其关键在于素材的整理与挖掘。首先,需明确湖湘红色歌曲的资源重点。针对湖湘红色歌曲所反映的时代主题、历史背景、传承价值以及文化特色等元素,对湖湘红色歌曲进行分类整理,有针对性地从革命传承、事业发展、文化强省等方面对湖湘红色歌曲进行重点梳理。其次,提炼湖湘红色歌曲精神。将湖湘红色歌曲从党史背景、音乐语言、流传方式等方面,提炼歌曲传承的湖湘文化与湖湘精神,发挥歌曲的党史教育价值。再次,将湖湘红色歌曲的优势融入到高校的教育过程中,开发红色歌曲教育教学成果,打造一批典型红色歌曲艺术实践党史教育的课程案例,发挥红色歌曲素材优势,创新课程思政,提高高校党史教育成效。
(二)深化“歌曲实践+理论认知”创新教学实施
歌曲实践作为高校学生乐于接受的教育方式,以红色歌曲作为党史教育理念输出的重要途径。将歌曲与信仰结合,将歌曲内容与理论认知结合,歌曲实践与精神培养结合,让学生在湖湘红色歌曲的学习中,以剧目实践带动认识培养,以其亲身体验来感悟红色歌曲背后的故事、内涵、精神与民族情怀。将红色歌曲与党史教育理论融合,让学生从被动聆听红色歌曲到主动感悟爱国情感,以艺术歌曲的真情实感去观照党史教育的精神真谛。将“歌曲实践+理论认知”融入高校党史教育过程的教育改革,能够提高学生对党史红歌学习的自主与自觉,切实提高党史教育的效率。
在高校党史教育中积极倡导教育教材的活页式改革,通过将红色歌曲的学习环节以“预习、学习、温习、拓展”等模块,引导学生探究对红色歌曲所包含的情感、价值,并作为教学活动实施的重要参考,教材编著选择耳熟能详的湖湘红色歌曲,例如《浏阳河》等,重构知识讲授与育人思政,形成以歌曲实践为途径,以活页式教材为参考,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有机结合,改革教材为上的教育方式,培养学生在红色歌曲学习方面的主动意识,增强党史教育课程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做歌曲及党史学习探究的主人,以更加生动的活页式教材学习形式,提高红色歌曲对大学生的吸引力,实现党史育人的教学改革。
(三)推进“互联网+”模式创新教育方式
在高校党史教育中,为了适应学生的网络化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师可以充分发挥“互联网+”的教学技术支持,将具有代表性的湖湘红色歌曲及相关资源,按照作品的背景、故事内涵、名人访谈、典型示范等内容分类并整理,利用“学习通”“学银在线”“慕课”等信息教学平台途径,建设课程、分享资源、建设教学资源库。发挥“互联网+”的资源共享特点以及数据传输的便利性,将湖湘红色歌曲的教学数据、素材以“信息建课”的方式进行传输与整合,创新歌曲教与学过程的可视化、直观化,帮助学生在“互联网+”媒体数据的支撑下,更加全方位、直观地了解歌曲学习的内容及相关资源,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红色歌曲的学习,全面了解红色歌曲背后的党史教育内涵,助力党史教育影响的最大化,有效提高党史教育成效。
(四)打造“艺术实践+党史理论”师资团队
发挥湖湘红色歌曲的艺术实践性,将湖湘红色歌曲融入党史教育,在艺术实践中体验和感悟党史知识,了解党的奋斗史与创造史,提升高校党史教育的意义。发挥湖湘红色歌曲的优势推进高校党史教育,对师资团队在艺术实践与党史教育等教师能力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需要加快建设一支“艺术实践+党史理论”的师资团队,打造艺术专业技能强,党史理论知识过硬的师资队伍,任课教师既要掌握良好的艺术实践技能满足歌曲教学的需要,还必须具备扎实的党史理论知识满足理论教学的需要。在教学中,教师要具备艺术教育的水平和课程思政的能力,发挥湖湘红色歌曲教育的艺术实践与思想育人双重价值,即在红色歌曲的教育中践行党史教育,从而实现美育、育人协调发展。
高校利用湖湘红色歌曲开展党史教育,还需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湖湘红色歌曲储备量,教师利用采风、文献研究以及信息技术手段等途径,挖掘湖湘红色歌曲的类型及价值,努力深耕湖湘红色歌曲的内涵,在提高自身的艺术专业素养与课程思政能力的同时,以“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艺术实践教育方式进一步发挥湖湘红色歌曲的魅力,提高高校学生党史教育的成效。打造“艺术实践+党史理论”师资团队,是教师职业能力与专业素质的综合要求,是高校人才教育建设的重点内容,为实现高校党史教育创新形式提供基础。
(五)建立湖湘红色歌曲融入党史教育发挥文化特色的长效机制
党史教育所涉及的内容大部分源于中国近现代史,对于发挥教育的创新性与教育性,建设湖湘红色歌曲融入党史教育的长效机制就刻不容缓。发挥湖湘红色歌曲的创新教育形式可以作为党史教育实施中可实施、可执行的重要方式。高校通过学分获取、课程设置、美育教育等形式,将湖湘红色歌曲的学习从内容讲授、艺术实践、舞台表演等实践教育方面,融入学生知识培养全过程,从而改变传统党史理论的直接输出。结合高校人才培养的职业特点,鼓励从专业发展的角度,融入红色歌曲的艺术特征,将党史教育潜移默化地植入专业人才培养,形成专业课程思政与人才思政的长效机制,充分发挥湖湘红色歌曲的文化特色和艺术特色。同时,还可以借助红色歌曲的艺术教育的实践性,建设一批体现党史教育的文艺剧目,例如合唱《浏阳河》,通过演唱引导学生感受湖湘儿女的努力奋斗精神,排演《通道转兵》来感受革命者聪明智慧与敢于牺牲的革命精神,从歌曲学习了解革命历程、感受革命时期的峥嵘岁月与艰难险阻,从而树立革命英雄主义与历史自觉。
湖湘红色歌曲作为优秀传统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形成具有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因此通过建立长效的教育机制,从课程设置、课程建设等方面,将湖湘红色歌曲融入党史教育,发挥其隐性教育功能,推动党史教育的有效开展。
四、结语
发挥湖湘红色歌曲优势推进高校党史教育,是贯彻党史教育与高校人才培养的要求,对于展现时代精神与民族精神具有重要作用。高校在党史教育过程中要不断发挥湖湘红色歌曲的教育优势,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育方式、加强师资队伍创建、建立红色经典传承与党史教育融合的长效机制,助推专业教学与课程思政,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大学生的思想建设,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