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精神的内在特质、价值意蕴及其赓续开新
2023-08-04伍荣伟张晖宇
张 文 ,伍荣伟 ,张晖宇
(1.桂林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广西桂林 541004;2.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广西桂林 541004;3.柳州职业技术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广西柳州 545006)
2022 年10 月27 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带领新当选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专程从北京前往陕西延安,瞻仰延安革命纪念地,并宣示:“要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弘扬延安精神,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发扬斗争精神,为实现党的二十大提出的目标任务而团结奋斗。”[1]自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 周年大会上首次提出“伟大建党精神”这一原创性概念后,伟大建党精神先后多次在重大场合和考察工作中被习近平总书记提及,凸显了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红色精神谱系的重大理论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红色精神谱系的赓续和延展,先后对焦裕禄精神、塞罕坝精神、脱贫攻坚精神、伟大抗疫精神、伟大建党精神、延安精神、红旗渠精神等作出了重要论述,并围绕红色精神的传承开新作出了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为新时代坚定文化自信,继续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崭新篇章提供了有力依据和重要遵循。
一、红色精神的概念阐释
红色精神作为一个学理性概念,学界多以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中国共产党红色革命精神、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表述。笔者侧重于凸显红色革命精神在我国主流语境中蕴含的“红色”元素,将之简称为红色精神。学界关于红色精神概念的界定目前尚无统一定论。丁德科等认为:红色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时所培育、凝练、升华的中华民族精神成果[2]。梁培林等认为:红色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养分的基础上,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具体实践相结合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智慧结晶[3]。王妮侧重从红色精神滋育“时代新人”的价值逻辑出发,从广义上将红色精神统称为“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中华儿女,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幸福、国家富强形成的跨越时空、可歌可泣的精神财富”[4]。纵观现有研究成果,学界虽在微观方面存在理解和认识上的差异,但对于红色精神本质性的看法是相对一致的,即它是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熔铸的伟大精神成果,其本质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本文基于红色精神的内在特质,更侧重于红色精神的传承开新,认为红色精神是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进程中,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影响下,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不同历史时期所形成的伟大革命精神的总称[5]。它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浚流之源,扎根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沃土、汲取马克思主义精华养分、内蕴开放包容的世界眼光、纵贯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体现着党和人民的整体意志和价值诉求。
二、红色精神的内在特质
红色精神作为一种先进的革命文化,发轫于革命战争年代,紧紧围绕着伟大建党精神这一脉络红线演进,集中反映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性质宗旨、政治品格、精神面貌、辩证思维,具有融贯统一的内在特质,而这些内在特质也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一切阶级政党的思想标识和文化优势。
(一)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
毛泽东同志曾说:“共产党是为民族、为人民谋利益的政党,它本身决无私利可图。”[6]立党为公就是党在这百余年的发展历史中,始终坚持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最高理想,以伟大建党精神为引领,矢志不渝地忘我拼搏、上下求索,在理论路线和方针政策上始终体现着国家和民族的共同利益。而忠诚为民则是在根本上反映了一个“为了谁”的问题。建党伊始,中国共产党就始终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并一以贯之体现到领导人民事业的全部奋斗之中。在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栉风沐雨中,中国共产党将“人民”镌刻在自己的旗帜上,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两大奇迹。不论是“伟大建党精神”中“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价值理念,还是“苏区精神”中“清正廉洁,一心为民”的赤子情怀,都是中国共产党深耕人民事业、践履奉献精神的生动写照。可以说,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崇高品格,是浸润于红色精神谱系的基本色调。
