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甲巯咪唑治疗儿童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安全性的研究

2023-08-03谭昶慧

当代医药论丛 2023年13期
关键词:咪唑粒细胞计数

谭昶慧

(海口市龙华区妇幼保健所内分泌科,海南 海口 570102)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若人体中的甲状腺合成释放过多的甲状腺激素,就会造成机体代谢亢进和交感神经兴奋,从而引发心悸、食量增加、体重降低等多种症状[1]。有研究指出,人体中的甲状腺激素能够促进新陈代谢,增加进食量,促进肠胃的蠕动,增加排便的次数,但也会显著增加机体消耗,从而可引起体重降低。部分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会出现视力下降、突眼等症状,从而影响其生活质量。特别是儿童发生的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对其身体的影响更大。现阶段,使用药物是治疗此病的主要方式。甲巯咪唑作为常用药物,虽然具有非常好的治疗效果,但患儿在用药期间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在本文中,笔者主要是分析甲巯咪唑治疗儿童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安全性。

1 资料和方法

1.1 基本资料

随机将海口市龙华区妇幼保健所收治的400 例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儿分为常规药物治疗组与甲巯咪唑治疗组,各200 例。常规药物治疗组:男106 例,女94 例;年龄7 ~15 岁,平均(11.59±1.23)岁。甲巯咪唑治疗组:男116 例,女84 例;年龄6 ~14岁,平均(12.75±1.59)岁。两组的基本资料相比,P>0.05。见表1。

表1 两组基本资料的对比

1.2 方法

常规药物治疗组给予常规治疗,即口服丙硫氧嘧啶,每次100 mg,每天3 次。甲巯咪唑治疗组采用甲巯咪唑进行治疗,口服,每次30 mg,每天1 次。两组患儿均连续治疗12 周,注意观察其在用药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并做好随访记录工作。检查患儿在门诊中的规律性复查病历内容,包括用药情况(如剂量、持续时间)等[2];记录其出现的不良反应,随访时间应在2 个月以上。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的肝脏损伤程度、血小板计数以及血清TSH 水平。

1.4 统计学分析

将研究数据录入SPSS 19.0 软件中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 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 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的肝损伤程度

治疗后,甲巯咪唑治疗组的肝损伤程度轻于常规药物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肝损伤程度的对比[例(%)]

2.2 比较两组的血小板计数

治疗后,甲巯咪唑治疗组的血小板计数为(121.36±25.33)×109/L,常规药物治疗组的血小板计数为(98.59±16.31)×109/L ;甲巯咪唑治疗组的血小板计数优于常规药物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血小板计数的对比(×109/L,± s )

表3 两组血小板计数的对比(×109/L,± s )

组别 例数 血小板计数甲巯咪唑治疗组 200 121.36±25.33常规药物治疗组 200 98.59±16.31 t 值 10.689 P 值 0.000

2.3 对比两组的血清TSH 水平

治疗后,甲巯咪唑治疗组的血清TSH 水平为(2.58±1.09)pg/mL,常规药物治疗组的血清TSH 水平为(3.98±2.63)pg/mL ;甲巯咪唑治疗组的血清TSH 水平优于常规药物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血清TSH 水平的对比(pg/mL,± s)

表4 两组血清TSH 水平的对比(pg/mL,± s)

