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辽宁努鲁儿虎山自然保护区科研监测现状及发展对策

2023-08-03

新农业 2023年8期
关键词:自然保护区保护区监测

刘 双

(辽宁努鲁儿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辽宁 朝阳 122000)

辽宁努鲁儿虎山自然保护区位于辽宁省朝阳县北部,处于努鲁儿虎山脉南麓,保护区由东北向西南沿努鲁儿虎山绵延22公里,森林覆盖率75.4%。保护区分为劈山沟片区和大青山片区,保护区植被保存较为完整,水资源相对丰富,气候多样,同时,保护区处于动植物区系的过渡地带,生物种类繁多,保护对象包含以蒙古栎为建群种的落叶阔叶林生态系统,以及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及其栖息地,属于森林生态系统类型的自然保护区。加强保护区科学监测工作,可以更好地建立生物多样性体系,实现建立自然保护区的意义。

1 科研监测工作现状

保护区管理局自成立以来,十分重视科研工作,目前面临科研力量薄弱、设备陈旧落后等多重困难,保护区组建科研监测队伍,将科研力量引进来,提高管理机构的科研力量,委托专业机构,并且与有关科研单位和高等院校密切配合,开展了保护区一些基础性的科研监测工作,主要有以下3个方面。

2.1 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

保护区自成立以来,陆续有辽宁大学、辽宁林业科学研究院等科研院校的专家对保护区进行了综合科学考察,基本查清了努鲁儿虎山自然保护区的自然环境和本地资源状况。保护区委托国家林业局调查规划设计院组织有关专业技术人员,对保护区的区域进行了综合性科学考察,基本查清了区内的自然环境和本地资源状况,并组织编写完成了《辽宁努鲁儿虎山自然保护区科学考察报告》。

2.2 固定样线、固定样地生物多样性监测

为了全面研究保护区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及其生态服务功能,给保护区珍稀野生动植物的保护与研究提供基础资料,在保护区内系统抽样布设27块固定样地和23公里固定样线,对样地及沿线进行统一编号,设立明显标桩,保证标桩能长时间保存,标桩上标明地号、选建时间等信息,为研究具有代表性的各种类型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和演化基本规律提供基础数据,对区内动植物资源等进行更精确的动态监测,以准确反映森林资源生态现状和动态变化。

2.3 红外感应触发相机监测动物种群及活动区域监测

为做好野生动物保护与监测工作,最大程度了解区域内野生动物动态信息,探索利用远红外相机开展野生动物资源监测的方法,为保护区的科研监测和管理提供支持,为生物多样性的管理和保护提供本地资料,在保护区内布设了34台红外监测相机,共进行了4次外业调查,其中冬季调查2次、夏季调查2次,共计120天外业调查,外业调查结束当天,及时进行数据电子录入、照片整理、物种识别等工作,共收集到野生动物有效照片323张,视频资料186段,通过对保护区所有红外相机采集的数据进行收集整理与归类分析,监测到国家Ⅰ级野生保护动物金雕1种,国家Ⅱ级野生保护动物豹猫1种,辽宁省重点保护动物苍鹰、狍子两种。红外相机监测结果表明,努鲁儿虎山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的种类和数量较多,野生动物分布和活动区域较广,充分说明了保护区森林资源保护工作成效明显,鸟类等野生动物栖息地环境得到了有效改善。这些影像资料,为保护区制定有针对性地保护管理措施和开展科学研究提供了原始资料和科学依据。

3 科研监测成果及存在问题

通过保护区科研人员常年不间断、科学的监测,现已基本查清了保护区植物的植物种类及植物群从组分布状况,兽类种群的分布区域,能够预测、预报森林资源受到虫情、病害的发生趋势,取得了阶段性的研究成果。针对保护区的科研现状,科研监测工作有着诸多问题亟待解决,一是科研监测队伍人员力量不足,业务知识水平需要提升;二是科研监测工作组织管理不规范,制度不全;三是科研经费不足,科研基础设施不够完善。面对诸多科研工作难题,下一步将建立健全组织机构人员,做好全面科研监测工作。

4 保护区科研监测发展对策

4.1 强化科研队伍建设,培养和引进专业技术人才

保护区应有计划地培养科研力量,以保护区科研人员为主体,对现有职工不断进行专业技术培训,逐步壮大科研队伍。可邀请高校老师、研究机构专家来保护区进行考察和推广科技成果,引进科研课题与技术人员,不断加强保护区的科研力量,除依靠保护区本身的科研人员外,还应与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联合,开展科研项目攻关合作,促进科研监测能力和水平提高。

4.2 建立健全科研组织管理,明确规章制度

科研组织管理是合理组织研究课题、激励科研人员积极性、实现科研计划的保证。科研宣教科下设生态研究组、生态监测与分析化验组、科技资料标本组、科普宣传4个组,形成一套保护区科研管理网络。科研项目要严格按照立项、可行性研究报告,遵循审批、实施、监管、成果鉴定、评审和验收等制度。

4.3 积极争取科研经费,改善科研基础设施落后的状况

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应积极主动加强与上级主管部门的汇报衔接,强化科研项目储备,加大林地生态保护与修复、中央财政对自然保护区的补贴、生态效益补偿补助等项目资金的力度,着力改进科研基础设施,更新科研监测设备,为推动科研监测工作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4.4 优化整合科研力量资源,提高科研监测水平

面对当前保护区的科研监测水平,应该优化整合各种科研力量,“引进来,走出去”,加强与各级林业草原部门的沟通协调,整合林业系统与科研部门的相关资源,建立保护区监测长效机制。要充分发挥主管部门的作用,提供多学科、多领域的专业技术咨询和政策引导咨询。要充分利用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力量,提高自然保护区的监测水平和预警能力,大力推进监测队伍专业化建设。

综上所述,辽宁努鲁儿虎山自然保护区成立10余年来,随着保护管理工作的加强,资源管护效果逐渐显现,区内森林植被逐渐恢复,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群数量不断增加,生态服务功能逐渐增强。自然保护区是野生植物资源最丰富的区域,应加大科研监测投入,提高科研水平,把保护区建设成为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科研基地。科学的监测可以探索、保护与持续利用生物多样性资源的知识,保障物种不消失,自然基因不丢失,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多样性,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生态环境。

猜你喜欢

自然保护区保护区监测
七姊妹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河南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名录与分布
特色“三四五六”返贫监测帮扶做实做细
如何保护好兴隆山保护区内的马麝
保护自然保护区刻不容缓
网络安全监测数据分析——2015年12月
网络安全监测数据分析——2015年11月
浅淡黄岗梁自然保护区的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
不穿戴也能监测睡眠
涉及各类保护区的项目建设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