(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价值遵循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尊重生命、崇尚仁爱的伟大民族。中国共产党来源于人民,根植于中华大地,她深入挖掘并传承了“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的中华传统民本思想。马克思主义政党属性决定了中国共产党“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根本立场。中国共产党在长期带领中国人民抵御自然灾害、治理大江大河、脱贫致富、抗击病毒肆虐的历程中逐步形成了以“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为价值依归,以抗洪抢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抗击非典精神、脱贫攻坚精神、伟大抗疫精神等为外在表征的红色精神谱系。回望2020 年新冠肺炎疫情,我们遭遇了百年来全球最严重的传染病大流行和新中国成立以来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多次发出“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可以不惜一切代价”的铮铮誓言。上至百岁老人,下至襁褓中的婴儿,每一条宝贵生命都在疫情中得到了积极的救治。而在本国疫情基本控制之后,迅速派遣白衣执甲驰援他国,积极倡导并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再次彰显了中国精神和大国担当的风范。纵观中国共产党百余年奋斗历程,红色精神始终生动地反映着“人民至上”的根本价值遵循,并以此为精神指引直面新时代的赶考之路。
(三)艰苦奋斗、百折不挠的奋斗品质
艰苦奋斗、百折不挠的斗争品质作为红色精神的重要内涵,是中国共产党继往开来、不断夺取新的伟大胜利的希冀和支撑。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不畏艰险,在国家沉疴不起之时毅然擎起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大旗,并历经28 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带领全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筚路蓝缕的革命奋斗史催生和熔铸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富含艰苦奋斗元素的中国共产党红色精神谱系。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时期,我们在积贫积弱和生产力严重落后的情况下,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以“天当床,地当房,草滩窝子做工房”“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昂扬精神风貌投身中国式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和实践。这一时期铸就的焦裕禄精神、铁人精神、塞罕坝精神等系列红色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续写奋斗史诗、践履优良传统的生动彰显。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紧密团结于中国共产党周围,赓续传承老一辈革命家不屈不挠、苦干实干的红色基因,锐意进取、艰苦创业,将载人航天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镌刻于春潮澎湃的改革开放史册上。步入新时代,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中国共产党人毅然接过历史的“接力棒”,发扬历史主动精神,朝乾夕惕、胼手胝足,或脱贫攻坚践初心,或同心战“疫”斗瘟神,不仅奏响了新时代的精神凯歌,也多维延展了中国共产党的红色精神谱系。可以说,艰苦奋斗、百折不挠的奋斗品质奠定了红色精神的总基调。
(四)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求是作风
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深谙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善于尊重和把握事物的客观发展规律,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不断将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运用到实际工作中。革命战争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把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在长期的探索中不断将实践经验凝练、上升为指导中国革命的科学理论,创造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理论联系实际,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崭新道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时刻将求真务实、扎实苦干的精神作为党和政府工作的基本出发点,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指引中国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新纪元。可以说,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求是作风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的鲜明品格。
