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大众滑雪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2023-08-03殷进福李晓璇
殷进福,吴 晟,李晓璇,刘 宇
(1.甘肃省冬季运动管理中心,甘肃 兰州 730000;2.兰州理工大学,甘肃 兰州 730000)
1 前言
2022年北京冬奥会成功申办以来,在“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号召下,全国各地掀起了冰雪运动热潮,冰雪运动走出了山海关、走进了大江南北,由此冰雪产业迎来了良好的发展契机[1]。滑雪产业是冰雪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以大众滑雪场所为主阵地,由滑雪运动爱好者参与滑雪运动所带动的基础设施建设、住宿餐饮消费而形成的产业形态[2]。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们在冬季选择滑雪运动休闲娱乐、强身健体,滑雪运动已成为当今最为流行的大众冬季休闲运动项目之一[3]。近些年,在全国大环境的影响下,甘肃省滑雪运动人口逐年增多,省内建成并面向社会开放的雪场已达到18家,滑雪运动所带动的滑雪产业得到迅猛发展。然而,甘肃省大众滑雪产业相较于东北三省、新疆等滑雪大省强省,大众滑雪产业发展仍不充分、不发达[4]。研究和分析甘肃省大众滑雪产业发展基本现状、存在的问题,对甘肃省大众滑雪产业今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有针对性地提出甘肃省大众滑雪产业发展对策建议,可以为政府部门决策部署提供理论参考,为大众滑雪场所经营管理提供发展思路。
2 研究对象
以甘肃省省内18家面向社会开放的滑雪场为研究对象,研究甘肃省大众滑雪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建议。18家滑雪场所共占地面积1 654 015 m2,分布于兰州、天水、临夏等10个市州,如表1。
表1 甘肃省滑雪场所占地面积统计表
3 研究方法
3.1 文献法
通过中国知网、互联网、书籍、政府部门文件等对全国滑雪产业发展政策、发展现状、发展经验进行归纳整理,为研究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5]。
3.2 访谈法
主要是对部分滑雪场所负责人、滑雪运动发展方面专家、甘肃省冬季运动管理中心和甘肃省冰雪运动协会相关领导进行访谈,听取访谈对象对甘肃省发展大众滑雪产业的意见和建议。
3.3 数据统计法
制作甘肃省大众滑雪产业发展情况调查表,对滑雪场经营情况、设施设备、从业人员等情况进行数据统计。向滑雪场发放数据统计表18份,收回有效统计表18份,回收率为100%。对获得的有效数据采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与分析,确保数据的有效性与科学性。
4 研究结果
4.1 甘肃省大众滑雪产业发展现状
甘肃省建成并面向社会开放运营的滑雪场共计18家,基本形成了“一圈两线”的产业布局。一圈为:兰州大众滑雪产业圈,其中涵盖兰州市5家雪场、兰州新区1家雪场、白银1家雪场和临夏2家雪场。两线为:河西、河东大众滑雪产业线,其中河西大众滑雪产业线涵盖嘉峪关1家雪场、张掖1家雪场、金昌1家雪场、武威1家雪场;河东大众滑雪产业线涵盖天水2家雪场、庆阳1家雪场、平凉2家雪场。甘肃省大众滑雪产业发展基本情况如下。
4.1.1 大众滑雪产业发展政策分析
《冰雪运动发展规划(2016—2025年)》指出:我国冰雪产业规模不大,有效供给不足,缺少自主品牌。甘肃省大众滑雪产业发展现状正如国家冰雪运动发展规划中提到的特征一样,也面临着规模不大、有效供给不足的困境。《甘肃省“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中指出:“十三五”期间甘肃省冰雪运动产业(含大众滑雪产业)发展迅速,到2025年体育产业(含大众滑雪产业)发展取得实质性进展,到2035年体育产业(含大众滑雪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要丰富体育产品供给,推动滑雪场等健身休闲设施和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
4.1.2 大众滑雪产业主体经营情况分析
