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视角下常德“三农”发展路径研究

2023-08-03邓太平

新农业 2023年8期
关键词:常德三农农民

邓太平,胡 思

(湖南应用技术学院,湖南 常德 415000)

脱贫攻坚是解决“三农”脱贫问题,乡村振兴是解决“三农”致富问题。然而,“三农”问题在得到解决的同时,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引发出很多如“农村空心化”“农业边缘化”“农民老龄化”等新难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把“三农”问题当作党和政府开展工作的关键重点,要把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机结合起来,体现出“三农”问题发展面临的新形势与“三农”工作面临的新任务。所以,在这交汇时期,政府如何应对目前乡村社会发展问题,科学认识农村问题的本质原因,正确理解把握“三农”问题发展面临的新趋势,破解“三农”发展难题,是事关抓好农村工作,实现乡村振兴的重大议题。

1 “三农”发展新问题

1.1 “三农”发展的空心化

“农村空心化”是社会城镇化发展进程中由于农村人口向城市空间转移而引发出的农村村落人口变少和住宅空置等问题现象,是指国家虽加大投入但未能有效阻止农村各种资源外流,主要表现为劳动力人才外流、资金外流、公共产品外流等,其本质是城镇化发展进程中乡村人口转向城市引起的“人走屋空”,和农村普遍“建新房而不拆旧房”,新建住房逐年增多向村外扩张,出现农村住宅地规模不断变大、旧房闲置空置。2020年、国家统计局公布我国城镇化人口比率接近60%,以后三年可能会出现将近4000万人从农村转向城市安家;2020年,常德市国家统计局公布城镇化人口比率接近56%,与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口增加74.68万人,乡村人口减少118.23万人,乡村人口流失严重。由此可见,常德农村人口空心化现象严重。

1.2 “三农”发展的边缘化

随着我国工业的不断发展以及城镇化发展进程不断加快,我国国民经济产业结构发生了变化,农业比重地位不断弱化,出现边缘化,引发土地资源整合难、农业贷款难、农村引资难、农产品安全保障难、集体经济振兴难等农业弱化现象,造成农业劳动力、农业生产科学水平和农业用地等农业生产要素呈现出质量显著下降的劣质化趋势。2020年常德市地区生产总值为3749.1亿元,相比2019年增长了124.90亿元;人均GDP为71018元,相比2019年增长了8525元。从产业结构来看,2020年常德市第一产业增加值为464.6亿元,占常德市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2.39%;第二产业增加值为1543.7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1.18%;第三产业增加值为1 7 4 0.8 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6.43%。这表明常德地区农业弱化、劣质化、边缘化,亟待进行产业升级与现代化改造。

1.3 “农民老龄化”问题

快速的城镇化使得大量农村青壮年人口进城务工,不仅使农村地区人口老龄化现象更加突出,更衍生出部分农村地区以老人为主要农业劳动力的“老人农业”现象。2020年常德市常住人口为527.91万人,男性占比50.13%,女性占比49.87%,年龄结构中0~14岁占比14.87%,15~59岁占比60.1%,60岁以上占比25.02%,65岁以上占比19.16%。城镇人口为296.81万人,乡村人口为231.10万人,每4个人中,便有1位老人。由此可见,随着我国城镇化发展进程不断加快和农村人口不断转向城市,农村成为老弱病残群体的留守地,农业变成以老年人为主的老人农业,引发农民老龄化等新问题,将来“谁来种地、谁会种地”已成为常德农业健康发展的一个重大问题。

“农村空心化、农业边缘化、农民老龄化”导致农民已经发生职业、收入、生存状态、利益诉求等巨大分化,不再存在一个抽象而统一的乡村,城市与乡村的分化及发展的不平衡,有的农村变得萧条甚至凋敝起来,这是当前中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本背景。经济增长的快速推动,不同地区发展十分不平衡,大部分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福利水平提高,但也有个别农村地区的贫困状况并没有好转,甚至出现恶化,导致农民在经济上出现分化,农民贫富差距在扩大,形成农民丰裕型贫困化怪象问题。由此可见,随着常德城镇化水平不断提升,农业“边缘化、弱化、劣质化”和农村“空心化、组织弱化、生态恶化”以及农民“老龄化、分化、丰裕贫困化”问题愈加凸显,成为常德乡村“三农”发展的“洼地”,这也使得农业发展、农村社会治理和农民致富往往陷入简单重复、缺乏创新的“内卷化”窘境。

