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突发性耳聋掏掏耳朵也会得吗?

2023-08-03檀俊龙

科学大观园 2023年15期
关键词:突聋内耳突发性

檀俊龙

或许你从来没有经历过,耳朵突然听不到的感觉,也许你身边有朋友说,突然只能看着别人嘴唇在动,音乐开到最大声,却是走入了无声的世界,此时你的朋友心急如焚,八方求援而直奔医院。你也会好奇,好端端的一个人,为什么突然听不到了?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突聋”。顾名思义,突发性耳聋。那么“突聋”究竟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我们平时该如何预防呢?

真相

突发性耳聋(sudden deafness,SD)为耳鼻咽喉科常见急症之一,是指在3天内出现的原因不明的急性的感音神经性听力下降,所以又称为突发性感音神经性聋。据统计,近年来突发性耳聋的年发病率约为5/10万~30/10万,且呈逐年上升趋势。表现为无明确诱发因素的突然出现的非波动性感音神经性听力下降,是即刻或数小时或数日内听力损失达高峰,常伴有耳鸣,部分人常伴有眩晕、恶心、呕吐及耳闷胀感。突聋患者的年龄分布广泛,多发于 50~60 岁,发病率逐步上升,发病人群也趋于年轻化。该疾病虽然具有一定自愈倾向,但如果不及早干预、治疗,仍有部分病人预后不佳,严重者可影响病人的生活、工作。

突聋虽不引起患者外观上的变化,不容易被外人发现,却严重影响突聋者的心理,无法正常社会沟通交流,主观感觉差,会引起患者的焦虑、暴躁等心理变化。那都有哪些原因会引起突聋呢?

首先最常见的是血管因素,比如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硬化等常见内科疾病,会引起全身小血管的病变,导致内耳供血减少,耳蜗细胞生理活动过程中对氧的需求量较高,对缺血、缺氧耐受性差。各种原因影响内耳血供时,可导致内耳组织( 包括耳蜗、前庭及半规管) 水肿、缺血、缺氧,代谢紊乱,功能突然下降而表现为突聋,或伴眩晕。也有研究指出椎—基底动脉系统相关动脉的硬化、狭窄、闭塞(脑供血不足、脑血管痉挛、脑动脉硬化)都有可能导致内耳供血减少,使内耳功能状态受到显著影响而致听力下降、耳鸣等。

其次常見原因是血流动力学。有学者研究发现突聋患者的血栓症发病率高,血液中多种成分的变化使凝血亢进,易于形成血栓。另有研究也指出,某些基因突出(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突变)以后,酶活性发生改变,使血中半胱氨酸水平升高,损伤血管的内皮,促进血小板在血管壁的粘附聚集,加速血栓形成,同时血流速度减慢、瘀滞,引起内耳微循环障碍,诱发突聋。新的研究发现突聋患者血中血小板数量较正常人低,血小板平均体积较正常人高,红细胞变形能力下降,红细胞聚集力增高,可导致血液粘滞度增高,血流缓慢,更易形成血栓,最终引起内耳供血障碍,表现为听力下降或丧失。

突聋还与血糖、血脂等代谢异常有关。突聋患者的血糖、血脂(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等)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等引起的微循环障碍可能在突聋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过度疲劳、睡眠障碍、焦虑抑郁、自身免疫系统疾病等因素以及病毒感染后,都会引起突聋。

治疗

以上引起突聋的原因较多,如果万一出现了突聋,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早期治疗、规范治疗是突聋治疗的关键。

最常用的治疗方式是药物治疗。目前治疗突聋应用最多最广的是激素治疗。2019年美国突发性耳聋临床实践指南中指出激素治疗仍为推荐治疗方案, 目前主要的糖皮质激素治疗方式包括全身使用和鼓室内注射。但是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药物容易出现副作用,如对机体血糖的影响,因此该方法不适合于有糖尿病、青光眼、肺结核等合并症且控制不良的突聋患者;激素使用需在专业医生的严格监测下使用,患者不可盲目使用。

针对上面讲到的发病原因,可以使用扩张血管、改善微血管、营养神经等联合药物治疗。美国指南中不建议将血流流变学药物作为突聋的常规治疗方式,而我国指南认为,在患者病情条件允许情况下,可适当采取血液流变学药物进行治疗,如巴曲酶等。大量研究表明巴曲酶有多重功效:溶栓;增强血液流动性;降低外周血管阻力;减少神经损害等,能改善突聋患者预后,提高治愈率,但在临床应用中,需综合考虑疗效、用药安全性及患者治疗负担,因此此药的使用需在住院期间严格监测下使用。

掏耳朵要轻柔。耳道皮肤比较娇嫩,如果掏耳朵用力不当,易造成外耳道损伤感染而造成疖肿,引起耳部疼痛,严重者可致听力减退。另外,擤鼻涕用力过猛,也会增高鼻内压力,使鼻腔分泌物进入中耳腔,引起中耳炎。

