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一体化绿色通道救治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探讨
2023-08-03范从华
范从华
(西昌市人民医院急诊科,四川 西昌 615000)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是现代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急症,系屈氏韧带以上消化道发生的出血,包括胃、食管、十二指肠出血等。此病起病较急,且进展十分迅速,若治疗不及时,患者可在短时间内大量失血,直接威胁生命安全[1]。根据出血原因的不同,可将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细分为非静脉曲张性和静脉曲张性出血。此外,还可依据临床救治难度以及患者病情的危重程度将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分为一般性和危险性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其中,一般性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大多出血量较少,生命体征较为稳定,预后较好。而危险性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失血量多,血流动力学和生命体征不稳定,常伴有休克等严重并发症,死亡率高,且其发病率不低,占上消化道出血总数的10% ~30%。以往的临床救治经验表明,对于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救治成功的关键在于帮助患者尽快入院、明确诊断,并在第一时间采取有效的止血措施,这对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及改善预后具有重大的意义[2]。鉴于此,我院急诊科经过全面探讨和研究,制定了针对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急诊一体化绿色通道,以确保能够为危重患者提供及时有效的救治。我院急诊一体化绿色通道建成后,在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救治中取得了显著成效,现将相关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线资料
以我院2021 年6 月至2022 年10 月期间收治的200 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病例纳入标准:(1)经临床胃镜检查确诊为上消化道出血;(2)入院时存在程度不一的黑便、呕血、发热等症状;(3)首次因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入院治疗;(4)对本研究内容充分知情,自愿参与并签署同意书。病例排除标准:(1)存在不适合纳入本次研究的相关禁忌证;(2)合并精神类疾病、意识障碍等,无法主动配合研究的开展;(3)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4)合并其他可能影响研究结果客观性与准确性的疾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100 例。观察组中,男性53 例,女性47 例;年龄在28 ~62 岁之间,平均(40.19±5.58)岁;出血原因:消化性溃疡46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29 例、急性胃黏膜病变16 例、消化系统恶性肿瘤6 例、其他3 例。对照组中,男性55 例,女性45 例;年龄在28 ~63 岁之间,平均(39.74±5.15)岁;出血原因:消化性溃疡48 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28 例、急性胃黏膜病变17 例、消化系统恶性肿瘤5 例、其他2 例。对两组患者的各项基线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差异不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得到了医院伦理会批准通过。
1.2 方法
给予对照组常规急诊救治:接到患者的急救电话后,第一时间安排救护车出车,接到患者后立即在救护车上按常规的急救方法进行止血、心肺复苏、输氧等操作;在患者到达医院后,立即安排急诊值班护士详细记录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等基础信息,并通知医生展开进一步救治。给予观察组急诊一体化绿色通道救治:(1)接到患者的急救电话后,立即启动急诊一体化绿色通道,急救团队工作人员立即就位,同时血库、胃镜室等相关科室也在第一时间着手准备紧急救治。在整个急救过程中,确保绿色通道始终保持通畅,为患者尽可能多地争取救治时间。(2)在进入抢救室后,若患者意识清醒,则全面询问了解其病史;若患者失去意识或意识模糊,则询问相关亲属或陪同人员。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后,完成初步检查和生命体征监测,开通静脉通路,进行输液、抗休克等辅助治疗。(3)待患者病情有所平稳且进入抢救室20 min内,再次评估患者的情况,并强化治疗。结合内镜医生对患者的情况进行判断,快速决定是否需要进一步对患者开展更加详细的内镜检查和治疗。若患者满足内镜检查和治疗的条件,则立即将其转移至内镜中心接受诊治;若患者不适宜开展内镜诊疗,则立即将其转至急诊室进行进一步观察,并结合以往临床经验对其病情进行评估和诊治。待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及病情基本稳定后,再送到内镜中心进行进一步的诊治。(4)待患者完成内镜检查且明确具体的出血原因后,再次对患者的出血情况进行评估,并开展对症治疗。
1.3 观察指标
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有效止血时间、输血量及住院时间。有效止血标准如下[3]:经治疗,患者呕血症状消失,大便由黑色转为黄色,大便潜血阴性,胃管抽吸物颜色清亮。计算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再出血率、手术率及病死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 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对于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 标准差(±s)表示,行两独立样本t检验或配对样本t检验;用百分率(%)表示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卡方(χ²)检验,等级数据组间比较采用非参数检验,P<0.05 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输血量、有效止血时间及住院时间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平均输血量为(318.20±34.95)mL,显著少于对照组患者的(547.50±46.31)mL,P<0.05。观察组患者的平均有效止血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4.19±1.57)h、(5.23±1.06)d,均显著短于对照组患 者 的(9.68±1.36)h、(9.57±1.28)d,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输血量、有效止血时间及住院时间的比较(± s)
表1 两组患者输血量、有效止血时间及住院时间的比较(± s)
有效止血时间(h)组别 输血量(mL)住院时间(d)观察组(n=100)318.20±34.95 4.19±1.57 5.23±1.06对照组(n=100)547.50±46.31 9.68±1.36 9.57±1.28 t 值 10.294 12.305 11.294 P 值 <0.05 <0.05 <0.05
