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式盒饭中映射的日本人群像
2023-08-03洪晨兴
日式盒饭在日本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小小的身躯中蕴藏着大大的能量,是日式思想的又一结晶,在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给日本人及日本社会带去慰藉。在物质层面,正所谓“唯饱食才可力作”,日本人通过盒饭养精蓄锐,维持日常生活;在精神层面,盒饭是身处高速发展社会中的日本人忙碌生活中的一刻喘息和一丝慰藉。同时盒饭中所折射出的日本文化和日式思维也耐人寻味。日式盒饭在精神层面映射出日本民族对定格“美”的追求、对一切事物的“掌握”志向、对他人的“虑他精神”和“不迷惑”志向。日式盒饭是日本人全貌的缩小像,从日式盒饭中可以深切地感受独特的日式思维,窥探日本背后的文化。
1“凝缩”——定格“美”与日式“掌握”
1.1 定格于手中的“美”
日式盒饭是对日本“美意识”的定格,盒饭中蕴藏着日本人独有的美意识。纵观各式各样的日式盒饭,我们可以发现其共通之处,即色彩搭配鲜明,食材搭配均衡,凝缩自然之美于小小盒饭之中,给人以审美上的享受与舌尖上的愉悦。
日式盒饭是对大自然之美的定格。在食材的选择上,日式盒饭根据季节性特点,注重食材与大自然的融合。日本人顺应自然,秉承食用当季新鲜食材的信念,选用当下最具季节感的食物来烹制美食,享用大自然最美好的馈赠。在盒具的装点上,一份份盒饭宛如一幅幅大自然生机盎然景观的缩影,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观之宛若置身于桃花嫣红、柳枝碧绿的自然之中,给人以自然之美定格于手中之感。日式盒饭将大自然的馈赠留于盒中,将大自然之美定格于器皿之中,是一种对大自然的顺应,对大自然之美的定格。
古往今来,日本人一直热衷于对“美”的定格的追求。李御宁在《日本人的缩小意识》中将日本“庭园文化”比作“缆绳”,是把“自然”唤至身边,通过再加工的自然去观望宇宙[1]。日本人大费周章地将自然“拉”至身边,再运用假山假水将大自然的壮阔雄伟定格于小小庭园之中,是对美之定格的首要体现。此外,和服上的花纹,器皿上的雕花,短小优美的俳句……这些种种都是对“美”的凝练与保留——将“美”绣于和服,将“美”刻于器皿,将“美”寄存于俳句,都体现出日本人对于定格“美”的不懈追求。同时,也正是基于更好地捕捉“美”、定格“美”的需求,日本人才能够在数码相机上精益求精,在世界相机市场长期处于垄断地位。
定格“美”的日式盒饭对被称为「働き蜂」的日本人来说,是身体和心灵的双重慰藉——手中“生机盎然”、凝练大自然之美的盒饭,给人仿若手捧自然,置身于大自然与美的世界之感,是压抑社会环境中的一刻喘息,一丝希望。
1.2 日式“掌握”
日本人对个人的“掌握”志向。日本人具有强烈的“计划思维”,凡事追求在制定的计划范围内行事,这是日式“掌握”的一种体现。作为“计划社会”,日本社会始终如同机械般在既定的轨道上有条不紊地运行着。唐辛子在《日本式中毒》中写道,你的生活会在一种无形的秩序中,被“计划”成一条铁轨——你只要像电车一样,从这一站到那一站,从这一个点到那一个点,按照“计划”沿着轨道奔驰,就会跟随“计划”的惯性到达终点[2]。日本人的一生都在既定的计划范围内行走,如同轨道上的列车一般,只要沿着既定的轨道行驶,就能平安抵达终点。当然,其中也会有选择开辟新路径的列车,但是由于对新事物和对脱离“掌握”的恐惧和不安,大多数日本人会选择安于现状,在计划和“掌握”中安稳度过一生。