组别 例数 TSH甲巯咪唑治疗组 200 2.58±1.09常规药物治疗组 200 3.98±2.63 t 值 6.955 P 值 0.000

3 讨论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是临床上常见的内分泌疾病之一,儿童出现此疾病的概率比较小,但是若出现此疾病,会给患儿的生长发育带来影响。此病患儿的常见临床症状包括情绪激动、怕热、多汗、多食消瘦、突眼、心率过速、甲状腺肿大等。当前,使用抗甲状腺药物(ATD)、手术等是治疗此病的常用方式。与手术等治疗方式比较,长时间ATD 治疗的效果更好,也更加便利,不会对患儿的甲状腺造成严重损伤,安全性较高。目前,在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治疗中,国内外均已将ATD 治疗作为首选方式。常用的ATD 包括甲巯咪唑、丙硫氧嘧啶等[3],但丙硫氧嘧啶的肝毒性风险较大,在对儿童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治疗中,通常都会选择甲巯咪唑。有研究指出,在口服甲巯咪唑后,成人患者可出现胃部不适、关节疼痛等症状,少数患者可发生粒细胞缺乏。而在治疗儿童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时,患儿所产生的不良反应会多于成人患者[4]。但整体而言,甲巯咪唑的安全性要优于丙硫氧嘧啶。相关研究指出,应用甲巯咪唑治疗儿童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效果较好,且不会对患儿造成不良影响,安全性较高(可避免引起永久性甲减)。研究表明,此药不会破坏人体甲状腺滤泡的结构[5-8]。此药的实际作用机制如下:在对甲状腺中的过氧化物酶进行有效抑制的基础上,可避免碘离子氧化,从而可抑制甲状腺激素的合成[9-12]。但此药不能对抗甲状腺激素的进行性作用,对于已合成的甲状腺激素,不能阻止其释放。此外,在口服此药后,胃肠道会迅速吸收,其半衰期通常为3 ~6 h,其代谢产物会在48 h 内随尿液排出[13-17]。有研究指出,在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服用甲巯咪唑后,若其出现皮疹、皮肤瘙痒等情况,需要停止用药,或是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减少药物的应用剂量,同时应进行相应的对症处理。当患者发生肝损害时,症状轻微者,一般暂不停药,但要及时给予其保肝治疗,并且还要密切监测其肝功能的变化。当其出现比较严重的肝损伤时,要停用甲巯咪唑,改用其他药物。同时,应告知患者保持充足的休息,养成合理的饮食习惯,不可以进食高脂肪、高糖的食物,以减轻肝脏的负担。对于出现急性或亚急性肝衰竭的患者,应综合分析其病情,并考虑对其进行紧急的肝移植。对于伴随发热、咽痛等症状(提示出现粒细胞缺乏症)的患者,需要及时停药,并给予相应的治疗。部分患者可出现血液系统功能的异常,因此在治疗后应定期对患者的血液系统功能进行检查,从而保证用药安全。对于甲巯咪唑引发粒细胞缺乏的机制,临床上还不是非常明确。可能包括以下两种作用机制:即免疫介导和直接中毒。前者所致粒细胞缺乏的进展较为迅速;后者所致的粒细胞缺乏与药物的剂量、浓度存在关联,若持续性接触毒物,可在几周内出现上述情况。若在停药3 周后出现了粒细胞缺乏的症状,一般认为可能与早期的免疫作用存在关联。试验发现,NOX3 基因的变异可能与抗甲状腺药物所诱导的粒细胞凋亡存在密切联系。在相关治疗中,要注意用药剂量,明确停药的条件,同时要对相关粒细胞缺乏情况时刻保持高度的警惕[18-20]。有研究发现,年龄较小、ANC 水平较低可能是甲巯咪唑相关性粒细胞缺乏的高危因素。相关的文献指出,对于年龄较小、ANC 水平较低的患儿,临床上应注意观察其使用甲巯咪唑后是否出现粒细胞缺乏,以便及时为其调整用药方案。大量的研究表明,用甲巯咪唑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效果较好,且安全性较高[21-27]。

综上所述,与进行常规药物治疗相比,用甲巯咪唑治疗儿童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安全性较高。但此药也会引起一些不良反应,临床上在使用此药时应注意对这些不良反应进行监测及处理。

猜你喜欢

咪唑粒细胞计数
古人计数
益气养阴方联合甲巯咪唑片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临床观察
经方治疗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引起发热案1则
递归计数的六种方式
古代的计数方法
这样“计数”不恼人
左咪唑与丙硫苯咪唑驱猪体内寄生虫的效果对比试验
普萘洛尔与甲巯咪唑对甲亢进症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的治疗进展
误诊为嗜酸粒细胞增多症1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