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通化市生态建设与林业可持续发展

2023-08-03

新农业 2023年8期
关键词:全市林业森林

杨 倩

(吉林省通化市林业局, 吉林 通化 134001)

通化市是吉林省重点林区,国家一级森林火险区。全市林业用地面积97.87万公顷,有林地面积87.53万公顷,活立木蓄积8616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为67.15%。党中央多次强调“林业是生态建设的主体”“建设生态文明,必须把发展林业作为首要任务”。加快推进通化市林业生态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对于打造绿色通化、幸福通化、美丽通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十三五”通化市林业生态建设取得的主要成效

1.1 生态建设成效显著

“十三五”规划实施以来,通化市大力加强林业生态建设,先后实施了“国家森林城市”建设工程、林地清收还林工程、“三年绿美行动”等重点林业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完成新造林32.75万亩、清收还林72.3万亩、退耕还湿620亩、湿地生态恢复1860亩,坝前压柳328公里,完成中幼林抚育21万亩,森林覆盖率、林分质量、林木蓄积、湿地等实现了恢复性增长和持续改善,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67.22%。

1.2 生态保护不断加强

森林防火工作成效显著,截至2020年底,全市实现连续66年无重大森林火灾;涉林违法犯罪发生率较“十二五”期间明显下降;突出抓好松毛虫、松材线虫、美国白蛾等林业重点有害生物防治防控。资源管理严格规范,认真落实县级政府森林资源保护管理责任制,对野生动植物实行了最严格的保护政策。

1.3 生态产业稳步发展

高度重视林下产业的配套发展与转型升级,逐步形成以种植、养殖、加工、旅游为支柱的四大经济模式,同时依托林参、林药、林蜂、林菌、林菜、林禽等本地特产,延展产业链条,打造产学研企立体化发展格局,目前已形成特色果林培植面积3498.27公顷,建设林下养殖基地30205公顷、林菌基地556公顷、林药基地6652.4公顷,全市省级龙头企业、产业基地发展到49家。

2 当前通化市生态建设存在的问题

“十三五”以来,通化市生态建设持续发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制约全市林业生态建设发展。

2.1 林分结构不优,森林质量不高

一是优势树种(组)分布不合理,抗击自然灾害能力不足。二是树木品种单一,珍贵树种少,林分质量不高。三是龄组结构不优,幼龄林、中龄林面积近7成,成过熟林很少,可采资源匮乏。

2.2 产业基础不强,转型发展不快

一是产业结构不合理,森林生态休闲旅游等为主的非木质资源开发利用产业发展不快。二是体制机制不健全,投融资渠道较为单一,产业基础脆弱,发展动力不足。三是林业产业的科技水平不高,技术创新产出率低,新产品开发能力弱。

2.3 建设任务繁重,资金投入不足

通化市森林面积占全市国土面积的2/3,既是吉林省重要的生态屏障,更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全市各类自然保护地众多,森林资源管理、生态保护修复和林业经济发展的任务十分繁重。在城市发展的同时,兼顾生态环境建设也愈发成为新课题,而林业建设工程需要保持长期性与稳定性,在资金投入上仍然存在巨大缺口。

3 当前及今后通化市林业生态建设的建议与对策

通化的基本市情是“山”,山区群众增收致富的希望在“山”、出路在“林”。从全市的基本市情和山区群众的期盼出发谋划全市林业的发展,必须牢固践行林业发展新理念,做好生态发展新文章。

3.1 实施生态修复提升工程

推进国土绿化美化。重点实施第三个十年绿美工程、国家森林城市品质提升工程、乡村生态建设工程、水岸绿化工程、“古树名木”保护工程和生态经济林示范工程等“六大工程”,形成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相统一的良好林业生态环境。

加强森林修复保育工作。提升森林培育能力,科学调整树种结构,踏查监测林分密度,改良树木生长环境,缩短森林培育周期,整体提升森林质量。

加强湿地生态修复与保护,强化湿地生态科学研究,推进国家和国际重要湿地建设,进一步提高湿地生态质量、发挥湿地生态功能。

3.2 实施生态保护工程

推进“林长制”改革,以“林长制”促“林长治”。持续推进天然林、公益林的保护以及管理并轨工作,打造以天然林为支撑、人工林为接续的森林生态系统,保证森林功能健康平稳,森林质量逐年提升。

加强森林火灾防范和应急处置能力建设。推进森林防火数字化建设,着力构建覆盖全市重点林区的森林防火预警和观测l瞭望智能化网络,提高森林火灾应急处置能力。

优化自然保护地管理。重点解决保护地之间的区域重叠、多重管理、机构不全等问题,进一步完善保护地管理体系。围绕自然保护地生态功能和保护对象,开展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编制工作,推进自然保护区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

3.3 实施林业经济转型工程

紧紧围绕提高林业生态支撑功能和生态产品供给功能,加大林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快森林经营方式和林业发展方式转变。

发展林下生态产业。重点抓好林下山参和林下中草药、林菌林菜、湿地特色种植养殖等林下产业发展,实施林下参为主的中草药产业振兴计划,提高我市林下山参品质和市场信誉,打造高质量林下参产业。

发展特色果林产业。实施以红松果林为主的国家储备林建设计划,大力发展红松果林、山核桃、大榛子、蓝莓等种植和精深加工产业,打造长白山森林绿色有机食品产业基地。

发展森林特色养殖产业。实施森林动物特色驯养产业基地建设计划,推动野生动物驯养观赏和皮毛肉药加工产业发展,建设东北东部林区特色驯养产业基地。

发展森林康养产业。打造林业与健康养生融合发展新模式,努力打造长白山森林康养和生态旅游目的地,加快实现产业转型升级。

3.4 实施生态保护修复制度创新工程

建立健全森林资源管护体制。开展森林资源“网格化”管护试点,编密、筑牢森林资源管护墙,落实生态扶贫相关政策。

创新林业生态投入和扶持机制。探索建立政府投资、社会注资和市场融资相结合三位一体的林业生态建设投入机制,加大金融支持林业生态建设力度,创新林业金融产品,提升林业建设投入比例。

探索绿色共享机制。积极鼓励县级城市争创国家森林城市。依托各级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和地质公园等自然保护地,研究构建研学型绿色生态教育基地。

加快数字林业建设。规划建设以全面的5G覆盖为基础、以森林资源万物互联的森林物联网平台,实现林业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应用环境相结合,构建智能协同、精准高效、便捷惠民的智能监管体系和现代化治理体系。

4 结语

林业建设已成为事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性问题。因此,通化市应高度重视林业发展,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加大林业工程建设的支持力度,进一步深化林业综合改革,着力林业转型发展,助力通化市生态文明建设水平高质提升。

猜你喜欢

全市林业森林
欢迎订阅《林业科学研究》
land produces
哈Q森林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11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哈Q森林
哈Q森林
哈Q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