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动静脉足泵联合综合护理干预在肝癌合并下肢水肿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2023-08-03吴燕娜刘桂萍稳佳轩

当代医药论丛 2023年13期
关键词:动静脉患肢水肿

吴燕娜,刘桂萍,稳佳轩

(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广西 南宁 530006)

原发性肝癌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我国为肝癌高发的国家之一,据卫生部统计,我国每年约有41万新发肝癌病例,每年因该病死亡的病例约有39 万,大大增加了社会及家庭负担[1]。随着肝癌的进展,患者会出现低蛋白血症、腹水、癌栓脱落等表现,这些均会影响下肢静脉回流,进而诱发下肢水肿[2]。目前,临床治疗下肢水肿多采用利尿、补充白蛋白等方法,但整体效果一般[3]。我院针对肝癌合并下肢水肿患者予以动静脉足泵联合综合护理干预,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普外科住院部收治的100 例具有完整病历资料的肝癌合并下肢水肿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符合《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2022 年版)》[4]中的相关诊断标准;(2)预计生存时间>3 个月;(3)合并下肢水肿,经指压、彩色多普勒超声等检查确诊;(4)神志清楚,无精神疾病,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下肢水肿因结缔组织疾病、肾源性疾病、心源性疾病、变态反应性疾病等所致;(2)合并下肢动脉硬化症;(3)合并血液系统疾病;(4)合并严重感染性疾病;(5)近半年内有下肢手术史;(6)合并精神疾病,或存在认知功能障碍。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0 例。对照组中,男性27 例,女性23 例;年龄31 ~72 岁,平均(50.93±17.24)岁;试验组中,男性28 例,女性22 例;年龄32 ~73 岁,平均(51.46±17.33)岁。两组一般资料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本组患者综合护理干预,主要内容如下:(1)健康宣教:告知患者下肢水肿的发生原因、防治措施等,使其能够正确对待该病。多与患者沟通,根据患者的表情、语言等评估其心理状态,及时予以针对性心理疏导,消除患者的恐慌、焦虑等负面情绪。(2)体位护理:指导患者保持卧床休息状态,于患足下垫一软枕,使患足抬高10 cm。定时辅助患者翻身,1 次/2 h,若患者下肢活动严重受限致翻身困难,可将床尾抬高30°~40°,并利用翻身枕帮助患者翻身[5]。如有必要,可在患者受压骨隆突处贴上敷料,以减轻局部压力。(3)皮肤护理:指导患者及其家属做好患肢皮肤的清洁工作,皮肤皱褶处保持干净、干燥状态,嘱患者穿宽松舒适的鞋袜,患肢局部避免受压、受损,尽量维持皮肤的完整性。若患肢皮肤瘙痒,嘱患者禁止抓挠,可于局部涂抹甘油、炉甘石洗剂等止痒。(4)功能锻炼:训练前需为患者穿戴弹力袜或固位绷带[6],指导患者进行膝关节、髋关节屈伸运动及踝泵运动等,每次20 ~30 min,3 次/d,患者可根据自身的身体状况合理调节运动强度及运动量。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AVF-001 型动静脉足泵系统(粤械注准20192090719,广东泰宝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予以动静脉足泵护理,操作如下:选择合适尺码的脉冲气足垫包裹患足,充分覆盖足背,调节松紧后固定。设置充气压力为150 mmHg,充气3 s,放气20 s,30 min/ 次,3 次/d。两组均持续干预3 d。