2 聚焦“三农”,“五路并举”为乡村振兴注入推动力

抓好三农工作,发展农村经济,振兴乡村是检验基层政府工作能力的“试金石”。针对常德地区农业“边缘化、弱化、劣质化”和农村“空心化、组织弱化、生态恶化”以及农民“老龄化、分化、丰裕贫困化”问题。基层政府要科学制定乡村“三农”发展方案,发挥基层党和政府在乡村振兴中的领导组织作用,以不断“完善制度、优化人才、强化组织、成果惠民、共治善治”为发展思路,“五路并举”为乡村振兴注入推动力。

2.1 农村领导力不强,开辟党领导农村一切工作的制度路径

以组织振兴为引领,重点强化常德乡村村组基层党建,把党的全面领导落实到村组。扛牢党管“三农”工作的政治责任,建立健全“三农”工作领导体制,推动形成强大的组织力和凝聚力;以强化村委和村组两级班子管理村务政务事权为抓手,加码加力推进共治、自治、法治、德治、智治“五治融合”,打造多元共治善治新格局;强化农村基层组织领导,大行政治教化,倡导文化引领,树立乡风正气,打造政治、文化生态新家园,开辟党领导农村一切工作的制度路径。

2.2 乡村人才匮乏,开辟强农兴农、强村兴村的人才路径

以人才振兴为核心,实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人才培养工程,全面实施“头雁人才工程”,开展“农村党员示范、职业农民大培训”,推行压岗锻炼育人,传帮带人才培养等,培养党员村民小组长新型职业农民。建立一支符合乡村振兴需要的干部和专业人才的“三农”队伍,带领农民丰盈致富。

2.3 乡村组织弱化,开辟全面进步全面过硬的组织路径

强健“主心骨”,选优配强农村基层党组织队伍,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党支部书记基层治理综合素质、优化基层组织队伍结构,形成全面覆盖乡镇-村委-村组的“三级管理”,打造以政务村务、农民教育、村民服务为一体的乡村组织管理体系,强化振兴乡村治理乡村工作能力,努力打造一支党性原则强,“爱农、懂农、治农、强农、富农”业务精,有威信、肯奉献的党支部书记队伍,发挥组织“头雁引领”,村民“群雁齐飞”,列队前行的“雁阵效应”,带领村民齐心协力,打赢打好致富兴农攻坚战,实现乡村振兴的目标。

2.4 农民收益分化,开辟共享发展成果的惠民路径

聚焦“农民”发展,出台满足农民发展需求,保障“农民收益、权益”的配套政策,有效保障群众生活需求的“钱袋子”“米袋子”“菜篮子”,办好“民生微实事”,提升党组织的组织力和领导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鼓励党员以富带贫、着力落实村企共建共治理共享,推动多主体、多要素、多业态发展的产业融合村级民生经济,构建企业、村组、农户成果利益共享的分配机制,认真落实民生民业,让村民共享发展成果,使基层群众真正体会到“惠从党来”的获得感。

2.5 乡村治理困窘,开辟多元共治的善治和谐路径

以基层党组织为引导,强化基层法治,讲乡规立民约,构建村民自治运行机制,完善村组村民民主会议制度、发挥村组村民议事会的决策、监督、执行作用。以乡贤慈善为导向开展贤能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各尽所能,激发乡村活力,推进基层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构建村民议事会、村务监督委员会、乡村治理建设发展委员会会、乡贤慈善促进会的基层治理体系。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领导,构建多种组织形式的公共事务、公益活动、群众救济、矛盾化解的多元共治善治体系,开辟多元共治的善治和谐路径,推动乡村文明和谐发展。

3 “六同共化”破解“三农”发展新难题,促进乡村振兴

根据常德市委七届九次全会提出的“一个中心、两个枢纽、三个基地”“三农”问题发展思路,推动城乡联动发展,以“规划统一、管理同标、政社同向、发展同步、治理同效、服务同质”为对策,“六同共化”推动以工哺农、以城带乡,化解常德“三农”发展新难题,促进乡村全面发展,实现乡村振兴。