(五)开拓创新、敢为人先的创新禀赋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7]“坚持开拓创新”也被列为党百年奋斗的十条重要历史经验之一写入《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之中。中国共产党人深耕中国实践,继承了自强不息、敢闯敢试的创新禀赋,并把这种民族基因融入了新的实践中。如:当革命事业面临严重危机,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审时度势,创造性地开辟“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新路时所体现的革命首创精神。如:在国际核讹诈形势严峻,国家一穷二白,科学技术极度落后又缺乏外援的艰苦条件下,大批优秀的科技工作者自力更生、自主创新,在茫茫大漠上艰苦创业时所体现的“两弹一星”精神。改革开放以来,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到兴办经济特区所体现的改革开放精神。从共建“一带一路”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闯出了一条赶上时代、引领时代发展的康庄大道。可以说,一部中国共产党人的百年创业史,就是红色精神谱系不断与时俱进、涤旧布新的宏伟发展史。因而,开拓创新、敢为人先的创新禀赋也体现了流淌在中国共产党人血脉中的本真特质。
(六)命运与共、天下为公的大同理念
“美美与共”“讲信修睦”“天下为公”的大同理念是中华民族一以贯之的文化基因,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几千年来各民族彼此交织交融,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56 个民族相互依偎、休戚共存的多元一体格局。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古代丝绸之路,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而红色精神演进发展的过程也正是其共产主义鲜亮底色与中华民族大同社会思想有机融合的过程,集中体现为人民立场与民本思想的统一、科学构想与政教理想的结合、人类解放与天下为公的融会、改造世界与经世致用的贯通。从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的外交方针,到党的十九大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8]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时代大同理念,这一系列理念与实践是中国共产党科学把握历史演进规律,紧扣时代主题,为人类社会团结进步做出更大贡献的深刻彰显,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世界人民谋大同”的初心使命,践行“命运与共、天下为公”的大同理念和历史担当并贯穿于红色精神发展赓续的全过程之中。
三、红色精神的价值意蕴
红色精神作为历史产物积淀、凝华的“理论思维”,也总是伴随着时代的跃迁、社会的发展、文明的进步,迸发出强大的实践力量,积聚了深厚的价值意蕴。站在铺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宏图的新的历史坐标上,红色精神的多维价值意蕴越发凸显。
(一)红色精神是确保中国共产党永续发展的力量源泉
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无产阶级的革命精神就是由这里头出来的。”[9]这里的“精神”指的就是中国共产党的红色精神。红色精神包含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操守、志向、信念、品格等,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是一种自我意识更高大、更深远、更永恒的意志力量。中国共产党由红船引航出发,之所以能够久历磨难而不败,饱经沧桑而不衰,之所以能够从曾经只有50 余人的小党,发展成为现在坐拥9 600 多万名党员的世界第一大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是与其不断内生演化、日新月异的精神力量密切相关的。自伟大建党精神发轫以来,红色精神与时俱进地发展,在党和国家的不同时期,犹如一个庞大的精神家园,吸引着、激励着、支撑着成千上万的中国共产党员、先进分子、人民群众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倾情付出。它是中国共产党实现永续发展的力量源泉。
(二)红色精神是弘扬伟大民族精神的价值导向
习近平总书记曾深刻指出:“当高楼大厦在我国大地上遍地林立时,中华民族精神的大厦也应该巍然耸立。”[10]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红色精神孕生演进的重要源泉。近代以来,国事沉疴不起,中华民族陷入了“狂澜之待挽、大厦之将倾”的悲惨境地,自此,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成了中华民族共同的奋斗目标和实践主题。正是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鼓舞和价值引领下,中国共产党人攻坚克难、一往无前,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奋斗姿态和“问题比天大,我比天还大”的昂扬斗志,团结和带领全国人民进行了长期艰苦卓绝的斗争,培育了红色精神谱系。而今,在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新阶段,面临全新的、复杂严峻的风险和挑战,大力弘扬和践行红色精神,发挥红色精神的导向功能,加强、完善和丰富新时代的爱国主义教育对于筑牢中华民族精神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三)红色精神是进行伟大自我革命的精神密钥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经过不懈努力,党找到了自我革命这一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11]常怀“赶考”之心,勇于自我革命,这是百年大党不懈奋斗淬就的鲜明品格。