2.2 两组患者再出血率、手术率及病死率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再出血率、手术率、病死率分别为3.00%、1.00%、1.00%,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0.00%、17.00%、16.00%,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再出血率、手术率及病死率的比较[例(%)]
3 讨论
3.1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及急诊一体化绿色通道的建立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在现代临床上较为常见,其起病大多十分突然,且病情进展较快,危险性较高。引发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较多,常见原因包括消化性溃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急性胃黏膜损害、胃癌等[4]。本病患者若不能及时止血,可发生休克、晕厥,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近年来,随着人们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的改变,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病率不断攀升,严重威胁人们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引起了医学界的广泛关注。及时就医、止血是避免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死亡及预后不佳的关键所在。由于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出血位置比较特殊,且病情进展及变化快,容易发生大出血,因此在对患者进行救治时,需要争分夺秒,把握最佳治疗时机,尽可能缩短患者救治等待的时间[5]。有鉴于此,国家卫健委急诊质控中心在全面了解我国的急诊诊疗现状以及存在的突出问题后,因急诊科病死率较高、救治流程有待进一步规范和完善等,强调了需要加强对于以危险性上消化道出血为代表的急危重症的重视,并应着手构建急诊救治快速通道,进一步强化了管理及多学科协同优化流程[6]。其中“急诊抢救- 院内转诊”是最重要和有效的路径之一,即建立一套与国际接轨的规范化急诊抢救模式——急诊一体化绿色通道,实现急诊医疗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合理调配。急诊一体化绿色通道采用多学科合作的方式,可以对急危重症患者进行快速评估和及时干预,以最迅速的方式平稳患者的生命体征,这可以为患者后续的专业治疗赢得宝贵时间,降低其病死率。然而,目前国内各级医院在处理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时还存在两大缺陷:一是急诊救治体系尚不健全,患者由急救医疗系统(EMS)转送,但根据急诊资质选择的医院数量依然较少,致使病人不能获得迅速、专业的治疗;此外,部分省市尚未建立统一的规范化急诊抢救平台,各医疗机构间缺乏有效衔接和信息共享,使得院前急诊科与临床科室之间不能进行充分沟通,造成了医疗资源的浪费[7]。二是医院快速多学科合作模式急需改善,由于诊疗流程不够规范,因此延误治疗的情况比较常见,24 h 胃镜完成率仅56.7%[8]。为尽快改进上述问题,我院结合本院实际的医疗资源和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救治特点,建立了集诊断、医治、恢复为一体的急诊一体化绿色通道,以期最大限度地提高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救治效率与效果。
3.2 急诊一体化绿色通道的使用
在使用急诊一体化绿色通道的过程中,患者被送到抢救室后,我们会第一时间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快速掌握其病史,对病情进行全面评估,并创建静脉通道,快速补液,从而纠正休克。同时,我们会对患者展开凝血常规、血常规、血离子检查等,如果患者出血量大,则及时备血,避免其因失血过多而发生休克。另外,我们会同步开展床旁消化系统紧急彩超检查,根据查体和病史来判断患者是否存在肺静脉曲张、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等,然后根据经验为患者合理用药,帮助其稳定病情。之后,在患者被送进急诊室15 min内,安排内镜医生和急诊医生一起,对患者的病情及内镜诊疗的风险和获益程度进行评估,继而制定最终的诊治方案。内镜下治疗是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急诊一体化绿色通道的中心环节,对此,我们会安排资深的内镜医生亲自进行相关操作。待患者病情稳定后,再转入病房和内科接受巩固治疗。在此过程中,全程有医护人员陪同,因而可有效保证患者的治疗安全性与有效性。
3.3 急诊一体化绿色通道的使用效果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与接受常规救治的对照组患者相比较,接受急诊一体化绿色通道救治的观察组患者其输血量更少(P<0.05),有效止血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更短(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的再出血率、手术率和病死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这与武健等[6]的研究结果相一致。提示采用急诊一体化绿色通道救治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是切实可行的,能够有效缩短患者的救治时间,提高救治成功率并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分析其作用机制如下:(1)急诊一体化绿色通道下,在接到患者的急救电话后,根据急诊一体化绿色通道事先安排的路线、方法、流程等对患者展开急诊治疗,既能减少不必要的时间浪费,又可迅速确定患者的病情,再结合其实际情况决定是否开展手术以及选择适合的治疗方案,因而可保证患者临床治疗的有效性与高效性[6]。(2)急诊一体化绿色通道集诊、治、疗为一体,患者在进入急诊科后可以立刻得到连续有效的救治,检查、诊断和救治全过程在急诊科内一次性完成,因而可显著缩短患者救治等待的时间,把握最佳的救治时机,缩短止血时间,提高救治效率。(3)基于绿色通道进行资源整合,打破了学科围墙,实现了以急诊内科为主体,急诊创伤外科为辅和其他学科群支撑的模式,因而能够在短时间内实现病情的明确诊断,确保患者第一时间得到正确的救治,因此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救治成功率,改善其预后。另外需要指出的是,尽管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急诊一体化绿色通道模式的应用有效提高了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救治效果与效率,但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为切实保障急诊一体化绿色通道应用的稳定性与安全性,笔者认为,在今后的工作中还应当进一步提高抢救小组中各医护人员的专业能力与心理素质,并加强各科室之间的沟通、协作,提升小组内各成员之间的默契度[9]。同时,要加强与其他医院及上级医院的沟通与交流,吸收同类急诊通道的优点和特色,强化演练,增强急救人员的急救技能。此外,重点加强对绿色通道的管理和人员的培养,确保各项急救工作分工明确、具体责任落实到位,切实提高医务人员的专业技能,制定合理的临床护理路径,引导护理人员进行前瞻性工作,使其能够熟练、精确地配合医生完成抢救工作,确保急诊护理工作程序化、高效化。同时,加强与急诊科、检验科、影像科、ICU、胃肠外科、麻醉科、介入科等科室的交流和学习,增强人员的协作意识与抢救应变能力[10]。
综上所述,开通急诊一体化绿色通道救治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有积极意义,能显著缩短患者的有效止血时间和住院时间,提高救治效率与效果,是降低患者再出血率、手术率和病死率的有效途径,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