3.1 以“规划同一”统筹乡村发展因地制宜本土化

坚持乡村发展“规划同一”,建立常德乡村本土资源开发利用一体化发展经济规划管理体制,对人、钱、地、业耦合效应分析,聚焦资金、技术、人才要素,进行资源有效配置,乡村产业、农村发展突出资源优势,进一步集中做精做强桃花源、柳叶湖、石门秀坪、鼎城草坪等一批休闲观光、文旅结合、农田种养特色+综合产业示范片区;有力促进三产融合,建立以“桃源茶庵铺镇、安乡黄山头镇”为产业特色的农业示范强镇;建立石门县壶瓶山镇文旅特色小镇,西湖牧业小镇特色产业小镇,澧县葡萄、汉寿蔬菜、维新脐橙等一批特色产业,逐步形成规模,做精乡土特色,合理布局乡村产业,统筹乡村发展因地制宜本土化。

3.2 以“管理同标”执行城乡管理互通互联一体化

落实“以城哺乡,管理同标”,全面推动城市优质服务设施倾向农村转移,统筹市县乡村四级政务、交通、金融、医疗、文教、环境等管理互通互联一体化建设,建立城乡资源保护共用机制,推行乡村对接城市标准化治理,建立乡村产业绿色生产,绿色质量标准体系,培育提升农业绿色品牌,加强农村生态治理体系建设,优化乡村居民生活环境,推进城市与乡村管理互通互联一体化。

3.3 以“政社同向”撬动社会资源注入乡村反哺化

常德市坚持“政社同向”,健全财政投入机制,推动金融资本助力农村,提高乡村工商资本服务质量,成立了湖南锦绣千村农业、湖南农康葡萄、湖南亚辉柑橘、石门县恒园果业、临澧县梅林果业农民、湖南宏昌养殖、常德市鼎城区河洲龟鳖、常德茶业茶场茶农专业合作社,整合优化各种资源,充实“三农”领域,发展农村电商物流产业,优化经商渠道,推进企业、乡镇、村委、村组、村民五整合形成经济发展动力,推动乡村振兴。

3.4 以发展同步以工补农推进产业发展融合化

要以产业振兴为重点,发展壮大湘佳牧业、金健米业等农业龙头企业。深化农业供给侧改革,突出资源优势,做精乡土特色,推介“常德香米”“常德红茶”“澧县阳光玫瑰”“石门柑橘”“金健米业”“汉寿甲鱼”等常德品牌,以常德品牌推动农文旅、教育、康养精品工程化,吸引各方资源注入乡村产业,形成生产规模化、质量标准化、产品品牌化、服务绿色化;推动企业、合作社、农场农户多元融合,形成农文旅、教育、康养多类融合业态,进一步形成多主体、多要素、多业态融合格局化,科学布局乡村产业,推动工业、农业、服务业三业融合发展,注入乡村发展新动能,打造乡村产业振兴新业态。

3.5 以“治理同效”激发基层内生动力机制高效化

坚持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大力发展民生民业,为农村经济全面聚气、聚心、聚力。发挥县、乡、村三级党建阵地治理同效作用,基层治理重在激发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的内生动力,由政府“输血”转变为自我“造血”,只有全力保障好,发挥县、乡、村三级基层治理机构职能职责,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才能充分发挥村民共同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作用。发挥县、乡、村三级基层治理机构职能职责,配齐配强工作力量。强化基层法治,讲乡规立民约,以乡规规制行为,以民约遵守公德,积极开展自治组织活动,把有威望、有经验、有文化、有热情的群众特别是“新乡贤”吸收进自治组织,激活基层内生动力,形成基层社会治理高效化。

3.6 以“服务同质”推动城乡公共服务无差异化

推行“服务同质”,积极推动城市与农村居民生活公共服务同质均衡化。着力推进农村公共服务从同质均衡转入优质服务;全力推进城市与农村教育投入同步发展,重点关注乡村基础教育,选优配强乡村教育资源;着力实施城市与农村同步健康管理,推进公共医疗、公共卫生同步发展;实施城乡文化融合,提升“家规、家训、祠堂+文化”行动计划,把优质公共文化服务送村进户;着力推进城市与农村政务村务一体化服务,建立村民委会政务村务中心,构建县、镇、村三级同步管理政务服务体系,满足农村居民民生实事办理足不出村。

4 总结

总之,着力农业本体,依托农村载体,能动农民主体,推动三体同频共振,聚焦“三农”发展新难题,探索“五路并行”新思路,依托“三农”发展新思路,实施“六同共化”新对策,有效破解常德“三农”发展新难题,全面促进常德乡村振兴。

猜你喜欢

常德三农农民
数说2021“三农”新变化
商务部:多措并举惠“三农”
《扶琴》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2020年“三农”十大新闻
钢琴组曲印象常德
饸饹面“贷”富农民
《清溪雅集》
美丽常德
40年,时光轴下的“三农”演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