对于以上药物治疗效果甚微时,可以考虑使用高压氧治疗。20世纪70年代末期,高压氧首次用于治疗突发性聋。迄今为止,高压氧条件下促进耳组织的氧合作用仍然是已知的能提高内耳氧含量的唯一方法。目前高压氧联合药物治疗突聋已得到广泛应用,有研究表明,高压氧治疗与糖皮质激素联合使用治疗突聋与单独使用糖皮质激素相比,联合治疗更能提高突聋患者的听力;且有研究报道突聋患者在症状出现后30天内进行治疗仍有效;2016年欧洲高压氧协会强烈建议高压氧作为突发性耳聋发病前两周的初始治疗和一个月内的补救性治疗。高压氧治疗突聋的方案目前尚无一致的标准,既往报道表明最佳疗程应根据个体情况实施,目前没有足够证据证明高压氧治疗的最低有效次数需超过10~20次。

“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在抽丝过程中多离不开中医治疗。突聋的中医治疗采用活血化瘀和补肾治疗方案最多。利用中药的药理特性,对突聋患者起到活血化瘀、改善耳蜗血液循环、预防血管栓塞、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针灸可以刺激神经,调节内耳及脑干的神经通路,改善内耳病变的神经功能。还可采用针刺、电针刺激、放血、压豆、贴敷等各种手段结合突发性耳聋的临床常规治疗,将中医理论与现代医学理论相结合,充分发挥传统医学治疗该病的优势。

多数突聋患者对该疾病相关知识知之甚少,对发病原因、病情发展及预后过度担心,思虑过多,易出现焦虑、烦躁、抑郁、絕望等不良情绪,从而降低患者治疗依从性,延缓疾病康复进程。所以在治疗过程,需关注患者的心理因素。研究表明突聋患者较正常人更易产生焦虑抑郁情绪,且耳聋与耳鸣程度越大、受教育程度越高、治疗效果越差,焦虑抑郁情绪越易发生,突聋患者在发病前常处于精神紧张、睡眠障碍等状态,因此在治疗初期给予人文关怀,有助于提高治愈率。家属及医护人员需加强眼神交流,语气友好、语速适中、唇形明显,多运用肢体语言促进交流效果。

预防

治疗固然很重要,预防确是基石不可动摇。预防听力损伤是保护我们听力的关键措施。

远离环境噪声。长期处于噪声环境下,听觉器官长期处在兴奋状态,促使听觉功能极度紧张疲劳,造成听力下降。而且噪声环境容易使人心情烦躁、失眠,以致血压升高,从而影响内耳供血,影响听力。

合理使用耳机。戴耳机应严格遵循“60—60—60”原则:音量不要超过最大音量的60%,能调至更低最好;连续使用耳机的时间不要超过 60 分钟;外界声音最好不超过60分贝。勿戴耳机睡觉,熟睡后姿势难以掌控,压迫耳机会给脆弱的耳朵带来物理伤害。嘈杂的公共场合尽量避免听歌。推荐使用具有降噪功能的耳机:尽量少戴耳机,尤其是耳塞式耳机。如果要戴,可选择头戴式耳机和降噪耳机。接电话时话筒不要紧贴耳朵,通话不要超过一小时。应每隔半小时拿掉耳机,让耳朵适当休息,否则容易造成暂时性听力下降。

勿熬夜。长时间熬夜、休息不好、睡眠不足、身体处于疲劳状态都是突发性耳聋的诱发因素。不少白领反映耳聋前曾连续加班,感觉十分劳累;学生患者多表示在考试前有熬夜的经历。

掏耳朵要轻柔。耳道皮肤比较娇嫩,如果掏耳朵用力不当,易造成外耳道损伤感染而造成疖肿,引起耳部疼痛,严重者可致听力减退。另外,擤鼻涕用力过猛,也会增高鼻内压力,使鼻腔分泌物进入中耳腔,引起中耳炎。

调整心态,减少负面情绪。研究发现,生气、忧郁、悲伤等负面情绪,都可能诱发突发性耳聋。另外,突发性耳聋患者的情绪波动往往较大,有一部分人会比较急躁,还有些人性格十分内向,容易钻牛角尖。

打喷嚏时别捂住口鼻。这是因为人的咽部与中耳鼓室之间有一个咽鼓管,它维护着中耳与外界的压力平衡。打喷嚏如果捂紧嘴和鼻子,会使鼻部压力增高,细菌、病毒就容易随气流由咽鼓管进入压力低的中耳鼓室,引起急性中耳炎,导致听力下降。

开车、坐飞机、潜水时注意保护耳部。开车时要关上车窗。飞机起飞、爬升或下降时,剧烈变化的气压会对耳膜产生影响,轻则造成耳朵不适、耳鸣,重则可能造成耳朵极度疼痛、头痛、耳膜穿孔等,影响听力。坐飞机耳部不适可以通过吞咽、咀嚼、打呵欠使咽鼓管张开,缓解耳痛。潜水时可戴上耳塞。

戒烟限酒,控油控糖,注意血糖血压血脂。咖啡因和酒精常常可使耳鸣症状加重,吸烟会使血中的含氧量下降。

疾病预防可以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降低医疗成本和社会负担,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因此,我们应该加强不只是突聋的健康教育,提高健康意识,改善生活方式。

猜你喜欢

突聋内耳突发性
听力下降也要查血脂
恐龙内耳的秘密
颈夹脊穴为主治疗突发性耳聋验案1则
突发性耳聋伴眩晕的临床分析
“突聋”的年轻人多了
突聋 三周内请务必就诊
不能耽误的急症:突发性耳聋
不能耽误的急症:突发性耳聋
基于Otsu法的内耳MRI图像三维快速分割的研究
突发性消防新闻宣传报道的相关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