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创意创新引导观众走进美术馆
2023-08-02李振伟
李振伟
近日,文化和旅游部正式公布《2022年度全国美术馆优秀项目入选名单》,经艺术司组织专家对申报项目进行评选,评选出优秀展览项目10个、优秀公共教育项目10个,以及优秀展览提名项目20个、优秀公共教育提名项目10个。从入选项目可以看出,近年来美术馆的展览活动和公共教育在重视程度和发展力度上都有很大的提升。那么,这些优秀的展览和公共教育项目有哪些新的特点?又将给美术馆的展览活动和公共教育带来怎样的启示?
近年来,各地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建设,美术场馆大量涌现,新建改建的美术馆成为城市文化地标。本次评审专家、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徐涟在采访中表示,在硬件建设的同时,美术馆的“软件”建设成為亟待解决的问题。由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组织实施的全国美术馆优秀展览项目和优秀公共教育项目的评审,就是推动美术馆朝向专业化建设的一个有力抓手。经过持续不断的努力,推出了一批优秀展览项目和公教项目,引导美术馆把公共教育作为重点任务,以创意创新引导更多观众走进美术馆,更好地实现了美术馆的功能与价值。
优秀展览要体现出学术高度
作为收藏、保存、展览和研究美术作品的机构,在美术馆展览活动中,馆藏陈列展与艺术史研究是相辅相成的关系,稳定的、有系统性的艺术品的组织与展示,是美术馆空间中最为有效的意义传递方式。全国政协副秘书长、民盟中央副主席、中国美术馆馆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吴为山介绍道:“美在新时代——中国美术馆典藏精品特展(第二期)”展览从中国美术馆馆藏作品中精选300余件,展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新创作的关于生产建设、环境保护、脱贫攻坚、抗击疫情以及教育、科技、体育等内容的优秀作品,以美术新颖之美表现新时代;以及近现代大师名家作品,以美术经典之美献给新时代。“延安→北京:北京画院院史研究展之一”以书画作品陈列为主,配合文献、影像资料等内容,追溯一段从“延安”到“北京”的画院记忆。北京画院策展人马雯表示,在文献的支撑下,将艺术家们早期的版画作品及此后不同时期的创作对照展出,呈现一个在历史沿革中变化的艺术轨迹,以视觉实证的方式揭示延安文艺座谈会讲话与艺术发展的关系、与今天的关系。
此外,基于主题性创作的展览项目,既是对展览学术深度的挖掘,更是对创作实践的主动推进。如“开天辟地——中华创世神话文艺创作与文化传播工程”成果展,展览紧扣创世神话的主题主线,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学术部副主任任建顺表示,通过展览可以看到上海在这次工程中集合各方之力,对中华创世神话进行了系统性的研究和创作,并藉以教育传播从神话的视角展示了中华文明起源的全貌,梳理出中华文化的精神密码与核心价值,构建起中华创世神话的英雄谱系和叙事体系。“人民的记忆——八一广场空间叙事暨美术创作邀请展”从南昌城市中心——八一广场空间中的集体记忆出发,涵盖老南昌城市中心的发展史与地域美术发展史两大维度。江西省美术馆副馆长雷晨认为,展览是“美术馆介入城市历史”策展理念的具体实施。美术馆介入所在城市的文化与美术发展史,使观众在美术馆中能够找到“自己”的痕迹,建立起人与土地、生活与岁月、美术馆与美术发展历程的情感与回望。