大众滑雪产业主体一般是指滑雪场所。甘肃省大众滑雪产业主体经营情况总结如下。
(1)滑雪场所经营时间。滑雪场所的经营时间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滑雪场的建设水平。目前,甘肃省尚无室内滑雪场,不能满足四季滑雪的需求,在调查的18家滑雪场中,均以人工雪为主,滑雪场的滑雪营业时间一般为60~120 d,从第一年的11月底持续到第二年的3月,有的滑雪场可以持续营业3个月以上,有的则只有2个月左右。此外,当年雪季的气温、降雪以及风力往往影响滑雪场所的开放时间。
(2)滑雪场所雪道情况。雪道是滑雪场的核心组成部分,是衡量滑雪场发展情况的重要指标。雪道情况一般可从雪道总量、初中高级雪道数量、雪道长度等指标进行考量。
根据甘肃省实际情况,将拥有4条及以下雪道的雪场认定为小型滑雪场,将拥有5~8条雪道的雪场认定为中型滑雪场,将拥有8条及以上雪道的滑雪场认定为大型滑雪场。甘肃省内雪道总条数小于4条(含4条)的滑雪场有13家,占比72%;雪道总条数介于5~8条(含8条)的滑雪场有4家,占比22%;雪道数量超过8条的滑雪场有1家(龙山滑雪场12条雪道),占比6%。数据表明,甘肃省滑雪场目前仍以中小型为主,缺少大型滑雪场。
甘肃省滑雪场雪道总数为73条,初级雪道共20条,占总雪道数的27.4%;中级雪道共24条,占总雪道数的32.8%;高级雪道共10条,占总雪道数的13.7%;其他雪道共19条,占总雪道数的26%。总体来看,在甘肃省滑雪场中,初级雪道、中级雪道共44条,占总雪道数的60.2%。18家雪场中,雪道平均长度412 m,超过平均长度的雪道有20条,其中龙山滑雪场占比最多,其他滑雪场的雪道长度均低于平均值。总体来看,甘肃省内大多数雪道是满足初中级滑雪水平人员滑雪需求,滑雪市场仍处于初级阶段。
(3)年均接待游客数量走势。滑雪场客流量是反映滑雪场经营状况和滑雪场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情况的重要指标。通过统计,发现甘肃省滑雪场近三年接待游客总数量约为360万人,其中2018年接待游客数约为105万人,2019年接待游客数约为118万人,2020年接待游客数约为137万人,平均每年有约120万人参与滑雪运动。从人数来看,有逐年递增的趋势,说明滑雪产业规模在不断扩大。需要说明的是,因新冠疫情影响,2019年雪季滑雪场所营业时间较短,滑雪场接待游客数是估算。
4.1.3 大众滑雪产业主体滑雪场所设施设备情况分析
滑雪场设施设备一般包括滑雪场专业设备和配套食宿等硬件设施,是滑雪场提供滑雪服务的基本保障,是衡量滑雪场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1)滑雪场所运力情况分析。滑雪场的运力一般分为魔毯、拖牵、缆车3种。魔毯又被称作为“雪场电梯”,其运力方式和功能可类比机场的传送带,具有乘坐方便、运行平稳、安全的特点,主要应用于坡度较小的初级雪道。拖牵和缆车都属于索道运力方式,拖牵多应用于初级和中级道,缆车是一种坐式索道多用于垂直落差较高的高级雪道。
甘肃省18家滑雪场中,共有索道10条,总长度为5 723 m。利用拖牵运送游客的滑雪场有5家,占27.7%;拥有魔毯的雪场有18家,共45条,总长度为11 186 m。研究发现,运力方式与滑雪场的规模、地形地势等情况有关,大型雪场一般都会配备缆车,中型滑雪场以魔毯+拖牵的方式为主运送游客,小型滑雪场主要依靠魔毯运送游客。
(2)滑雪场所雪具配备情况分析。雪具是滑雪场必备的滑雪装备,是衡量滑雪场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甘肃省18家滑雪场中,除兴隆山滑雪场、海寨沟滑雪场、凤凰岭滑雪场可提供1 700套以上可租赁雪具外,其余滑雪场可租赁雪具均不超过1 100套,占比83.3%。研究发现,大部分滑雪场能够满足群众对滑雪雪具的需求。
(3)滑雪场所住宿餐饮供给能力情况分析。滑雪场的基础配套包括住宿和餐饮,住宿和餐饮更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滑雪场的实际经营情况。在18家滑雪场中,有39%的滑雪场拥有住宿条件,其中松鸣岩滑雪场能提供300间以上客房,其他滑雪场提供的客房数量均在100间以下。据调查,餐饮服务是滑雪场必备配套服务,全省各大中小型滑雪场均能为游客提供餐饮服务。
4.1.4 大众滑雪产业从业人员情况分析