1.3 观察指标

(1)患肢周径:分别于干预前、干预1 d 后及3 d后测量两组患肢踝关节处、踝上10 cm 处、髌骨上10 cm处、髌骨下10 cm 处的周径,并比较。(2)患肢水肿程度:指压观察患肢指陷性水肿程度,评价标准为:0 级:无水肿表现;Ⅰ级:手指按压患肢水肿局部5 s后,可见明显的指印;Ⅱ级:手指按压患肢水肿局部5 s 后,可见明显的指印,且10 s 后仍不能恢复原状;Ⅲ级:手指按压患肢水肿局部3 s 后,可见明显的指印,且10 s 后仍不能恢复原状。统计并比较干预前、干预1 d 后及3 d 后两组中患肢水肿程度为0 ~Ⅰ级患者的占比。(3)患肢功能:①运动功能:采用Fugl-Meyer评定量表评价两组的患肢运动功能,其中下肢评价部分共包括6 个项目,分别为反射活动、联带运动、伴有共同运动的运动、分离运动、反射亢进、协调性和速度,分值范围为0 ~34 分,得分与运动功能呈正相关,即得分越高表示患者患肢的运动功能越好。②行走功能:指导患者进行6 min 步行试验(6MWT),即让患者以能承受的最快速度在平直坚硬的路面持续行走6 min,测量患者此时间段的步行距离(6MWD)。(4)疗效:持续干预3 d 后,患者患肢肿胀、疼痛、麻木、紧绷等症状基本消失,患肢指陷性水肿达到0级,下肢运动及行走功能恢复正常,表示显效;持续干预3 d 后,患者患肢症状有所好转,指陷性水肿分级恢复至Ⅰ级,或未恢复至Ⅰ级但至少改善1 级,下肢运动及行走功能明显改善,表示有效;持续干预3 d 后,患者患肢症状、指陷性水肿及下肢功能基本无变化,或者症状加重,表示无效。干预总有效率= 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以SPSS 26.0 软件行统计学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² 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干预前后患肢周径的对比

干预前,两组患肢不同部位的周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 d 后及3 d 后,两组患肢踝关节处、踝上10 cm 处、髌骨上10 cm 处、髌骨下10 cm 处的周径均小于干预前,且试验组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干预前后患肢周径的对比(cm,± s)

表1 两组干预前后患肢周径的对比(cm,± s)

组别 踝关节 踝上10 cm干预前 干预1 d 后 干预3 d 后 干预前 干预1 d 后 干预3 d 后对照组(n=50)28.54±0.87 28.02±0.75 26.45±0.64 35.37±1.62 34.72±1.53 34.11±1.44试验组(n=50)28.55±0.89 27.39±0.68 24.67±0.56 35.39±1.59 33.78±1.43 31.87±1.21 t 值 0.057 4.400 14.801 0.062 3.174 8.421 P 值 0.955 0.001 0.001 0.950 0.002 0.001续表组别 髌骨上10 cm 髌骨下10 cm干预前 干预1 d 后 干预3 d 后 干预前 干预1 d 后 干预3 d 后对照组(n=50)50.22±1.87 49.46±1.74 47.84±1.63 38.67±1.68 37.78±1.56 35.62±1.47试验组(n=50)50.21±1.85 47.93±1.66 45.19±1.51 38.66±1.67 36.58±1.45 33.73±1.36 t 值 0.027 4.499 8.433 0.030 3.984 3.288 P 值 0.979 0.001 0.001 0.977 0.001 0.001

2.2 两组干预前后患肢水肿情况的对比

干预前,两组中患肢水肿程度为0 ~Ⅰ级患者的占比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 d后及3 d 后,两组中患肢水肿程度为0 ~Ⅰ级患者的占比均较干预前明显增加,且试验组的增加幅度更大,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干预前后患肢水肿0 ~Ⅰ级患者占比的比较[例(%)]

2.3 两组干预前后患肢运动功能评分及6MWD的比较

干预前,两组的患肢运动功能评分及6MWD 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 d 后及3 d 后,两组的患肢运动功能评分、6MWD 均较干预前上升,且试验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干预前后患肢运动功能评分及6MWD 的比较(± s)

表3 两组干预前后患肢运动功能评分及6MWD 的比较(± s)

组别 运动功能评分(分)6MWD(m)干预前 干预1 d 后 干预3 d 后 干预前 干预1 d 后 干预3 d 后对照组(n=50)18.35±5.64 20.77±4.41 25.21±3.32 263.45±33.6141 272.54±38.54 295.61±49.33试验组(n=50)18.37±5.57 24.19±4.76 30.19±3.85 264.12±33.57 291.48±49.62 318.96±58.24 t 值 0.018 3.727 6.927 0.100 2.132 2.163 P 值 0.986 0.001 0.001 0.921 0.036 0.033