回顾历史是为了开启更好的未来,无论是千年文明发展史,还是近现代东西方交流史,都可作为今天艺术发展的镜鉴,有条理和学术性的梳理研究,必定会激发当代艺术家的创作热情和思维感受。江苏省美术馆党总支书记、馆长王法表示,“物之序——江苏工笔画六百年”,力图从物与自然观的角度关注江苏工笔画自明清以来的观看和表达方式,一方面以文脉线索勾勒工笔画内容和观念的变迁,另一方面据此窥见社会的知识指向和认识场域支配下,文化的语言和图式所构建的经验秩序,并探寻不同历史语境下工笔画作为载体对物象的不同表述。作为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自主策划的展览,“从呼捷玛斯到未来图景:苏俄的设计历史”集中展现了俄罗斯和欧洲的20多家博物馆中的设计藏品。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总馆长、展览总策划杭间认为,今天的中国回顾前苏联的设计历史,吸取他们的经验教训,更好地发展中国的现代设计,这个展览是非常好的镜子。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馆长李峰表示,“文明的印记:敦煌艺术大展”在学术策划上,以“经典敦煌艺术”再现千年石窟艺术的不朽神韵,以“藏经洞专题”展示敦煌学的博大宏阔,以“1940年以来的敦煌艺术手法与精神”展现敦煌艺术的现实活力。梳理出古代艺术对今天艺术家创作的激发,总结近百年成就,展示最新创作作品的同时,实现敦煌大展结构的多元化。
在美术馆的展览中,个案研究是相当重要的一个策展方向。通过广泛收集有关资料,详细了解、整理和分析研究艺术家的创作历程、观念变迁,以形成对研究对象深入全面的认识和结论,并以此为切入,可进而窥探艺术家所处社会时代的整体艺术风貌。中央美术学院科研处处长于洋表示,“人生如画:戴泽先生百岁艺术展”展览旨在呈现三个方面的意涵:一是突出展览作品展现戴泽先生百岁艺术人生的“全貌性”,完整展现其艺术风格演变脉络;二是紧扣美术教育主题,展现其人格品质与师者风范;三是发掘呈现艺术家个人与时共进、与家国时代共鸣的特点。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常务副馆长杜鹏飞认为,“无尽意·痕——冯远绘画艺术展”作品题材着眼于人与历史、人与社会、人与艺术、人与灵魂的诸重关系,主题皆关乎人的艺术和历史的人,崇仰前贤、俯悯苍生,充满悲天悯人的现实关怀与为先贤造像的历史观照。广州美院美术馆特别策划的专题展览“现实话语与象征秩序——沙飞摄影展”试图为学界再讨论沙飞提供独特视角和资源,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展览部主任何小特表示,这也是在历年来回顾沙飞生涯的展览策划中,首次关注了沙飞早期艺术实践和周边媒介的复杂关系,尤其将视线引向20世纪30年代与摄影错时或同步的文学、木刻、电影、洋画、漫画等领域,呈现作为左翼青年的沙飞摄影现实实践的方法策略。
本次评审专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主任田黎明认为,虽然每个展览项目不尽相同,但是它们的指向目标和精神立足是一致的,尤其是在学术高度上,展开一些学术研究项目的展览。本次评审专家、中国美术家协会美术理论委员会主任尚辉也表示,美术馆的展览项目最重要的基础是来自于对藏品的建立,对藏品的艺术史角度的构建,看展览并不完全是看到的画面,而是看到这些画面构成的美术史,它要体现出策展人的策展理念,如何把策展理念变成展览的空间。
结合地方特色做好美术馆公共教育
孩童对美的认识,源于日常生活中的真实感受,美育应当着重培养孩子懂得自然之美、艺术之美和创造之美。为培养孩子们的审美能力,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我在中国美术馆过大年——2022虎年画虎”亲子公共教育活动中,中国美术馆组织史家小学、灯市口小学、东城区少年宫和中国美术馆的小小志愿者创作“泥叫虎”,孩子们在“泥叫虎”素坯上创作,以独特的艺术感知力体验民间美术带来的乐趣。湖北美术馆公共教育部主任雷雅婷介绍道,“远行的经典”公共教育项目一方面以区域文化为据点、以中华文明为脉络、以教育项目为纽带,对在地文化艺术进行挖掘和梳理;同时由地域的微观视野链接深厚的文化脉络,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云南美术馆公共教育部负责人王航谈道,云南美术馆“象往云南·生态家园”的公共教育系列活动的目的在于引导全省人民,尤其是青少年深入了解这次影响深远的重要事件,描绘云南大美和谐生态。