日本人对周边事物的“掌握”志向。日本人习惯于将一切未知“掌握”在手中,梦想拥有一个哆啦A梦的神奇口袋。例如,日本社会中有一类口袋大小、一手可以掌握的袖珍书籍,统称为「豆本」,意为豆般大小的书籍。日本人运用巧思将厚重的书籍凝缩成可以一手掌握、揣入口袋式的大小,从而实现阅读的触手可及。手握袖珍书籍,好似尚方宝剑在手,仿佛已然“掌握”了书中知识,充盈提升了自己,这对身处高速发展社会无时无刻不深感知识匮乏的当代人来说,是一种心安与慰藉,是“护身符”般的存在。可以说,袖珍书籍的发明,是对身处激烈竞争社会下的当代人,想要在忙碌的工作之余通过知识急切提升自己的心理的完美“掌握”。
日本人对大自然的“掌握”志向。日本人敬畏自然,重视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天人合一”,日式庭园便是日本人对大自然“掌握”的典型之作。日本人出于对大自然的喜爱和敬畏,从而产生将浩瀚自然固至方寸之间并“掌握”手中的想法,在日式庭园中,每一块石头、每一株树木、每一片湖泊,都是日本人灵活运用“缩小之术”,着眼于微小之处,取大自然之精华,掌握出无限之美,通过具体的事物对浩瀚自然的深刻“把握”。通过于此,日本人得以实现居室内透小窗也能品味浩瀚之天地,感味自然之韵律的趣味。这便是对缩大为小,再由小悟大的深刻“把握”。
从日本社会的方方面面,我们都可窥见日本人的日式“掌握”这一独特属性。而日式盒饭则是这一独特属性的代表性之物,是独特日式思维的缩影。
2“冷食”——“虑他精神”与“不迷惑”志向
2.1“慮他精神”与「遠慮」
作为日本的“国民美食”,我们在日本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日式盒饭的身影。而日本人却很少加热盒饭,一般是直接冷食。日本人“冷食”行为的背后有众多原因,如盒饭的食材不宜加热、加热后会破坏食材口感、工作繁忙没时间加热、日本人吃“冷食”的民族传统与习惯等。除这些原因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即日本人担心盒饭加热后会散发出味道,对他人造成困扰。可以说,日本人的“冷食”行为背后,是日本人的“虑他精神”。
“虑他精神”顾名思义,是一种为他人考虑的精神。日本人的“虑他精神”究其根本,与日本民族独特的「遠慮」(客气)意识紧密相连。韩立红在《日本文化概论》中提到是否有必要客气是日本人区分内与外的重要尺度。正如“身内”的字面意义所体现的,无需客气的亲人是内,而需要客气的义理关系就是外[3]。对于“内”“外”两个世界的人,在日本人看来需要采取不同态度和行为进行对待,否则容易给人际关系带来混乱——这便是所谓的在特定场合做特定事、说特定话的“日式讲究”。当处于“外”的世界时,要学会「空気を読む」,即“读空气”,读懂当场氛围,审时度势、察言观色,这是融入社会的基本法则。因此,当处于需要客气的“外”的世界时,这种为他人考虑的“虑他精神”便自然而然地产生。
日本人的“虑他精神”贯穿于日本社会的方方面面,日本社会随处可见人性化的装置与贴心小细节。在商品包装设计上,为了防止因雪糕融化掉落而给顾客带来不好体验,商家特意将雪糕棍倾斜至15度进行设计;为解决泡方便面时杯盖无法封严的问题,同时兼顾环保,日本“日清”食品公司设计出一款“猫耳杯盖”,泡面时只需将两只“猫耳”往下压紧,就能轻易封住杯盖,在实现压面自由的同时,还实现了减塑环保的目标。这不仅是对顾客的一种“虑他”,也是对环境的一种“虑他”。在公共设施上,日本公共卫生间内设有“音姬功能”,按下按钮便可发出流水声,用以掩盖如厕声音的尴尬,给顾客带来良好的如厕体验……这些种种,无一不体现出日本社会的“虑他精神”。
2.2“不迷惑”志向与“耻”意识
日语中有「迷惑をかける」这一词组,意为给别人的生活带来麻烦与不便。“不给别人添麻烦”可以说是日本社会待人接物的准则,是日本人时刻遵循的一条社会规则。本文将这种不愿意给他人带去困扰的习性统称为“不迷惑”志向。担心加热后的食物散发出味道而干扰到他人的“冷食”行为,也是这种“不迷惑”志向的深刻体现。
