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传染性鼻炎的流行特点与综合防控
2023-08-03董云程
董云程
(昌图县农业发展服务中心,辽宁 昌图 112500)
鸡传染性鼻炎是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疾病,此病的特点为传播速度极快、发病率高,虽然死亡率低,但整个鸡群精神不振、发育迟缓、蛋鸡产蛋率持续下降,病程时间长,当鸡感染此病后,难以根治。本文对鸡传染性鼻炎的流行情况与诊疗方法进行简介,为规模化养鸡场控制疾病蔓延提供参考。
1 流行特点
鸡传染性鼻炎高发于寒冷的季节,每年秋末直至初春为此病的高发期。副鸡嗜血杆菌能够感染各年龄的鸡群。成年鸡为此病的主要易感群体。1月龄~3年龄的易感性较强,个体临床表现存在差异。13周龄及以上的鸡群可100%感染此病。随着鸡年龄的增长此病潜伏期变短,但病程时间延长。隐性带菌鸡和病鸡为主要传染源,可通过空气中的尘埃与飞沫经呼吸道传播,被污染的饮水和饲料也可感染此病。
2 临床症状
若鸡群中有鸡只感染鸡传染性鼻炎,在1周内即可蔓延至全群。此病发病初期,病鸡表现为眼内有泡沫、眼睑肿胀、流鼻涕,随病程进展,鼻涕黏稠、呈脓状,流到嘴角,将其黏住无法进食。眼角也会分泌出脓性黏稠物质,散发恶臭味,呼吸窘迫、有呼噜声,病情较重时衰竭而亡。
育成鸡感染此病后,体表温度高达42.5℃,3天后体温降至正常温度。典型临床症状为眼睑、面部两侧明显肿大,流清鼻涕,张口呼吸,染病时间长的鸡只精神状态不佳,鸡头埋于翅下,鸡冠呈苍白、羽毛松乱,少数病鸡角膜浑浊甚至失明,无法饮水与进食,肉髯明显肿胀,当炎症蔓延至气管和肺脏时,呼吸困难,一般一周以内衰竭而亡,少数病鸡在2周后耐过,但生长速度极慢,淘汰率可高达30%。
成年鸡染病后采食量、饮水量均有所减少,精神沉郁,鼻涕呈浆液状,染病中后期,眼睑、双侧或单侧面部明显肿胀,并延伸至颈部,部分病鸡整个头部肿大。蛋鸡发病一周左右,产蛋率显著降低,且无法恢复正常产蛋量,产蛋率下降可达20%~70%,病程为5~16天,死亡率达30%,感染初期的病鸡死亡率不高,但中后期引发混合感染,造成病鸡发育缓慢、机体受损严重,死亡率上升。
3 诊断
鸡传染性鼻炎的诊断应与临床症状相结合进行分析诊断。通过解剖病死鸡,以了解病理变化,对病死鸡进行解剖,可见上呼吸道、腔体上部分、肺脏存在严重的炎症变化,在气管与支气管肿胀明显,为卡他性炎症所导致。病鸡眼眶下窦肿大,解剖后可见干酪样物质。肺脏存在红肿、出血的情况,并伴有局部坏死。如果支气管感染,雌性鸡输卵管红肿、出血。剖检后,可以确定疾病感染部位,进而开展有针对性的治疗,防止出现病情扩散的情况。
4 综合防治措施
4.1 药物治疗
鸡传染性鼻炎主要以对症治疗为主,通过药物治疗,彻底根除病症,减少病鸡的死亡率,不会造成广泛的流行。若10日龄的鸡只感染此病,表现出呼吸障碍时,会造成鸡群的治愈率严重下降,此时采取药物治疗效果不佳,为了避免更大的损失,应对病鸡进行无害化处理,防止病菌影响其他健康鸡只。若大于此日龄的鸡只感染鸡传染性鼻炎,应采用口服的方式进行治疗,无需采用注射治疗。常用口服药为阿莫西林、抗菌素、多西环素等,此类药物为敏感型药物,应选择溶解性较强的阿莫西林,避免造成口服失败的情况,并加入葡萄糖溶液等辅助药剂,进行灌服或混合饮用,以提升鸡只抗病能力。