大众滑雪产业从业人员一般是指依托滑雪场所的从业人员,所以本研究将滑雪场所从业人员情况作为大众滑雪产业从业人员情况进行分析。甘肃省滑雪场所人员配备岗位有前台收银、雪具租赁、雪服租赁、餐饮服务人员、魔毯管理员、缆车管理员、造雪与雪道平整员、压雪车驾驶员、安全巡逻员、缆车及电机维护人员、安保人员、行政人员、全职滑雪教练员等岗位,岗位设置合理,人员配备较为充足,每家雪场均在50人以上;其中龙山滑雪场、大青山滑雪场、白银国家雪上项目训练基地、凤凰岭滑雪场、兰州新区冰雪运动员训练中心等6家雪场工作人员在100人以上,松鸣岩滑雪场工作人员有200多人。经统计,有16家滑雪场聘有全职教练,其中80.7%的教练员持有从业证书;还有部分教练无证上岗,缺少正规、专业培训,通过自学掌握了几个简单的滑雪动作,理论水平较低,在执教过程中讲解不到位,甚至有误导学员的现象。调查发现,18家滑雪场均配备滑雪安全员,共120余人,一定程度上保障了雪场安全生产工作,保障了全省滑雪产业健康发展。
4.2 甘肃省大众滑雪产业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4.2.1 大众滑雪产业长期发展规划不明
国家已于2016年出台了《冰雪运动发展规划(2016—2025年)》,对我国冰雪运动发展作出了长期规划,其中包括冰雪产业发展。通过访谈甘肃省冬季运动管理中心、甘肃省冰雪运动协会相关领导,发现甘肃省目前还没有出台相应的冰雪运动发展规划,滑雪产业发展同样缺乏长期政策规划与引导。在访谈部分滑雪场所负责人时,他们指出发展滑雪产业,急需政府出台一系列刺激滑雪消费的政策措施,培育滑雪市场,引导滑雪产业健康发展。
4.2.2 主体经营管理人员理念较为落后
通过调研发现,甘肃省滑雪场所经营管理人员理念较为落后,更多是跟随模仿,创新经营手段较少,缺乏专业的高水平滑雪经营管理人才。
4.2.3 主体滑雪场所设施设备供给能力有待提升
调查发现,甘肃省滑雪场所初、中、高级滑雪道及运力等硬件设施与其他发展较为成熟的滑雪场所相比存在很大的差距,主要体现在滑雪场所雪道数量、长度、难度,雪具数量、品质以及配套设施设备等方面。目前,甘肃省绝大部分滑雪场所设施设备供给仍处于中低档水平,只能为初学者提供较为理想的滑雪供给服务,不能完全满足高水平滑雪运动爱好者的滑雪运动需求。
4.2.4 从业人员专业素养需要加强
通过研究发现,有部分大众滑雪产业从业人员专业知识技能不能满足岗位职责要求,有部分从业人员无证上岗,他们往往缺乏系统的专业培训途径和机会。这样的现状,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甘肃省大众滑雪产业的发展,也影响了滑雪场所经营主体的服务能力和水平,需要加大培训力度,提高从业人员专业素养。
5 甘肃省大众滑雪产业发展对策建议
5.1 出台引导大众滑雪产业发展的长期政策
大众滑雪产业作为朝阳产业,政府部门应紧密结合国家冰雪运动发展政策,结合甘肃大众滑雪产业实际,出台具有指导意义的大众滑雪产业发展意见或发展规划,在土地供应、人才培养、投融资、宣传等方面大力扶持,培育甘肃省经济发展新增长极[6]。
5.2 加大大众滑雪产业主体经营管理人员培训力度
甘肃省发展大众滑雪产业,须每年组织滑雪场所负责人参加“雪场经营管理培训班或座谈会”,邀请滑雪产业领域知名专家学者介绍国际国内先进管理运营经验,结合甘肃省地域特点谋划雪场“四季经营”策略,发展大众滑雪延伸产业,帮助雪场实现全季节经营,扩大甘肃省大众滑雪产业规模。
5.3 提升大众滑雪产业主体滑雪场所设施设备供给能力
完善的设施设备供给服务是吸引滑雪爱好者的关键因素之一。滑雪场所在经营过程中应不断丰富餐饮、住宿、交通、雪道、运力、人文环境等方面的供给,修建满足不同滑雪爱好者需求的初中高级雪道,提供充足的雪服雪具租赁服务,打造温馨多样的滑雪运动人文环境,吸引广大群众积极参与滑雪运动,形成消费动力[7]。
5.4 提高大众滑雪产业从业人员专业素养
滑雪运动在甘肃属于新兴群众性冬季运动项目,滑雪教练员、裁判员、社会体育指导员、安全员等人才缺口大。政府相关部门和行业协会应加大滑雪运动人才培养力度,全方位解决甘肃省滑雪运动人才缺口问题;尤其是要有针对性地加强滑雪场所教练员、安全员、急救员等从业人员的培训力度,举办可颁发从业合格证的专业技术培训班,让他们通过培训获取技术等级证书,从而能够持证上岗。通过人才培养,夯实滑雪产业发展根基。
5.5 注重营造浓厚的滑雪运动氛围
甘肃省大众滑雪产业仍处于发展上升期,需要政府、雪场、媒体共同努力,在全省营造积极向上的滑雪运动氛围,引导更多群众积极参与滑雪运动,壮大滑雪人口基数,促进大众滑雪产业发展。行业管理部门、滑雪社会组织应举办大型滑雪赛事活动,引导群众参与滑雪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