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然保护区森林病虫害绿色防治技术

2023-08-03

新农业 2023年8期
关键词:林区自然保护区林木

李 伟

(岫岩满族自治县林业和草原发展服务中心,辽宁 岫岩 114300)

自然保护区的植物资源能够减少水土流失、抵御风沙、净化空气、改善生态环境。近些年,全球气候异常,自然灾害增加,造成自然保护区内病虫害频发,对森林资源造成严重威胁。本文立足于科学视角,探索病虫害防治绿色防控技术,推动自然保护区的可持续发展。

1 自然保护区森林病虫害绿色防治的意义

1.1 利于保护森林生态系统平衡

森林病虫害对自然保护区内森林资源造成严重危害,采取绿色的病虫害防治措施,保护森林生物多样性。管理人员需要定期巡视检查自然保护区,第一时间掌握病虫害隐患,全面了解林木生长状况,发现病害后立刻采取有效措施,消灭病虫害隐患,避免病虫害蔓延,以保证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2 提升森林资源的综合效益

森林资源在自然保护区中规模较大,做好病虫害绿色防治工作,能够营造适合林木生长的环境,提升森林资源的生态效益。但是生态环境日益恶化,人们对自然保护区重视程度逐步提升,通过科学的方法防治病虫害,使林木健康生长,提升观赏价值,推动生态旅游业的发展,使自然保护区的综合效益得到提升。

1.3 有利于生态环境调节

城市化进程对森林资源造成了严重的损坏,自然资源损耗日益严重,土壤荒漠化等问题不断加剧,严重影响人类生存环境。我国不断扩大森林资源的面积,缓解了生态环境问题,为了避免林木受到病虫害的侵袭,务必采取有效防治措施,充分发挥自然保护区森林资源的生态调节功能,减少沙漠化等问题,为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创设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

2 自然保护区林业病虫害的特点

2.1 种类多,危害重

自然保护区内森林病害种类繁多,为日常林业防护工作增加了难度,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威胁。据相关报道显示,我国自然保护区的病虫害存在地域差异,其种类大于200种,多数病虫害影响程度较弱,但少数病虫害危害严重,如煤污病及抱霉导致的炭疽病和叶斑病等。

2.2 易扩散,治理难

随着病虫害在自然保护区中覆盖面的逐渐增加,治理难度明显增加,人工造林面积的不断扩大,导致病虫害范围继续扩大。近些年,全球气候变暖问题严重,暖冬使病虫在冬季的死亡率降低,因此病虫害覆盖面积日趋增大,为当地的生存环境和经济发展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由于自然保护林面积大,人力、物力不足,病虫害防治效果有待提高。

2.3 顽固性,易反复

自然保护区林木的病虫害发病呈周期性,每间隔一段时间便会大暴发,起初治疗效果良好,但是病虫抗药性不断增加,造成病虫害反复发生,治理难度较大。

3 森林病虫害的种类

自然保护区内森林病害主要有以下4种。第一,真菌性病害,真菌孢子在适宜的温度与湿度条件下萌发,使林木产生斑点与黑果等情况,病虫害严重时会导致林木死亡。第二,细菌性病害,对林木造成危害的细菌主要为杆状菌,其经由林木的自然孔或伤口侵入林木内部,引发林木产生萎蔫、腐烂、穿孔等。第三,病毒性病害,病毒在土壤、杂草或昆虫体内越冬,其症状为黄化、矮化、斑点、簇生等情况。第四,线虫病,林木受到侵害后,产生畸形,地上组织生长迟缓,根系部位须根丛生。

自然保护区内害虫对林木的叶、茎、根、果等产生不同程度的危害,影响其正常生长。生存在土壤中的害虫损害根部,啃食林木的幼芽、种子、树根。当林木生长状态不佳时,蛀虫便伺机危害林木,啃食树干,导致树干上布满虫洞,引发林木死亡。枝叶类害虫在刺吸或钻蛀会造成枝叶黄化、枯萎,若不及时采取防治措施,树木便会枯死。上述病虫害的产生,对自然保护区的林木造成致命伤害,因而,必须结合病虫害的危害特点,采用绿色防治措施,推动自然保护区的健康发展。

4 自然保护区林木病虫害绿色防治技术

4.1 提高思想认识,保护生态环境

在生态建设过程中,应将森林资源的保护作为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之一。通过病虫害绿色防治技术对森林资源进行更好的保护,提高当地生态环境。另外,林区病虫害会对树木带来严重危害及经济损失,全面掌握病虫害对森林资源的制约性,深入贯彻落实绿色防控工作,降低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助推社会经济迅速发展。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是一项长期性工作,当地林业部门应将病虫害防治作为常规工作进行规划。

4.2 开展检疫工作,阻断病虫害传播途径

人为因素导致的病虫害传播日益增多,针对人为原因造成病虫害扩散的问题,应加强自然保护区的植株检疫工作,防止产生危害严重的病虫害。在植树造林过程中,挑选优良树种,加强检疫力度,增设检查站,防止病虫害的传播蔓延。禁止林区内滥伐、盗采等行为,加强已有树木防护,形成自然林保护屏障。

4.3 丰富防治方法,合理开展绿色防控

在林区病虫害防治环节中,优化绿色防治方法与防治技术,综合应用农业防治、化学防治、物理防治与生物防治等技术。在防治病虫害的同时,应考虑化学制剂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在进行化学防治病虫害的过程中,应更新防治观念,建议选用绿色防控技术,对化学防治技术中药剂的剂量需严格控制,发挥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技术的特点,提升病虫害防治效果,禁止使用毒性高、残留多的制剂,推荐使用生态制剂、植物性制剂,既能够有效的防控林区病虫害,又能降低对生态环境的危害。

自然保护区内的树木对环境抵抗力比较稳定,但由于气候异常等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为病虫害的传播提供了有利机会,通过引进生物绿色防治技术,吸引更多的鸟类,利用虫害天敌,以虫治虫,完善捕食网,维持林区生态平衡。此外,减少人工干预的方法,进行无公害抚育,对枯枝、病枝及时进行修理,以免危害林区内其他树木。

4.4 建立健全预防体系

在自然保护区内,建立林区病虫害预防体系,通过安装病虫害预测调查圃,通过捕捉网、害虫诱光灯,对虫害进行记录与监控,建立当地林区病虫害数据库,利用大数据对病虫害实施自动化监控。林区工作人员应做好实地监测工作,以保证信息的时效性与准确性。对林区病虫害评估判定等级,全面掌握隐性病虫发展动态。在防治过程中,也可利用航拍技术、互联网技术等现代科技,提升病虫害监测水平,构建完善的智能化病虫害预警平台,在林区无法到达的区域可采取无人机航拍的模式,把握树木生长状况和病虫害状况,以便及时处理病虫害。

5 结束语

自然保护区面积不断增加,然而受到气候与环境变化的影响,务必做好林区病虫害绿色防治工作。需提高对病虫害综合防治的重视程度、丰富绿色防治技术,引入科技手段,建立健全病虫害预防体系,保证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稳定。

猜你喜欢

林区自然保护区林木
记游哈林区(节选)
七姊妹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保护好森林资源 让林区青山常在
小陇山林区茵陈菜开发前景
试论高大林木的病虫害防治技术
天敌昆虫在林木病虫害防治中的重要作用探讨
保护自然保护区刻不容缓
浅淡黄岗梁自然保护区的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
国有林区发展林下经济应处理好“三个关系”
阅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