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景与路径:金砖合作机制下国际合作办学实体透视

2023-08-03李胜机

关键词:五国金砖实体

李胜机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国际教育学院,河南 郑州 450045)

发展高等教育是建设一个强大且可持续发展国家的重要途径。从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新中国的高等教育事业有了长足发展。从毛入学率来看,1978年为4.8%,2002年达到15.0%, 中国用24年时间将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阶段推进至大众化教育阶段。2018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8.1%,用16年将高等教育提升至普及化教育阶段[1]。每一次高等教育的量变到质变,都离不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家政策的强力支撑。从1985年颁布《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到1993出台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08出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再到2016年出台《关于做好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的若干意见》,我国高等教育一直与时俱进。特别是进入新时代以后,高等教育的改革创新昭示着国家高等教育理念、教育政策、教育模式和教育举措的大发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扩大教育开放,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提高交流合作水平。《关于做好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的若干意见》更是明确提出要推动大学联盟建设,完善金砖国家教育合作机制,深化双边、多边教育合作。随着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与市场化的发展,大学之间的联盟已经明显成为组织变革中的趋势之一,高校也从战略上将传统的竞争模式转向双(多)边合作,以应对外部环境带来的压力。笔者借助SWOT分析法,对在金砖合作机制下设立的国际合作办学实体进行详尽分析,探索金砖合作机制下国际合作办学的路径。

一、金砖合作机制与SWOT分析法

“BRIC”由Brazil、Russia、India和China四个国家英文首字母缩写而成,简称“金砖国家”或者“金砖四国”,由美国高盛公司首席经济师吉姆·奥尼尔在2001年提出,借以提醒大家对金砖国家在全球经济中日益增长重要性的关注[2]。2010年,南非的加入将BRIC扩展为BRICS,“金砖五国”亦正式形成。金砖五国首脑的年度会晤将高等教育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推向纵深,特别是设立金砖国家网络大学(下文简称为“金砖网大”)和金砖国家大学联盟(下文简称为“金砖联盟”)的倡议,更是得到一致认可。金砖网大和金砖联盟的具体落地必然通过国际合作办学实体实现。

SWOT分析法也叫SWOT态势分析法,最早由哈佛商学院的安德鲁斯提出,其目的是解决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后经管理学之战略研究设计学派总结提炼,最终形成的一种战略分析模型[3]32。SWOT分析法是对与组织密切相关的内外部环境中的内部优势与劣势因素、外部机遇与威胁因素进行深入分析和客观评价。在此基础上,制定和实施正确的战略,并合理有效地匹配资源。SWOT分析法具有显著的结构化和系统化特征,能将组织的目标与内外部因素协调统一起来。近年来,SWOT分析法被广泛应用于企业、医院、学校等各种社会团体的组织分析中。利用SWOT分析法,可以全面地透视金砖合作机制下国际合作办学实体所处的环境,趋利避害,建构具有针对性的发展路径。

二、金砖合作机制下国际合作办学实体的内部SWOT分析

(一)内部优势分析

宏观上,国家顶层设计,打通高等教育的合作通道。高等教育国际化“‘背后的庄家’一定是国家”[4]。在中俄两国的大力推动与各国的支持和配合下,金砖五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平台被快速搭建起来并实行轮值主席国制度。2022年金砖中国年之后,阿根廷、伊朗、沙特、土耳其和埃及等国家申请加入该合作机制。目前,已经形成的常态化会晤机制包括国家元首出席的金砖峰会、外交、国安、教育、科技、文化等众多领域的政府部委负责人出席的高官(峰)会、金砖网大和金砖联盟年会及相关专家学者出席的论坛等。

2015年9月,金砖国家领导人在俄罗斯举行第七次会晤并签署了《乌法宣言》,2017年的《厦门宣言》和2018年的《约翰内斯堡宣言》,对金砖网大和金砖联盟再次确认并肯定其取得的成绩。这是金砖五国在国家层面为高等教育合作与交流扫清了障碍,铺设了最坚实的路基,从根本上彻底解决了金砖五国高校间开展人才培养合作时学位发放和学分认定问题,是高等教育领域合作的顶层设计。金砖五国国家领导人定期会晤的同时,五国教育部长也定期举行会谈,积极拓展教育领域的合作与交流,落实国家领导人业已达成的共识。例如,2015年首届金砖联盟全体会议签署《北京共识》,同年11月,金砖国家第三次教育部部长会议签署《关于建立金砖国家网络大学的谅解备忘录》。金砖五国的教育部作为国家战略和战术的执行者,彼此之间达成的共识是在国家层面为高等教育合作与交流在战术上扫清障碍。至此,金砖五国间高等教育交流与合作的通道完全打开,合作壁垒彻底清除,顶层设计宣告完成。