2.4 两组干预效果的对比

试验组的干预总有效率为94.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4。

表4 两组干预效果的对比[例(%)]

3 讨论

下肢水肿是肝癌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关于其致病原因,笔者认为包括以下几点:(1)肝癌会进行性损害肝功能,久之肝脏则会对某些激素出现代谢障碍,水钠潴留于体内,引起下肢水肿。(2)多数肝癌患者是由慢性肝病发展而来,肝脏合成功能严重降低,机体白蛋白水平显著下降,进而引起水分渗出,导致下肢水肿。(3)肝癌发展至晚期,癌细胞侵犯血管,影响下肢静脉血流,导致局部水肿。下肢水肿往往呈进行性加重,影响患者下肢的运动、行走功能,若未及时予以有效处理,可引起象皮肿病变,甚至诱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增加截肢的风险[7]。既往临床针对肝癌合并下肢水肿多通过利尿、补充血浆白蛋白等治疗,并辅助实施体位护理、功能训练等综合护理措施,虽能发挥一定作用,但见效慢,患者常因下肢外形改变或功能障碍而出现悲观情绪,故选择更为有效的干预措施对改善肝癌患者的生存质量至关重要。动静脉足泵是用于骨创伤、下肢动脉硬化症等治疗护理的新型工具,其模仿人体“生理性足泵”,可在极短时间内用脉冲气体快速冲击足底,使下肢静脉获得脉动性加速,从而改善局部血液循环,达到消肿、缓痛的目的。闻静等[8]将动静脉足泵应用于老年卧床患者中,44例患者(AV 组)卧床期间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为23.81%,明显较行常规护理的42 例患者(对照组)的35.52% 低;其指出,采用动静脉足泵冲击患者足底时,可产生与人体行走时类似的动力,能有效改善下肢血液循环,增加局部血液流速,避免形成静脉血栓。戴静等[9]将动静脉足泵应用于老年2 型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病变患者中,干预2 周后患者的6MWD 由(270.96±140.86)m 增 至(318.44±120.21)m ;其认为动静脉足泵能够改善足部微循环,重建下肢动静脉侧支循环,增加血流量,从而减轻患者下肢不适症状。本次我院在综合护理干预的基础上应用动静脉足泵后亦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即干预3 d 后试验组的患肢周径明显减小,患肢指陷性水肿程度明显降低,运动及行走功能明显改善,干预总有效率达到94.00%,且优于单纯行综合护理干预的对照组,总结原因为:(1)静脉管腔在自然状态下血流缓慢且稳定,当利用动静脉足泵产生的脉冲气体对患肢足部施加压力时,静脉管壁受压部位会骤然产生梯度压力,血流会迅速向股静脉、腘静脉流动并使局部静脉膨胀,在脉冲气体持续作用下静脉血流速度会随之增加,进而解除血液淤滞状态[10]。(2)动静脉足泵产生的周围压力会增加皮下组织细胞间隙压力,这有利于组织间的液体外渗至血液循环中,使皮肤表面张力降低,从而达到改善肢体肿胀的目的。(3)动静脉足泵的周期性充放气会使血管内皮细胞产生牵拉和剪切应变,激活纤维蛋白溶解系统,促进纤维蛋白溶解,从而产生抗凝、舒张血管作用[11]。

综上所述,针对肝癌合并下肢水肿患者,给予动静脉足泵联合综合护理干预,可促进患肢水肿消退,改善下肢功能,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动静脉患肢水肿
股骨髁间骨折术后患肢采用特殊体位制动加速康复的效果观察
髓周动静脉瘘1例报告
我不胖,只是有点肿——妊娠水肿
一种水垫式患肢抬高枕的设计及应用
肺动静脉瘘38例临床分析及诊治
孕晚期胎儿水肿宫内干预及预后
3例肺动静脉瘘的外科治疗
我不胖,只是有点肿——妊娠水肿
团队互助模式对乳腺癌患者术后患肢功能锻炼依从性的影响
做个瘦子 送走水肿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