艺术治疗是当前比较受关注的话题,尤其是“后疫情时代”,通过艺术活动缓解人们的焦虑,以一种温情的方式进行治愈,不失为公共教育的一剂良药。2020年,广东美术馆公共教育部与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儿童肿瘤科菁菁校园·中肿病房学校携手合作,启动了“艺术疗愈,病房花开:儿童肿瘤病房公共教育项目”,广东美术馆公共教育部副主任叶小青表示,艺术虽然不能治好疾病,却能让我们心心相连,享受快乐的时光,拥有直面病痛的坚强内心,让在病痛之中的人们心中长存温暖与希望。北京画院宣教部主任罗元欣表示,“艺萌——儿童观展艺术启蒙系列”期待以有为的策划、无为的方式,在看似不经意间在孩子心中播下一颗艺术的种子,在日后开花结果陪伴他们的一生,也许有艺术之美陪伴的人生将更趋向于真与善。浙江美术馆副研究馆员李雯认为,“盒子里的美术馆”是一个温暖的计划,活动以艺术家联名白盒为载体,每期都有嘉宾做客,与观众展开空间对话,分享艺术的故事和人生体悟。山东美术馆公共教育部主任孙靖东表示,“艺术网约车——山东美术馆线上美育体验课”使美术馆呈现科技感、智能化,使美育更具亲和力,使数字美育资源获得广泛认可,实现美术馆艺术生活化,通过艺术浸润生活,实现民众生活艺术化。
充分利用本地现有的资源和特色,为公共教育的策划提供新的创意,是当下美术馆发展的重要举措,也能丰富各地区民众的文化生活,使观众近距离甚至沉浸式地参与互动。淮安市美术馆(书画院)副馆(院)长郝士伯表示,“补白——一场做了22天的公教”是淮安市美术馆至今打造的时间跨度最长的一次公教活动,主讲老师现场创作,细心地为大家讲解创作思路及创作手法,对公众而言这不仅是一次有益的现场体验,更是一场精彩的艺术课。河南省美术馆于2022年策划并完成了“寻找生命之源(第二季)”——黄河生态文明与艺术研学系列活动,河南省美术馆公教推广部主任姜珊介绍道,项目根据“弘扬黄河文化,讲好黄河故事”的理念,利用河南在黄河文化传承中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文化优势、资源优势和重要地位,通过形式多样的公教活动,彰显黄河文化地域特点和无限魅力。四川美术馆策划的“历史与人民——新中国版画艺术研究与推广公共教育项目(第一季)”是结合本馆藏有大量近现代和国内外版画的独特优势推出的,项目负责人杨倩表示,项目形式丰富,立体呈现,分为学术讲座、藏品活化和艺术体验三个维度。
这些各有特色的公共教育项目,也给评委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本次评审专家、《光明日报》美术部主任张玉梅表示,在评选中可以看到,有一些地方美术馆会根据自己的特色做一些项目,特别是结合地方的历史做了一些文献的研究展,挖掘地方的优势资源,结合美术领域来做一种推广普及和公共教育。本次评审专家、中央美术学院科研处处长于洋也认为,好的展览和公教项目应该体现在策划创意的学术质量和深度,以及整个美术馆体制的完善上,各地的美术馆公教项目的质量、策划的学术水准,以及在重视的程度、支持的力度上,都比之前有很大的提升。
以評选促进美术馆公共服务水平
优秀展览提名项目与优秀公共教育提名项目也呈现出不同的特色。