中观上,高校强强联手,开展特色鲜明的专业合作。自愿的合作、共同的目标、良好的沟通及充足的资金是高校联盟良好运行的共同要素[5]20。这些共同要素是金砖合作机制下高等教育的显著特色。从成员高校的筛选机制来看,金砖联盟成员高校是由金砖五国的教育部负责从自愿申请加入的高校当中进行挑选,挑选时重点结合金砖网大业已商定的六个优先合作领域,即能源、计算机科学和信息安全、金砖国家研究、生态学和气候变化、水资源和污染治理、经济学,每个国家在挑选时有一定的数量限制。从工作机制来看,金砖网大和金砖联盟在每个国家都设立有秘书处(牵头单位),专门负责本国成员高校之间的沟通与联络事宜,有效保证了成员高校间沟通顺畅。例如,中国教育部已分别授权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和复旦大学担任金砖网大和金砖联盟的中方成员高校之牵头单位(秘书处),负责组织成员高校召开年度论坛或者协调会,为成员高校间的合作与交流提供了良好的沟通平台。从合作方、合作领域、合作渠道来看,在现有金砖合作机制下,合作办学主体开办的办学实体都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和资源。

微观上,内外殊途同归,培育具有全球视野的优秀人才。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出国留学的学生总数逐年攀升。据教育部公布的统计数据,2018年,中国出国留学达到66.21万人,呈现出“知识化、年轻化、国际化、学历高、层次高、素质高、增速快、成长快、成才快”等9个基本特征[6]。从出国留学的驱动力来看,除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于人才的需求之外,对于留学者个人来说,也有如下很强的驱动力,即拓视野、增能力、拿证书、展空间和缓压力。

根据规定,获得办学许可的任一国际合作办学专业,均需实质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以达到学生不出国门就能享受到国外优质教育之目的。这些优质的教育资源包括但不限于国外合作方的优秀师资、课程、教材、管理和理念等。所以,在制订和研发培养方案时,确保引进国外合作方至少四个三分之一的优质资源,即“引进的外方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应当占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全部课程和核心课程的三分之一以上”与“外国教育机构教师担负的专业核心课程的门数和教学时数应当占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全部课程和全部教学时数的三分之一以上”[7]。另外,为保证所颁发文凭的含金量不降低,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管是教师还是管理人员,外方也是照搬其本校原汁原味的教学和管理并全程参与。所有这些均保证外方文凭包含的核心精华和中方文凭包含的核心精华都能得到最大限度地保留。金砖合作机制下的国际合作办学实体更不例外,从向中国教育部申报到具体执行,确保学生在国内就能享受到来自金砖五国的优质教育,以更低的成本付出获得与那些实际出国的学子相当的求学效果。金砖合作机制下的办学实体能够让学生不出国,成倍地减少花费,在国内完成高等教育的梦想,实现殊途同归的目的。

(二)内部劣势分析

宏观上,治理体系有别,价值体系彼此也有差异。国家治理体系和大学治理体系,一个是国家宏观层面,一个是高等教育微观层面,两者是上下义关系。在一个国家治理体系内,其理念、制度和器物三个方面与本国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息息相关[8]。作为其下义概念,大学治理体系就是在高等教育领域里的理念、制度和器物组成的综合体系,即由制度体系、行为体系和价值体系组成的、相互之间紧密相连的三位一体综合体系。其中,价值体系是导向,制度体系为根本,行为体系是保障[9]。

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及大学治理体系的显著特色就是中国共产党的统一领导,体现的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因此,我国的大学治理体系就是在尊重教育规律和办学规律的基础上,体现国家立德树人的教育方针和新时代国家战略与社会需求的价值遵循。与中国相比,其他金砖四国的国家治理体系有很大不同。虽然俄罗斯、印度、巴西和南非均属于资本主义国家,但彼此之间的价值体系也存在不小的差别。所以,在制订和执行培养方案时,将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爱国主义等方面的思想教育类课程纳入课程体系就可能被质疑,或者被弱化为普通的哲学课程。这与我们设置这类课程的初衷存在一定的差距。需要指出的是,根据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则,高等教育属于贸易服务。换言之,判断高等教育质量的标准和普通产品质量的标准在本质上是一样的,都是用资本(金钱)来进行衡量的。虽然我们也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也认可这种判断的标准,但我们对于教育的判断标准绝不是把金钱放在第一位,而是把立德树人作为判断教育是否成功的第一标准。故此,弥合彼此之间的差异难度较大,需要创新的大智慧。