“不迷惑”志向与根植于日本人内心的“耻”意识密切相关。日本人正是把羞耻感纳入道德体系的。不遵守善行标志的行为,不能平衡各种义务或者不能预见到偶然性的失误,都是耻辱。他们说,知耻为德行之本。对耻辱敏感就会实践善行的一切准则[4]。日本人对于“耻”意识极具敏感性,并将“耻”意识置于道德的绝对基准。例如在日本社会,很少发生所谓“顺手牵羊”、物品“不翼而飞”的情况,因为在日本人看来这些都是属于不遵守善行标志的行为,都是缺乏羞耻感的体现。日本人这种独特的“耻”意识约束并规范着日本人的思想和行为,推动着信任社会的有序构建和发展。就如同唐辛子在《日本式中毒》一书中所说,日本人不懂得什么叫“面子学”,但他们有与生俱来的“耻文化”,一份“羞耻感”左右着他们的公德情操[5]。因此,日本人认为若给他人带去困扰,则会因此蒙羞,阻碍人际关系的发展——“不迷惑”志向正是在这份“羞耻感”的土壤上得以形成。
在人际交往中,日本人往往不轻易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在日本人看来,倘若当面主张自己的意见,明确说出自己内心深处的想法,容易造成他人迁就配合自己的局面,这是给别人添麻烦的表现。因此,日本人往往抑制内心真实的想法,趋附于他人的意见,严格遵循“不迷惑”主义。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日本的口头禅中也贯穿着“不迷惑”志向。以「おいしい」这一口头禅为例,为了不让自己的言论给他人带去困扰,对于他人为自己精心制作的料理,日本人认为应心怀感激虔诚食用,「おいしい」这个词汇便起到升温料理者和食用者之间的情感,表达喜爱及感激之情的作用。也正是在这种“不迷惑”志向下,才有品尝食物前表示看起来很好吃的「美味しそう」以及品尝后表示满意的「美味しかった」等词的频繁使用吧。
“不给他人带去困扰”似乎成了日本社会的一种信条,违背信条、任性妄为者会被贴上“异类”标签,只有始终坚守“不迷惑志向”、不给他人添麻烦者才能快速融入集体,成为集体的一部分。
3 结语
日式盒饭中映射着日本人的群像,是领悟日本人独特思维、窥探日本社会背后文化底蕴的绝妙途径。从日式盒饭的“凝缩”中,我们既可以窥见日本民族对定格“美”的追求和对一切未知的“掌握”志向,又可以从日式盒饭的“冷食”行为中,窥见日本民族始终为他人考虑的“虑他精神”和不愿给他人添麻烦的“不迷惑”志向。作为日本社会发展的产物,同时作为日本社会的代表性物品,日式盒饭在具备时代特性的同时还具有民族特性,在同日本社会融合发展的过程中,承载着时代和民族的双重记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小小的日式盒饭中还承载着许多深刻的内涵,等待着我们的进一步探讨与挖掘。■
引用
[1] 李御宁.日本人的缩小意识[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2003:96.
[2] 唐辛子.日本式中毒[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16:65.
[3] 韩立红.日本文化概论[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8:162.
[4] 鲁思·本尼迪克特.菊与刀[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155.
[5] 唐辛子.日本式中毒[M].廣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16:148.
作者简介:洪晨兴(2000—),女,浙江温州人,硕士,就读于天津工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