而红色精神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勇于自我革命、战胜各种困难与挑战,不断取得新的胜利的精神密钥。“坚持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百年来取得辉煌成就所积累的十条宝贵经验之一。“自我革命精神是党永葆青春活力的强大支撑。先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是天生的,而是在不断自我革命中淬炼而成的。”[12]中国共产党正是勇于并善于以刀刃向内的勇气进行刮骨疗毒、激浊扬清,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以自我革命推动伟大社会革命,才始终保持着生机活力,实现荣茂发展。红色精神继承了中华民族“君子必慎其独也”“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等正身清心的优良传统,传承发扬了中华民族“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等传统革新理念,内蕴着党的自我革命精神的深刻机理,体现着中国共产党尊古开新、变革图强的不懈追求。面对党情世情国情与党的历史方位的深刻变化,须有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科学把握红色精神与自我革命精神的内在耦合性、共生性,赓续红色精神的内涵真谛,以红色精神为思想指引对标党的建设伟大工程之要求,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变革,才能有效应对新时代赶考之路上所面临的各种风险挑战。
(四)红色精神是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基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凝练,反映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集中体现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本质特征,是全国人民的共同思想基础。红色精神作为革命文化的重要有机构成,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精神产物,它引导着人们的思维活动、规范着人们的行为举止、反映着人们的共同价值诉求,也是全国各族人民的精神纽带和行动向导。红色精神谱系上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奠定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鲜亮底色,并从多个方面构成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内容。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分别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映射出红色精神内在真髓,是红色精神与当今时代融合而成的一种观念形态,它既内生演化于红色精神而又与红色精神相辅相成、灵魂互通。因此,红色精神是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基础。
(五)红色精神是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载体
红色精神表征着全国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同时也反映着人们精神文化需求的发展方向。随着世界政治多极化和文化多元化的深入发展,各种掺杂政治性、利益性的文化因素鱼目混珠,尤其是近年来,历史虚无主义沉渣泛起,个人主义、娱乐主义、拜金主义甚嚣尘上,享乐主义、奢靡之风时有回弹,这些不良社会思潮以更加隐匿、多元的方式冲击着我国的主流价值取向,浊蚀着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这时,弘扬红色精神,大力发展红色先进文化,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性便不言而喻。中国共产党的红色精神汲取了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明精髓和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养分,并在长期的实践中历练、锻造,形成了丰富的精神文化内涵。其中包括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精神,以及艰苦奋斗、百折不挠、奋发图强、爱岗敬业等优秀精神品格。它为中华优秀文化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有利于提升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水准、坚定“四个自信”,建设文化强国,也是弘扬主旋律、抵御西方异质文化渗透和不良社会思潮的重要思想武器。
(六)红色精神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不竭动力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也是中国共产党历史发展的主题。“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3]一个民族如果没有坚定不移的信念和矢志不渝的追求,没有凝聚人心的精神,就会成为一盘散沙,将无法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14]。当今世界,时代风云明晦不定、国际环境波谲云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经历惊涛骇浪,前方暗礁遍布、荆棘丛生,必须依靠伟大精神加以指引、激励、振奋。红色精神承载着弥足珍贵的民族记忆,是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历史时期积累的宝贵财富,是建立民族自信力和自尊心的精神支撑,新时代深刻把握和传承红色精神的科学内涵,能够凝聚全国人民的价值共识、提升民族认同感、夯实文化软实力,汇聚起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伟力。
四、红色精神的赓续开新