中观上,文化内核各异,难以体现高校自己的独特优势。文化是指精神文化(亦即观念文化),是人类在长期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思想理念、价值取向、道德情操、审美趣味、宗教信仰、民族性格、风俗习惯等精神因素[10]36。由于是在社会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形成并长期日积月累,环境不同,社会实践不同,沉淀下来的文化内核也就有差异。具有各自国家文化特色的金砖网大和金砖联盟的成员高校,办学历史都在半个世纪以上,有一些高校甚至有百年以上的办学历史。在漫长的办学过程中,也逐渐积淀出自己独特的办学文化。比如,作为金砖网大和金砖联盟成员高校的中国H大学,坚守“育人为本、学以致用”的办学理念和“情系水利、自强不息”的办学精神,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下,在70余年的办学实践中,“水”是这所高校的办学特色和核心,“德、义、道、勇、法”等五德也是这所高校的文化精髓。同样是金砖网大和金砖联盟成员高校的俄罗斯U大学,在俄罗斯文化的熏陶下,沉淀出敢闯敢干的奋斗本色。在近一个世纪的办学实践中,U大学坚持“敢想、敢做、能成”的办学理念,建成了以大土木、能源与环境资源为主干专业,多领域专业协调发展的联邦大学。对比两所大学,一个犹如静的智者,一个犹如动的闯者。这种文化内核深深地嵌入各自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之中。诚然,囿于不同的文化内核,两所高校合作建成的办学实体难免会遇到如何发扬光大两个办学主体各自的办学特色和办学理念的问题。这种矛盾会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分力,处理不好,就会影响人才培养质量。

微观上,登顶一流不易,考验合作双方的持久努力。建设一流专业,只有把课程、教师、教学、学生、教学方法与技术都整合到专业这个平台上,培养一流人才的目标才可能实现[11]。在实现这个目标的过程中,需要在课程、教师、教学、学生、教学方法与技术等方面下功夫。具体到每门课程,在传承办学主体之文化的基础上,要对准当今世界本领域的前沿并保持与时俱进,进而使由多门课程组成的课程体系能够保证和实现其完整性、先进性和前瞻性。在教学组织过程中,教师要将课程设计的初衷给学生充分展示出来,需要有国际化的教育视野、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技术、丰富的专业知识、高效的教学技巧和优异的教学组织能力。在教育管理的过程中,除了要保证有高质量的教育设施(包括软硬件)外,还要有高水平、国际化的管理理念和管理实践,以保证教育设想的落实和教育目的的实现。与此同时,两个办学主体办学历史悠久,均积淀形成了各自独具特色的文化内核、培养要素和办学理念,比如为培养学生某一核心的专业素养而开设的一门或几门课程,不同的办学主体所关注的学科前沿侧重点和知识点就可能存在偏差,而这些正是该办学主体的特色之所在。在新的办学实体中,将两个办学主体带有各自文化内涵、存在办学方向差异的培养要素完美地糅合成一体,还要提升到“一流”的高度,难度和风险都很大,很容易成为两张皮,需要合作双方的持久投入和努力。

三、金砖合作机制下国际合作办学实体的外部SWOT分析

(一)外部机遇分析

宏观上,西方中心走弱,高等教育新的话语体系亟待重构。在西方中心主义阴霾下,整个世界如同一个旋转的圆盘,西方国家处于中心位置,其他各国位于边缘或半边缘位置。在圆盘旋转的过程中,一切标准由中心向外围输出,一切利好从边缘反向朝中心聚集。中心永远是标准制定者和渔利者,边缘永远是执行者和奉献者,越来越无自我。在高等教育领域,这种格局尤其明显。大学排名、学术标准、人才标准,西方中心主义无处不在。经过两次世界大战,特别是新冠疫情,以所谓理性和科学为逻辑起点的西方精神文明和价值观念备受质疑,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在反思和诟病西方中心主义。与此同时,随着全球化的推进,越来越多人发现,西方只是世界的一部分。这给构建新的话语体系提供了黄金窗口。金砖五国都有自己独特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在历史长河中都形成了自己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在培养自己的人才时,不应该盲从,应该也必然可以开发出适合自己民族和本土的标准。所以,金砖合作机制下的国际合作办学实体有机会、也有责任跳出西方中心主义的窠臼,结合本国的社会实际,充分发挥本民族的聪明才智,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构筑属于自己、非西方中心的高等教育话语体系。