其中优秀展览提名项目,有主题性研究的项目,如陕西省美术博物馆的“我的延安——全国主题性美术作品展”、湖北美术馆的“中国姿态——第六届中国雕塑展”、浙江美术馆的“大地史诗——中国大运河主题艺术展”、岭南美术馆的“红星照南粤——东江纵队历史画卷与美术研究专题展”、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的“星汉灿烂:中国现代美术在重庆(1937—1949)”;有注重个案研究的项目,如深圳市关山月美术馆的“归来还看自家山:林丰俗与岭南山水画语言探索专题展”、上海程十发美术馆的“壮心高华——谢稚柳 陈佩秋学术艺术大展”、陆俨少艺术院的“宛若俨妙——陆俨少书法艺术展”、宁波美术馆的“生命交响——陈钧德绘画艺术展”、中国美术学院潘天寿纪念馆的“映道——童中焘中国画笔墨传习展”、郑州美术馆的“王刚:何以黄河——当代黄河主题艺术研究展”;有关注互鉴交流的项目,如广东美术馆的“GDMoA年度艺术家学术提名展(2021)”、武汉美术馆的“我来对景——水墨文章当代水墨研究系列展(第七回)”、上海黄浦区东一美术馆的“乌菲齐大师自画像展”、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美术馆的“2021无问西东邀请展”、山东美术馆的“青年眼中的中国与世界——国际青年艺术展”、青岛市美术馆的“凝光溢彩——2022青岛国际玻璃媒体艺术展”、成都市美术馆的“先声的回响——珂勒惠支与中国现代化版画艺术文献展”。优秀公共教育提名项目有馆藏展览项目的深耕推广,如广州艺术博物院的“艺海藏珍——广州艺术博物院历代绘画精品展”、天津美术馆的“刀耕墨染 救亡图存——天津博物馆馆藏版画展”;有以美育为主题拓展的项目,如江苏省美术馆的“用艺术启迪心灵——乡村青少年美育计划”、天津美术馆的“行走的美术馆——乡村文化振兴项目”、上海虹桥当代艺术馆的“从社区美术馆——‘华漾美术馆出发的全过程人民民主美育行动”、上海市徐汇区艺术馆的“焕彩·入境——‘参与式美术馆美育系列活动”;有交叉创意型的项目,如刘海粟美术馆的“无边界电台”、张家港市美术馆的“艺书云悦读”、深圳市坪山区美术馆的“全域美术馆巴士漫游计划”;有寓教于乐的项目,如厦门市红顶美术馆的“红顶当代艺术中心第三届儿童艺术节”、烟台美术博物馆的“‘名画里的中国故事——走进美术馆系列公益讲堂”、成都市美术馆的“成都市美术馆《2022年延时服务文化活动》”。
全国美术馆优秀项目经过多年来的培育,已经越来越得到业界的认可和人民的欢迎。特别是全国重点馆保持着较高的展览策划的水平,也代表了最近几年文化和旅游部积极推广评审展览项目所取得的成效。本次评审专家、《中国艺术报》社副社长孟祥宁表示,这次2022年度美术馆优秀项目的水平非常高,无论是全国重点馆,还是地方美术馆,他们提供的项目方案,在学术性、公益性以及传播方面,都是有其独到之处,体现了美术馆系统人员对艺术的执着坚守和对公益精神的专业追求。
当然,全国美术馆优秀项目在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也有着宽广的发展前景需要拓展。正如本次评审专家、中国艺术研究院原副院长谭平所说,评奖是一种带有引导性的方式。从展览项目来看,关注重大题材、传统文化一类的比较多,偏现实和当代的较少。作为展览,还是要反映今天人民的日常生活。尚辉也认为,虽然在评审过程中很想做一些平衡,但是从策展的能力和水平上,边缘省区美术馆还是存在着困难。想要改变这种状况,仅靠评审还不够,还需要各省区的领导们关注美术馆的建设。于洋也表示,希望有更多的地方美术馆参与评选,通过评审评选来促进展览质量的发展,也希望能看到跟当下的社会和人民生活紧密结合的展览和公教项目,打破以往学院式、精英式的舒适圈,使其质量有一个突破性的提升。
徐涟认为,在线上资源极大丰富的今天,美术馆的最大价值在于“现场”,这也是未来公共文化服务的核心。各美术馆应该紧密结合实际,积极发挥社会服务功能,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覆盖面和实效性,细致、深入、持久地把美术馆公益性价值发挥到最大。
文化和旅游部推动美术馆专业化建设的系列举措,为全国各级各类美术馆提供了指引。在新时代,美术馆焕发出更强的活力,在服务国家大局、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道路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以中国式现代化推动着新时代美术事业繁荣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贡献力量。