病鸡感染此病后,在鼻部周围出现结痂,并干扰病鸡的正常呼吸,影响治疗效果,应清理结痂部位,使用碘酊进行消毒处理,最后进行口服药物治疗。病情较重的鸡,食欲与精神状态都受到疾病的影响,因此,针对此类病鸡需采取肌肉注射的形式,提升治疗效果,使机体迅速恢复。可采用黄芪多糖、头孢、青霉素等药物进行注射治疗,效果显著,治愈率较高。并对病鸡补充葡萄糖溶液,避免出现病鸡营养不良等现象。一般通过有针对性的药物治疗,治愈率可达八成以上,并可以降低鸡传染性鼻炎的爆发流行趋势。
4.2 强化饲养管理
加强规模化养鸡场的饲养管理,能够预防此病的发生,随时关注鸡群的健康状态,及时发现病鸡,降低此病的流行概率,提升病鸡的治愈率,并减少养殖户的经济损失。
第一,强化饲养管理与控制。规模化养鸡场的养殖方式是一致的,因此,养殖管理人员需严格按照标准进行饲养管理。应对鸡舍内的温度与湿度进行调控,将其稳定在适宜鸡群生长的温湿度范围内。如在育雏期进行降温处理时,需减缓降温速度,避免雏鸡产生冷应激,进而引发呼吸道疾病或鼻炎。对养殖区域内做好通风管理、清洁和消毒工作。强化饲养环境的管理,保证饮水与饲料的品质,确保鸡群饮食安全。另外,在规模化养殖场内,应严格控制好饲养密度,避免出现过度拥挤,应按照养殖规定,科学安排饲养密度。在日常饲养管理中,时刻关注鸡群的健康状态,若有鸡产生呼吸道症状,请兽医进行疾病诊断,对病鸡进行隔离处理,针对病鸡的临床症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对整个鸡群开展紧急接种,接种传鼻蜂胶苗0.5毫升/只,以迅速提升鸡体的抗病能力。在规模化养殖场内,容易产生氮气浓度较高的情况,也会增加鸡传染性鼻炎传播风险,因此,应注重通风管理,降低有害气体的浓度。最后,坚持“全进全出”的原则,以保障鸡种的优良性能,既能够提升鸡肉品质,又可以降低此病的发病率。
第二,做好消毒处理工作。定期清理粪便和排泄物,并对养殖场内进行清洁及消毒工作,应每周进行2~3次带鸡消毒,每周对鸡舍外部环境消毒1~2次,将2~3种消毒药物交叉使用,保证消毒效果。并对设备及饲喂器具进行清洁与消毒,防止饮水与饲料受到污染。对于有条件的养殖场,建议消毒后通过实验室检测,检测结果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否则应重新清洁与消毒。特殊情况下,建议使用福尔马林溶液熏蒸消毒,以消灭引发鸡传染性鼻炎的嗜血杆菌,消毒两周后,再次引入健康鸡群。
第三,进行疫苗接种。接种疫苗能够有效控制此病的发生,建议选用毒株对型的疫苗进行免疫接种,在鸡群5、6周龄及12、13周龄分别接种一次,能够确保鸡群产生足够的保护力。鼻炎疫苗为菌苗,毒素含量略高,鸡只接种后,应激反应强烈,表现为流泪、肝脏变脆、易破裂。因而,应做好接种前的防护工作,减少接种疫苗频次,延长2种疫苗接种间隔时间,减少鸡群的应激反应。
5 结束语
鸡传染性鼻炎是鸡群常见疾病之一,严重危害鸡群健康,因此,养殖人员需提高对本病的重视程度,做好疾病诊断工作,通过加强鸡群科学饲养管理、做好消毒处理工作、接种疫苗,对鸡传染性鼻炎进行有效的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