中观上,合作渠道扩宽,助力高校顺应时代发展大潮。根据教育部教育涉外监管信息网公布的信息,截至2017年年底,我国先后批准并开始招生的国际合作办学实体共有80个(不含大陆和香港的3个办学实体)。在80个中外合作办学实体中,G7国家共58个,占比72.50%。如果从开展合作办学的初衷即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的角度来看,现有获批的合作办学实体主要是来自七国集团的高校。从目前世界大学排名来看,排名靠前的大学也多来自七国集团,所以确实引进不少国外的优质资源。但从绝对数字和占比来看,中国与G7国家间拓展合作办学的空间受到很大的挤压。后疫情时代,这种挤压表现得更突出。相比之下,金砖合作机制下的合作办学情况却大不一样,也很不乐观。其中,中俄合作办学实体只有3个,占比3.75%;中国与巴西、南非和印度的合作办学实体是0个。发展这些成员高校间的合作办学既有很大的必要性,也有很大的发展机遇。其必要性主要体现在可以改善我国合作办学的布局,避免清一色与某个(些)国家合作。随着国际合作办学实体数量和涉及面的增加,申请合作办学的门槛越来越高,开展与金砖国家高校间的合作,特别是成员高校间的合作,在落实金砖合作的基础上,也为高校开辟新的发展空间和新的增长点,机会难得。

微观上,我国普及教育时代已经到来,迎来高等教育发展新机遇。高等教育的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经济社会的发展对高等教育提出更高要求,也给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更宽广的发展机遇。这就意味着更多的高中毕业生将进入高校,他们对于诸如专业、教师、课程等教育资源的种类、数量、质量等在广度和深度上都会提出更多和更高的要求。当今世界,数字化转型、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引领科技发展,工业4.0已进入新时代,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迅猛发展,整个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这些与高等教育的发展密不可分。在这个大背景下,作为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竞争和融合的舞台和窗口,国际合作办学实体就迎来了回应国际和国内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积极发展的大好时机。通过竞争和融合,国际合作办学实体中的每一个专业都将是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科学的教育教学管理模式和现代的教育与学习方式的试验场和诞生地。

(二)外部威胁分析

宏观上,新旧交替不易,考验金砖五国的合作定力。经过不到20年的发展,金砖五国已快速发展成为以国家为参与主体,以政治合作为先导,扩展到国家安全、外交、经济、文化、科技、教育等领域的跨地区、多领域、开放性多边合作的国际组织。但有些国家戴着冷战思维的眼镜虎视眈眈,限制发展空间、设置发展障碍、进行离间打压等无处不在[12]。这将在一定程度上考验金砖五国的战略定力和合作决心。金砖五国合作取得现在的成功有多方面的原因,其中自然离不开高等教育的参与。同时,金砖五国合作在发展过程所承受的压力自然也会给高等教育的发展带来不小的影响。

中观上,大学联盟众多,消解合作高校的向心力。我国提出教育改革开放之后,多数国内高校都积极行动,在开展国际合作办学的同时,也建立很多不同类型的大学联盟。有根据地域进行联合的,国内有“九校联盟”(简称C9联盟),国际上有英国的“大学联盟”“丝绸之路大学联盟”“欧洲大学联盟”等;有根据办学特色进行联合的,国内有“高水平行业特色型大学战略合作联盟”“北京高科大学联盟”,国际上有“中俄教育类高校联盟”“中俄交通大学联盟”等;有根据某一特定任务进行联合的,国内有自主招生“北约联盟”“华约联盟”,国际上有“金砖国家大学联盟”“金砖国家网络大学”。对于大学而言,能够加入不同的大学联盟,说明其在办学特色和办学质量上均胜人一筹,自然也能享受到加入联盟后的红利和实现加入该联盟的目的。但是,一所大学的办学目标是确定的,其办学精力也是有限的。不同的联盟必然存在不同的重心和方向,需要投入的精力自然也会不同,最终必然影响对该联盟的投入。金砖合作机制下的办学实体,因为成员高校联盟身份的多样性,必然将其办学的精力分散。如果处理不好,两个办学主体的精力不够集中,就很难保证约定投入的到位,为将来办学实体的培养质量留下隐患。

微观上,大众的思维定式阻碍国际合作的社会认可。虽然世界经济和政治秩序多极化在全球舆论场上深入人心,但在具体选择自己认可的高等教育时,传统观念还是惯性巨大。以中国为例,根据中国教育部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统计数据,在2017年,中国出国留学总人数为93.37万人,其中排名前3的国家分别是美国(321 625人)、澳大利亚(128 498人)和英国(96 543人),而俄罗斯(11 950人)、巴西(319人)、南非(192人)和印度(172人)分列第14、第41、第45和第56位,合并占比为23.20%,赴以英语为官方语言留学目的国的人数为66.40万人,占比71.12%[13]。由此可见,传统的西方国家不管是从所占比例,还是从绝对人数上,都依然占据绝对优势。这说明大众还是非常认可这些国家的高等教育,即使付出高成本也愿意接受。而对于金砖国家的高等教育,在接受上还需要时日。这种接受程度自然会对金砖国家合作办学实体的招生产生很大的影响。