红色精神之所以能够从嘉兴南湖的小船上“扬帆启航”,不断赓续绵延、荣茂发展,形成现今庞大的精神谱系,根本原因就在于其涤秽布新、改革创新的特质。而研讨中国共产党红色精神谱系的内在特质、价值意蕴,其旨趣就在于探析实现红色精神赓续开新的科学路径。
(一)确保红色精神的共产主义性质不变色、不褪色
共产主义理想擘画了一幅人类的理想社会愿景、昭示着人类文明的前进方向,为在其基础上形成的红色精神奠定了独特的底色。当前,世纪疫情与“两个变局”在同一时空下的历史性交汇以及相互作用、相互激荡,为我国带来的发展机遇前所未有,带来的风险挑战也世所罕见。这就需要我们继续传承和发扬红色精神,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不动摇,深刻洞悉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带来的负面影响,警惕暗流涌动的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提防时有回弹的消费主义、娱乐主义陷阱,并坚决与这类渗透、侵蚀我国主流文化的异质思潮以及恶劣行径作斗争,不断夯实和筑牢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主阵地,确保红色精神的共产主义底色不变色、不褪色。与此同时,要着力培养一批具有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和青年人才,保证党的庄严使命、优良传统和红色基因有源源不断的接续力量来传承,将红色精神这支赞歌唱好、唱响。
(二)拓展和完善红色精神的传播渠道
在当今信息化社会,人们对红色精神的了解主要是来源于媒介的传播和普及。党情、国情、世情的深刻转变,国际国内形势日趋复杂,宣传红色精神、传播红色文化的方式也要立时代之潮、感国运之变、应现实之需,要与时俱进地通过更加广阔、科学、系统的渠道来弘扬红色精神,为努力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内在动力。与时俱进就需要我们结合时代的发展模式和特点,利用好报纸、杂志、电视等传统媒介,发挥它们的主渠道作用,并结合各类现代媒介,聚焦红色精神主题,创新方法手段,适应分众化、差异化传播趋势,使以红色精神为主题的宣传报道和节目作品接地气、有生气、聚人气、有感情,形成贴近人民群众生活、方式丰富多样的传播方式。与此同时,党政部门要加强和完善红色精神传播机制建设,做好有关红色精神主题的舆论导向工作,引领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帮助人民群众抵御不良价值观的侵蚀,营造一个有利于人民群众自觉学习和践行红色精神的良好公共环境和社会氛围。
(三)将红色精神融入思想道德建设
红色精神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文化基础,其蕴含的丰富内涵和文化基底是当今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素材。将红色精神融入公民的思想道德建设,就必须以人民为中心,将红色精神融入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通过一些贴近人民群众生活的方式来提升红色精神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感召力。如在各级各类学校的教材、课堂、实践、文化主题中注入红色革命教育、爱国主题教育、时代楷模教育等。各级院校要开展好一系列以红色基因为主题的精品党课,让其不仅成为入党的必修课,更要成为广大群众尤其是青少年、大学生弘扬红色精神的实践课。学校要定期开展革命实践教育,组织学生参观红色革命纪念馆,以丰富多样的方式组织、鼓励广大学生重走长征路,通过学习革命先辈的宝贵精神,提升自身的道德品性。红色革命教育不仅要在学校落地生根,社会、家庭也是红色精神的重要培植场,要加大红色文化在全社会、各家庭中的宣传力度,将红色精神的各类元素渗透到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中,充分发挥家校思政育人的联动机制。此外,在全国上下要推动红色文化教育示范基地建设,以红色精神为主线,把握红色本底、传承红色基因,创新打造集培训、参与、体验为一体的主题教育新模式,引导广大人民群众感党恩、跟党走、传党魂,在全社会形成崇尚红色精神的良好氛围。
(四)大力发展红色旅游
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对于传承红色基因、弘扬和发展红色精神、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红色旅游景区多位于偏远山区,我们不仅要看到其自然风光好、气候舒适等天然优势,也要就其交通、服务、经济跟不上的短板制定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强旅游景点的公共交通设施建设,鼓励产业投资,发展景区经济,因地制宜地开设特色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加大力度优化和完善红色景点的服务体系,充分利用好革命历史纪念场馆、伟人故居、英雄纪念碑等传统学习瞻仰场所。与此同时,要努力建设更多有特色的文化休闲旅游度假区,将文化休闲度假这类令游客喜闻乐见的旅游模式与红色旅游有机结合起来。注重加强红色旅游区域合作,延长红色旅游消费链,善于发挥红色景点的区位优势,将当地的风俗、民俗、文化融入红色旅游,打造一批复合型、综合型的红色旅游品牌。
五、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伟大事业孕育伟大精神,伟大精神引领伟大事业。”[15]回首过去,在革命、建设、改革百余年的峥嵘岁月中,中国共产党人以救国为己任、以爱国相勉励,书写了可歌可泣、彪炳史册的精神史诗,铸就了伟大而历久弥新的红色精神谱系。展望未来,奋力进军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既需要物质上的角力,更需要精神上的对垒,前进的道路定不会万事亨通、布帆无恙。全党要深刻认识“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领会和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一中全会精神,发扬伟大建党精神,传承优良传统、赓续红色血脉,继续为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宏伟篇章而踔厉奋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