四、金砖合作机制下国际合作办学路径的建构

如上文分析,金砖合作机制下的国际合作办学实体在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上都具有非常明显的内部优势和劣势,也面临重要的外部机遇和威胁。在教育成为社会发展的核心动力和个人成长的必由之路、国际化成为高校办学质量的重要指标的新时代,金砖国家间高等教育领域的合作要顺应时代呼唤,抓住机遇,利用优势,克服劣势,去除威胁,实现健康稳定发展。换言之,就是要建构一条找准靶心、锚定标准、夯实基础三步走的建设路径。

首先,找准靶心,深入研究并时刻瞄准合作办学之与时俱进的目标。社会的发展和人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两者对高等教育的最新需求就是高等教育的目标。在金砖五国合作走向纵深的背景下,为追求更优质高等教育而出国留学人群的选择里蕴藏着合作办学的核心驱动力,其深刻影响办学实体专业的选择和定位、课程的设计和课程体系构成、教学团队的组建、管理理念的形成、软硬件的规划与完善,甚至也决定了合作办学主体的选择。新时代,社会发展迅速,金砖合作向纵深推进,出国留学人员的驱动力越来越强劲,这是国际合作办学实体的冲锋号和指向标,是发展机遇,更能彰显优势。中国高校应抓住机遇,积极深入调研总结,找准出国留学人员的核心驱动力和当今社会发展的最新需求之靶心,根据这个靶心选择合适的合作对象和合作领域,尽快制订与时俱进的培养方案,建设高水平和高执行力的师资队伍,解决国际合作办学实体“建设什么”的问题。

其次,对标对表,以一流指标体系引领国际合作办学实体建设。指标体系是结构图,也是测量标准,决定着办学实体的建设内容,也展示着办学实体的发展空间。着眼于建设高水平大学,中国提出的“双一流”建设计划、俄罗斯提出的“5-100”计划和印度提出的卓越大学计划等,都不约而同地从课程、教师、教学、学生、教学方法与技术等方面对专业建设制订了与时俱进的最新标准。在高等教育普及化和数字化的新时代,高等教育合作方要在清醒认识本国文化特色优势的基础上,求同存异,充分融合外方办学主体的办学特色和本土文化,以一流指标体系为标尺,借势数字化等高科技快速发展的东风,借助留学生所彰显的内生驱动力,回应时代呼唤,为广大学子提供高质量的教育,这是基于SWOT分析解决“建成什么样”的问题。

最后,固本强基,扎扎实实筑起高楼大厦。在金砖合作机制下,借助国家层面的合作平台,高校间搭建合作平台、选择合作的专业领域、制订具有一流水平的人才培养方案、组建一支具有国际水准的师资队伍、建设与人才培养方案相适应的软硬件设施等都将顺理成章。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高等教育因其自身的固有规律决定了这些设想的落实绝非一蹴而就,需要合作双方一步一个脚印,从专业选择、培养方案研发、课程建设、教学大纲修订、教师团队组建、教学方式方法设计、教学环境建设与整治、经费投入和教育教学质量评价等各个环节逐一认真落实,打牢基础,最终构筑响应时代号召、展示时代气息的“合作大厦”,保证从这个大厦里走出的人才是符合社会需求、实现个人梦想的社会栋梁。这是基于SWOT分析,解决“怎么建”的问题。

“开放、包容、合作、共赢”是习近平总书记于2014年7月15日在福塔莱萨出席第六次金砖峰会时提出并被金砖国家高度认同的金砖精神。在这一精神的指引下,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时代已为高等教育的合作与交流备好了试卷。作为新时代的答卷人,要紧跟时代步伐,摸准时代脉搏,发扬金砖精神,顺应金砖五国合作、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潮,抓住社会和时代提供的大好机会,办好国际合作办学实体,为新时代培养更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猜你喜欢

五国金砖实体
前四个月我国与中亚五国进出口同比增长37.3%
前海自贸区:金融服务实体
中亚五国网络媒体对华关注度现状分析
El nuevo mundo de los BRICS
实体的可感部分与实体——兼论亚里士多德分析实体的两种模式
振兴实体经济地方如何“钉钉子”
两会进行时:紧扣实体经济“钉钉子”
迎金砖会议
“金砖”褪色
中国与中亚五国农产品比较优势及竞争力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